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联合Vit D3(维生素D3)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筛选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56例并随机分组,基础组患者急性期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缓解期六个月内口服甲泼尼龙,联合组用药患者急性期同样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缓解期六个月内口服甲泼尼龙及Vit D3,随访期2年间仅服用Vit D3,评估复发次数及间隔时间、EDSS评分等临床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复发次数等一般资料及治疗后多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m时,联合组增加1例脑神经受损患者显著少于基础组增加5例患者(P<0.05);治疗后24m,联合组患者多发性硬化复发的次数(1.13±0.52)、复发时间间隔(248.13±35.05)、EDSS值(3.32±0.67)均优于基础组患者的复发次数(1.53±0.65)、复发时间间隔(329.21±32.65)、EDSS值(3.93±0.58)(P<0.05或P<0.01)。结论:甲泼尼龙联合Vit D3能够延迟多发性硬化再次发作的时间,减少发作次数,减慢硬化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56例,随机分为基础组28例,急性期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缓解期6个月内口服甲泼尼龙,联合组28例急性期同样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缓解期6个月内口服甲泼尼龙及骨化三醇,随访期2年间仅服用骨化三醇,评估复发次数及间隔时间、EDSS评分等临床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复发次数等一般资料及治疗后多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时,联合组脑神经受损患者增加1例,基础组增加5例(P0.05);治疗后24个月,联合组患者多发性硬化复发(1.13±0.52)次,复发时间间隔(329.21±32.65)天,EDSS值(3.32±0.67)分,均优于基础组的复发(1.53±0.65)次,复发时间间隔(248.13±35.05)天、EDSS值(3.93±0.58)分(P0.05或P0.01)。结论甲泼尼龙联合骨化三醇能够延迟多发性硬化再次发作的时间,减少发作次数,减慢硬化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 4 5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 ,探讨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择 4 5例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病例 ,对临床表现 ,实验检查及治疗分析。结果 多发性硬化中以青壮年多见 ,临床以视神经脊髓型占多数MRI、EP及脑脊液免疫学对MS的诊断水平有所提高 ,治疗首选激素。结论 MS的诊断中实验室检查 ,MRI、ER及脑脊液免疫学检查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徐强华 《吉林医学》2008,29(21):1882-1883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007年间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期间共收住MS患者共82例,男24例,女58例;发病年龄平均29.25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感觉障碍,其中以浅感觉障碍为主,另外视神经损害亦多见。治疗采用激素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为主,效果肯定。结论:MS临床表现以脑神经受损较为突出,亦伴有部分PNS受损,糖皮质激素对于MS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MS)常有缓解和复发,呈阶梯式恶化表现。减少复发,一直是MS治疗的重点,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患者于缓解期应注意避免哪些常见诱因,以减少复发,是康复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对26例复发的M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3年9月~2004年10月收治MS32例,均符合国际通用的Schumacher标准,其中属复发者26例,均做MRI检查确定。其中脊髓型2例,视神经脊髓型9例,脑干小脑型8例,混合型7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21~56岁,复发2~4次16例,复发5次以上10例。26例采取电话或面询及病历记载,完成调查问卷,归结MS复发因…  相似文献   

6.
