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贺氏三通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对照组(8只)、针刺组(24只)、药物组(1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分别于3 h、6 h、48 h(每时段8只)予"贺氏三通法"针刺,药物组于5 h、48 h予香丹注射液腹腔内注射.模型制备成功后72 h取材,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USA法检测血清IL-18,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含量.结果 模型对照组IL-18和IL-1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8 h针刺组IL-18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48 h针刺组IL-1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针刺组与相应时间介入的药物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贺氏三通法"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IL-18和IL-1水平.提示"贺氏三通法"可能通过调节IL-1、IL-18的紊乱,参与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贺氏三通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血浆β-内啡肽(β-E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机体反应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接受针刺的大鼠分为3h、6h、48h三组分别运用“贺氏三通法”予以治疗,然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血浆β-EP和ACTH含量。结果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β-EP含量均明显增高,而ACTH呈下降趋势,但以3h组逆转β-EP与ACTH的比值失调更为明显。结论“贺氏三通法”针法可以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大鼠β-EP与ACTH的比值失调,而以3h组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贺氏三通法"针刺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调节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脑缺血再灌不同时间进行针刺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不同时间介入"贺氏三通法"针刺治疗血清IL-1、TNF-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48h介入"贺氏三通法"治疗,IL-1、TNF-α含量最低。结论"贺氏三通法"针刺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IL-1、TNF-α含量,且以缺血再灌注后48h介入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贺氏三通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血浆β-内啡肽(β-E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机体反应的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接受针刺的大鼠分为3 h、6 h、48 h三组分别运用"贺氏三通法"予以治疗,然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血浆β-EP和ACTH含量.结果 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β-EP含量均明显增高,而ACTH呈下降趋势,但以3 h组逆转β-EP与ACTH的比值失调更为明显.结论 "贺氏三通法"针法可以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大鼠β-EP与ACTH的比值失调,而以3 h组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学习"贺氏三通法"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氏针灸三通法是贺普仁教授经过50余年的临床实践所创立的针灸治疗学理论体系,包括了微通法、温通法和强通法.本文主要阐述了贺氏针灸三通法的创立过程;三通法理论的基本内容、含义,并通过若干验案体现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栓通络胶囊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测定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栓通络胶囊大、中(1.68、0.84 g/kg)剂量组可明显降低MCAO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1),可明显降低MCAO大鼠患侧脑匀浆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P<0.01)。结论:消栓通络胶囊可提高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活动能力,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TNF-α和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化汤低剂量组、三化汤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表达均显著降低,其中三化汤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降低较明显,三化汤高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化汤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部电针刺激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以百会透曲鬓、百会透前顶针刺模型大鼠,ELISA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IL-1β水平,RT-PCR法检测脑组织IL-1βmRNA表达。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IL-1β含量与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针刺组IL-1β含量与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结论:针刺有助于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贺氏三通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和PAI-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贺氏针法防治急性缺血性中风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贺氏针法组 (观察组)和局部取穴组(常规组 )各 2 5例 ,分别观察针刺 2天、7天和 2 1天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快速抑制物 (PAI 1 )的活性 ,并与 2 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住院患者(对照组 )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 PA活性降低又升高 (P <0 0 5)。观察组PAI 1活性升高又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常规组PAI 1活性降低又升高 ,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P <0 0 1 )。结论 :贺氏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溶活性下降有一定的影响 ,可能对脑梗死的复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嘉慧  张正 《中医药导报》2019,25(22):52-54
介绍临床采用贺氏三通法针灸治疗鼻鼽验案1则。贺氏三通法针灸治疗能有效治疗鼻鼽,急性期宣肺泄热,祛风通窍而缓解鼻鼽症状,近期疗效显著;慢性期扶正固本,温补肺肾,预防鼻鼽发作,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功能及尿IL-18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和CS组,sham组和I/R组均灌服生理盐水(2 ml/d),CS组灌服CS(5g/kg·d),检测各组大鼠BUN、Scr、尿NAG、尿IL-18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较,I/R组大鼠BUN、Scr、尿NAG酶和尿IL-18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相比较,CS组大鼠BUN、Scr、尿NAG酶和尿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冬虫夏草的肾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尿IL-18的排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IL-1β、IL-6表达变化揭示丹龙醒脑片抗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通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龙醒脑片组、尼莫地平组,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IL-1β、IL-6蛋白的表达。结果丹龙醒脑片能显著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假手术组有一定量的IL-1β、IL-6表达,缺血后IL-1β、IL-6迅速增加;丹龙醒脑片组显著抑制IL-1β、IL-6的表达。模型组和丹龙醒脑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丹龙醒脑片抗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与其抑制由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IL-1β、IL-6等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97-800
