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对比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月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我院行保守性手术后服用米非司酮12.5mg/d及孕三烯酮2.5mg/3d的患者,每组30例,两组均于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3d内服药,疗程6个月;定期随访,比较应用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副反应情况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病人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90%,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3%和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米非司酮组恶心症状发生率为53.3%,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16.67%)。观察性激素水平发现治疗后两组孕酮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血清FSH、LH、E2、PRL无明显变化。结论: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巩固疗效方面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对内分泌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并对比分析GnRH-a和孕三烯酮分别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根据术后用药情况不同分为Ⅰ组50例予GnRH-a,Ⅱ组50例予孕三烯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FSH、LH、E2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但Ⅰ组的复发率分别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SH、LH及E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Ⅰ组较Ⅱ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Ⅰ组与Ⅱ组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性欲减退、体重增加、盗汗、潮热、肝功能损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GnRH-a和孕三烯酮分别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但GnRH-a的疗效较孕三烯酮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RU486)84例,孕三烯酮组78例,未用药组70例。比较3组术后疗效、术后复发、妊娠及用药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复发率分别为5.95%、6.41%,低于未用药组45.71%(P〈0.05,P〈0.05)。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48%,低于孕三烯酮组46.15%(P〈0.05)。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的术后复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术后有效率明显较其它两组低,复发率亦较其他两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术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术后联合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单纯手术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可靠,而且米非司酮的价格低廉,不良反应显著小于孕三烯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入孕三烯酮组(n=36)与米非司酮组(n=40),2组患者均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分别给予2组患者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口服。结果米非司酮组治疗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孕三烯酮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1年内妊娠率分别为43.8%和7.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三烯酮组33.3%相比,米非司酮组患者复发率7.7%显著降低(P<0.05);米非司酮组患者关节酸痛、痤疮、肝功能损害及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与口服孕三烯酮相比,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妊娠率高,复发率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何芳 《当代医学》2014,(11):140-141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性激素和子宫内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n=44)。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月经来潮后第2 d开始服用2.5 mg/次,2次/周;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月经来潮后第2 d开始服用12.5 mg/次,qd,2组均治疗24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进行症状体征评分,空腹抽血检查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及雌二醇(E 2)水平,采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评价2组临床疗效,统计1年内妊娠率。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82%;观察组1年妊娠率为31.82%,对照组1年妊娠率为11.36%,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χ2=6.792,P<0.05),1年妊娠率高于对照组(χ2=5.437,P<0.05);(2)治疗后观察组盆腔症状评分、总体征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及雌二醇(E 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黄体生成素(LH)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治疗后FSH、P、E2与显著低于对照组,LH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较孕三烯酮更适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更加有效缩小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妊娠结局,与其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作用更强有关,可作为常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术后不同药物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行腹腔镜治疗的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9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组50例,术后每4周皮下注射GnRH-a 3.75 mg,共3~6个月;孕三烯酮组49例,术后口服孕三烯酮胶囊2.5 mg,每周2次,共用3~6个月。两组中共有33例合并不孕症,其中GnRH-a组18例,孕三烯酮组15例。比较两组的术后总有效率、妊娠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GnRH-a组的术后总有效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nRH-a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好于孕三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术后联合应用GnRH-a在提高术后缓解率和妊娠率方面优于孕三烯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对144例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学系统分析。结果:144例患者术后联合药物治疗一年,症状缓解率为95.1%,复发率为7.6%,其中40例合并不孕症患者妊娠率为55.0%。在症状缓解率及妊娠率上诺雷德组与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复发率明显低于后两者(p〈0.05)。结论:在进行宫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率明显降低,受孕率也得到提高;诺雷德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过程中,缓解症状及降低复发方面优于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GnRH-a和孕三烯酮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复发情况。方法选取149例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住院经B超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GnRH-a组96例和孕三烯酮组53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妊娠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GnRH-a组显效率、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nRH-a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AFS分期显示,I期、Ⅱ期患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Ⅲ期、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nRH-a组l例出现体重增加,1例出现阴道干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结论GnRH-a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安全可靠.疗效优于孕三烯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曹文君 《当代医学》2014,(33):132-133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服用不同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江西九江市九江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米非司酮组(给予米非司酮辅助治疗)与孕三烯酮组(给予孕三烯酮辅助治疗)(n=35),比较2组的缓解率、复发率、妊娠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为82.9%,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为85.7%,2组术后复发率均为2.8%,妊娠率均为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组1例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孕三烯酮组9例出现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辅助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入孕三烯酮组与米非司酮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1年内妊娠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米非司酮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孕三烯酮组(87.5%vs 66.7%,P0.05);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1年内妊娠率分别为43.8%和7.