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由HBV的基因编码所决定的,存在于Dane颗粒外壳及小球状和管状颗粒中。感染HBV后血中检出HBsAg的时间一般为4周至6个月。血清中检出HBsAg,可以是携带者,也可以发病。乙型肝炎之潜伏期、急性期、迁延性、慢性活动性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无症状携带者均可检出HBsAg,这提示他们均已被HBV感染。单项HBsAg(+)不能作为诊断肝炎的唯一依据,HBsAg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不仅可引起急性肝炎,而且还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我国属高流行区[1].椐统计,全球现有20多亿人感染过HBV,其中有3.5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我国有1.2亿[2,3].  相似文献   

3.
HDV是一种缺陷RNA病毒,需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辅助才能复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DV感染遍及世界各地,我省亦已有报告。为了解我省HBsAg携带者的HDV感染状况,我们调查了七个市县272例HBsAg携带者HDV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抗原在肝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怡  赵桂鸣  张万增 《天津医药》2003,31(7):420-421
目的 :了解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组织中乙肝病毒(HBV)抗原表达与病理分型及HBV复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肝组织HBsAg和HBcAg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结果 :(1)HBV感染者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检出率分别为79.75%和73.01 %。(2)乙肝病毒携带者 (AsC)HBsAg表达以浆型为主 ,膜型检出率较低。 (3)HBcAg浆型表达在重度肝病变高于轻度肝病变 ,而核型表达则相反。除中、重度外 ,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4)肝组织HBsAg、HBcAg 表达在血清HBeAg阳性组与HBeAb阳性组和HBeAg 和HBeAb均阴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浆型HBsAg和核型HBcAg 多见于病变相对静止的病例 ,而膜型HBsAg 和浆型HBcAg 与病变活动程度明显相关。在血清HBeAg与HBeAb均阴性时 ,HBV仍有可能进行复制。HBcAg 作为主要的靶抗原 ,在肝脏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了解HBsAg阳性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8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及其中14例急性、亚急性暴发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阳性率,比较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两组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结核病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HBsAg阳性者占48%(39/81);急性、亚急性暴发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阳性者占64%(9/14)。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HBsAg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结论HBV感染或携带者肝脏更易受到抗结核药物的损害,甚至可引发致死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病毒科,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性,可致持续性的病毒感染。我国在世界上属于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已超过10%,通常判断HBV感染及其状况的指标为HBV的血清学标志物,如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即两对半,抗HBclgm(6项)和HBV-DNA等,了解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乙肝五项又称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指标作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标志,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健康体检中得到广泛应用。乙型肝炎属于嗜肝病毒科,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性(尽管可以感染肝以外的组织器官,如脾脏、睾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可持续性感染。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很高,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已经超过10%。乙肝五项指标通常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  相似文献   

8.
血清或其他体液中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最可靠的标志.血清HBsAg水平可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而变化,并与肝组织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水平相关,HBsAg水平还可作为评估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疗效的一项指标.本文综述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9.
廖德祥  张峰旗 《贵州医药》1992,16(3):167-168
现症 HBV 感染者血清 HBc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检测,国内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报告35例住院现症 HBV 感染者血清 HBcAg检测结果,并与同期乙肝病毒其它血清学标志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探讨血清 HBcAg 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对象与方法一、测定对象 35例均为住院患者并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990年5月上海修订)的现症 HBV 感染者标准。其中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7~78岁,平均年龄35.9岁;肝炎后肝硬化10例,慢活肝5例,慢迁肝和慢性 HBsAg 携带者15例,急性乙型肝炎3例,胰头癌、消化系溃疡各1例。二、测定方法 HBcAg 测定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SPRIA),药盒由山东潍坊3V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无症状HBsAg携带者家庭成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为62.10%,而健康对照家庭成员HBV感染率为45.94%,两者有明显差异,说明无症状携带者在家庭内通过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乙型肝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此外,还对携带者血液HBsAg滴度与HBV家庭成员感染间的关系及唾液HBsAg阳性者在HBV感染中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生率较高,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10%。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肝组织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HBV感染及复制的特异性标志。HBV闭合环状DNA(HBV  相似文献   