背景: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脑梗塞中的作用及与脑损伤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但多数为临床研究脑梗塞患者周围血清IL-6水平的观察,对中枢脑组织内IL-6的观察较少。目的:观察模型鼠海马组织IL-6表达的变化,观察电针对模型鼠海马组织IL-6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脑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途径。方法:将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5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百会(DU20)及大椎(DU14)两穴,采用疏密波刺激30 min,电流强度1~3 mA,频率3Hz。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受损侧海马IL-6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神经行为学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2)IL-6免疫阳性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受损侧海马IL-6平均光密度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P<0.01),电针组海马IL-6平均光密度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受损侧海马IL-6平均光密度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提示电针有明确的脑保护作用。脑梗塞后大鼠海马IL-6的表达下降,而电针治疗可以促进脑梗塞侧海马IL-6的表达,提示IL-6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中可能是发挥保护作用,这可能是电针治疗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受损神经细胞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MMP-9和IL-1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MMP-9及IL-1β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干湿比重法检测脑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MMP-9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1β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MMP-9和IL-1β的表达及含水量。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的抗炎和减轻水肿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贺氏针灸三通法”是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独创的针灸治疗学体系。贺老基于“病多气滞”,提出“法用三通”,即以毫针针刺为主的“微通法”,以火针、温针灸为主的“温通法”以及以三棱针放血为主的“强通法”。贺老根据银屑病临床表现,将其辨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3种证型。在治疗方面,贺老以委中、膈俞、耳背青筋处、局部阿是穴为主穴,使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再随证选用相应穴位,获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张威  马贤德  王健 《辽宁中医杂志》2012,(12):2484-2486
目的: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发展变化规律,观察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模型,采用眼针治疗。再灌注24h后处死取材,采用ELISA方法对各组大鼠血清中COX-2,PGE2,IL-1β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眼针治疗组及体针治疗组大鼠血清中COX-2,PGE2,IL-1β含量较模型组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眼针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变化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其下调COX-2,PGE2,IL-1β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对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炎性反应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发现脑缺血后损伤和坏死组织触发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导致进一步神经损伤和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针刺治疗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电针对大鼠大脑皮质、纹状体IL 1 βmRNA、TNF 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缺血侧皮层及纹状体IL 1 βmRNA、TNF αmRNA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增高 (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 <0 0 1 ) ;电针可显著降低缺血侧皮层及纹状体IL 1 βmRNA、TNF αmRNA免疫阳性细胞表达 (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 <0 0 1 )。结论 :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缺血脑区IL 1 βmRNA、TNF αmRNA免疫阳性细胞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寻找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临床试验原则,将列入统计病例3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1例)和对照组(158例),观察组以贺氏针灸三通法分期采用放血、火针和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我科常规选穴手足十二针法,均每日1次,治疗3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93%,对照组为70.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急性期入组或恢复期入组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影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贺氏针灸三通法对于中风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取穴,并且提示分期应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中风病之急性期与恢复期治疗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IL-1β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探讨针刺疗法干预急性脑缺血病理过程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假手术组、对照组与针刺组再灌注2h、6h、12h、24h各时间点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对照组及针刺组再灌注24h时间点大鼠梗死灶体积.结果:假手术组大鼠IL-1β在皮层、纹状体呈基础水平表达,对照组和针刺组脑缺血再灌注后2h IL-1β表达开始增强,于再灌注后12h达高峰,但针刺组各时间点IL-1β表达均较对照组弱.结论:针刺可明显抑制皮层及纹状体IL-1β蛋白的表达,同时缩小梗死的体积,说明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效应可能与其抑制脑内IL-1β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