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对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骨密度(BMD)测定,测定部位为腰椎1~4、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区。3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可将骨密度测定作为对糖尿病性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许多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患者的骨密度明显降低。使用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者,分别作腰椎(L2~4)前后位及腰椎侧位椎体中部区域两部位骨矿含量检测,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探讨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华  郭永成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0):2868-2869
许多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患的骨密度明显降低。使用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52例2型糖尿病患及28例健康对照,分别作腰椎(L2-4)前后位及腰椎侧位椎体中部区域两部位骨矿含量检测,测定2型糖尿病患的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探讨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患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选取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602例,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医疗系统生产的LunarProdigy骨密度仪测定所有患者腰椎L1~4、左右股骨颈的骨密度。结果(1)仅有年龄、BMI、其他疾病及运动能够进入多元回归模型,以上4项因素的OR〈1,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2)体质量偏胖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低。(3)非骨质疏松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超重与体质量正常的腰椎骨密度有差异,体质量偏胖的腰椎骨密度偏高。结论BMI是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的重要预测指标,体质量偏胖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低,超重或肥胖是骨质疏松的一项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舜 《新医学》2005,36(10):576-577
目的:探讨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仪测量56例绝经期2型糖尿病妇女(观察组)及60名同龄绝经期妇女(对照组)的全身(总体)、腰椎(L1~L4)、股骨上段(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明显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腰椎骨密度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绝经期2型糖尿病妇女的骨密度比同龄妇女明显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高,故应定期测定骨密度,以便及时对骨质疏松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与体重、病程、胰岛功能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42例2型糖尿病患者(DM)中21例为骨质疏松患者(DM-OP),21例为非骨质疏松患者(DM-NOP),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42例DM患者以及42名正常对照者(NC)正位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BMD,并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和胰岛素(Ins)、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DM-OP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低于DM-NOP组;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BMD与血清C肽水平和体重呈正相关(r=0.318、P=0.040和r=0.457、P=0.002),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312、P=0.044)。DM-OP组BM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降低与年龄、性别、体重减轻、病程延长、胰岛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 2型糖尿病 (DM )患者骨密度 (BMD)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 73例2型DM患者及 2 8例健康者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以及股骨大转子的BMD ,并对其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这几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L2~ 4BMD与对照组无差异 ,股骨颈、Ward’s三角区以及股骨大转子BMD均较对照组降低。老年男性DM患者年龄与BMD呈负相关。结论  2型DM患者容易合并骨质疏松 ,所以 2型DM人群应作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来看待并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情况及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及桡骨骨密度,多部位X线平片检测血管钙化情况,检测血肌酐、碱性磷酸酶、钙、磷等生化指标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4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骨密度的对照。结果①CKD5期非透析患者股骨及桡骨骨密度均明显低于CKD3、4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而腰椎骨密度低于CKD3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CKD3、4期患者各部位骨密度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KD5期非透析患者股骨骨量异常发生率及桡骨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CKD3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③100例CKD非透析患者中25例(25.0%)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血管钙化。血管钙化者各部位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无钙化者(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显示:三个部位的骨密度中,桡骨T值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CKD5期非透析患者腰椎、股骨及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CKD3、4期患者骨密度无明显下降,存在血管钙化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降低均更为显著,其中桡骨T值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各种骨代谢生化指标,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1,25(OH)2D3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方法:测定66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62例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血清骨钙素、睾酮、1,25(OH)2D3、25(OH)D3、碱性磷酸酶、血钙、磷、尿Ca/Cr、HOP/Cr、CTX/Cr等并进行比较。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较健康对照组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骨钙素、睾酮、1,25(OH)2D3、25(OH)D3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尿Ca/Cr、HOP/Cr、CTX/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发骨质疏松,表现为骨吸收增加,骨形成下降。骨钙素、睾酮、1,25(OH)2D3等激素分泌及代谢失常,可能参与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及探讨其与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DEXA测定38例老年2型DM患者和26例老年健康对照组L2-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并测定2型DM患者血清胰岛素(Ins)及体重指数(BM I)。结果①2型糖尿病中男、女W ard`s区、男性腰椎、女性股骨颈BMD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男性股骨颈、女性腰椎的BMD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将DM患者分成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比较两组的血Ins水平和BM I,发现非OP组空腹及餐后2 h Ins水平和BM I明显高于OP组(P<0.05)。结论①老年2型DM患者较易发生OP。②肥胖和血中高胰岛素水平对骨密度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绝经期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妇女细胞表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期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妇女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①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尿钙/尿肌肝、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KP);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25、CD28、CD34、CD40、CD80、CD86、CD95;②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 PRODIGY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测定.结果①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组与无2型糖尿病的骨质疏松组相比,CD3、CD8、CD28、CD34明显增加(P<0.05或0.01);CD4/CD8、CD25、CD80、CD86明显下降(P<0.05或0.01).②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组白细胞分化抗原(CD)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自然杀伤细胞与第1、2腰椎和股骨干骨密度成正相关(P<0.01或0.05);CD3与第1、2腰椎骨密度成负相关(P<0.05);CD25与股骨干骨密度成正相关(P<0.05);CD34与第4腰椎骨密度成正相关(P<0.05);CD95与股骨干、Wards三角骨密度成正相关(P<0.05).对无2型糖尿病的骨质疏松组白细胞分化抗原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CD8/自然杀伤细胞与第1、2腰椎骨密度成正相关(P<0.05);CD25与第3腰椎骨密度成正相关(P<0.05);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DR与第2腰椎骨密度成负相关(P<0.05).结论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与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而在有2型糖尿病的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细胞免疫表型与骨密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变化情况,骨质疏松(OP)检出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以色列DIREX公司生产的Dexa Scan DX-10-P-DXA型双能X线骨密度诊断,测定60例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人非优势侧桡骨骨密度,以46例非糖尿病人为对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密度与患者年龄、病程、绝经年限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骨质疏松症也作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和控制血糖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3.
