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与评价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改进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6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医生按照2005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对照组;另外30名医生按照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实验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医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包括书面理论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和满意度调查,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考核总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书面理论测试成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善和简化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提示依据2010年版新指南开展相关培训有益于该技能的掌握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对急救中心71例急诊复苏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近年来创伤死亡率是受到各种条件因素影响所致,复苏失败者后,其次急诊复苏的方法、步骤、技术操作要领及使用等时常不规范。提示医生急诊复苏技术及待培训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观察组63例心肺复苏患者一次性抽取5mg肾上腺素,并联合使用三通连接管、药物标签静脉注射;对照组51例每3—5分钟静脉注射1mg肾上腺素。比较两组备药至推注结束所需时间、静脉推注肾上腺素所用的总时间以及用药时间的准确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阐述了“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并就心肺复苏的特点、心脏停搏患者的生成存条件、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复苏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困难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肺复苏困难插管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组、S组和Q组各36例.S组采用SLIPA喉罩置入,L组采用标准型喉罩(standard laryngeal maskairway,LMA)置入,Q组采用气管内插管.比较3组一次置入成功率、置入时间、胃内容物误吸率和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 ①一次置入成功,S组、L组一次置入成功率均明显高于Q组(P<0.01,P<0.05=;S组和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置入时间,S组、L组置入时间均明显短于Q组(P<0.01,P<0.05=,S组明显短于L组(P<0.05=.③心肺复苏成功率,S组、L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Q组,S组和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胃内容物误吸率,S组胃内容物误吸率明显少于L组和Q组(P<0.05=,L组和Q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和LMA比较,SLIPA喉罩操作更加简便,能够明显降低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危险,且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心搏呼吸骤停(CPA)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新生儿因器官功能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健全,CPA发生率较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 1992~1997年我院1 884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CPA者52例(115次),发生率为2.76%(6.10%).本文通过总结分析52例CPA病儿临床资料,提出较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提高CPA病儿的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急诊医学心肺脑复苏临床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临床学科,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搞好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显得尤为重要[1]。而心肺脑复苏(CPCR)是对突发性猝死这一濒死状态的急救措施,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之一,在临床急诊医学专业教学中,CPCR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201例次基层医院婴儿心肺脑复苏简化程序及其体会。其中窒息148例次,脑水肿11例次,呼吸衰竭31例次,酸中毒11例次。所采取的主要复苏方法是高流量给氧,呼吸循环同时建立和大剂量使用东莨菪碱等。复苏成功率91.04%,成活率71.9%。  相似文献   

10.
心肺复苏失败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6 3例心肺复苏失败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认为复苏失败的因素很多 ,但最关键的因素是病因、复苏开始时间、是否除颤及肾上腺素使用量。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是要求第一目击者掌握以心肺复苏、创伤救护为主的知识和技能 ,尽到第一目击者的责任和义务 ,及时进行除颤及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1.
呼吸心脏骤停心肺复苏48例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心肺复苏(CPR)成功因素的综合分析。方法:对106例呼吸心脏骤停实施CPR按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与不存活组,其中存活组48例,未存活组58例,把存活组的临床资料、复苏开始的时间、建立静脉通道的时间、药物选择、气管插管所需的时间与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结果:在急诊科CPR的成功率45.3%,存活组中复苏开始越早、建立静脉通道越早及尽早气管插管的患者其恢复自主循环的时间越早,24h存活率越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中联合使用复苏药物的患者其恢复自主循环的时间越早,24h存活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R复苏的时间越早,气管插管所需的时间越短,尽早建立静脉通道,联合使用肾上腺素、氨茶碱及盐酸纳络酮是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及24h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38例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骤停是院内外及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能否及时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直接影响其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至12月行心肺复苏术38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心肺复苏术(CPR)自20世纪60年代确立以来,已经成功地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但就其技术本身的发展来说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其间经历了心泵学说到胸泵机制学说等等之争,从1992年CPR标准制订到2000、2005年再至最新的2010年指南修订,让人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和突破彰显了医学家们在心肺复苏领域的艰辛付出和卓越成就。尽管如此,在实际应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有人提出要将心肺复苏的 ABC顺序改为 CAB〔1〕。其理由是患者在心脏停搏后可有 1~2次自发性气喘 ,心血管和肺内尚有氧合血液 ,故应立即心脏按压 ,可使心、脑得到血供。按压时胸廓回弹 ,有助于肺通气。不熟练的人作人工呼吸反会浪费时间。有人认为 ABC顺序缺乏有力的理论和实验支持 ,相反 ,CAB顺序有充分理由 :1正常生理状态下 ,人为控制停止呼吸数分钟 ,意识仍清晰 ;而一旦心脏停跳 5 s即可发生阿—斯综合征、紫绀、呼吸停止。这充分说明脑对缺氧耐受潜能远远大于对缺血的损害。2国外学者动物实验证实在开始的 2 min内仅作心脏…  相似文献   

