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UePITE)在家兔体内钙化及生物力学特性改变,并与临床常用的牛心包生物瓣材料(BP)进行比较,以阐明其作为新型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设计采用析因分析的方法,将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及牛心包生物瓣材料裁成适合大小埋植于新西兰幼兔皮下,分别于0、l、3、6月时取出材料,测定钙含量及生物力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较牛心包生物瓣材料钙化慢且程度轻,各项力学指标优于牛心包生物瓣材料。结论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可以作为制作人工心脏瓣膜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UePTFE)在家兔体内钙化及生物力学特性改变,并与临床常用的牛心包生物瓣材料(BP)进行比较,以阐明其作为新型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设计采用析因分析的方法,将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及牛心包生物瓣材料裁成适合大小埋植于新西兰幼兔皮下,分别于0、1、3、6月时取出材料,测定钙含量及生物力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较牛心包生物瓣材料钙化慢且程度轻,各项力学指标优于牛心包生物瓣材料。结论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可以作为制作人工心脏瓣膜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蒋振斌  任长裕 《上海医学》1989,12(6):311-313
本文报道牛心包瓣膜替换术297例,长期生存253例,应用283只牛心包瓣。其中有16例瓣膜失败再次施行瓣膜替换术。症状有心悸、气急、易疲劳和下肢浮肿。体征有高调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或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心动图有人工瓣膜瓣叶在瓣口来回飘动。瓣膜损坏原因主要是机械疲劳引起支架顶端缝线撕裂。再沿瓣叶缝线至瓣窦底部。其次是瓣膜感染。手术结果存活11例,死亡6例。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新抗凝、复方丹参地牛心包瓣膜钙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牛心包片植入大鼠皮下40d,牛心包组织钙、磷含量在新抗凝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丹参组与对照组无差别。表明新抗凝可减轻牛心包瓣的钙化,而复方丹参对牛心包瓣的钙化末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20例自制牛心包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的生物瓣败坏进行分析。20例病人均行再次瓣膜置换术。总败坏率为2.39±0.36%病人-年。结合临床、光镜和电镜资料,初步分析了生物瓣膜撕裂、穿孔和钙化病理改变的成因,提出了改进生物瓣材料、结构及缝制技术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任长裕  石美鑫 《上海医学》1989,12(9):497-499
本文报道1977年12月至1984年12月期中应用生物瓣(牛心包瓣280只、猪瓣181只、硬脑膜瓣32只)的远期疗效。术后生存出院的337例已随访3~10年,总随访期1869病人-年。随访中18例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率为0.96%/病人-年(牛心包瓣为1.1%/病人一年,猪瓣0.63%/病人-年,硬脑膜瓣0.55%/病人-年)。16例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0.86%/病人-年(牛心包瓣为1.01%/病人-年,猪瓣为0.63%/病人-年)。49例的51只生物瓣膜损破,损破率为2.62%病人-年,牛心包瓣的损破率为3.35%/病人-年,猪瓣为1.52%/病人-年,硬脑膜瓣2.2%/病人一年。牛心包瓣和猪瓣的损破率具有甚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牛心包瓣虽然血流动力学较好,但远期疗效远不及猪瓣。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有效的预防牛心包瓣钙化的方法,本文在传统的戊二醛处理的基础上,再以0.5%甲苯胺蓝对牛心包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大鼠皮下埋植实验和组织钙、磷含量测定及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评价了甲苯胺蓝表面处理减缓牛心包瓣膜组织钙化的作用。结果显示:甲苯胺蓝表面处理能减缓牛心包组织的钙化,并且对牛心包膜组织含水量、抗张力强度和大鼠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戊二醛鞣制牛心包生物瓣膜新的处理方法,以延缓其钙化进程,从而延长牛心包生物瓣使用寿命。方法:用辛醇对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建立大鼠皮下包埋动物模型加速体内钙化的实验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钙含量,以评价辛醇化学改性对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钙化的影响。结果:辛醇组和戊二醛牛心包钙含量分别为(113.19±14.86)μg/mg和(256.16±21.52)μg/mg(P< 0.001),辛醇组牛心包试片钙含量明显低于戊二醛组。