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探讨小儿重复肾畸形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认为IVU及B超检查是诊断重复肾的重要方法,治疗应依据重复肾及合并畸形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小儿完全性重复肾畸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小儿完全性重复肾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左侧完全性重复肾11例,右侧完全性重复肾9例,双侧完全性重复肾5例。症状组21例,无症状组4例。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19例,切除左侧上半肾7例,左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右侧上半肾切除术10例;1例行经腹腔镜左输尿管膨出切除,左上、下输尿管再植术。所有手术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小儿完全性重复肾畸形常因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而误诊致延迟诊治,B超、CT、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行半肾切除治疗。肾重复畸形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重复肾是一种较常见的小儿泌尿系畸形,主要表现为泌尿系感染,尿淋漓;排尿困难及腹部包块.我院自1986年~2002年共收治重复肾及其合并畸形32例.现就重复肾的诊断及治疗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重复肾及其合并畸形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小儿重复肾及其合并畸形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85~ 2 0 0 0年收治重复肾及其合并畸形 2 2例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2 2例重复肾及其合并畸形均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小儿重复肾及其合并畸形诊断明确 ,伴有临床症状及体征者 ,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易欣  高虹  樊伟  李政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1):140-142
目的分析小儿重复肾及合并畸形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小儿重复肾及合并畸形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经超声检查诊断,并经手术证实.6例左侧重复肾,6例左侧重复肾,1例双侧重复肾.其中4例合并输尿管囊肿,7例合并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合并左侧卵巢畸胎瘤.结论重复肾及合并畸形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异性,应作为首选检查,且由于重复强可用于术后监测及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8.
9.
<正> 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常伴有输尿管异位开口,肾输尿管积水。我院1986年~1998年6月共收治18例,现就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2例,女16例。年龄6~42岁,平均16.5岁。正常的分次排尿同时有持续性滴尿者11例,肉眼血尿3例,腰部胀痛4例(伴肛门坠胀感1例),肾绞痛3例。利尿B超检查均为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其中左侧8例,右侧5例,双侧5例;表现为重复肾、重复输尿管或重复肾伴有不同程度积水和重复输尿管遇回扩张,其中1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的均发现输尿管遇回扩张并延至膀胱后(1例右下腹可见囊性包块),3例伴有输尿管结石。  相似文献   

10.
1981—1995年收治儿童肾重复畸形18例(2例双侧)。11例表现“尿失禁”,2例合并尿路感染,2例排尿困难,2例有腹部包块。经静脉肾盂造影(IVP)和B超明确诊断。有并发症的重肾应手术治疗。本文对手术方法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腹膜后纤维化合并左侧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1例,探讨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膜后纤维化合并左侧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结果:腹膜后纤维化特别是合并左侧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较罕见,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合并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肾结石的理想方法。方法分析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与开放手术取肾结石各75例临床资料,依据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平均进流质时间、术后留置肾造瘘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术后感染等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其优缺点。结果MPCNL组在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失血量、术后平均进流质时间、术后平均留置肾造瘘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均优于开放手术组,在结石清除率上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安全、快速、有效,是治疗肾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肾盂肾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肾内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14例急性肾盂肾炎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并发急性肾损伤14例(11.0%),男1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43±22.30)岁;基础疾病7例;B超泌尿系异常5例;使用肾损药物4例;血容量不足1例;最高体温平均(38.74±1.21)℃;治疗前血白细胞平均(12.91±4.4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5.23±9.63)%,超敏CRP(125.6±125.9)mg/L,治疗前α-微球蛋白平均(50.19±22.24)mg/L,治疗前血肌酐平均(178.93±113.86)μmol/L,尿培养阳性6例(42.9%),大肠埃希菌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屎肠球菌1例,产气肠杆菌1例。13例患者抗感染治疗肌酐恢复基础水平,1例患者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恢复正常。结论并发AKI并非少见,且程度重,更易发生在年龄较大、有泌尿系异常、感染重的患者。早期、有效抗感染治疗多数肾功能快速恢复,但少数需联合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时机及用药、产母孕期情况的讨论及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及延误治疗,以减少新生儿病死率。方法对2009年我科收治的6例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的小儿进行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分析和比较。结果本组6例全部为早产儿,均经血培养证实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6例产母孕晚期均有发热,分别在发热不同时期结束妊娠,小儿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均在生后使用敏感抗生素,预后良好。结论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一般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对于李斯特菌感染性疾病应从孕晚期孕妇保健及饮食宣教即开始,孕妇一旦出现发热等表现需要警惕李斯特菌感染,并高度关注病情变化并给予宫内抗感染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早结束妊娠。同时对出生后的新生儿需要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抗生素,并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李斯特菌病的早期监测及有效的针对性救治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存活率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潘卉萱  任伟  兰雷  倪力军 《安徽医学》2016,37(9):1093-1095
目的 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03例ADPKD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3例ADPKD合并感染患者中,尿路感染占69.90%,其次为支气管肺炎、胆道感染。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居多(73.53%),其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41.18%)。大肠埃希氏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明显。结论 ADPKD合并感染以尿路感染最为常见,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确诊后应及时予以抗感染治疗,并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维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161-162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预防、早期发现和临床护理的重要性,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根据50例不同类型胎盘早剥患者进行病因、病理及并发症等情况的对比分析,选择合理预防措施的方法和手段。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首位为妊高征,其次为引产。12例阴道分娩中,8例阴道自然分娩,4例产钳助产;其余均为剖宫产。围生儿结局包括,死胎12例,死产4例,无一例新生儿死亡,围生儿死亡率为516‰。结论:要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认识,加强胎盘早剥前期的预防,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杨永健  方林 《西部医学》2011,23(9):1741-174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6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2例,治愈率84.6%;术后并发症6例(27.2%),死亡4例(15.4%)。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术中探查的确诊率、根据伤情选择合理的术式,建立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减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韦华玉  梁建波  何大光  刘瑞祥  玉海 《广西医学》2003,25(10):1879-188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紫癜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994~2001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紫癜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误诊肾盂肿瘤2例,肾结核1例,血尿查因疑肾紫癜2例。结果:5例均行肾脏切除,其中4例因短时内大量出血超过500ml而急诊行肾切除,包括疑肾紫癜还未用上激素治疗的2例。1例反复出血不能排除肿瘤而行肾切。结论:本病的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尽可能早期用激素治疗以保存肾脏,只有在血尿严重,威胁生命或不排除恶性肿瘤时才考虑行肾切除。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方法 随机选取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84例,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分析法分析各型患者外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正常对照组为46例健康志愿者.结果 中医分型中肾虚痰瘀型哮喘占46%,非肾虚痰瘀型哮喘占54%(其中冷痰型占21%、热痰型占15%、寒包热痰型占7%、风痰型占1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患者血浆NE、DA含量高(P<0.05);肾虚痰瘀型、非肾虚痰瘀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浆NE、DA三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NE、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非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血浆NE、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NE、DA含量较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高(P<0.05),两组血浆5-H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哮喘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处于紊乱状态,哮喘可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并有可能通过神经反射而加重哮喘症状.(2)肾虚痰瘀是支气管哮喘中常见的中医证型;"同病异证,异证异理",神经递质的释放因中医证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其中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NE和DA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低下,而使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受到抑制所致,这可能是肾虚痰瘀型哮喘"本虚"之部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