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雯  宋晓婕 《现代保健》2014,(19):127-130
目的:分析足月前胎膜早破期待治疗过程中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例足月前胎膜早破并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潴留的发生与排尿体位改变、环境改变、应用解痉药物、孕妇精神、心理因素以及医护巡查不够有关;一旦发生尿潴留,应立即留置导尿,产后均能恢复正常。结论:进行有效医患沟通,缓解孕妇心理压力,完善护理,指导床上排尿,加强巡查,是预防足月前胎膜早破合并尿潴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胎膜早破是早产临产前的一种危机.有学者报道早产的发生率为4.5%~7.6%.早产常与胎膜早破合并存在,胎膜早破使得早产成为不可避免. 一、胎膜早破、早产的定义 1.胎膜早破:胎膜在产程正式开始前发生破裂称为胎膜早破,包括足月前胎膜早破及足月后胎膜早破.当胎膜破裂发生于37周前称早产胎膜早破,又分为3种:(1)无法存活的胎膜早破(<23周).(2)远离足月之早产胎膜早破(23-32周).(3)近足月的胎膜早破(33~36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寻找胎膜早破的原因提供新的证据.方法 测定妊娠晚期(40例)、早产胎膜早破(28例)、不明原因足月胎膜早破(40例)、足月待产(40例)、足月临产(40例)孕妇的血清NO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不明原因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NO浓度[(95.364±3.562)μmol/L]较足月待产孕妇[(75.020±3.416)μ mol/L]明显升高(P<0.01),更高于足月临产孕妇[(31.457±3.859)μmol/L](P<0.01).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血清NO浓度[(101.256±3.124)μmol/L]较妊娠晚期孕妇[(80.363±5.112)μmol/L]明显升高(P<0.01),与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浓度相近(P=0.086).结论 不明原因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NO浓度均明显较足月待产孕妇高,更高于足月临产孕妇.由于感染时NO浓度异常升高,提示胎膜早破与羊膜腔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规范化治疗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对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7年6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的胎膜早破病例3046例,并筛选出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例。计算出胎膜早破合并糖代谢异常所占胎膜早破比率;从未胎膜早破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例中随机选取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及未规范化治疗共128例,观察组(n=78)为规范化治疗糖代谢异常患者,对照组(n=50)为未规范化治疗糖代谢异常患者,对比分析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3046例胎膜早破的孕妇中,足月胎膜早破占比68.32%,未足月胎膜早破占比31.68%。未合并糖代谢异常占比91.30%,合并糖代谢异常占比8.70%。未足月胎膜早破与糖代谢异常有明显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足月与未足月孕妇比较孕周有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孕前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合并与未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年龄、孕次、孕周、流产次数、孕前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合并与未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孕周有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孕前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心跳、呼吸、肤色、反射、肌肉张力等各项评分和总分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是胎膜早破的一个危险因素,尤其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具有一定相关性。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可以减少胎膜早破发生率,尤其是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从而达到延长孕周,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改善母儿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易发因素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PPRO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102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PPROM的易发因素,并比较两组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人工流产(人流)史≥2次、臀位妊娠、阴道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患者(P0.05);非条件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流史≥2次、阴道炎、臀位是引发PPROM的高危因素(P0.05);观察组新生儿感染及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发生率依次为23.60%、11.24%和12.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剖宫产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病因复杂,了解其易发因素对临床积极防治该病意义重大,针对孕周在28~34周的患者应采取期待治疗,保胎至34周,再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心理因素对102例胃癌患者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2例胃癌患者治疗期的心理因素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心理因素积极的胃癌患者诊治预后好.[结论]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心理因素对癌症的转归和延长存活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定君生纠正足月前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失衡对胎膜早破预防情况,方法:筛查出足月前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失衡病例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应用定君生治疗,对照组60例未用药干预。结果:观察组阴道PH均<4.5,乳酸杆菌阳性率75.00%,阴道清洁度95.00%转为正常,总有效率95.00%,胎膜早破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25.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君生对纠正足月前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失衡、预防胎膜早破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青华  王志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73-3575
