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考察白芍与柴胡不同比例配伍共煎芍药总苷及苯甲酸的煎出量,以探讨传统药对白芍配伍柴胡对有效成分及有害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单味白芍、白芍与柴胡配伍(1∶2,1∶1,2∶1),水煎提取,分别直接分离和水解后再分离测定游离苯甲酸及芍药总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白芍配伍柴胡,游离苯甲酸煎出量均比白芍单煎明显降低,芍药总苷煎出量与白芍单煎比变化不大。[结论]白芍配伍柴胡合煎与白芍单煎相比,可显著降低有害成分苯甲酸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2.
药对柴胡-白芍对大鼠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肝理气类药对柴胡-白芍对大鼠体内外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各中药水煎液,灌胃给药,观察柴胡-白芍对药及各单味中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调肝理气类药对柴胡-白芍,单味巾药柴胡、白芍体内给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体外给药则无明显影响。结论:柴胡、白芍及二者配伍的药对通过体内给药,具有一定的抗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U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四逆散抗抑郁作用机制,并探讨炮制与配伍对四逆散抗抑郁作用的贡献。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模型组、柴胡组、白芍组、柴胡-白芍药对组、四逆散组、含醋炙柴胡和醋炙白芍的四逆散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期温和应激的方法诱导抑郁模型。造模后以9.6 g·kg~(-1)的剂量持续灌胃给药8 d(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同时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浆样本,鉴定差异性代谢物并分析代谢通路。该研究共筛查出16种生物标志物。这些发生显著变化的代谢物涉及氨基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甘油磷脂代谢、鞘脂类代谢、嘌呤代谢等生物代谢通路。大鼠灌胃给药后,一些标志物的水平向正常状态回调。基于炮制与配伍的进一步比较,发现含醋炙柴胡和醋炙白芍的四逆散组在总代谢通路的调节数量上最多。与柴胡和白芍的单味药相比,柴胡和白芍配伍形成的药对显著增加了磷酸戊糖途径及嘌呤代谢的回调;与四逆散相比,含醋炙柴胡和醋炙白芍的四逆散增加了精氨酸的生物合成、嘧啶代谢及磷酸戊糖途径的回调。结果表明四逆散可能是通过调节脂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来干预抑郁症。炮制与配伍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节核苷酸代谢、能量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来增强对抑郁症状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柴胡-白芍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情况。方法 UPLC-MS背景扣除法联合代谢组学技术对柴胡-白芍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分析,采用UPLC-MS分析柴胡、白芍及柴胡-白芍药对各8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用质谱背景扣除法将柴胡-白芍药对合提物的质谱数据分别扣除白芍、柴胡单提物的质谱数据得配伍后柴胡、白芍的单提物的质谱数据,将柴胡、白芍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分别与配伍前各自的化学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柴胡-白芍药对组成药味柴胡、白芍配伍前后整体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UPLC-MS检测柴胡-白芍药对共提物、柴胡及白芍单提物化学成分共57个,结合文献报道指认出其中32个。多元统计结果显示,柴胡-白芍药对配伍前后柴胡中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成分有6个,鉴定其中3个成分;白芍中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成分有3个,鉴定其中2个成分。分别为柴胡中柴胡皂苷a、3″-O-乙酰化柴胡皂苷a、4″-O-乙酰化柴胡皂苷a配伍后含量降低;白芍中芍药苷、没食子酰基芍药苷或其异构体配伍后含量升高。结论从整体化学组成上比较了柴胡-白芍药对配伍前后的差异,为其配伍机制的阐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古籍医案内风病证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讨药物配伍规律及内风病证的病机特点。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来源,系统收集古籍医案中记载的内风病证医案777份,对药物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药物信息数据库,对用药情况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内风病证常用药对配伍:当归与柴胡,茯苓与柴胡,茯苓与泽泻,茯苓与山药,当归与黄芪等;三味药常用配伍:当归、柴胡、茯苓,半夏、竹沥、生姜,茯苓、人参、陈皮,半夏、陈皮、钩藤,当归、黄芪、人参等;四味药常用配伍:茯苓、陈皮、半夏、甘草,人参、白术、茯苓、当归,茯苓、白术、白芍、甘草,当归、白术、白芍、甘草等;五味药常用配伍:白芍、白术、甘草、当归、茯苓,当归、白术、人参、甘草、茯苓等。结论关联规则分析在古籍医案中有较好的应用,可以反映病证药物配伍情况以及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6.
