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线粒体DNA HVR区Ⅰ序列突变与肺鳞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肺鳞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其癌组织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非编码区(又称D-环)高变区Ⅰ(hypervariable regionⅠ,HVRⅠ)序列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改良一步法制备13例肺鳞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肺鳞癌组织mtDNA,PCR产物直接测序,对比分析HVRⅠ区序列突变情况.结果13例肺鳞癌患者癌组织mtDNA HVRⅠ区中,有8例出现了突变,占61.54%;在25个不同位点上共发现30个突变,其中点突变占56.67%(17/30),插入和缺失突变占43.33%(13/30),并发现1例肺鳞癌病人存在10bp片段的缺失.结论肺鳞癌患者癌组织细胞mtDNA HVRⅠ区突变发生率高,其中点突变占有重要地位,插入和缺失突变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肾癌基因组 D 环区体细胞突变及种系性变异情况,探讨其与肾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肾癌患者20例,对其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外周血细胞总 DNA进行 PCR扩增并测序,相关结果与线粒体文库中剑桥序列进行比对,综合分析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在20例肾癌患者各组织中,共有7例检出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D-环区(displancement loop,D-Loop)存在突变,突变发生率为35%,涉及突变位点17个,其中4个属微卫星不稳定序列;20例患者中共发现9个基因库未记载的新的多态性变化。结论肾癌患者mtDNA的D环区具有高度多态性和高度突变率,该区的基因突变在肾癌的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浮苗  范希景  傅媛  方莉萍  祝骁涛  王玉  王金华 《浙江医学》2019,41(6):517-520,546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mtDNA)的D环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突变情况。方法提取7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外周血细胞总DNA,PCR扩增各样本mtDNAD环区,基因测序后与线粒体文库中的剑桥序列比对,分析突变类型。结果在7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检测到mtDNAD环区的突变率为23.9%(17/71),其中9例携带mtDNAD环区点突变,且66.7%(6/9)为异质性突变;另外8例检出线粒体微卫星不稳性(mtMSI)。突变位点涉及两个高变区(HVR-I和HVR-II)以及线粒体转录因子1(mtTF1)结合位点。同时发现21个尚未报道的新的多态性位点。结论mtDNAD环区突变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基因组D环区体细胞突变和种系性变异,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提取24例乳腺癌患者癌、癌旁组织及外周血细胞总DNA,PCR扩增各组织线粒体DNA(mitoohondrial DNA,mtDNA)基因组D环(D-loop),基因测序后与线粒体文库中的剑桥序列比对,分析突变类型.结果 在24例乳腺癌组织中,共发现91个种系性变异,11例(45.8%)肿瘤发现体细胞突变共19例次,36.8%位于第一高变区,52.6%位于第二高变区.结论 乳腺癌mtDNA D环区具有高度多态性和高度突变率,该区的碱基改变在乳腺癌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恶性淋巴瘤组织中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突变,以探讨mtDNA突变在恶性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38例恶性淋巴瘤组织及其对应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DNA,经PCR扩增部分mtDNA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mtDNA序列.以外周血淋巴细胞测序结果作为对照,确定肿瘤组织mtDNA的突变.结果 18例(47.4%)恶性淋巴瘤组织中发现25个突变,25个突变发生在15个核苷酸位点,其中21个突变位于mtDNA的D-Loop区,4个突变位于mtDNA的编码区,D-Loop发生变异的频率是编码区的4.26倍.13个(13/25,52%)突变位于mtDNA多态性位点.结论 恶性淋巴瘤组织中存在mtDNA的突变,mtDNA突变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生、进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和分析肺癌中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的改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tochondria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tMSI).方法 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分析、序列测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37例肺癌组织线粒体DNA的拷贝数和线粒体DNA控制区内的微卫星不稳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织线粒体DNA的拷贝数/细胞为(395±125),显著低于相对应的正常肺组织(733±196)(P<0.01).37例肺癌样本中共检出mtMSI 12例(32.4%).肺癌组织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的改变与控制区内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P<0.05).结论 肺癌组织中线粒体DNA的拷贝数显著降低,可能与控制区内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核和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在原发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PCR-SSCP)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mitochondria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tMSI);采用PCR方法检测细胞核BAT26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nuclea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nMSI).结果 52份肝癌组织检出mtMSI 11例(21.2%),其中仅1个微卫星位点mtMSI阳性者7份(13.5%),有2个微卫星位点mtMSI阳性者4例(7.7%).有4份于BAT26位点检出nMSI,阳性率为7.7%.肝癌mtMSI发生率在患者同性别、年龄、是否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硬化、AFP是否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亦未发现mtMSI与nMSI有显著相关.结论 mtMSI在部分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肝癌mtMSI与nMSI无关.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种细胞器,线粒体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人类mtDNA是由约16569碱基对组成的呈母系遗传的闭合双链环状DNA,其中大部分为编码区。除编码区外,线粒体DNA还有一大小约为1100bp的非编码区(16024—16569,1—576),称为控制区(control region,CR)或D-环区(displaceloop,D-loop)。