目的:探讨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不同计划分娩时机对分娩方式和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852例足月及近足月(孕周≥35周)、单胎头位且无其他合并症的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自然临产和计划分娩干预时间不同分为4组:A组为破膜12 h内自然临产424例,B组为破膜12~24 h自然临产146例,C组为期待至12 h未临产行缩宫素计划分娩131例,D组为破膜期待至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计划分娩151例。比较各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①A、B、C、D组剖宫产率分别为8.96%、8.90%、25.95%、27.15%,C、D组剖宫产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组宫内感染率(17.21%)、产褥病率(15.23%)、围产儿病率(21.85%)均高于A(0.94%、1.41%、4.09%)、B(2.84%、2.73%、5.47%)和C组(5.34%、5.50%、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率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破膜<12 h以期待为主,破膜12~24 h未能自然临产者应积极计划分娩,以降低剖宫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是发生于临产前的胎膜破裂,发病率最高可达17%,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分为足月后 PROM和足月前 PROM,其中足月后 PROM 的发病率约为8%,约1/2患者在经过破膜期待治疗5h 内可进入自然分娩[1];相反,足月前 PROM对母儿影响更大。足月前PROM的风险因素包括种族、较差社会经济地位、吸烟、早产及生殖道感染史与宫颈功能不全、多胎妊娠、胎位异常、羊膜腔穿刺、阴道流血及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等。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发现,由于胎膜破裂使羊膜腔与外界相通且羊水持续渗漏,可使PROM后母体及新生儿感染率显著增高,而且 PROM引起的早产,是导致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破膜1周内早产发生率可高达50%-70%;尚可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达35%)、脐带受压(发生率为32%-60%)、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13%-60%)、胎盘早剥(发生率为4%-12%)及胎儿死亡(发生率为1%-2%)等[2]。因此,正确、及时诊治PROM,对改善母儿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汤斐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83-1785
目的:探讨7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的临床结局。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因PPROM而早产的72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并寻求适当的处理方法,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结果:72例PPROM患者发生胎膜早破的诱发因素中阴道炎居首位,占19.44%。孕28~33+6周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及NRD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胎膜早破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则较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明显增加(P<0.05)。在足月分娩与早产胎膜早破产妇的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宫内窘迫均居首位,早产胎膜早破组的羊水过少、产前感染指征较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对不同孕周的PPROM患者应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34~36+6孕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职业性噪声对工人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职业性噪声对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选择500名噪声作业工人及对其工作环境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另将500名非噪声作业的人员设为对照组,分析2组研究对象听力水平的差异。结果:接触组的听损检出率为(22.4%),与对照组(4.2%)差异有显著性(x^2=71.81,P〈O.01);听损检出率与噪声暴露水平和接噪工龄有关。结论:听损检出率随噪声暴露水平和接噪工龄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硒对乙醇致体内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 :用 3g/kg体重的乙醇给大鼠灌胃 ,同时自由饮用含硒量为 0 .2 5 mg/L 的亚硒酸钠水溶液 ,饲养三个月。结果 :与单给乙醇组比较 ,乙醇 +Se组大鼠组织和血清 MDA含量显著降低 (P均 <0 .0 1) ,GSH- Px、SOD、CAT活性均升高 (P均 <0 .0 5 )。结论 :硒可能通过增加 GSH- Px、SOD、CAT活性从而抑制过量乙醇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医疗纠纷对护士心理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情况以及在医疗纠纷发生时、处理中、处理后护士的心理活动变化情况。