柴胡、白芍抗CCl4致实验性肝损伤的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柴胡、白芍抗四氯化碳(CCl4)致实验性肝损伤的配伍规律.方法:用CCl4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及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柴胡芍药1:1组、1:2组、2:1组、0:2组、2:0组,检测血清中ALT、AST、TP、ALB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所检测的指标值中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柴胡白芍配伍1:2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ALT、AST、TP、ALB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柴胡白芍配伍1:2、1:1组可明显降低CCl4对肝组织的病理损害.结论:柴胡白芍不同配伍对CCl4致肝损伤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柴胡-白芍不同比例配伍应用对实验性惊厥小鼠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模型组(A),阳性药对照组(B),柴胡-白芍2∶1组(C),柴胡-白芍1∶1组(D),柴胡组(E),白芍组(F),柴胡-白芍1∶2组(G).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用量为苯妥英钠0.025 g·kg-1或地西泮0.004 g·kg-1,柴胡-白芍不同比例配伍组用量为10.4 g·kg-1,各组小鼠连续ig给药7d,末次给药60 min后造模,观察各用药组对小鼠最大电惊厥(MES)模型、戊四氮模型、士的宁模型及匹鲁卡品模型的阵挛潜伏期、强直潜伏期、死亡潜伏期及死亡数的影响.结果:与A组相比较,在MES模型中,B,F组可以显著降低惊厥发生率(P<0.05);在戊四氮模型中,B,C,D组均能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阵挛潜伏期、强直潜伏期(P<0.05),B,C组能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死亡潜伏期(P<0.05);在士的宁模型中,B组能够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阵挛潜伏期、死亡潜伏期(P<0.05),其余各组对实验小鼠的阵挛潜伏期、死亡潜伏期,无显著影响;在匹罗卡品模型中,B,C,D,E,G组均能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死亡潜伏期(P<0.05).结论:柴胡-白芍配伍应用具有良好的抗惊厥的作用,其抗惊厥作用优于单用柴胡或白芍,其中以柴胡-白芍2∶1配伍比例的抗惊厥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8.
1组方配伍及辩证加减 柴胡桂枝汤系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取半量合剂而成,由柴胡、黄芩、人参、桂枝、白芍、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九味药组成。  相似文献   

9.
柴胡和白芍是我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内科疾病时常用的两位中药,二药前者功为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后者长于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两药配伍使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张仲景所作《伤寒论》中"四逆散"一方,方以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为君药,又以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二药配伍以其调肝作用之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经前期综合征(PMS)的严重类型,肝气郁证是其主要证型之一,该证以情绪低落,抑郁悲伤为主要特点,患者多在黄体月经周期过程中出现,月经后几天消失或减轻,该病发病率在当前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呈持续上升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针对PMDD发病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等微观机制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证目前也已有较多研究。以柴胡配伍白芍为主要组分的方剂在治疗PMDD肝气郁证方面疗效显著,但缺少相关综述。本文以柴胡、白芍和PMDD肝气郁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从历史沿革、药理作用机制分析以及临床应用等角度对柴胡配伍白芍治疗PMDD肝气郁证进行综述,以期在充分体现两药配伍精髓的同时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及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0.