15.
心肺复苏中应用急诊体外循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聪 《农垦医学》2001,23(6):377-377
本人 1 998年在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进修期间 ,参加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心搏骤停病人 5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2 2~ 6 0岁。其中 1例冠心病行PTCT时冠状动脉痉挛以致室颤 ,人工起搏及IABP均不好转 ,最后在急诊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1例心脏粘液瘤急性心衰以致心跳骤停 ;1例主动脉瘤破裂大出血以致失血性休克 ;1例换瓣术后 ,由于乳头肌断裂卡住替换的瓣膜 ,心跳骤停 ;1例瓣膜置换术后左室后壁破裂致心跳骤停。 4例行主动脉 腔静脉转流 ,1例行股动脉 股静脉转流。2 结果4例痊愈 ,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急诊心肺复苏效果评估。方法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方便选取该院急诊科12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行使心肺复苏人工通气治疗,分析4种人工通气方法对患者复苏情况影响。结果30例气囊面罩患者中,通气管无效率为80.00%,5 min内成功建立人工气道率为16.67%,30例气管插管患者中,通气无效率为26.67%,5 min内成功建立人工气道率为16.67%,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中,通气无效率为46.67%,5 min内成功建立人工气道率为33.33%,30例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中,无效率为10.00%,5 min内成功建立人工气道率为56.67%。结论心肺复苏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急诊科是医院全天候对外的服务窗口,是抢救病人的主战场。“120”工作的开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我们不断引进新技术,先进仪器设备,使急诊科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危重病人心肺复苏的重要步骤是:迅速开放气道,进行人工通气。现在最有效的方法是气管内插管,但这种方法常因患者体态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诊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病例的疾病谱和复苏成功率、存活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5~2010年在我院急诊科经历过CPR的病人病史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病例数量、疾病种类、CPR有关时程及成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PR病例数量逐年上升,21~50岁年龄段构成比增长显著,而10岁以下病例逐年减少。6年间"院前死亡"病例数量超过心脑血管病而跃居首位,各种外伤连续6年保持在第2位。除"院前死亡"患者外,损伤、神经和循环系统是主要急诊死因。6年来心脏骤停到CPR开始时间逐年缩短,CPR的成功率及短期存活率较前提高,但远期存活率无改变。全组病例CPR成功率15.19%,远期存活率3.3%。CPR成功率与心脏骤停时间、初期复苏地点等有关。结论 6年中急诊CPR病例数呈增加之势,CPR成功率较低,远期成功率则极低。CPR成功率与CPR开始时间和急救水平高低有密切关系。重视脑复苏,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加强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和管理,是提高CPR成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心肺复苏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指南2000 [1]充分体现了心肺复苏抢救及其护理的发展需要,揭示了当前临时医学中心肺复苏抢救护理的新动态[2]。  相似文献   

20.
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志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662-1664
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国际心肺复苏协会(ILCOR)正式公布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1]。较之2000年指南[2]内容,新指南在按压通气比、电击除颤等心肺复苏(CPR)核心技术上做了重大修改,现介绍如下。12005年指南的核心思想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强调了快速、有力、持续的胸外按压是整个心肺复苏的基石,在任何时候都要尽量减少按压停顿时间,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基础生命支持和进一步心血管生命支持的所有技术变革中。2基础生命支持(BLS)的主要变化2.1开放气道由于操作困难,无论患者有无损伤,普通急救者(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