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腰痛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8例髋脊柱合并腰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4个月及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前者全部随访成功,或者2例患者死亡,2例随访失败。术后第4个月患者VAS评分(包括腰痛VAS评分及髋痛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均下降,Harris评分上升,与术前评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腰痛VAS评分与术后第4个月评分无明显差异,其余治疗较术后第4个月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脊柱合并腰痛综合征术效果良好,4个月后患者腰部疼痛与腰椎功能明显改善,1年后进一步改善,值得进一步探究应用。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的严重骨关节炎会引起脊柱矢状面对位不良、曲度失衡,造成患者摇摆步态,进一步引起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这种情况被称为"髋-腰综合征",由Offierski 等[1]于1983年第一次报道.近年来关于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髋关节与脊柱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对脊柱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已发现髋关节骨关节炎能够引起脊柱矢状面形态异常及腰痛[2],THA术后患者下腰痛的症状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3].通过对髋-腰综合征的全面认识,有助于髋腰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可以达到解除髋部疼痛,改善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治疗目的。但术前、术后程序化康复训练是获得手术预期疗效至关重要的一环。我院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对46例患者施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针对不同患者及家属采取个体化的术后康复指导与术前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贺州钟山县人民医院在20I1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颈股骨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39)。试验组选取金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选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有效率分别为94.87%(37/39)和84.61%(33/39),2组结果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07%(9/59)和7.69%(5/59),情况明显优于试验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不相上下,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良好方法,不过半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著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考虑患者术后的生活,全髋关节置换术占优势,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由于骨质的变化,股骨颈骨折时有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是老年人的常见手术。由于老年人的特点,大多数属于高危患者,麻醉处理却有一定的困难,我院历年来在硬膜外处理下,施行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2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68岁~90岁,体重48kg~63kg,ASAⅠ级~Ⅲ级,都属于不慎摔伤股骨颈骨折,施行髋关节手术,20例中有高血压5例,糖尿病1例,心电图异常12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1.2麻醉与监测全部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患侧在上侧卧位,L1~L2椎管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后取平卧位,注入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5min后无全脊麻征象后,给1%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混合液5ml~10ml,阻滞效果满意后,给患侧在上侧卧位开始手术,术中给少量氟芬合剂,一般用1/3量即可,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血压。2结果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患者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经扩容应用少量血管收缩剂麻黄碱可保持血压稳定。3讨论全髋置换患者大多数为老年患者,都不同程度的有些心肺合并症,手术创伤大,失血多,对这些手术,硬膜外麻醉较全身麻醉更是良好的选择[1]。创伤应激可导... 相似文献
6.
《吉林医学》2017,(6)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治疗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实施半髋置换术治疗为对照组,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全髋置换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回顾分析我院应用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性关节炎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患者术后随访2-5年,有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下肢短缩得到纠正,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优良率达到92.3%,术后Harris评分90.6±3.6分,术前Harris评分46.8±7.8分,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结论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性关节炎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的康复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THR后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日常生活质量,我们通过给患者从心理调整、患肢术后的主被动的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一定的临床和社会效果。THR术后康复锻炼2~3周患者均能下地借助协步仪行走,患髋最大屈伸ROM105°-0°-10°,平均ROM92°-0°-7°;内外旋转最大ROM30°-0°-40°,平均ROM22°-0°-30°;内收外展最大ROM20°-0°-30°,平均ROM15°-0°-20°。结论是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重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11.