常星  王露  程江雪  张小飞  郭东艳  方方  李瑾 《中草药》2023,54(8):2509-2515
目的 研究逍遥软胶囊中柴胡-白芍药对不同配伍比例HPLC指纹图谱与抗抑郁作用药效之间的相关性,明确柴胡与白芍配伍发挥疏肝解郁作用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小鼠模型,以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为指标评价柴胡-白芍药对疏肝解郁的作用,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进行谱-效关联分析,快速筛选出其药效贡献较大成分。结果 阳性药以及不同配伍比例柴胡-白芍药对均明显地缩短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中以柴胡-白芍(2∶1)的抗抑郁效果最为显著。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发现,柴胡-白芍药对14个共有峰中7个特征峰与其抗抑郁作用显著相关且贡献较大。结论 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推测柴胡配伍白芍发挥疏肝解郁的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为包括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柴胡皂苷a等在内的7个化合物,为其质量标志物的确定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青木香与其替代药材土木香对大鼠肾脏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青木香和土木香的毒性,为临床土木香替代青木香提供实验数据。方法:灌胃给予大鼠2.5 g·kg-1的青木香或2.5 g·kg-1的土木香,共6个月,停药恢复1个月。分别于药后第3,6个月和停药后1个月,测定大鼠的血液学、血生化等指标,并对肾脏、肝脏、胃和膀胱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青木香组大鼠肾脏出现严重的肾小管萎缩、坏死,尿素氮在3,6个月以及恢复期时分别达到9.17,12.69, 14.71 mmol·L-1,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值在恢复期时高达31.85 U·L-1,病理检查发现肝、肾均有坏死现象,胃和膀胱均发生癌变。而同剂量土木香组大鼠的血液生化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组织器官也未发现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青木香具有强烈的毒性,能损害大鼠的肾脏和肝脏,并引起胃和膀胱的肿瘤,不能在临床上继续使用;土木香在本试验中末显示有明显的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附子大黄配伍的毒副作用。方法应用甲状腺素片及丙基硫氧嘧啶对大鼠进行造模,并分别以附子及附子大黄配伍对其进行治疗,通过肝肾功能及一般情况的观察了解大黄附子配伍的毒副作用。结果附子组肝肾功能可有损伤,与大黄配伍后肝肾功能损伤更明显。结论附子与大黄配伍可损害大鼠肝肾功能,对肝肾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13.
柴胡黄芩配伍抗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柴胡、黄芩以不同剂量比例配伍(2∶1,1∶1,1∶2)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造成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以单味柴胡黄芩和小柴胡冲剂作为对照药,通过血清和肝匀浆乙醇脱氢酶(ADH)的测定和肝组织病理学的观察,探讨柴胡黄芩配伍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柴胡黄芩1∶2组对各项检测指标影响最显著。结论不同比例配伍的柴胡黄芩抗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中发挥作用的强弱趋势不同,以柴胡黄芩1∶2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生乌头与制乌头提取物的药理研究与处方原料选择的评价,促进乌头类制剂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方法:按照乌头注射液的工艺,制得生草乌与生川乌(合称生乌头)以及制草乌与制川乌(合称制乌头)的混合提取物,以生药0. 152 5 mg·g~(-1)为基础,配得生乌头与制乌头的不同剂量组,开展了镇痛、减慢心率、抑癌等药效和急性毒性、脏器观察等毒理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生乌头与制乌头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给药剂量相同时,生乌头注射液的疼痛抑制率(60. 91%)比制乌头注射液的(53. 42%)大,口服给药的生乌头提取物疼痛抑制率(73. 94%)远大于制乌头提取物(29. 97%)(P 0. 01)。减慢心率实验,大鼠给药后第30 min的心率与0 min心率相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生乌头组依次呈现减慢、平稳、加快的趋势,制乌头组则表现为平稳、减慢、加快的顺序,表明生乌头提取物低剂量时可达到减慢心率的作用。噻唑蓝(MTT)比色法结果显示,生乌头与制乌头提取物均具有明显抑制胃癌AGS细胞增殖的作用,剂量相同时,生乌头提取液的抑制作用较制乌头的更强。大鼠急性毒性实验测得生乌头与制乌头提取液的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3. 9,21. 0 g·kg~(-1),相当于临床剂量的4,20倍,制乌头的LD_(50)是生乌头的5倍。中毒致死大鼠的解剖发现,肝、肾等脏器均已发黑,中毒症状明显,而临床及其以下剂量的大鼠,各脏器均为正常。结论:生乌头安全性比制乌头的小,但镇痛、减慢心率与抑癌作用来的大,建议乌头注射液等制剂在治疗胃、肝癌晚期等重症疼痛时,原料选用生乌头,治疗一般疼痛的乌头制剂选用制乌头提取物为处方,做到真正安全与疗效相结合地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5.