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种细胞器,线粒体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线粒体 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人类 mtDNA 是由约16569碱基对组成的呈母系遗传的闭合双链环状 DNA,其中大部分为编码区。除编码区外,线粒体DNA 还有一大小约为1100bp 的非编码区(16024-16569,1-576),称为控制区(control region,CR)或 D-环区(displace-loop,D~-loop)。每个细胞中存在10~1000个 mtDNA 分子,使它能够更有效地用于细胞数量极少或严重降解的法庭科学生物样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喉癌、癌周正常组织及癌前病变中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改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40例喉癌及8例喉癌癌前病变标本,分离癌及癌周组织,分别提取总DNA.选取mtDNA的CoxⅡ和核DNA的β-actin为目的片断,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以CoxⅡ/β-actin拷贝数平均比定量分析mtDNA的拷贝数情况,并分析拷贝数改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喉癌组织、癌周组织及癌前病变中mtDNA平均(CoxⅡ/β-actin)比分别为0.9141、0.8103和0.4538,癌和癌周组织、癌和癌前组织及癌周和癌前组织的mtDNA拷贝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03和0.004),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喉癌mtDNA平均(C oxⅡ/β-actin)比分别为1.3089和0.6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mtDNA的拷贝数随肿瘤分期的增加、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6和0.459).结论 喉癌中mtDNA拷贝数显著高于癌周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喉癌中mtDNA拷贝数随淋巴结转移而增加,mtDNA拷贝数改变可能参与喉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乳头瘤病毒DNA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利用西京医院病理科275例肺癌病理标本进行研究,以同期32例支气客粘膜鳞状化生和34例粘膜慢性炎症标本作为双非肿瘤对照组.采用随机引物法制备地高辛标记HPV6B/11,16,18,31型DNA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检测肺癌组织中的HPV-DNA存在情况.结果:HPV感染总阳性率为33.8%(93/275)而各细胞类型阳性率为:肺鳞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窖蛋白-1(Caveolin-1,Cav-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大鼠肺鳞癌形成过程中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左肺叶支气管灌注含甲基胆蒽的碘油溶液诱发大鼠肺鳞癌,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鳞癌发生过程中各阶段组织Cav-1、Caspase-3的蛋白表达并计算免疫组化评分...  相似文献   

13.
Chen FC  Pan Q  Zhang YX  Chen HL  Li HG  Tao HC  Yang F  Xia D  Liu M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916-1920
目的检测环氧合酶2(COX2)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在甲基胆蒽诱导的大鼠肺鳞癌形成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左肺叶支气管灌注含甲基胆蒽10mg和二乙基亚硝胺0.01ml的碘油溶液诱发Wistar大鼠的肺鳞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肺鳞癌发生过程中各阶段组织COX2、caspase3的蛋白表达并计算免疫组织化学评分(IHS)。结果实验组多个阶段病变共存的动物标本有80.0%(64/80),其中获取支气管膜上皮增生14份,鳞状化生25份,不典型增生35份,原位癌12份,侵袭癌54份,转移癌15份。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偶有COX2弱阳性表达,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转移癌阶段COX2的IHS逐步增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均P<0.01)。10例对照组大鼠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中8例(80.0%)有caspase3的阳性表达,不典型增生、浸润癌和转移癌阶段caspase3的HIS逐步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共165例大鼠肺组织病变中,COX2与caspase3呈显著负相关(χ2=106.664,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78,P<0.01)。结论COX2蛋白上升和caspase3蛋白减少与肺癌的形成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肺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Rad51和ERCC1蛋白表达与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二步法(非生物素)检测系统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60例肺鳞癌和15例癌旁肺组织中Rad51和ERCC1的蛋白表达。结果在肺鳞癌组织中Rad51和ERCC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20/60)、41.67%(25/60),均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P<0.05)。但Rad51和ERCC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肺鳞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60例肺鳞癌组织中,Rad51和ERCC1蛋白共同阳性表达14例,共同阴性表达29例,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406,P=0.001)。结论肺鳞癌中存在Rad51和ERCC1蛋白表达,二者协同作用可能与肺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肺鳞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液中微卫星DNA变异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肺鳞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微卫星DNA的变异。方法:选择30例原发性肺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外周血液标本及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液标本,用PCR—银染法,对其中的2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检测。结果:癌组织微卫星DNA变异的检出率较高(26%),肺鳞癌患者外周血20个位点微卫星DNA变异的检出率(20.2%)与癌组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测出的敏感位点有D3S1067、D3S1447、D3S1611、D3S1284、D3S1110、D3S1007、D5S346、D9S1748。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在全部20个微卫星DNA位点上没有检测到变异。