结论:在戊二醛鞣制的基础上通过辛醇对牛心包进行进一步的化学玫性处理,可显著延缓牛心包的钙化进程,可望成为一种增强牛心包生物瓣耐久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第一批广西牛心包瓣膜临床应用13例,对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13例中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早期死亡率7.69%,晚期死亡率为4.2%病人年,5年生存率83.33%,牛心包瓣自然衰退,再手术率为1.0%病人年。经血液动力学测定,移植后牛心包瓣的跨瓣压力阶差:二尖瓣为0.133~0.267kPa,主动脉瓣为0.133kPa。二尖瓣有效面积为3.76~4.84cm~2,主动脉瓣口有效面积为2.26cm~2。资料表明,广西牛心包瓣膜的耐久性和血液动力学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猪的3个主动脉无冠瓣进行匹配组合,然后缝制成新型的无支架主动脉瓣膜,体外脉动流和动物体内植入对其进行测试.方法 采集带有完整升主动脉的新鲜猪心脏,修剪之后保留升主动脉和二尖瓣前瓣及部分室间隔.用0.6%戊二醛进行主动脉根部预扩张和瓣叶零压力差固定之后,分别取3个大小和形态相似的无冠瓣进行拼接缝制,瓣膜的外侧和下缘覆以薄层牛心包.体外脉动流对制作的无支架猪主动脉瓣膜进行有效开口面积(EOA)和跨瓣压差(AP)测试,与同型号有支架牛心包瓣做对照.在体外循环下,用无支架瓣膜替换16只幼年绵羊的主动脉瓣膜,术中经食管内超声、术后定期经胸超声监测瓣膜的功能情况,并进一步观察动物的生存状况以及瓣膜的病理变化.结果 新型无支架瓣膜消除了右冠瓣下方的肌肉组织,增加了瓣膜的有效开口面积.体外脉动流测试结果表明,无支架猪主动脉瓣的EOA在各个流量点均高于同型号的有支架牛心包瓣(均P<0.05),而平均跨瓣膜压差(△P)则明显低于有支架牛心包瓣(均P<0.05).16只实验动物有12只术后存活,其中有5只存活大于90 d,3只超过180 d,2只超过360 d.术中超声检查证实所有无支架瓣膜活动情况良好,均没有反流,跨瓣压差低[(3.90±0.78)mm Hg].术后15~360 d经胸超声显示瓣膜的启闭功能良好.分别在术后5、15、45、90、180和300 d处死动物,病理检查显示,无支架瓣膜有轻到中度的钙化,没有瓣周漏和组织过度增生.结论 新型无支架猪主动脉瓣膜具有优良的血液动力学性能,手术植入相对简单,瓣膜具有较低的跨瓣压差.  相似文献   

11.
对生物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败坏的23例病人行再次瓣膜置换术。生物瓣置入体内平均时间为8.77年,术后死亡7例,死亡率30.4%。本文就再次瓣膜置换围术期的某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再次心脏手术二尖瓣替换术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再次心脏手术二尖瓣替换术77例的治疗经验。方法:77例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56例,生物瓣替换术后瓣膜毁损15例,机械瓣替换术后瓣膜功能障碍4例,部分房室管畸形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房间隔缺损术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1例。55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手术,22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5.2%)。晚期死亡2例。随访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病人术前心功能是导致再次手术二尖瓣替换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可简化手术过程,改善心肌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10例,换瓣130个,其中用牛心包瓣117个,经临床证实效果满意。应用生物瓣后早期抗凝治疗(尤其是有过血栓栓塞史者,伴房颤、左房巨大的病人)应持续半年。为提高治疗效果,应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及良好的心肌保护。牛心包瓣瓣衰竭的特征为瓣叶撕裂。减少瓣叶的机械性损伤,改用弹性瓣架,可减少瓣叶上的应力集中,延长牛心包瓣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体外脉动反应器的初步研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体外脉动反应器应用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应力预适应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采用特殊材料自行设计制作了体外脉动反应器和预适应应力培养系统;将生物瓣置于反应器中运转,观察生物瓣的工作状态和系统的稳定性.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作支架,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作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叶,静态培养4 d后,置入反应器内进行预适应处理24 h(流量由30 ml/min调至400 ml/min,频率30次/min),观察内皮细胞残留情况,并与静态培养的瓣膜相比较.结果:预适应应力培养系统能产生搏动性液体流,生物瓣正常工作,运转7 d,系统状态稳定.静态培养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内皮细胞与瓣叶支架黏附紧密,沿瓣叶表面形成单层细胞层,生长状态良好;动态培养的瓣叶内皮细胞部分被冲刷脱落,但仍有少部分细胞(6.26%)残留黏附.结论:自行设计和构建的体外脉动反应器基本能模拟体内心脏瓣膜的血流动力学,用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预适应研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张国报  乔刚  赵小娟  权晓强  赵健  程兆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31-1332,138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中3个瓣膜同时置换的经验。