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方法 选择2011年3月份到2012年5月份在本院神经外科就诊的130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的手术方法,分析外科治疗的效果.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5分)的患者比例为77.7%,比例明显高于残疾或死亡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具备手术适应证者应该依据患者血肿量以及意识状态在瞳孔散大或者昏迷前进行血肿清除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重症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是外科常见的创伤之一,并在急救中占有相当比重。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超过6h以上手术死亡率会明显增高,所以应急诊手术治疗。术前处理和术后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5~57岁,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其中5例单侧瞳孔散大,3例双侧瞳孔散大,经CT诊断硬膜下脑内血肿3例,硬膜外脑内血肿4例,硬膜外,硬膜下合并脑干出血1例。8例患者均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其中1例术后第8天死亡,7例手术患者治愈。2 护理体会2.1 术前观察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1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死亡10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6例,中残11例,良好20例.术后并发症:4例迟发性血肿,4例硬膜下积液,3例外伤性癫痫,2例外伤性脑梗死,2例脑积水,2例减压区脑软化灶.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止血方便,可快速清除硬膜下血肿,降低颅压,是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损伤控制技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2月该科所有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技术36例,尽早给予局麻下颅骨锥孔放出硬膜下血性液体,再急诊给予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 36例手术病人中,术后3月按GOS预后评分,预后良好18例,中、重残各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死亡率22.22%。与该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手术治疗相比较,其中手术39例,死亡24例,死亡率61.54%。死亡率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技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患者治疗中,可早期解除脑疝,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疗体会。方法研究我科38例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病历。结果 38例患者在入院2d内采取手术治疗,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术后留置硬膜下引流管3~7d。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且症状明显后应该尽早手术治疗,钻孔冲洗引流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横窦沟硬膜外血肿临床比较少见,自1998年至今,我院共治疗3例.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例1:男.42岁,车祸致头外伤入院,入院时GCS计分7分,CT证实左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右枕骨骨折,入院后急诊行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气管切开术。术后6小时,GCS计分5分,头部减压窗压力升高,CT检查发现右侧横窦沟区约6ml硬  相似文献   

7.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一般是指在受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硬膜下积血,发病率占硬膜下血肿的25%。以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开颅血肿清除和颅骨钻孔引流,由于创伤大,易引起脑实质损伤、颅内感染、颅内血肿等并发症,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我科自1998年2月~2002年6月采用微创碎吸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3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一般是指在受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硬膜下积血,发病率占硬膜下血肿的25%[1].以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开颅血肿清除和颅骨钻孔引流[2],由于创伤大,易引起脑实质损伤、颅内感染、颅内血肿等并发症,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我科自1998年2月~2002年6月采用微创碎吸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3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5年1月至11月我院收治急性硬膜外血肿16例,其中术后2例并发脑梗塞,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7岁、34岁,均系重物击伤头部,有典型硬膜外血肿昏迷—清醒—再昏迷病史。入院时均出现双侧瞳孔散大,经脱水后一侧瞳孔有所回缩。入院时按Glasgow计分,分别为6分、4分。均因条件所限未行头颅CT扫描,入院1h内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量为150ml、120ml。 1.2 术 后表现 2例病人术后3d病情均有明显改善,瞳孔恢复正常大小,1例木后12d行头颅CT扫描在手术对侧发现脑梗塞灶,1例术后30d行头颅CT扫描在手术同侧发现脑梗塞灶。 1.3 治疗结果 2例均生存但合并一侧肢体不全瘫及不全性运动性失语。  相似文献   

