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埋伏牙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8例颌骨埋伏牙病人,采用PHILIPS多层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软件包及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图像.结果:本组共22颗埋伏阻生牙,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能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埋伏牙萌出方向并与其邻牙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对埋伏牙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牙定位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例埋伏牙患者进行轴位螺旋CT扫描,应用容积重建(VRT)、多层面重建(MPR)及齿科后处理软件获得埋伏牙表面立体图像及任意平面、曲面断层影像。结果:在30例患者中显示35颗埋伏牙。通过后处理能清晰显示颌骨上颌骨及牙齿的结构,显示埋伏牙形态及与邻牙、邻骨关系。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很好的显示牙齿结构,能立体、直观的显示埋伏牙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在上颌埋伏牙的定位及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下颌骨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3D重建的价值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30例平片诊断下颌骨骨折病人行三维重建,显示下颌骨骨质结构,测量骨折移位距离及下颌骨厚度。结果:30例下颌骨折中体部和颏部骨折最多见,其次为髁状突颈部及下颌角,下颌升支骨折最少见。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精确多方位地显示骨折部位、范围、骨折线累及关节面情况,骨折移位、骨缺损范围等情况,对下颌骨骨折影像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多种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中的研究。方法:对31例埋伏牙患者行牙列轴位螺旋CT容积扫描,通过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refoma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nintensityprojection,MIP)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通过各种技术的应用,对颌骨内埋伏牙定位。结果:31例患者共41颗埋伏牙通过16层螺旋CT多种技术的组合应用均得以清晰显示埋伏牙位置、形态、大小、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对埋伏牙治疗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结论:16层螺旋CT可准确显示埋伏牙的位置,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16层螺旋CT对显示颌骨内埋伏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骨折成像的临床应用。方法:搜集74例外伤骨折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扫描以及三雏重建的检查后的结果。结果:128层螺旋CT对人体各部位的骨折均能良好显示。74例外伤患者中头面部骨折13例,脊椎骨折28例,四肢及关节骨折33例。结论: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不仅能精准的显示出病变的三维立体图像,还能分析骨折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目前诊断外伤骨折有良好依据,为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MS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例复杂骨折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所有病例的三维重建图像,能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骨折情况及周围解剖关系.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更精确地显示复杂骨折情况,对复杂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探讨螺旋CT应用于肩胛骨骨折患者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4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CT三维重建方法,评估骨折严重程度,制定手术方案。结果:4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经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分析,全方位显示骨折部位及骨折程度。经手术治疗后评分:优15例,良18例,可7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方位清晰显示肩胛骨骨折部位及程度,为肩胛骨骨折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在腕舟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43例手术证实腕舟骨骨折患者,分别进行DR与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结果: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能更加精确显示腕舟骨骨折骨折线及移位情况。结论: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显示腕舟骨骨折,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肋骨骨折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X线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前肋骨折、后肋骨折和肋弓部骨折的检出率与采用常规X线检出率相比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时,能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且能增加其他部位骨折和相关并发症的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并将其与传统X线进行比较。方法对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X线平片及64排螺旋CT扫描和三维后重建成像。结果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能够立体的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类型,而X线平片仅能够显示二维结构,诊断准确率不如64排螺旋CT。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颌面部骨折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颌面骨骨折的影像学资料3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方法:扫描层厚1mm,方法为多平面重组法(MP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和容积再现法(VR),术后将二维和三维图像与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32例颌面骨骨折,螺旋CT二维、三维图像可以全部显示颧骨骨折、上、下颌骨骨折和鼻骨骨折,但在显示骨折线行程和骨折块移位上三维图像优于二维图像;二维横断位图像全部显示筛骨、蝶骨和腭骨骨折,而三维图像部分不能显示,效果明显不如二维图像。结论:二维图像仍是诊断颌面骨骨折最基本的手段,三维重建图像的优势在于可以显示颌面骨骨折线和骨折片移位的空间解剖关系,在指导手术设计、提高手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66例鼻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66例外伤,鼻部CT检查诊断鼻骨骨折66例,诊断率10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鼻骨骨折以其全面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作为诊断鼻骨骨折首选方法,能够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均以多层螺旋CT扫描,运用三维表面重建处理软件重建三维影像后进行图像分析。结果:38例患者颌面部经多层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成像后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等,诊断关系明确且可以指导临床手术。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对领面部进行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复杂颌面骨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及评价螺旋CT在骨盆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拥有完整的X?线、CT及螺旋CT影像资料的56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三种影像检查方法间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间诊断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维CT与三维重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三维重建清晰立体,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方位显示损伤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及手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颈椎可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行计算机辅助的颈椎三维图像研究。方法:取人尸体材料的颈椎,行CT薄层连续扫描,将图像数据转至计算机中,实现计算机辅助的CT图像的三维重建,并进行三维精确测量。结果:重建图像从形态和大小上与实际标本相一致。重建图像可任意旋转和多视角地检测。结论:该三维重建方法为颈椎推拿手法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奥硝唑对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干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硝唑对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口腔颌面Ⅱ类手术切口患者58例,术后应用奥硝唑0.5g,qd,iv,连续用药3d,观察奥硝唑对其术后感染干预效果。结果:奥硝唑干预治疗后44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4.8%。结论:奥硝唑对口腔术后伤口厌氧菌感染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7.
Wang R  Song YF  Zhang WJ  Ye YQ 《针刺研究》2010,35(4):307-310
目的:探寻可供临床应用的次髎穴定位取穴及针刺操作方法及先进的测量研究手段。方法:利用CT扫描仪对106例女性进行盆部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立体空间中测量次髎穴相关径线、角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髂间距与孔间距存在直线相关性,骶髂距与孔髂距存在直线相关性,据此确定次髎穴的坐标定位点。体重与直刺深度存在直线相关性,根据体重可得出直刺深度。第2骶孔倾斜角度为(30.08±4.26)°,孔深距为(20.13±2.11)mm,从而提出次髎穴斜刺法。结论:CT三维重建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合理、科学地进行穴位解剖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