小关节与腰痛关系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关节病变曾被认为是引发非特异性腰痛的主要原因。“小关节综合征”的概念由来已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 ,无法找出任何一组临床特征能够从人群中鉴别出“小关节综合征”。小关节性腰痛是存在的 ,而“小关节综合征”并不存在 ,它不能作为一个确定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Ⅰ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16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Ⅰ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SBTHA)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16例双侧髋关节病变患者采用ⅠTHA治疗。患者年龄39~74岁,平均59.1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6.2分(32~62分)。结果手术时间2.6~4.2 h,平均3.2 h;术中出血620~1 200 ml,平均860 ml;术中输血800~1 200 ml,平均1 000 ml。术后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16例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2分(78~92分)。结论应用Ⅰ双侧THA冶疗双侧髋关节疾患,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临床中应注意病例选择,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系统规范地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助行方式在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收治的给予框架式助行器辅助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给予腋式拐杖辅助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在干预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假体下沉位移与松动情况发生率、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假体下沉位移小于对照组,假体松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前后Harris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腋式拐杖辅助方式对改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腰痛患者多裂肌萎缩的相关因素。方法单侧腰痛患者62例,记录腰痛时间长短,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MRI进行病变节段多裂肌萎缩评估。结果单侧腰痛病史3~42个月,平均(16.6±8.3)个月;VAS评分5.6±1.2;ODI评分(61.2±9.6)%。疼痛侧多裂肌净横截面积(731.2±192.6)mm2,非疼痛侧多裂肌净横截面积(862.5±228.1)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侧多裂肌T2信号比率2.02±0.21,非疼痛侧多裂肌T2信号比率1.7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非疼痛侧为标准,疼痛侧多裂肌萎缩(15.3±4.9)%,T2信号比率增高(13.3±6.8)%,均与腰痛病史时间长短、VAS疼痛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腰痛病史时间长短、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是引起腰痛患者多裂肌萎缩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总结1例髋关节结核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复发假体松动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重视复发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重新树立治愈的信心,强调用药的指导、增加营养摄入、预防并发症、教会患者移除人工关节假体后的行走方法、长期坚持功能锻炼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自然病史和预后,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72例慢性腰痛患者经腰椎间盘造影术证明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其中36例被随机分配进行亚甲蓝注射治疗,36例被椎间盘内注射盐水作为对照.这36例对照组患者作为本组的研究病例,观察他们的自然病史和预后.在腰椎间盘造影术前、术后6、12、24,48个月,用视觉疼痛评分比例尺(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对每个病人进行腰痛症状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评分.结果 36例患者中有32例得到4年的随访.4例(12.5%)腰痛症状明显减轻,1例(3.1%)有轻度改善,3例(9.4%)加重,22例(68.8%)没有改善但也没有加重.从腰椎间盘造影术前和术后6、12、24、48个月的VAS和ODI的评分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S:F=3.049,P>0.05;ODI:F=2.272,P>0.05).结论 我们的研究发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程呈慢性持续性,腰痛症状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自1986年至2003年,我们对20例(2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依据脱位程度分型I~Ⅲ度,不同分型采取不同手术对策;术前及术后、随访均进行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过平均6.7年的随访,本组病例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35.8分改善到术后88.6分。其中7髋施行了1次翻修术、1髋施行了2次翻修术。结论:成人先天性髋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其存在的病理改变严重,手术中应注意软组织松解与平衡,髋臼成形,股骨短缩,臼与股骨上段假体的个体化设计。良好的术前准备设计及术中对各种不同病理情况的分析判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分,双侧肢体长度得到恢复,CE角,Sharp角,髋臼骨对股骨头假体的覆盖率,颈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均较术前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34-137
目的 观察“经痹点”理论下火龙罐循经取穴疗法改善寒湿痹阻型腰痛病患者疼痛情况和腰腿部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 年2 月至2020 年1 月我院推拿科诊断治疗的90 例寒湿痹阻型腰痛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推拿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火罐治疗,治疗组给予火龙罐循经取穴治疗,每日1 次,5 d 为1 个疗程,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疼痛数字评分法(NR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为(2.39±0.64)分,低于对照组(4.26±1.01)分和治疗前(6.23±1.44)分,差异均有统计有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24.76±3.27)分,均高于对照组(18.94±2.87)分和治疗前(12.81±2.17)分,差异均有统计有意义(P<0.05)。结论 基于经痹点理论采用火龙罐循经取穴疗法能明显改善寒湿痹阻型腰痛病患者的疼痛及腰腿部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临床观察生物电共振治疗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生物电共振仪组(治疗组)与中频电疗仪组(对照组),通过对患者VAS分级与观察疼痛强度指数(PPI)的变化,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镇痛疗效。结果:治疗组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有非常显著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VAS分级下降,t=14.358,P〈0.01;PPI t=11.494,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愈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05)。生物电共振仪组共治疗5次;中频电疗组治疗10次。结论:生物电共振仪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