核心药组是方剂中的精髓,主导着方剂的作用趋势,也隐藏着重要的配伍规律。从功效上来看,柴胡-芍药是柴胡疏肝散发挥疏肝解郁功效的重要药对。从方剂组成来看,柴胡-芍药是柴胡疏肝散中的核心药组,构成了柴胡疏肝散的基本骨架,不可随意拆卸。该文主要从肝的治则治法、名医药论、柴胡疏肝散类方、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统计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证柴胡-芍药在柴胡疏肝散中的核心地位,探讨其疏肝养肝的合理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以及血液生化酶在生何首乌、制何首鸟致SD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每日灌胃给药30g/kg,连续给药90d,末次给药后处死,称取脏器指数,测定肝脏CYP450、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肌酐(CREA)、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等含量。结果生何首乌组肝微粒体蛋白显著性下降,CYP450含量显著增高(P〈0.01),制何首乌组无明显变化;血液生化酶中生何首乌组的血清ALT、AST显著性降低,制何首乌血清ALP显著性升高;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的血清TP、TG均显著性降低;血清BUN中二者均呈下降趋势,但生何首乌具有显著性;CREA二者均呈显著性下降趋势。结论生何首乌致肝损伤并有CYP450的明显升高。制何首鸟对CYP450无影响。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能够影响血液生化酶,生何首乌减低ALT、AST,制何首乌升高ALP,二者同时降低TG、BUN和CREA,这意味生着何首乌、制何首乌致大鼠肝物质代谢途径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柴胡-黄芩药对主要成分与环氧合酶-2的对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用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柴胡-黄芩配伍治疗酒精性肝病和肝癌的作用靶点.方法:以环氧合酶-2(COX-2)为作用靶点,以柴胡和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黄芩苷、黄芩素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柴胡与黄芩配伍抗酒精性肝损伤和肝癌的作用机制.结果:分子对接显示,柴胡与黄芩起作用的靶点不同.结论: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与COX-2没有相互作用;黄芩苷和黄芩素与COX-2均有很强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太子参的化学成分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太子参化学成分类别主要包括糖类,皂苷类,环肽类,甾醇类,油脂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磷脂类,脂肪酸类,微量元素。分别对以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归纳,并对其相关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黄丽亚  崔显念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195-2196
目的探讨党参、首乌、天麻、麦冬、白术、续断混合注射液对快速老化大鼠学习记忆及血、肝、肾、海马、脑皮质抗氧化酶SOD,GSH-PX和过氧化物MDA的影响。方法采用氟哌啶醇造成大鼠获得性记忆缺失动物模型,通过电跳台回避法和腹腔注射党参、首乌等混合注射液,观察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大鼠行为学改变,测定各组大鼠血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模型组比较,党参、首乌等混合注射液可维持学习记忆功能,并使多种组织SOD和GSH-PX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党参、首乌等混合注射液有改善学习记忆和上调抗氧化酶SOD、GSH-PX、下调过氧化物MDA表达作用,说明党参、首乌等传统中药延缓衰老与促进抗氧化机制、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