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依据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症状、病因和病机认识,结合RA模型研究现状,分析实验动物模型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影响,探讨RA病证结合模型的重要性,提出今后中医造模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认为RA基本病机以脾虚为本,湿毒为标,脾虚湿毒蕴结是RA重要病机。现代医学提出的肠屏障破坏下,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致病菌及其代谢产物增加,导致炎症因子分泌增加,引起免疫系统紊乱,从而诱发RA的病理机制与中医RA脾虚湿毒蕴结病机相类似。笔者以肠屏障与中医脾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为切入点,从肠道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肠道菌群等方面探讨了RA脾虚湿毒蕴结病机的生物学基础,为中西医防治RA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一种难治性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近10多年来,对RA病因病机、临床证侯、辨证分型及其治疗的研究颇多,为了解RA的中医分型与临床表现的规律。笔者将81例RA患者中医分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作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4.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对RA的治疗及病机等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5.
极早期干预是类风湿关节炎(RA)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经典论述及现代发病机制探讨RA前状态的中医病机,提出了脾虚风湿痹阻是RA前状态的基本病机,脾虚风袭,自身抗体产生;脾虚湿阻,肠道菌群失衡;脾胃虚弱,黏膜免疫紊乱。RA前状态临床特征、动物模型亦呈脾虚风湿痹阻的特点,探讨RA前状态病机有助于运用中医药对RA进行极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机的再认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在中医文献中尚无相对应的特指名称,属于痹证的范畴。其中(九壬)痹、顽痹、历节风、骨槌风等病所描述的症状,传统认为与RA大致相符。对RA的病机的认识,通常均按痹证的一般病机来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RA的病变特性,缺乏对RA病变特质的深层认识,影响了对RA的临床辨治。由于现代中医疾病名正在进行深入地分化研究,对原来范畴较大、名称宠统的病证,分化为各个不同的疾病。RA也被分化为一独立的病证,或称为“历节风”,或称为“(九壬)痹”。因此,更有必要对RA的病变机理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其病因较多,病机复杂。近年来,随着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了新的认识,治疗及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就近年RA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作简要综述,以期为防治RA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小关节肿胀疼痛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以治愈、病情易反复等特点,病情进展可导致骨破坏,引起关节畸形,致残率高。RA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湿邪是引起RA发病的重要因素,影响着机体气血变化。湿伤气血是RA的关键病机,深刻影响着RA的病程与预后,贯穿于RA发病过程的始终。本文基于湿伤气血探讨RA的病机、病程与预后、发病过程中免疫调节机制以及健脾除湿活血法治疗的有效性,阐述湿伤气血在RA发病中的关键地位,为临床防治RA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目前称为“尪痹”“顽痹”的病因不外乎内外两个方面,外因为外感风、寒、湿等邪气,内因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肝脾肾虚。RA的病位在肝脾肾三脏,中医从肝脾肾出发,针对不同患者的证型,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现从中医脏腑辨证中肝脾肾三脏相关理论出发探讨RA发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均高,病情缠绵,且病因病机尚不清楚,目前已成为世界性攻关项目之一。西医由于缺乏对其病因的了解,故尚无治疗的特效药与针对性药物。而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以多层次、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机体,阻止病变发展,在防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本文就中医对RA的研究进展及思路方面,试陈管见。 1 病因病机 RA属中医痹证范畴,但历代又有“历节”、“痛风”、“骨痹”、“顽痹”、“鹤膝风”、“鼓槌风”等称谓。表明RA不同于一般痹证,在病因病机上有其特殊性。目前对…  相似文献   

11.
贫血是类风湿关节炎(RA)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除关节功能障碍外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西医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难以兼顾用药,中医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RA发病过程的深入探索和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思路的不断完善,RA的中医病机内涵逐渐突破传统“痹证”的理论框架,毒邪在RA及其合并症的中医病因学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毒邪致痹”理论进行溯源和梳理,结合现代医学病理机制的研究成果,阐述毒邪在RA中医致病因素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毒热致虚”是RA伴贫血的核心病机。正气不足、外感六淫、七情饮食失调可导致毒热蕴生,攻冲关节、腐筋蚀骨的同时内侵脏腑、耗伤气血,导致正虚血亏,治疗以解毒通络为首要原则,进行分期辨治,并基于前期研究探讨自拟方二四汤对RA伴贫血的作用机制,以期充实RA从毒热论治的理论依据,为RA伴贫血及其他合并症的中医辨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宋绍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中医药大学宋绍亮教授是全国首批20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之一,从事中医内科风湿免疫病临床研究工作30余年,在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辨病、辨证及辨病位相结合,以清热解毒法治疗RA,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宋老师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营卫关系来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的中医发病机制,认为"营卫逆乱"是导致RA发生的最核心病机.它包括了2个层次:一个是以营卫比例素乱为特点的营卫不和,它是导致RA发生的浅层病机;另一个是以营卫"叛变"为特点的营卫邪化、流注,它才是导致RA发生的深层的本质病机."营卫逆乱"理论可以统一目前关于RA病机的各种观点,亦可很好地破解有效治疗RA方药的奥妙.  相似文献   

14.