[方法]以方便抽样方法,对上海市和绍兴市六家医院的护士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不同学历的护士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的护士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疗纠纷发生时、处理中、处理后护士心理变化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 PTU)干扰甲状腺功能的亚急性毒性状况,为PTU致甲状腺肿的组织发生学研究提供实验室基础数据.[方法]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15组,包括3、6、9、12、15、18、21d的试验组和同期对照组,对照组用玉米油灌胃,试验组用PTU的玉米油溶液灌胃,于每个实验期结束的d2麻醉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取甲状腺、肝、肾、脾、胸腺,称重后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试验组血清风TT、TT4浓度先降低再进入平缓期,TSH浓度是先升高再进入平缓期,甲状腺绝对重量和脏器系数均持续升高,和对照组相比.6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U 5mg/(kg. day)的剂量染毒大鼠21d,除干扰甲状腺功能,未见其他毒性反应,甲状腺在持续增生,功能尚未代偿.因此用该方法研究甲状腺的组织发生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生物滤池对生活污水理化性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二级生物滤池对生活污水理化性状的影响。方法 :于污水处理前及第一、第二个生物滤池处理后分别取水样 ,测定悬浮物、 CODcr (化学耗氧量 )、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等指标 ,观察处理前后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生活污水经第一个生物滤池处理后所测定的各项指标其浓度均有明显的下降 ,P值均 <0 .0 1。结论 :生活污水经过一级生物滤池处理就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葡萄籽软胶囊对人体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籽软胶囊对人体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将117例年龄在45~6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按血清丙二醛含量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连续服用受试物90d,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食后受试组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降率为4.90%;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升高率为12.4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自身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各项安全性指标试验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葡萄籽软胶囊对人体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乔敏  邹红海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53-1754,1756
目的:探讨补锌对幼儿体内钙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70名1~3岁幼儿采用配对双盲分组的方法进行补锌补钙实验研究。结果:补锌对幼儿体内钙水平有显著的影响(P〈0.05)。补充锌剂能改善幼儿对钙的吸收。结论:锌可能与钙代谢有关。补钙时应同时补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紫菜粉含量的饲料的润肠通便、抑制肠道有害菌以及对粪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低、高剂量3组,给予含不同紫菜粉的配合饲料30d,测小鼠体重、粪便持水量、粒数、重量、排首黑便时间、pH、大肠杆菌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结果在连续喂食30d后,紫菜组小鼠粪便持水量、排便粒数、重量都显著增加(P<0.05),首黑便时间缩短,其中以5%的喂食量效果较好。另外,粪便pH值随紫菜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大肠杆菌的含量也呈浓度趋势减少,包括醇类、酚类、烃类、酮类等的挥发性臭气化合物含量下降,同样以5%的功效较好。结论动物实验表明紫菜粉中的膳食纤维具有通便、改善肠道功能和减少粪便臭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硝酸镧对小鼠学习记忆的低剂量兴奋效应及其与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关系。[方法]以0.002、0.02、0.2、2、20 mg/kg硝酸镧染毒ICR小鼠4周,每天测定小鼠水迷宫的反应时间和错误次数;试验结束时,取小鼠大脑分离海马和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测定p-CREB和p-JNK的含量。[结果]小鼠水迷宫的反应时间在染毒第4周时随着剂量的升高,呈现逐渐缩短,然后又逐渐延长的趋势,0.2 mg/kg组的反应时间最短;而错误次数则出现相反的趋势,2 mg/kg组的错误次数最少。硝酸镧经口染毒小鼠4周,0.2 mg/kg剂量组小鼠海马的CREB(6.20±3.2)和JNK(4.11±2.92)磷酸化水平升高,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硝酸镧染毒各剂量组小鼠的皮质CREB和JNK磷酸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硝酸镧经口染毒引起小鼠海马CREB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升高,这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的趋势一致,提示低剂量硝酸镧可能通过引起学习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升高而对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小学生中抗 HBs的水平。方法 :对城区 7所小学利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检测。结果 :接种乙肝疫苗 7年的抗 - HBs阳性率达 6 5 .98% ,12年达 38.31%。其免疫保护率为 73.0 0 %。各年级间免疫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并且抗体水平随着年龄 (时间 )的增加而慢慢消失 ,乙肝疫苗注射后使儿童 HBs Ag感染率由 7.4 %下降到 2 .0 %。结论 :为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必须 7岁时开始乙肝疫苗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