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针心经、小肠经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小肠经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电排针刺激心经“神门-通里”段或小肠经“养老-支正”段经脉主干,观察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电针心经、小肠经能拮抗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率延缓作用,可显改善心功能,且以电针心经为。结论:电针心经、小肠经均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海马DG区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究海马DG区参与电针心经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伪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经组(针刺组),每组6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电针心经组采用电针刺激"神门"-"通里"段,频率2 Hz,强度1 mA,刺激时间30 min,连续3 d。伪手术组、模型组不予电针。使用Powerlab16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心电图(ECG);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纤维、胶原纤维变化;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大鼠海马DG区NE、5-HT和DA的含量亦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伪手术组存在大量心肌纤维,有少许胶原纤维;模型组出现大量胶原纤维呈网格状,也有一些分布松散的点状;针刺组显示胶原纤维分布范围减小。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5-HT、DA均明显降低,NE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海马DG区NE显著降低,5-HT、DA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心经"神门"-"通里"经脉段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具有明显的协调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与海马DG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心经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急性心肌缺血的效应.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心经组、非经非穴组,每组各10只,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针刺心经组取“神门(HT7)-通里(HT5)”经脉段,非经非穴组取大鼠臀部非经穴刺激点,各刺入3根1寸毫针,间距约2 mm;电针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3次.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结果 末次针刺后即刻(0 min),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R显著增加,MAP、RPP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针刺心经组大鼠HR显著下降,MAP、RPP显著上升(P<0.05,或P<0.01);末次针刺后10、20、30 min,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针刺心经组大鼠HR显著下降,MAP、RPP显著升高(P<0.01).结论 针刺心经可逆转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异常变化,具有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确切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电针不同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模型外周血血浆中自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与乙酰胆碱的影响有无差异性,探讨不同经穴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方法:青紫蓝家兔90只,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80只以股静脉静滴垂体后叶素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复制成功的模型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内关”组、电针“支正”组、电针“太渊”组、电针“三阴交”组,每组10只。ELISA法检测电针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与乙酰胆碱的含量。结果:造模后外周血中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P〈0.01),乙酰胆碱释放增加(P〈0.01);电针“内关”、“神门”、“支正”穴10 min后可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减少乙酰胆碱释放(P〈0.01或P〈0.05),其中“内关”效果优于“神门”,“神门”效果优于“支正”;而电针“太渊”、“三阴交”对去甲肾上腺素与乙酰胆碱外周血释放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电针“内关”、“神门”对提高外周血中交感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抑制乙酰胆碱释放的效果最为显著,电针“支正”的效果次之,而电针“太渊”、“三阴交”对上述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原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不同原穴针刺效应的特异性。方法56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太冲”组、电针“大陵”组、电针“太溪”组和电针非经穴组,每组8只;经股静脉一次性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模型,采用Biopac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心电信号,分析各组家兔各时间段心率变异性参数。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复制后家兔的心率明显下降、R-R间期(R-R interval,RRI)、总变异性(Total variability,TV)及低频/高频(Low frequency/high frequency,LF/HF)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家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门”组、“大陵”组及“太冲”组的HR、RRI、TV及LF/HF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太溪”组及非经穴组的HR、RRI、TV及LF/HF与模型组家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门和心包经原穴大陵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率变异性的调整作用较为明显,心包经同名经肝经原穴太冲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心经同名经肾经原穴太溪对心率变异性的调整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电针心经对心肌缺血性家兔心力环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心力环面积为指标,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造成家兔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结果表明,电针心经地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比电针肺经显著,有相对特异性,说明心经作为一条经脉,与心脏机能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在针刺心经干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损毁组,每组15只。通过开胸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其中针刺组和损毁组选取手少阴心经“神门-通里”经脉段,给予电针干预,电流强度为1 mA,频率为2 Hz,每日电针30 min,连续干预3 d,伪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电针处理。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海马DG区细胞形态以及神经细胞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 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损毁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伪手术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大而圆,胞质色浅而均匀,尼氏体丰富;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较为稀疏,细胞体积变小,尼氏体减少;针刺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相对较为紧密,细胞体积较大,尼氏体相对增多。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 海马DG区可能是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关键中枢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心包经和心经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模型组、肺经组、心经组、心包经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肺经组选取"太渊(LU9)—列缺(LU7)"段,心包经组选取"大陵(PC7)—内关(PC6)"段,心经组选取"神门(HT7)—通里(HT5)"段。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心电图J点、T波振幅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①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结扎即刻,结扎72 h J点振幅、ΔJ,结扎72 h T波值、ΔT值均显著增大(P〈0.01);与模型组、肺经组比较,心经组与心包经组结扎72 h J点值、ΔJ值、T波值、ΔT值均显著减小(P〈0.05,或P〈0.01)。②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梗死面积、梗死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肺经组比较,心经组与心包经组左心室梗死面积、梗死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心经、心包经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J点、T波的异常变化,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从而改善急性心肌缺血;两者在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心肌缺血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从80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结扎冠状动脉旋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选取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神门”穴组、“内关”穴组和“太渊”穴组,每组10只。分别电针大鼠左侧“神门”穴、“内关”穴和“太渊”穴,每次刺激10min,每目1次,连续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下丘脑室旁核区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NE、DA和5-HT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和“神门”组NE、DA、5-H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太渊”组仅NE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神门”、“内关”穴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与其促进下丘脑室旁核区单胺类递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神门"、"太溪"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比较同名经原穴间的效应差异。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40只,随机选择8只健康家兔作为正常对照组,余家兔经股静脉一次性注射垂体后叶素3U/kg进行模型复制。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太溪"组和电针非经穴组,每组8只。观察电针前后各组家兔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神门"组家兔的+dp/dt max、-dp/dt max、LVSP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及电针"太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太溪"穴及电针非经穴组的+dp/dt max、-dp/dt max及LVSP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对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优于其同名经的原穴"太溪"。  相似文献   

11.