李飞  付滨 《河南中医》2014,(3):442-443
当代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主要有两种认识:第一种,认为其属于“痹证”范畴,并从“辨证论治”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与治疗做多种阐述,此观点没有体现RA的临床特征,临床研究多以近期症状改善为疗效标准,缺乏远期预后的评价;第二种,用一新的中医病名-“旭痹”来对应于RA,“旭痹”理论进一步认识到了RA的特征性损害-骨侵蚀导致的关节变形,补充了中医对RA认识的不足,完善了中医“痹证”理论体系,为中药新药研发和制定RA相关远期临床疗效标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中医肢体痹的典型代表,但对痹病本质尚缺乏中医基础研究。笔者通过对目前RA的中西医文献总结、归纳,认同致痹因子相当于炎症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因子。由此认为炎症可能导致了纤维化,即"气血痹阻",如血管翳纤维化导致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灼热等症状。参考血管生成在癌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解释"气滞血瘀"在RA中的作用,可能成为痹病的现代医学本质之一。亦期待以上较为合理的假说,有助于中医痹证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由于本病病因未明,因而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RA在活动期病情能否及时得到控制,对于阻止软骨及骨破坏、保持和恢复关节功能、改善自然病程、纠正机体免疫异常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在中医对活动期RA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1.1 风湿热毒,痹阻经络 RA属中医痹证范畴,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其活动期以热邪痹阻为主,如沈氏认为,急性发作期属热痹,多表现为风热内盛或湿热内蕴。邓氏等对82例确诊为RA的病人进行中医证候舌脉等调查,结果发现,有热象者共49例,占59.76%。李氏认为,活动性RA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7.
从玄府学说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医病机证治,提出RA的病机根本是玄府闭塞,病变部位在筋膜之玄府络脉,病理机制为玄络绌急、瘀阻失养,而开通玄府是RA的基本治则,贯穿于病程之中,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动物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浅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属常见多发病之一 ,治疗颇为棘手。而中医用动物药治疗 RA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现就动物药治疗 RA的机理及用药规律略陈管见。1 机理浅析RA属中医痹病范畴 ,其基本病因病机为“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 RA急性发作期 ,风寒湿热诸邪乘虚侵袭人体 ,注于经络 ,留于关节 ,使气血运行不畅 ,故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及舒经通络为其治法。一些动物药 ,如乌梢蛇、羚羊角有祛风通络、止痉定痛、清热除湿之功效 ,且作用迅猛 ,常为植物药所不及。RA久不愈 ,血脉瘀阻 ,津液凝聚 ,瘀血痰浊阻痹经络…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麟 《吉林中医药》2004,24(12):54-56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属中医“痹症”范畴 ,历代医家称为“历节风”、“顽痹”、“骨痹”等 ,著名中医风湿病专家焦树德根据其发病及临床特征 ,定名为“痹”。兹将 2 0 0 1年以来中医治疗RA情况 ,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李宝丽等[1 ] 认为正气不足 ,卫外不固是发病的内在必然因素 ,风寒湿邪外侵是致病的重要条件。久痹不愈 ,气血运行不畅日甚 ,病及脏腑 ,内舍其合 ,肝肾亏虚 ,痰瘀互结 ,病位于筋骨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怀君[2 ] 认为RA活动期主要病因病机为感受风热、热毒之邪 ,或风寒湿入侵机体 ,郁久化热为毒 ,导致气血雍…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宏观与微观辨证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 ,为自身免疫病 ,属中医“痹证”范畴。全世界的患病率为 1% ,成人发病率为 0 3‰ ,大陆约有 4 0 0万患者 ,可见危害性之广。该病呈慢性、进行性、侵袭性 ,若不能得到及时诊断 ,有效治疗 ,可致残 ,可见危害性之重。由此 ,RA诊断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将RA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研究近况作以概述。1 宏观辨证宏观辨证就是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 ,结合望、闻、问、切四诊所见 ,做出病因、病位、病性的临床辨证[1] 。中医辨证的基本特点主要在于中医重视并着眼于机体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