10.
陈永和  卢明 《江苏医药》2003,29(5):324-324
我院 1997年 5月~ 2 0 0 2年 4月 ,对在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脑膨出者行术中头颅CT扫描 ,发现7例患者在手术区域外的远隔部位颅内出血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 ,男 5例 ,女 2例 ;6例为交通事故致伤 ,1例为坠落伤 ;年龄 19~ 4 6岁 ,平均 3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 2~9小时 ,平均 3 5小时 ,术前 5例昏迷 ,3例有脑疝表现。手术前诊断 ,脑挫伤伴脑内血肿 5例 ,急性硬膜血肿 1例 ,脑挫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 1例 ,6例为颅内多发伤 ,5例有颅骨骨折。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手术进行过程中出现脑组织向外膨出 ,为了明确颅内是否…  相似文献   

11.
孙夕峰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799-2801
目的观察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47例在该院采用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观察组,选择47例同期在该院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1、3、7 d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9.57%(28/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5%(2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是救治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价值并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切口,在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后行大骨瓣减压或颞肌下减压或用不吸收线固定骨瓣。结果手术结果死亡4例,死因为脑疝。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1例,良好5例。结论绝大部分一侧幕上硬膜下血肿可以通过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达到手术要求,它暴露充分,直视下止血明确、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4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根据病情采用开颅手术对其实施治疗,治疗后5个月内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准确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经过开颅手术治疗后,有23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病情呈显效,2例好转,10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效果明显,有助于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治愈率,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硬膜下血肿救治的新模式(附12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新模式,评价新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新模式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26例,以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23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对照,通过统计分析治疗效果、开颅手术量次、住院时间,评价该治疗新模式的有效性。结果轻型患者结果差异不大,中型、重型患者减轻血肿压迫,缩短了血肿吸收期,减少了住院时间,部分重型患者避免了开颅手术,重型和特重型患者争取了手术时间,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新模式提高了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并与开颅术的疗效相比较。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5例,回顾性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对比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差异。结果 65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钻孔引流组38例,其中36例治愈,2例复发,无死亡;开颅组27例,其中治愈26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无复发;两组在治愈率、复发率、及死亡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钻孔引流术与开颅术均是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前者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及避免行开颅手术等优势,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杨本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331-2332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及术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采用患侧顶结节钻孔闭式引流,4例采用骨瓣开颅.结果:采用患侧顶结节钻孔闭式引流术后再出血3例.采用骨瓣开颅术后再出血1例,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适当手术治疗,注意术中操作与术后合理治疗,可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急性硬膜下血肿在各个病程期间的不同转归及不同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研究中167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根据患者的GCS、瞳孔及CT表现,分别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13例;延期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11例;非手术治疗30例;另外自动出院13例。结果 113例急诊手术中,48例存活,65例死亡;11例延期手术者全部治愈;30例非手术治疗,27例治愈,3例死于并发症;自动出院者全部死亡。结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存在不同的转归,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除急诊手术外,一些患者在严密监护下,延期手术或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本组7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钻孔冲洗、钻孔引流、小骨瓣开颅清除血肿。结果本组76例行钻孔冲洗45例,钻孔冲洗加引流25例,经骨瓣开颅6例。结论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需追溯病史,认真分析,确诊后及时手术。本组76例除1例钻孔冲洗后再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外,其余病例均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39例患者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其中2例患者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36例治愈,2例术后症状无改善,经原钻孔再次引流手术后治愈,1例因引流管移位进入脑组织致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是钻孔引流术,对于包膜肥厚或血肿尚未完全液化者,宜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单纯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应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3例单纯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入院时GCS评分5~12分。急诊头颅CT扫描检查9例为硬膜下新月形高密占位影,混杂高低密度影12例,间隔状或高低分层密度影2例;中线结构偏移0.5~2.0cm,血肿量平均55mL。均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手术治疗,术中证实急性硬膜下出血源于单纯皮层动脉破裂2例,桥静脉和侧裂静脉损伤9例,上矢状窦损伤6例,岩上窦损伤3例,横窦损伤2例,横窦及乙状窦交界处损伤1例。出院按GOS评分,死亡1例,重残6例,中残11例,恢复良好5例。结论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意识状况和病情进展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是决定单纯型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