电针内关和心俞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协同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和心俞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电针内关穴)、心俞组(电针心俞穴)、关俞组)电针内关和心俞穴)。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缺血性心电图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心电图T波、ST段变化。结果:关俞组T波、ST段改善最明显(P<0.05),缺血性心电图恢复时间最短(P<0.05)。结论:电针心俞和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循经诱导“手阳明大肠经”(电针刺激“曲池”、“臂”穴)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对同经线上“禾”穴和“人中”交会穴以及对非同经线上的“承浆”穴区内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人中”穴、“禾”穴区,电针刺激可使分布于皮下浅层的细小血管旁、皮脂腺、毛囊旁周以及皮下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的SP免疫反应性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其SP免疫阳性纤维数量(密度)也明显减少(P<0.01)。而电针刺激使肌层内的小血管壁周旁的NPY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NPY免疫阳性纤维数量(密度)也明显增多(P<0.01)。但对“承浆”穴区内的SP和NPY免疫反应活性和阳性纤维数量(密度)均无明显的影响(P>0.05)。提示循经电针诱导可激发同经线上的SP大量释放,抑制NPY释放,这种激发和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循经特征,进一步说明SP和NPY可能是经脉线上传递信息的重要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探讨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或非穴后,相关经穴、非相关经穴及非区穴皮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损伤组(简称模型组)、高频电针经穴组和高频电针非穴组。高频电针经穴组、高频电针非穴组均在成功制备模型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于第3天电针治疗后30、60 min,应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内关"穴、"阳陵泉"穴、非穴区皮肤红外热像图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频电针经穴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升高(P0.01),高频电针非穴组"内关"穴、"阳陵泉"穴、非穴区皮肤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高频电针经穴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 "内关"穴区皮肤温度能相对特异性地反映大鼠心肌所处的不同状态,高频电针"内关"穴能阻抑由于心肌缺血损伤诱发的相关经穴皮肤温度的下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电针心经对心肌缺血性家兔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动脉血压,左心室内压峰值,左心室内压变化上升最大速率及心电图为指标,观察了电针心经循行路线上的3个测试点和电针肺经循行路线上的3个测试点以及不电针的对照组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在48只家兔用乌拉坦麻醉,静脉滴入垂体后叶素造成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电针心经对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比电针肺经显著,有相对特异性,说明心经作为一条经脉,与心脏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Amygdaloid nucleus (AMYG) could converge and integrate the signals from electroacupuncture (EA) at Neiguan (P 6) and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AMI) in rabbits. And EA could regulate the changes in the discharge of single units in AMYG caused by AMI, that is, EA inhibited the increased frequency, and reversed the decreased frequency. This suggested that AMY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eart and the acupoint Neiguan, providing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Theory of Channel--Viscera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和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电针内关穴)、心俞组(电针心俞穴)、内关+心俞组(电针内关和心俞穴)。通过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缺血性大鼠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内关组、心俞组和内关+心俞组均能显著改善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RRI延长、TV增大和LF/HF减小的作用,且内关+心俞组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电针心俞和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率变异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颈型颈椎病患者位于督脉和膀胱经颈、背段穴位/部位的压痛阈并与自身及健康受试者对比,定位与之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方法 采用数显机械压力测痛仪分别对颈型颈椎病患者35例和健康受试者30名的督脉和膀胱经颈、背段循行路线上的穴位/部位进行压痛阈测定,通过与自身非敏化部位、健康组相应部位的对比来确定压痛敏化穴位。结果 与颈型颈椎病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部位的定位分别为膀胱经颈段第二侧线的C1 ~ C5棘突下水平位置、第一侧线的C3 ~ C5棘突下水平位置和督脉颈段的C3棘突下水平位置;精选最优与次优的敏化穴位/部位分别为膀胱经颈段第一、二侧线的C3和C4棘突下水平和督脉颈段的C3棘突下水平位置。督脉和膀胱经背段未探及压痛敏化穴位/部位。结论 颈型颈椎病患者督脉和膀胱经颈项段存在与之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部位,其定位可为针灸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精确取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组合穴位(简称组穴)对围绝经期大鼠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组穴的差异性。方法将40只16月龄围绝经期大鼠随机分为围绝经期对照组、电针非经穴点组、电针1组(电针"关元"、"三阴交")和电针2组(电针"关元"、"三阴交"、"百会"、"风府"),另将10只4月龄大鼠设为青年对照组。电针刺激结束后,检测各组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 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下丘脑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含量;称取胸腺质量,计算胸腺指数。结果①与青年对照组比较,围绝经期对照组除血清NE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或P〈0.01)。②电针1组与围绝经期对照组比较,对血清E2、FSH、LH、NE,下丘脑DA、5-HT有显著调节作用(P〈0.05,或P〈0.01)。③电针2组与围绝经期对照组比较,对血清FSH、LH、IL-2、β-EP、NE,下丘脑NE、DA、5-HT有显著调节作用(P〈0.05,或P〈0.01);④电针2组与电针1组两组间比较,在对E2、FSH、LH、IL-2、胸腺指数的调节作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电针不同组穴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且不同组穴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