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瑞芬太尼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对于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以期改善瑞芬太尼麻醉及其术后疼痛管理的质量.方法 100例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Ⅰ组,术中以芬太尼维持麻醉;Ⅱ、Ⅲ、Ⅳ、Ⅴ组分别在术中以瑞芬太尼0.05、0.15、0.25、0.35 μg·kg-1·min-1维持麻醉的机械性.术前指导息者掌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泵的使用.术后以von Frey纤毛测定仪测定距离手术切口3 cm处皮肤的机械性痛阈,以疼痛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记录麻醉期间和术中、苏醒拔管后的循环指标,患者苏醒即刻、苏醒后30、60、90 min以及2、4、6、24 h的VAS评分和手术切口周围机械性痛阈值,以及术后24 h吗啡用量和PCA泵使用情况.结果 苏醒即刻,各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值均<0.05),Ⅰ组显著低于其余4组(P值分别<0.05、0.01);苏醒后30 min,Ⅱ组显著低于Ⅳ、V组(P值均<0.01),Ⅲ组显著低于Ⅳ组(P<0.05).苏醒即刻和苏醒后30、60、90 min及2、4 h,Ⅰ组机械性痛阈值均显著高于其余4组(P值分别<0.01、0.05);苏醒后6 h,Ⅰ组显著高于Ⅲ、Ⅳ、Ⅴ组(P值分N<0.0l、0.05).Ⅱ、Ⅳ组苏醒后24 h吗啡消耗量显著多于Ⅰ组(P值均<0.05).ⅠⅡ、组 PCA 按压次数显著少于Ⅲ、Ⅳ、Ⅴ组(P值均<0.01).结论 术中持续输注相对大剂量的瑞芬太尼可增加术后对疼痛的敏感性,使患者对术后镇痛药物的需求量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有效性.方法 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 mg为观察组;B组15例手术前未用药为对照组.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 mg超前镇痛,可以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闭环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血浆靶浓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的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两组:L组(氯诺昔康)和C组(对照);在诱导前30 min,L组予氯诺昔康8 mg静脉注射作为超前镇痛,C组则给予等量(2 ml)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均为3μg/ml,保持不变;瑞芬太尼则以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为反馈指标行闭环靶控输注.记录术中各时段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术毕病人麻醉恢复情况(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等情况)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L组各时段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苏醒情况基本相同,L组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明显少于C组,术后2、4、8、24 h疼痛评分L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闭环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明显降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秦明峰 《微创医学》2007,2(4):283-285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将ASA Ⅱ~Ⅲ级择期老年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芬太尼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用瑞芬太尼0.02 mg·kg-1、芬太尼0.02 mg·kg-1,加生理盐水配成100 mL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设定持续给药量为2 ml·h-1,PCIA为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2、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之比.结果 在术后2、4、8、12 h瑞芬太尼组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病人总按压次数最多,而芬太尼组恶心呕吐率最高,皮肤瘙痒最明显(P<0.05).结论 瑞芬太尼的静脉镇痛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TUVP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5.
刘会凤  夏晓琼  罗宏丽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1):1305-1306,130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手术120例,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各60例。F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C组静脉注射脂肪乳剂5 ml。均选择气管内全麻,术中全部采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维持。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全麻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术后镇痛情况。结果: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后,F组苏醒期躁动率为5.0%,明显低于C组的41.7%(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全麻后躁动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美沙芬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及术毕伤口疼痛情况的影响。探讨右美沙芬超前镇痛在瑞芬太尼麻醉中的效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右美沙芬组(D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2.0mg/kg、维库溴铵0.08mg/kg和瑞芬太尼1.5μg/kg。麻醉维持:以微量泵泵入丙泊酚3~6mg/(kg·h)和瑞芬太尼5~10μg/(kg·h),并间断静注维库溴铵;D组患者于术前30min肌注右美沙芬20mg。两组患者均于术毕前10min停止麻醉用药。术中监测并记录入室时、诱导后、气管插管后1min、5min、10min、切皮时、拔管后的MAP、HR及SpO2的值,术毕统计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并对患者伤口疼痛进行V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MAP均显著下降,同入室时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HR的变化不大(P〉0.05);但两组患者同时点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R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多于D组。术毕伤口疼痛VRS评分为0分、1分、2分和3分者,D组分别有8例、7例、5例和0例;R组分别有2例、4例、11例和3例,D组无痛者明显少于R组(P〈0.05)。结论右美沙芬具有超前镇痛的效应,用于瑞芬太尼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不但对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轻微,而且可以减少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且更大程度地减轻了术毕时患者伤口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0例择期行附件或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麻醉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不用任何静脉麻醉药物.实验组(Ⅰ)术后即刻持续静脉输注泵输注低浓度瑞芬太尼,对照组(Ⅱ)术后即刻持续静脉输注泵输注生理盐水,观察术后1、2、4、8、16、24、48、72h的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平稳,镇痛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推广应用于临床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8.
