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秀敏 《护理研究》2006,20(2):106-107
分析了我国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开展健康教育、减少巨大儿、开展分娩镇痛及导乐陪伴分娩服务、提高助产技术等措施,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分娩必痛”的传统观念随着日趋成熟分娩镇痛技术服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大多数产妇愿意接受安全的分娩镇痛服务,尤其目前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降的现状下,开展分娩镇痛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的作用。近十年来,腰硬联合麻醉镇痛(CSEA)效果最确切,且副作用最小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影响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匿名问卷方式对834例妇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选择分娩方式的理由进行调查。结果:实际剖宫产率与孕妇主观愿望不相符,年龄、文化程度、产前健康教育对剖宫产率有明显影响,影响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分娩疼痛和对阴道分娩的错误认识。结论:应加强孕妇的产前健康教育,开展分娩镇痛技术,改变产时服务意识,严格剖宫产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产科医护人员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开展体位管理,通过密切观察体位与产程、分娩的关系,发现产妇在第二产程采用坐式分娩对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母婴健康,有积极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S 分娩疼痛是一种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生理性疼痛,分娩镇痛可以使疼痛应激反应减轻甚至消失,改善母儿的供氧平衡,有利于安全的分娩。在我国剖宫产率还处在较高水平的现状下,开展分娩镇痛对于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有著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初次分娩的20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初次分娩并参加孕妇学校的200名产妇作为实验组,对其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孕妇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孕妇及其家庭的认知水平,剖宫产率由原来的78%降至56%,下降了22%,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由原来的47.4%降至23.2%,下降了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成立孕妇学校开展健康宣教,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值得临床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产科临床医务工作者在研究剖宫产率升高时发现,有相当一部患者是由于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手术产。故近两版教材确定:决定分娩因素为四个:即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因此我院开展了导乐陪产,以使患者顺利分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对减少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比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低(P〈0.01)。结论:陪伴分娩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对一陪伴分娩在我院开展后的体会。方法选择在我院陪伴分娩的产妇48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无人陪伴分娩的产妇48例为对照组,从产妇的心理反应、疼痛程度、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陪伴分娩能减轻产妇的焦虑、恐惧情绪,减轻了产时疼痛,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和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结论一对一陪伴分娩有利于提高产时服务质量,对保证母婴安全、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了解降低剖宫产率的必要性,从而提供降低剖宫率的决策依据。方法 对抚顺市内5大爱婴医院1997年1月~2002年6月中的8197例剖宫产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44.37%。1997年~2001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2年上半年剖宫产率有下降的趋势。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社会因素、脐带因素、妊高征、臀位等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 应大力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分娩知识宣教,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管理,开展无痛分娩,正确把握剖宫产指征与时机,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努力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率上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晓  李林 《护理研究》2006,20(8):2075-2077
对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剖宫产率上升的相关因素、剖宫产对产妇、婴儿的危害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护理干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率上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晓  李林 《护理研究》2006,20(23):2075-2077
对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剖宫产率上升的相关因素、剖宫产对产妇、婴儿的危害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护理干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2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对产妇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3年来26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住院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试产22例,阴道分娩14例,成功率为63.64%,发生先兆子宫破裂2例,占9.09%。再次剖宫产252例,占95.45%,发生不完全性子宫破裂5例,占1.98%。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6.35%)及量(≥1500ml,1.19%)均高于首次剖宫产组(5.21%,0.87%)、阴道组(3.82%,0.03%)(P〈0.05,P〈0.01)。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发生率(2.65%)显著高于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组(0.52%)(P〈0.01)。结论单纯剖宫产史不能作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的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以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前置胎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近5年所有剖宫产病例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产钳助产率逐年下降。其中剖宫产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存在过度诊断。母儿因素中以相对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指征不足。瘢痕子宫、骨盆狭窄、妊娠并发症剖宫产率有下降的趋势,而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有明显升高。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提高医务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改变服务模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如何降低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秋 《临床医学》2006,26(3):10-11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方法 对本院3年来的剖宫率变化及其主要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占有较高的比例,上升速度迅速,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发生的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下降,产后出血却相应增加,2003年和200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许多孕产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医源性痛苦。结论 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迫在眉睫,呼吁全社会关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指征与剖宫产率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1 931例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3年为41.9%,2006年为61.04%,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003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1位,而2005-2006年社会因素占第1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率增高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并针对相关原因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1761例剖宫产的指征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提出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结果:2005年剖宫产率为45.31%,2006年剖宫产率为46.3%,平均剖宫产率为45.86%,影响剖宫产率主要因素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14.14%)、社会因素(11.93%)、脐带绕颈(10.11%)、巨大胎儿(9.26%)、相对头盆不称(9.26%)、妊娠合并疾病(8.86%)、中及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25%)等。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分娩方式与产妇产后抑郁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产后发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对314例产妇(自然分娩组152例,自愿剖宫产组86例,指征剖宫产组76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 d自然分娩组抑郁发生率为19.7%,自愿剖宫产组为51.1%,指征剖宫产组为48.7%。术后3 d自然分娩组抑郁发生率均低于自愿剖宫产组和指征剖宫产组(P0.01);术后1周自然分娩组抑郁发生率为23.0%,自愿剖宫产组为34.9%,指征剖宫产组为44.7%,术后1周自然分娩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也低于自愿剖宫产组和指征剖宫产组(P0.01);自愿剖宫产组及指征剖宫产组术后3 d的抑郁自评问卷得分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而自然分娩组抑郁自评问卷得分无显著变化(P0.05);自愿剖宫产组术后1周的抑郁自评问卷得分较术后3 d显著降低(P0.01),而自然分娩组和指征剖宫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自愿剖宫产组及指征剖宫产组产妇抑郁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分娩组,自愿剖宫产组产妇术后1周抑郁情况显著缓解。指征剖宫产组产妇术后1周抑郁情况维持在术后3 d的高水平,是今后护理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124例,对手术指征、孕妇产前检查次数及年龄、孕周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社会因素性剖宫产占整个别宫产手术数的33.9%。社会因素性剖宫产与非社会因素性剖宫产的孕妇在产前检查次数上有明显差异,在年龄、孕周期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采用一切可利用的途径来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应重视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