背景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易出现异常改变,但规律尚未明确.目的从中医证型角度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改变的病理生理特征. 设计病例-对照,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内分泌科.对象选择2003-04/2004-04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03例,男55例,女48例.按中医证型将患者分为3组阴虚热盛证组32例、气阴两虚证组36例、阴阳两虚证组35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者30人为对照组,男16人,女14人.纳入对象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方法①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矿含量测定仪测定各组对象第1~4腰椎正位和总体髋部及左侧髋部股骨颈的骨密度.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③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④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q检验和x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对象第1~4腰椎和总体髋部及左侧髋部股骨颈骨密度.②各组对象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③各组对象血清骨钙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03例和健康体检者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第1~4腰椎和总体髋部及髋部股骨颈骨密度阴虚热盛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对照组均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组(P<0.05~0.01).②骨质疏松发生率阴虚热盛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对照组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组[34%(11/32),42%(15/36),33%(10/30),71%(25/35),P<0.01].③血清骨钙素水平阴虚热盛证组和气阴两虚证组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组(P<0.01),低于对照组(P<0.05).④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各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①阴阳两虚证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和骨形成明显低于健康人和阴虚热盛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和其他2个证型患者.②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骨形成接近健康人.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继发慢性肾衰竭患者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继发慢性肾衰竭患者骨密度减低(包括低骨量和骨质疏松)情况.方法:4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肾功能分为非肾衰竭组和肾衰竭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L1~4)和股骨部位的骨密度,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骨密度减低情况.结果:与2型糖尿病不伴有明显慢性肾衰竭的患者相比,继发慢性肾衰竭患者[Ccr<60mL/(min·1.73 m2)]的骨密度减低明显(P<0.01),其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8.3%,男性患者的患病率为19.0%.女性患者的患病率为35.7%.按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观察,CKD 3、4、5期患者中,随肾衰竭程度加重,骨密度减低程度逐渐加重(P<0.01或P<0.05).女性患者的骨密度减低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P<0.01),股骨部位的骨密度减低患病率高于腰椎部位(P<0.01).结论:2型糖尿病继发慢性肾衰竭患者具有较高的骨密度减低患病率.随慢性肾衰竭程度加重,骨密度减低患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52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者及41例非糖尿病老年男性的腰椎和股骨近端部位的骨密度,并测定血糖,血钙,血磷,血镁,碱性磷酸酶、尿钙等。结果: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组腰椎L1-2、华氏三角(Wards)、股骨转子(Troch)骨密度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前者合并骨质疏松的比例较后者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体重指数,尿钙较对照组高,血磷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患有2型糖尿病者较易患骨质疏松症,其原因较复杂,可能与体重、糖代谢紊乱,激素内分泌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骨代谢的改变和机制,以了解2型糖尿病与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7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等,组间进行比较。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与糖尿病组比较,骨密度及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MD、BG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T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较易患骨质疏松,其骨改变特点是骨吸收增加,骨形成下降。骨质量的改变不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HM—202型温热磁场仪治疗腰椎骨质疏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HM-202型温热磁场仪对腰椎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HM-202型温热磁场仪对17例原发性腰椎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测定第2-4腰椎骨密度。结果 17例中有16例骨密度上升,上升幅度>2.5%有10例。骨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 HM-202型温热磁场仪的使用是非药物治疗腰椎骨质疏松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和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无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IGF-1、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值,进行对照、比较、研究.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GF-1水平比无骨质疏松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 IGF-1是一个骨生成的强刺激因子,在老年2型糖尿患者骨质疏松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比率较高。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域T950C、A163G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4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100例,女性47例,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患者护骨素基因T950C、A163G的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患者腰椎、髋部及前臂的骨密度。结果与结论: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T950C不同基因型在特定部位具不同骨密度,CC基因型的腰椎L2、L4骨密度高于TC或TT型;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未发现T950C不同基因型与骨密度相关。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A163G不同基因型在特定部位具不同骨密度,AA型的股骨大转子、前臂骨密度高于AG或GG型;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AA型的腰椎L3、L4骨密度高于AG或GG型。表明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相关,A163G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皆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择 60例样本,分为 2型糖尿病组、年轻对照组和同龄对照组,采用双能 X线骨密度吸收法(DEXA)测量其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结果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 BMD显著低于年轻对照组,腰椎和髋部 BMD显著低于同龄对照组,而同龄对照组与年轻对照组各部位 BMD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