瑞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连生  卿帅 《西部医学》2008,20(1):115-116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ASA分级Ⅰ~Ⅱ级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F组:芬太尼1~1.5mg+氟哌利多5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R组:20μg瑞芬太尼/kg+氟哌利多5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按2.0ml/h速度持续输注48小时。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以及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48h镇痛效果均满意,但R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由于观察例数少,未显示低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与镇痛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液用于麻醉与镇痛的效果并与芬太尼比较。方法8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成瑞芬太尼(R组,n=36),芬太尼(F组,n=44),两组分别按0.5~1μg/kg静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2.0~2.5mg/kg异丙酚。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异丙酚总用量、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留院观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呼吸循环变化。结果两组起效时间、HR、SpO2、MAP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术中F组异丙酚追加量及总用量较R组多(P〈0.05);苏醒时间、留观时间也显著长于R组(P〈0.01)。R组镇痛效果较F组满意(P〈0.05),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发生率较F组低,但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两组相似。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门诊无病人流术与芬太尼药效、安全性相似,但镇痛效果较满意、苏醒快、留观时问短。特别适用于门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等效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gesia,PCIA)的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0~60岁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后双腔管气管内插管,术中异氟烷吸入维持全麻,罗库溴铵维持肌松.病人清醒拔管后接韩国奥美2300电子镇痛泵行PCIA.F组:芬太尼2mg 咪唑安定10mg 生理盐水至200ml;R组:瑞芬太尼0.2mg 咪唑安定10mg 生理盐水至200ml.背景剂量2.0ml/h,指令剂量2.0ml/次,锁定时间15min.所有术后病人鼻导管吸氧2~3l/min,分别记录术后24h、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镇静、恶心和呕吐评分,记录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和累计镇痛药消耗量(CAC).结果:R组术后24h、48h镇痛药耗量和VAS评分均低于F组,其中术后48h 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术后24h、48h镇静评分达2分者明显多于F组,其中术后24h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48h呕吐者和静息时感恶心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48h内无1例呼吸抑制(SpO2持续低于90%者)发生.两组术后24h、48h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等效剂量的瑞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PCIA,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而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发生率低,是开胸术后更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术前预先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术后应用及单纯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在妇科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的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术前10min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手术结束时注入吗啡1.5 mg;Ⅱ组手术结束时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吗啡1.5 mg;Ⅲ组手术结束时注入吗啡2mg.记录术中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结果 VAS评分术后4h内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Ⅰ、Ⅱ组显著少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镇痛效果Ⅲ组与Ⅰ、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预先应用,镇痛效果更佳,可填补因硬膜外吗啡起效较慢导致的术后镇痛空白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骶管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男性开胸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0):全麻复合骶管超前镇痛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A组于全麻诱导前骶管注射0.125%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小剂量吗啡2mg混合液20mL。B组单纯实施全麻。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A、B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疼痛程度作出评分。结果A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和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小剂量吗啡骶管超前镇痛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开胸手术患者E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全静脉麻醉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 110例择期手术患者 ,分别采用异丙酚 (P组 ,n =30 )、异丙酚芬太尼 (PF组 ,n =5 2 )靶控输注或者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 (PR组 ,n=2 8)持续输注全静脉麻醉。芬太尼靶浓度 2 μg/L ,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为 0 2 5~ 0 5及 0 12 5~ 0 2 5μg/ (kg·min) ,异丙酚初始靶浓度为 1mg/L ,逐渐增加靶浓度值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异丙酚、芬太尼靶浓度值或瑞芬太尼输注速度维持麻醉深度。观察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改变以及麻醉药用量、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  3组患者诱导后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明显降低 (P <0 0 5 ) ,PR组心率明显减慢 (P <0 0 5 ) ,PF ,PR组气管插管、切皮后SBP及DBP无明显改变 ,P组则明显升高 (P <0 0 5 )。PR ,PF组异丙酚麻醉维持用量分别较P组降低 32 8%和 2 4 0 % (P <0 0 5 )。结论 瑞芬太尼、芬太尼能明显减少异丙酚用量 ,抑制气管插管及切皮时的反应 ,以瑞芬太尼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静脉持续输注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斯  张卫  李丽伟 《中原医刊》2006,33(15):14-15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腹部手术小儿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芬太尼8μg.kg-1.d-1,B组芬太尼10μg.kg-1.d-1,C组芬太尼12μg.kg-1.d-1。