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经保守治愈,4例行手术治愈,其中1例术后发生肠瘘。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以保守治疗为主,生长抑素的应用会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分析2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2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有20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有18例肠梗阻发生时间在术后1周内,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腹痛相对较轻,有5例手术治疗,有3例为肠扭转、内疝等机械性因素所致,手术治愈。有2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再次发生炎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皆保守治疗,缓解时间为4-26天,平均为11.2天。结论: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中有不足10%为肠扭转,内疝等所致,诊断明确后应尽快手术;有90%为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先行2-4周保守治疗,过期无缓解再行手术,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王铨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7):1003-100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并不少见,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属于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范畴,它不是一独立类型。但由于其病理生理上具有一定特殊性,如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将会引发肠瘘、败血症、短肠综合征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回顾性总结了自1996年以来我们收治的4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重点分析了2002年前、后二组的诊断和不同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5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5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保守治疗47例,梗阻缓解时间3d一42d,平均12.7d;手术治疗6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d一7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10月~2013年3月接收的2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在腹部手术后3~19d出现,以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为主要特征,B超和CT检查结合可以确诊。2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饮食,均达到治愈标准。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肠梗阻症状于3~7 d开始逐渐缓解;治疗9~20 d症状消退;平均(12.7±1.4) d;第3天开始排气、排便的2例,4~7d的6例,7~10d的13例,10d以后排气排便的2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B超、CT检查等可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一旦明确诊断,行保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手术损伤,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早期炎性肠梗阻22例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保守治疗20例,平均治愈时间15天,再次手术2例。结论 ①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周;②腹胀为主要症状,腹痛相对较轻;③症状、体征典型很少发生绞窄;④早期炎性的梗阻是由于腹腔炎症所致腹腔广泛粘连引起;⑤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多数保守治疗可愈,手术治疗并发症多,效果差。 相似文献
8.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分析2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2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中20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18例肠梗阻发生时间在1W内。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腹痛相对较轻。有5例手术治疗,其中3例为肠扭转,内疝等机械因素所致,手术活愈;2例为早期爽性肠梗阻,术后再次发生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行保守治疗者。缓解时间为4d-26d,平均为11.2d。结论: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中大部分为炎性肠梗阻,应先保守治疗。过期无缓解再行手术. 相似文献
9.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均在腹部手术后5~10d发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及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治愈,无肠瘘、腹膜炎或肠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多是腹腔内无菌性炎症所致的动力性和机械性并存的肠梗阻,宜保守治疗,禁忌手术。 相似文献
10.
1 一般资料本组 17例病人 ,男 5例 ,女 12例。年龄 18~ 6 3岁 ,平均 4 0 .5岁。阑尾炎术后 9例 ,腹部外伤肠破裂肠修补术后 2例 ,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 1例 ,胆囊切除T形管引流术后 1例 ,消化性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 2例 ,胃癌根治性次全切除术后 1例 ,嵌顿疝合并肠绞窄坏死肠切除肠吻合术 1例。收治的 17例病例其梗阻症状出现的时间见表 1;出现肠梗阻症状见表 2 ;所需治疗时间见表 3。表 1 梗阻症状出现时间术后 (周 )例数 (% )<18(4 7.1)1~ 5 (2 9.4)2~ 2 (11.8)3~ 42 (11.8)表 2 临床症状症状例数 (% )腹胀 17(10 0 )恶心呕吐 15…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入院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鼻肠管组,n=20)、鼻胃管(鼻胃管组,n=20)减压治疗,分别观察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腹围减少(15.5±5.2)cm较鼻胃管组(5.8±3.4)cm更明显,胃肠减压量(1036.5±258.8)ml/d较鼻胃管组(658±315.2)ml/d明显增多,排气排便时间(4.8±3.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0.7±8.3)均较鼻胃管组排气排便时间(8.2±4.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5.8±10.6)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保守治疗中较鼻胃管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与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普外科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7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曲肽治疗组(观察组)36例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1.17±0.54)、(3.48±1.27)、(3.37±1.25)、(2.38±1.04)天,均低于对照组(1.78±0.74)、(4.21±1.77)、(4.28±1.61)、(3.11±1.1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LPS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优于糖皮质激素,对血浆炎性介质水平有一定调节作用,缩短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01~2013-06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治愈出院,肠梗阻解除时间3~7d,平均4.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见于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生长抑素能明显缩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时间,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18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全胃肠外营养结合中药等保守治疗治愈;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无效后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4天,无1例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发生于术后5-28天,有典型的临床特点,保守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36例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儿经胃肠减压、肠外营养、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等疗法治愈,平均7天,无一例再次手术.结论: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发生于术后4~13天,有典型的临床特点,保守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EPISBO的发病机制复杂,是由多种诱发因素造成的动力性和机械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EPISBO以保守治疗为主,经保守治疗后病情进一步加重考虑再次手术治疗。所以正确地认识该病并在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治愈率及缩短住院时间。现就EPISBO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对腹部术后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20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5组.(1)胃管组(55例):为传统的经鼻胃管减压治疗;(2)胃管+泛影葡胺组(60例):为传统经鼻胃肠减压联合泛影葡胺治疗;(3)导管组(38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4)泛影葡胺组(23例):为单纯口服泛影葡胺治疗.(5)导管+泛影葡胺组(30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应用泛影葡胺组,口服或经鼻胃管以及肠梗阻导管注入60~100 mL 76%的泛影葡胺注射液,注药后夹管2 h,观察临床症状,并结合腹部X线摄片、螺旋CT动态观察梗阻加重和缓解情况.比较5组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给予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有效率等情况明显优于传统鼻胃管、传统鼻胃管联合泛影葡胺、单纯泛影葡胺以及单纯肠梗阻导管组(P<0.05).结论 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可成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新手段、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