结论:肺鳞癌患者存在微卫星DNA的变异,进行外周血中敏感位点微卫星DNA变异的检测对肺鳞癌的早期诊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1 (ZEB1)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ZE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肺鳞状细胞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肺鳞状细胞癌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根据所取组织与肿瘤的距离不同分为肺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ZE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肺鳞状细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ZE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构建ZEB1特异性siRNA载体,感染肺癌NCI-H2170细胞,设未转染对照组、转染照组和ZEB1 siRNA转染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从蛋白质水平检测各组干扰质粒对ZEB1基因的干扰效果,通过Transwell侵袭小室观察各组NCI-H2170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ZEB1 mRNA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阳性者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
移阴性者肺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但ZEB1 mRNA的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ZEB1蛋白的表达与ZEB1 mRNA的表达结果类似,ZEB1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阳性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阴性者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下调NCI-H2170细胞中ZEB1蛋白的表达后,NCI-H2
170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ZEB1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表达变化与肺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运用RNA干扰技术有效沉默NCI-H2170细胞的ZEB1基因后,可显著降低NCI-H2170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能力,提示ZEB1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ZEB1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治疗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NA裂解因子 (DFF4 5 )和凋亡抑制基因bcl 2的蛋白产物在大鼠肺鳞癌癌变转化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其中 5 0只用化学致癌物 3 甲基胆蒽 (MCA)及二乙基亚硝胺 (DEN)碘油溶液于左肺叶支气管灌注诱发大鼠肺鳞状细胞癌 ,10只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FF4 5和bcl 2蛋白在癌变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大鼠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区、癌前病变区与肺鳞癌区中 ,DFF4 5蛋白的阳性率逐渐升高 ,分别为 2 0 .0 0 % (2 / 10 )、4 3.75 % (7/ 16 )、5 8.82 % (2 0 / 34) ,肺鳞癌区与对照组大鼠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区相比 ,DFF4 5蛋白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cl 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 :0 ,31.2 5 % (5 / 16 ) ,4 7.0 6 % (16 / 34) ,对照组大鼠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区分别与癌前病变区、肺鳞癌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在大鼠肺鳞癌中 ,DFF4 5与bcl 2呈显著正相关 (Pearson列联系数 =0 .5 872 ,P <0 .0 1)。结论 :bcl 2基因的过表达可能抑制了DFF4 5的裂解 ,协同促进了大鼠肺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肺癌变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Lü JC  Chen JK  Ji WD  Jiang YG  Shi LY  Wu ZL  He M  Zeng B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2146-2151
目的 使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肺鳞癌及化学致癌物诱导入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癌变相关基因。方法 应用含4096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芯片分别检测6例肺鳞癌和6例正常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用上述芯片研究苯并(a)芘代谢产物BPDE[anti-Benzo(a)pyrene diolepoxide,BPDE]和结晶型硫化镍所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与正常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在基因表达谱上的差异;将3类标本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确定为肺癌变的相关基因。结果 在肺鳞癌/正常肺组织之间、BPDE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正常16HBE细胞之间及硫化镍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正常16HBE细胞之间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71条、143条和151条。通过比较,发现89条与肺癌变相关的共同基因,其中表达显著增加的基因39条,它们是:癌基因6条;细胞周期相关基因4条;细胞增殖基因6条;肿瘤转移基因8条;神经内分泌基因3条;耐药基因1条;凋亡抑制基因1条;氧化基因1条;其他基因9条。表达显著下降的基因50条,它们是:抑癌基因7条;DNA修复基因11条;抗氧化基因1条;GST基因家族3条;细胞骨架基因3条;凋亡诱导基因2条;信号传导基因5条;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5条;细胞代谢基因7条,细胞外基质基因1条;其他基因5条。结论 cDNA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地研究基因的表达谱,筛查出肺癌变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线粒体D-环区(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与喉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实验标本取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喉癌手术的患者71例及在该院体检中心行健康查体的人群15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目的片段,并进行线粒体D-Loop区测序。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SNPs与喉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与喉癌发病相关的SNPs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的SNPs与喉癌的发病风险有关,73G、309C、315C及16319G基因型可能增加了喉癌的发病风险,而524C、556A、16288T、16291C及16311T基因型可能降低了喉癌的发病风险。结论 线粒体D-Loop区SNPs可作为预测因子,用于提高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诊率,指导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