三组均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 l,并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滴注格拉司琼3mg。结果镇痛评分A组显著高于B组(P(0.01),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C组高于A、B组(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组较A组镇痛效果好,较C组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儿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娟娟  严虹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95-96,10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预防全麻下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术后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七氟醚全麻,帕瑞昔布钠组(P组,n=30),于插管后立即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C组,n=30),于捕管后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mL。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期间躁动发生率、躁动程度0~3级评分,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2、4、6、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24h内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出血等发生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xz检验。结果拔管期P组1级以上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P组VAS评分在1、2、4、6、12h均低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全麻下的甲状腺手术,可显著减少术后燥动.且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2~54岁,体重指数16~23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F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C组给予等容量脂肪乳剂。术后用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使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于术后3、6、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于术前1 d和术后2 d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F组在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t=16.258、17.881、8.693、12.755、8.564,均P〈0.05),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t=7.171、15.411,均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F组术后2 d MMSE评分高于C组(t=2.209,P=0.031),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诊断人数低于C组(χ2=5.455,P=0.020)。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和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对比分析舒芬太尼和曲马多分别用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ASA为Ⅰ~Ⅱ级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曲马多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并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注射舒芬太尼和曲马多。对比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的初始频率、停药至拔管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初始频率明显少于曲马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停药至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除气管插管后0、20、60、120 min舒芬太尼组镇痛评分(PHS)显著优于曲马多组(P〈0.05),拔除气管插管后0、20 min舒芬太尼组镇静评分显著优于曲马多组(P〈0.05);曲马多组出现恶心及呕吐症状患者显著多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曲马多均可较好地完成超前镇痛作用,舒芬太尼适用于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曲马多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镇痛及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58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照组28例,采用哌替啶传统止痛。分析两组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2,4,6,12,24,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内治疗组的谵妄发生率为20%,对照组的谵妄发生率为50%,治疗组的谵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行超前镇痛可以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俊峰  严海  江伟 《上海医学》2007,30(8):606-608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髋置换术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4组,A组予芬太尼1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B组予芬太尼0.5 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C组予氟比洛芬酯50 mg 芬太尼0.5 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D组予氟比洛芬酯100 mg 芬太尼0.375 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参数设定:负荷量5 mL,持续输注量2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量2 mL,锁定时间10 min。观察24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h,B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而术后2h后4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4 h内B组的PCA按压次数显著多于其他3组(P值均<0.05)。B、C和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值均<0.05)。镇痛期间未发生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瑞昔布超前镇痛用于脊柱手术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脊柱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术前30 min口服100 mg的艾瑞昔布,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安慰剂。术毕予负荷剂量的芬太尼0.001 mg/kg。比较两组术后6 h与12 h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静效果(采用Ramesay评分法评估)、芬太尼消耗量、自控按压总次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 h与术后12 h的术后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80±0.82)分与(1.85±0.45)分,低于对照组的(3.15±0.91)分与(2.32±0.64)分;观察组的镇静Ramesay评分分别为(2.28±0.59)分与(2.06±0.58)分,低于对照组的(2.63±0.71)分与(2.33±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0~6 h、6~12 h、12~24 h的芬太尼消耗量及自控按压总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1.82%(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采用艾瑞昔布进行超前镇痛可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与镇静效果,芬太尼用量与不良反应均明显减少,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