12.
因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志是有波动的,因此要确定干扰素对慢性HBsAg 阳性肝炎治疗的价值,唯一的方法是双盲研究。作者根据下列标准选择了16例门诊病人(女1例,男15例)作为研究对象:HBsAg 阳性至少12个月;HBeAg 阳性和  相似文献   

13.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生率较高,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10%.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和肝组织HBsAg、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组化检测是HBV感染及复制的特异性标志.笔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和肝组织HBsAg、HBcAg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做对照比较,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和肝组织HBsAg、HBcAg的复制情况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血清学检测的基础上采用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指标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染源监控措施,而HBV是通过血液传播,而医务工作人员则是医院中潜在的血源病原体感染危险性最高者,其危险程度明显和HBV携带者有关。目前,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相继在肝炎病人和健康人群中发现HBsAg阴性HBV携带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乙型病毒肝炎(简称乙肝)指的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1],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学检查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以及淤胆型肝炎。其致病物质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属于肝病毒科的有外壳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2]。其最外层是病毒衣膜,内层为核蛋白即核心抗原。它的脂蛋白外壳上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此疾病年龄分布较为广泛,医务人员、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  相似文献   

16.
慢性HBV感染肝炎突发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HBV感染是世界性的临床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15%~25%的患者可能发展为晚期肝病,如: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癌等.HBV感染是病毒、肝细胞、宿主免疫三方面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结果,其自然发展过程就是肝炎突发(Hepatitis flares)和消退(Remissions)反复交替、发展的过程.国外文献Hepatitis flares和acute exacerbation(急性加重)通用,表达意思相同,在国内先后有"发作"、"加剧"及"突发"等不同翻译,目前认为肝炎突发更简洁、明了.慢性乙肝发生肝炎突发有多种原因,如:嗜肝病毒重叠感染、肝毒性和化学物质等因素.其他嗜肝病毒重叠感染可抑制HBV复制,导致HBsAg、HBeAg的清除,但这种情况完全是偶然因素,本文对此不做讨论.本文主要讨论HBV感染肝炎突发的临床表现、诱因及其在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成人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较高,可达42.4~80.77%;HBsAg携带率为10.09%。一般认为HBsAg携带者与肝硬化、肝癌有一定因果关系。因此研究治疗HBsAg携带者是防治肝脏癌变的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致力于HBV感染的治疗研究,取得不少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病理对母婴传播慢性HBsAg携带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母婴传播HBsAg携带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全部病例肝功能正常。肝组织切片由病理科医生盲法进行阅片。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炎症、坏死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存在。其中,HBeAg阴性组纤维化程度较HBeAg阳性组严重(P〈0.05)。将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合并统计,肝炎症坏死分级G2-G4 30例,占48.4%,纤维化分度S2~S4 32例,占51.6%。结论虽然严重肝病理改变多见于转氮酶异常的慢性HBV感染,但也有不少转氨酶正常病例肝呈现明显组织学异常。肝活检可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和抗病毒治疗的根据。在转氨酶正常的病例,如果肝炎性坏死纤维化较严重,进行适当的处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在我国流行可能已很久远。大样本人群调查,HBsAg检出率约10%,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超过1.2亿,现患乙型肝炎病人约3000万人,其中1/3可能发展为慢性活动型肝炎,均可由于终生慢性感染而导致肝癌的发生。按照感染类型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慢性HBV感染。急性感染为成年人常见的感染方式,人群自然感染率为50%~80%,其中60%以上表现为隐性感染,多数可自然清除病毒,少数人病毒不能清除转变为慢性感染。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经历免疫耐受的高复制期、病变活  相似文献   

20.
邝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25-25,28
目的:探讨肝活检组织学对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慢性HBV携带者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所有患者HBsAg均为阳性,血清转氨酶正常,病程均〉6个月。结果:84例仅4例肝组织活检完全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纤维化。结论:慢性HBV携带者肝活检可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及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