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肖会军刘民赖传景谢凡寿1(学工处1附院行办341000)关键词大学;学生;UPI;心理过程UPI(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简称UPI,译为“大学生人格问卷”)是日本高等院校广泛采用的一种用...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向战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5,22(3):221-222,225
目的了解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UPI)量表对3所师范院校的部分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心理障碍学生为13.9%,应引起关注的学生为23.0%,心理正常学生为63.1%;性别、学科和生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小(P>0.05);学习成绩、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业余爱好、人际关系和经济生活条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P<0.05)。结论师范院校应在学习上、兴趣爱好、人际关系和经济生活等方面增加对新生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宁夏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宁夏地区高等学校抽取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民办院校各一所,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新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971名新生中,Ⅰ类学生占27.4%,Ⅱ类28.0%。不同学历、男生和女生、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同院校新生心理问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在关键项目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在附加项目1、附加项目2、附加项目4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满意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夏高校不同学历、院校、不同专业满意度的新生UPI测查具有不同的特点,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要发挥好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宁夏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宁夏地区高等学校抽取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民办院校各一所,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新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971名新生中,Ⅰ类学生占27.4%,Ⅱ类28.0%。不同学历、男生和女生、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同院校新生心理问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在关键项目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在附加项目1、附加项目2、附加项目4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满意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夏高校不同学历、院校、不同专业满意度的新生UPI测查具有不同的特点,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要发挥好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90后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2009年刚入学新生为切入点,对广州市某医学院校2009级全体新生共1,120人实施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量。结果UPI测量结果"第一类人(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有166人,占14.8%,"第二类人(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但不严重,应引起注意的学生)"有327人,占29.2%,"第三类人(心理比较健康者)"有627人,占56.0%。其中既往病史、身体状况以及家庭精神病史不同的新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一定差异。结论医学院校90后新生中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和应引起注意的学生占的比例高达40%以上,主要症状为情绪性格问题、自我意识障碍以及人际关系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UPI和SCL-90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尽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合理的心理辅导。方法:运用UPI和SCL-90对2009级新生进行集体施测;结论:新生入学后有部分学生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出现入学适应不良。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院校阳性症状检出率为58.46%.中度以上可能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94%.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非贫困生.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学生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是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结论 加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力量,改变学生的不良观念.鼓励学生迎难而上,促进心理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教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根据教育部一项以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20.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心理疾病休退学的人数占休退学总人数的54.4%[1].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心理健康中心对2011级全体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以期全面掌握我院新生的心理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情况。方法: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我院2000级新生(261名本科生、160名专科生、22名专升本学生)在入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后进行了调查,根据分类标准将学生分为三类:一类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二类学生应引起关注;三类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结果:一类学生12.47%,二类学生35.89%。不同学生间有差异。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肃省地方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和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13年甘肃省3所地方高校大学新生9 875名,采用大学人格问卷(UPI)量表测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甘肃省地方高校新生Ⅰ类、Ⅱ类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88%,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缺乏自信等方面;男女性别学生之间和城乡之间、文理科之间UP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09、12.03、15.56,P<0.01)。结论:甘肃省地方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少数新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男生优于女生,理科生优于文科生,农村优于城市。应关注我省地方高校女生、文科生和城市新生特有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特点与规律,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2012、2013年入学的四届新生进行心理测评和比较分析。结果 1四届高职新生的SCL-90得分与学院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1或p〈0.05)。2除恐怖因子外,四届高职新生在SCL-90的其余各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四届高职新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介于5.77~7.31%之间,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随着入学年份的靠近,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有所变化。结论加强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极为重要;应注重检出新生的个体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西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个班的1 08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适应能力测验、人际关系状况测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尊量表、自我意识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七个方面。结果:男女生自我意识(对人生的看法)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一、二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和简易应对方式有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状况和自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宁夏医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自评量表(SCL-90)对宁夏医学院2004级1509名新生进行测试.结果 心理问题前三位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各因子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因子均分总体趋势由低到高依次是研究生-本科生-中专生-大专生;除躯体化因子外,医学新生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农村学生的各因子分高于城市学生(P<0.01),除敌对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的各因子分高于男生,总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敌对因子外,非独生子女的各因子分高于独生子女,总均分、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抑郁因子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离异和父母非离异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4级医学新生自评症状较多,不同教育层次新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应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使新生度过心理问题高发阶段.  相似文献   

14.
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826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47%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较多的是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与敌对;在各因子得分均值上男生敌对高于女生,临床英语班在躯体化和抑郁高于其它专业,二年级各项普遍高于其它年级,且差异有显著性。不同生源地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多。结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低年级组,要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重度心理问题者占8.8%,有轻度心理问题者占29.9%;大学生中学习成绩差、对所学专业兴趣低、有失恋史、业余爱好单一、知心朋友少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某高等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新疆某高等医学院校在校329名少数民族医学生,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测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结果少数民族男、女生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和其他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专业少数民族医学生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维吾尔医学专业学生 SCL-90各因子得分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结论高等医学院校应根据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心理疾患,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了解医类专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和态度,更有针对性地面向医类专业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对医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关注情況、实际常见心理困扰的认识与求助方式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的需求与满意度、课程教学内容和有效性的需求与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研。[结果]医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尚可,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近六成学生修读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对课程开设及授课方式等方面的改进有所期待。[结论]通过发挥课程功能、科学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队伍建设等方面改进心理健康课程,如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推广小班教学、丰富课程内容并创新教学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连续4届,共2102名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定。结果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和河南省大学生,但阳性因子比例较高。②男生的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女生。③护理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专业(P<0.05)。结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在不同性别和专业中,部分心理问题较突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医学生身心健康差异,为构建医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体系提供实证支持。方法采用人格调查问卷(UPI和EPQ)、压力调查问卷以及身体素质调查问卷,随机对本校一年级-三年级(2010级-2008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测试调查。结果①2009级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2008级和2010级的学生差,且不同年级医学生对同一影响因素的表现不同;②医学生锻炼次数随年级升高而减少,身体素质有下滑趋势(P<0.05)。结论不同年级的医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亟待针对性地构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重视医学生的体魄锻炼。  相似文献   

20.
医科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医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某医科大学2006年入学的新生,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受人际关系困扰的学生总检出率为39.15%,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分析表明有8.47%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76.72%的学生有轻度的心理问题;医科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r=0.401)。对医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交谈困扰,其次是交际交友困扰。结论改善医科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