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不可治愈,绝大多数患者终将复发。达雷妥尤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CD38单克隆抗体,国外研究达雷妥尤单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我国患者临床使用数据有限。目的 观察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2019年10月-2020年6月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9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随访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9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7例可进行疗效评估,其中完全缓解(CR)2例(28.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28.6%),部分缓解(PR)1例(14.3%),微小缓解(MR)1例(14.3%),疾病稳定(SD)1例(14.3%),总体缓解率(ORR)71.4%(5/7)。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3~4级发生率分别为33.3%(3/9)、33.3(3/9)和55.6%(5/9)〕;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9)。结论 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MS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治疗。结果发病高峰20~40岁,80.6%以急性和亚急性起病,61.1%呈缓解-复发的病程。脊髓受累67.6%,视神经受累50.9%,87例中78例MRI检查异常。结论MS好发于中青年,起病急,多数有缓解-复发,病程短,脊髓和视神经受累最多,MRI检查可作为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眼部发病的临床特征、诊治和病情转归.[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我院多发性硬化住院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Poser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其全身和眼部发病特征及治疗情况,并随访追踪病情转归.[结果]多发性硬化多见20~50岁女性患者,25.4%(18/72)以眼部为首发症状,其中83.3%(15/18)表现视神经炎;12.5%(9/72)眼部和其他部位同时发病;尚有22.2%(16/72)在患病过程中出现视神经炎.视神经炎临床表现呈复发-缓解型,多次复发预后差.首次患病缓解后两年内75%~88%患者累及其他部位.首次患病核磁共振(MRI)联合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SEP)等检查,可提高MS的诊断率.急性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或联合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缓解期使用干扰素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降低致盲率.[结论]MS患者眼部是常见受累器官之一,并常见首发眼部受累,多表现视神经炎.视神经炎临床表现呈复发一缓解型.首次患病行MRI联合VEP、BAEP、SSEP等检查,可提高MS的诊断率.联合使用激素、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干扰素等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率,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9.
17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70例临床明确诊断的M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结果 在170例病例中,男59例,女111例;首次发病年龄10~69岁,平均(36.9±11.9)岁;病程4d至32年,平均(4.34±5.25)年.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视觉损害为主.存在明显发病诱因的共122例(71.8%),以感冒和疲劳为主.不同临床类型、不同复发次数的MS患者的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首次发病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误诊率为12.4%,以脑炎和脑梗死为主.结论 了解多发性硬化临床特征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0.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附1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以脊髓病为临床表现的多发性硬化19例,占同期多发性硬化住院病人的14.3%。脊髓型多发性硬化具有女性比例较高、发病年龄较晚、慢性进展病程为多、脑脊液蛋白升高多见以及病残较轻等特点。关于脊髓型多发性硬化区别于其他非创伤性脊髓病的一些临床特征,本文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多发性硬化(MS)大鼠髓鞘碱性蛋白检测的动态变化及影响。方法将试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予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生理盐水组;研究组(12只)在EAE诱导的第1~7天,每日腹腔内注射剂量为1 mg/kg的FK506,其中急性发作期8只,缓解期4只。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周围血和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水平,并动态观察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MBP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M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脑脊液中的MBP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清中MBP水平(P〈0.05)。研究组大鼠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及脑脊液中MBP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大鼠急性发作期MBP水平血清及脑脊液中均分别显著高于MS缓解期(P〈0.01)。且大鼠脑脊液MBP和血清MBP水平呈正相关(r=0.562,P〈0.01)。12只大鼠予以他克莫司腹腔注射后,治疗后的第3天及治疗后第7天血清和脑脊液MB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脑脊液MBP水平较血清MBP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通过检测周围血和MBP的水平,并动态观察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前及治疗后MBP的变化情况,一方面对判断MS预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一方面可能为预防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复发提供一种有效的新药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EAE鼠血清白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及其与髓鞘碱性蛋白(MBP)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将试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EAE诱导+生理盐水,共10只;研究组在EAE诱导的第1~7天,每日腹腔内注射剂量为1 mg/kg的他克莫司,共12只,其中急性发作期8只,缓解期4只。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IL-12、IFN-γ及周围血和脑脊液(CSF)MBP的水平,并动态观察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MBP、IL-12、IFN-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M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脑脊液中的MBP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清中MBP水平(P〈0.05)。研究组大鼠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及脑脊液中MBP、IL-12、IFN-γ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大鼠急性发作期MBP、IL-12、IFN-γ水平血清及脑脊液中均分别显著高于多发性硬化(MS)缓解期(P〈0.01)。