方法:对4例同时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发现4例病人均有三尖瓣环扩大和瓣叶增厚导致关闭不全,2例病人伴有交界融合导致瓣膜狭窄。1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主动脉瓣位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另3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和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置换,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1例病人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他病人平均随访30个月(12~49个月),术后心功能I级2例,Ⅱ级1例。结论:如果三尖瓣需要置换时应使用生物瓣。尽管左侧心脏瓣膜应用机械瓣,三尖瓣位应用生物瓣仍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猪脱细胞主动脉瓣叶经不同的方法预处理后,种植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观察细胞的增殖状态。方法:猪脱细胞主动脉瓣叶分别经纤维连接蛋白(Fn,50 μg/ml)预铺、胎牛血清(FCS)浸泡、无血清DMEM浸泡预处理12 h,采用间隔24 h、3次种植的方法种植 BAECs,于种植后第4天、第7天进行细胞计数,并行MTT法和~3H-TdR掺入量检测比较细胞的增殖状态。同时于第7天取瓣叶进行组织学检测,观察瓣叶表面内皮细胞覆盖情况。结果:种植后第4天和第7天,采用Fn预铺、FCS浸泡预处理的脱细胞瓣叶,其细胞计数、MTT的光密度和~3H-TdR掺入值明显高于无血清DMEM预处理组(P<0.01)。瓣叶经H-E染色,可见Fn预铺、FCS浸泡预处理组内皮细胞的覆盖情况优于无血清DMEM浸泡组。结论:Fn或FCS预处理能明显增加内皮细胞在脱细胞瓣叶表面的黏附和增殖,有利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体外构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器质性三尖瓣返流(oTR)矫治手术的方法选择及近期风险。【方法】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40例oTR患者在本院手术,手术方法:三尖瓣成形(TVP)18例,三尖瓣置换(TVR)22例,作多因素分析确定围术期与住院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10%),其中TVP1例(5.6%),TVR3例(13.6%),两种方法的近期风险并无统计学差异(P=0.157)。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心力衰竭(P=0.011)是影响oTR住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肝脏肿大是术后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鉴于oTR三尖瓣结构变异大,术前超声误诊率较高,选择矫治方法应根据术中情况,TVP无法满意时,房位TVR是安全可靠的选择。降低oTR患者手术风险的关键在于围术期右心功能的保护,尤其是术前肝脏肿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单瓣与双瓣置换术的近期与远期效果。方法 :70例风湿性心脏病人采用国产上海碟瓣行机械瓣置换术 ,其中单纯行二尖瓣 (MV)置换术者 47例 ,二尖瓣加主动脉瓣 (AV)双瓣置换术者 2 3例。生存者 10 0 %随访 1~ 7年 (平均 4.76± 1.7年 )。结果 :院内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5 .71%。随访中死亡 2例 ,远期死亡率为 0 .63 %人·年。 7年生存率为 95 .69% ,10年生存率为 93 .89%。 94.0 0 %术后心功能均改善Ⅰ~Ⅱ级。结论 :房颤 (Af)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应暂缓手术 ;国产上海碟瓣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只要处理恰当 ,双瓣手术的危险性不比单瓣手术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共为70例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替换术24例,二尖瓣替换术35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三尖瓣替换术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4例。结果: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晚期死亡1例。随访6月~3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以冷血停跳液灌注、注意扩血管药物的应用,保持较高的血钾浓度,积极施行三尖瓣功能关闭不全瓣环成形术,对改善手术疗效与晚期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月至2000年4月,共施行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手术700例,其中二尖瓣替换术398例,主动脉瓣替换术8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术213例,三尖瓣替换术8例.158例患者术中和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2.6%,死亡44例,死亡率6.3%.死亡原因主要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严重感染和心律失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