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6脑积水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微创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进行治疗,选取同期的56例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较好,较传统术式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对于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收治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措施,研究组采用脑侧室-矢状窦分流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领域采用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的治疗措施能够减少一些不良情况的发生,安全性较高,手术后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并且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脑积水行微创脑室-矢状窦分流术后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方法通过对16例脑积水行微创脑室-矢状窦分流术后的护理工作经验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通过护理指导与观察,术后13例患者神经系统障碍有不同程度改善。11例下肢功能明显改善,10例智能改善;9例尿便失禁好转。结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加强术后体位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以及正确指导早期的功能锻炼是促进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在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接受脑积水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治疗,治疗组采取V-P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积水患者中应用V-P术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积水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回顾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60例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运用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试验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治疗疗效、手术各指标情况。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试验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时间上,试验组各项指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积水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减少手术创伤,提升治疗恢复速度,整体恢复状况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在小儿外伤性脑积水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外伤性脑积水小儿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随访1年,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1年,患儿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Vassilouthis术后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伊<00.1).其中轻中度脑积水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程度及Vassilouthis术后评分明显优于重度脑积水患者.发病时间越短,疗效越显著.结论 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治疗小儿外伤性脑积水微创、安全、临床效果满意,有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积水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治疗以脑脊液分流术为主,其中多数采用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近年来随着分流装置和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分流手术并发症呈不断下降趋势。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脑积水患者41例,通过严格选择分流管,改进手术技巧,其并发症均低于文献报道,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东波  刘海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01-2501
随着对脑积水研究的不断深入,脑积水的治疗方法也有较多选择.如内镜下终板造漏术等,但传统的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因其效果可靠,方法简单,临床应用仍广泛,近年来有一部分病人如腹部有粘连或大网膜吸收有障碍者,腹腔分流术风险很大.我们对这一部分病人,采用侧脑室-膀胱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经临床跟踪观察,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为3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横窦分流术,并在某些步骤上加以改进,认为疗效确切,迅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临床资料:见表: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同常规开颅术。NJS—5型引流装置严格消毒,检查接头、薄膜阀是否安全可靠。头皮标出矢状线、枕外粗隆、七项线至星点的位置。患者右侧卧位,以枕外粗隆上方7cm,中线旁开3cm 为中心作左枕顶小马蹄形切口切开皮瓣,十字切开骨膜后钻骨孔,十字切开硬脑膜;穿刺侧脑室成功后将 NJS—5型引流管脑室端置入脑室内5cm、薄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06年10月-2010年10月35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全部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结果 1例腹膜炎合并颅内感染死亡,7例并发症,分别为分流管阻塞3例,肠梗阻1例,感染1例,硬膜下血肿1例.结论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多样,术者应当视患者相应情况制订手术方案,改善治疗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崔世忠 《河北医药》2008,30(9):1365-1365
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神经外科疾病,传统治疗方法是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再择日行颅骨缺损修补术.2002年5月至2007年1月我院共收治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40例,均一次性完成V-P分流术加颅骨缺损修补术,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微创脑室-腹腔(V-P)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脑积水患者21例采用微创V-P分流术.确认其脑室端放置成功后,在腹腔镜监视下于左下腹经腹直肌行腹腔穿刺,分流管腹腔端经特制的V-P分流微创腹腔穿刺器侧槽插入腹腔并导入盆腔,腹腔镜下按需调整至满意位置.V-P分流管腹腔端进入腹腔长约10~15 cm,末端置于盆腔.结果 手术时间 45~60 min.术后总有效率95%以上.21例患者随访2~28个月,出现并发症1例.结论 微创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较传统开腹手术疗效好,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可以通过脑室-腹腔(V-P)分流术,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脚间池造瘘术及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方法解除脑积水,据文献报道,V-P分流术再手术率高达28%~58%[1],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1年10月共收治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以下简称V-P)的脑积水病人13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现将行V-P分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科行V-P病人13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其中颅内高压6例,颅内低压2例,颅内感染12例。1.2观察及护理1.2.1心理护理,加强宣教:由于患者疾病痛苦及行V-P分流术后,可能因…  相似文献   

14.
上矢状窦损伤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率较低,但窦壁坚韧不易回缩,出血凶猛,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本科从2000年2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32例脑积水患者施行侧脑室一横窦分流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梗阻性脑积水27例;交通性脑积水5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1/12)~62岁。32例全部行左侧脑室一横窦分流术,无一例手术死亡。导管脱落1例,未发现感染及导管阻塞等并发症。术后症状改善率100%。除一例因脊膜膨出伴双下肢瘫外,其余均能自理生活,部分病员尚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手术方法按常规开颅术准备。先作左枕顶部小马蹄形皮瓣,行侧脑室枕角穿刺,将引流装置脑室端插入脑室。引流装置的皮囊备于骨孔中并固定在四周骨膜上,夹闭远端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体会。方法 15例患者,显微镜下切除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合理处理受累矢状窦。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肢体偏瘫较术前加重2例,经治疗后肢体活动均恢复正常。随访0.6~3年,3例复发。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采用显微镜下手术,切除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神经内镜治疗34例脑积水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与适应症.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神经内镜治疗34例不同类型脑积水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梗阻性脑积水采用内镜下脑室造瘘术,19例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镜下引导分流术,随访期6个月~2年,评价其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34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具有安全、微创、疗效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谢代全  郭亮  匡萃文  萧晓洪 《江西医药》2012,47(11):968-969
目的 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为Hoessly Ⅰ、Ⅱ型,全部达到Simpsone Ⅰ-Ⅱ级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正常工作,癫痫3例口服药物可控制,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应充分利用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阳性体征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全切肿瘤,术中应注意脑功能区及重要血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脑膜瘤是中枢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矢状窦旁又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约占脑膜瘤的17%~20%[1]。矢状窦旁脑膜瘤供血丰富,由颈内、颈外动脉双重供血,与矢状窦、大脑皮层静脉和大脑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手术全切难度大,复发率较高[2]。自2007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35例,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经验。方法患者均施行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合理地处理受累矢状窦。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肢体偏瘫较术前加重5例,经治疗后均于3个月内,肢体活动恢复正常。随访0.6~3年,3例复发。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采用显微镜下手术,切除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