且大鼠脑脊液MBP和血清MBP水平呈正相关(r=0.562,P〈0.01)12只大鼠予以他克莫司腹腔注射后,治疗后的第3天及治疗后第7天血清和脑脊液MBP、IL-12、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脑脊液MBP水平较血清MBP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通过检测血清IL-12和IFN-γ及周围血和脑脊液MBP的水平,并动态观察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前及治疗后MBP、IL-12、IFN-γ的变化情况,一方面对判断MS预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一方面可能为预防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复发提供一种有效的新药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56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56淋巴细胞在多发性硬化(MS)中的变化。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32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复发期23例,缓解期9例)及13例复发期MS患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56表达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复发期和缓解期MS患者CD56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15例复发期MS患者CD56的阳性百分率与血脑屏障受损呈正相关,复发期MS患者CD56的水平与发作时间、整个痫程、EDSS伤残评分无关;缓解期MS患者CD56的水平与病程无关,激素对CD56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CD56淋巴细胞与MS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芒硝湿热敷治疗肿瘤患者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3例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芒硝湿热敷于腹壁上,每天3次,每次1~1.5 h。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硝湿热敷治疗肿瘤患者麻痹性肠梗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变化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将58例MS急性期患者按主要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鞘内注入甲基强的松龙组(鞘内注射MPS组)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MPS冲击组),测定MS急性期及治疗后缓解期血清UA值,并与其他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对照(对照组),同时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鞘内注射MPS组与MPS冲击组患者急性期血清UA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缓解期血清UA值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着UA水平回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血清UA水平变化与MS患者病情活动密切相关,UA可作为观察MS病情活动性及激素疗效的指标之一,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是一种评价治疗方法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ECOPD肺功能损伤分级Ⅱ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规范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硫酸沙丁胺醇2 ml,布地奈德0.5 ml雾化吸入治疗。两组祛痰药均选用盐酸氨溴索30 mg静脉滴注,3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急性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8.5,P=0.046)。急性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0±1.39)d和(5.73±2.08)d,P<0.05〕,住院天数治疗组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0±3.17)d和(12.16±3.97)d,P<0.05〕。结论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氧雾化吸入辅助治疗AECOPD疗效显著,操作简便,临床症状改善快,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陈忠伦  王欣  苏牟潇  段劲峰 《四川医学》2012,33(8):1380-1382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1例活动期MS患者、22例缓解期M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leptin、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MS患者血清leptin、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MS患者和对照组(P<0.01),而雄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活动期MS患者血清leptin水平、雄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活动期MS患者血清leptin水平、雌激素水平升高,雄激素水平明显降低,且与MS的疗效密切相关。leptin水平升高及性激素水平紊乱可能与MS的活动性相关,降低血清leptin水平可能是激素治疗MS的一个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赵德纯 《安徽医学》2012,33(10):1377-137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多甙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标准激素治疗无效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基线Ser、24 h尿蛋白和按不同剂量加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后的疗效。人为地分为常规剂量组(雷公藤多甙20 mg,每日3次)和高剂量组(雷公藤多甙30 mg,每日3次)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共有78例患者入组。高剂量组完全缓解15例(44.12%),部分缓解14例(41.17%),无效5例(14.71%),有效率为85.3%。常规剂量组完全缓解9例(26.47%),部分缓解12例(35.29%),无效13例(38.24%),有效率为61.76%。(85.3%vs 61.76%,χ2=4.83,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增加雷公藤多甙的剂量可以明显地提高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顺培 《海南医学》2011,22(21):77-78
目的探讨迅速缓解儿童哮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482例哮喘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点滴硫酸镁治疗,直至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后2~3 d停药。结果硫酸镁治疗后,482例均在12~48 h内起效,其中临床控制176例(36.5%),显效281例(58.3%),好转25例(5.2%),总有效率为100%;其中仅14例(2.9%)发生轻微反应,未经特殊处理症状消失。结论硫酸镁治疗儿童哮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05~2015-05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运用常规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对患者进行中医中药康复综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有8例基本痊愈,病情显著缓解的11例,病情有所缓解的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4.4%;观察组有16例基本痊愈,病情显著缓解的18例,病情有所缓解有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