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三烯酮组相比,米非司酮组患者复发率显著降低(7.7%vs 33.3%,P0.05);米非司酮组患者关节酸痛、痤疮、肝功能损害及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与口服孕三烯酮相比,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妊娠率高,复发率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袁新荣  龚时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3):2217-22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u486)用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资料完整的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组及对照组。米非司酮组30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5天始口服米非司酮12.5mg/d,共6个月;GnRH-a组30例,术后月经来潮第5天,皮下注射亮丙瑞林3.75mg,30d注射1次,共6次;对照组30例,术后未用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缓解情况、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副反应。结果:米非司酮组及GnRH-a组患者疼痛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及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非司酮组及GnRH-a组患者累积复发率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P<0.05),而米非司酮组与GnRH-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用药前雌二醇水平为(206±15)pmol/L,用药后雌二醇水平显著下降至(120±9)pmol/L,但仍维持在卵泡早期水平。GnRH-a组用药前雌二醇水平为(214±16)pmol/L,用药后雌二醇水平显著下降至(62±9)pmol/L,达绝经期水平。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巩固治疗,有效、方便、价廉、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共6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红篮球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实验组采取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主观症状评分为(47.66±10.08)分,对照组的主观症状评分为(64.32±10.07)分(P<0.05),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复发率、疼痛率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3%、10.00%及23.33%,对照组的复发率、疼痛率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3.33%、53.33%及26.67%,两组的复发率、疼痛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不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异位妊娠52例进行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根据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不同,将甲氨蝶呤(MTX)100mg加入40ml生理盐水臀部注射,共(1~3)疗程,24小时后给予亚叶酸钙(CF)解救,10mg隔日肌肉注射1次,共2次,同时联合米非司酮片150mg口服。结果:52例中成功44例,成功率84.6%。结论: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联合在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中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胡佳菊 《中外医疗》2016,(29):72-7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自2014年1-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卵巢内异囊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2组,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患者的B超和临床症状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相关性激素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一年,观察组出现1例复发;对照组出现3例复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孕要求生育者15例,其中5例受孕;对照组不孕要求生育者16例,其中1例受孕,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受孕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段玉玲  李华维 《河北医学》2012,18(4):446-44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合用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联合散结镇痛胶囊,而对照组仅给予米非司酮.观察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清CA125.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清CA125,两组治疗前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合用散结镇痛胶囊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辅助腹腔镜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宫外孕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后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2008—2010年以"异位妊娠"诊断收入院要求行宫外孕保守手术治疗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二组。治疗组63例,术前米非司酮50mg/次,2次/d,共口服3d。服药后手术治疗。对照组60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无禁忌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β-hCG值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患侧输卵管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宫外孕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后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能有效保护患侧输卵管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不同药物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80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本文研究资料;并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孕三烯酮组40例,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口服孕三烯酮胶囊;2.5mg/次,2次/周;GnRH—a组40例,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3.75mg/(次·4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等特征性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GnRH—a组术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孕二三烯酮组(P〈0.05);同时,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GnRH—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明显好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联合GnRH—a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全面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子宫内膜异位伴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治疗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在腹腔镜手术后继续给予GnRh-a药物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术后1年复发率、妊娠分娩率和性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高于腹腔镜治疗组的85.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2.22%,低于腹腔镜治疗组的20.00%,1年内妊娠率为88.89%,高于腹腔镜治疗组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性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性生活质量得分高于腹腔镜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联合GnRh-a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伴不孕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妊娠率,且无严重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TX局部注射联合中西药对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预防效果.方法:180例行榆卵管保守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注射组90例)与B组(对照组90例),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A组术中局部注射甲氨蝶呤预防PEP,术后口服米非司酮、中药宫外孕Ⅰ号方,B组未使用.结果:A组术后3d、6d血清β-HCG均显著低于B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56例异位妊娠患者(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以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与48例应用甲氨蝶呤组(对照组)做对照。结果观察组156例患者中,保守治疗成功113例,治愈率72.3%,而对照组48例患者中治愈21例,治愈率4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于治疗后1周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开始下降,治疗后2周包块平均直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优于甲氨蝶呤,且不良反应小,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