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吕亚兰  蒋小强  周一平  王润华 《重庆医学》2012,41(35):3742-3743,3746
目的调查试行《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规范(试用)》(简称《规范》)后,家长对于儿童保健依从性改变。方法于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在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社区试行《规范》。试点前对家长进行知信行问卷调查777名,试点后对家长再次调查505名。比较试点前后家长的知信行改变,进而分析家长的依从性。结果试点后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儿童保健意识、儿童保健行为均提高。对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满意度也成正向变化。结论《规范》完善了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提高了儿童保健工作水平和质量,提高了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和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0~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的月龄分布特点,为0~3岁儿童的健康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截至2014-12-31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福田区龙尾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福田区梅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档的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结合婴幼儿发育阶段及健康管理监测月龄时间点,从"深圳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导出0~、3~、6~、9~、12~、18~、24~、30~36月龄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 329例研究对象,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为19.47%(2 400/12 329),常住儿童、暂住儿童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分别为19.38%(1 755/9 056)、19.71%(645/3 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常住儿童<3月龄及<6月龄者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分别为10.74%(48/447)、14.77%(167/1 131),均低于暂住儿童的16.81%(40/238)、18.80%(91/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4.11,P<0.05)。0岁~、1岁~、2~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分别为20.85%(851/4 082)、20.29%(838/4 131)和17.27%(711/4 116),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6.72,P<0.01)。<6月龄儿童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为15.98%(258/1 615),低于6~<12月龄儿童的24.04%(593/2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5,P<0.01)。0~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出现2个高峰,暂住儿童和流动儿童第1个高峰分别在6~<9月龄和9~<12月龄,第2个高峰均在18~<24月龄。结论 深圳市0~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维生素D缺乏病的监测中,应重点关注6~<12月龄及18~<24月龄儿童,同时,对暂住儿的监测时间应比常住儿童提前。  相似文献   

3.
为规范社区健康服务内涵管理,以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颐康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研究现场,通过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儿保团队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探讨,摸索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团队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推进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进一步落实,使社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可及性、连续性和综合性的社区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夏银川市流动妇女与常住妇女卫生保健状况。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在银川市流动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5个社区内流动妇女与常住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797人,其中流动妇女孕期保健建卡率,接受孕期保健教育,8次以上产前检查率分别为23.3%、31.8%、22.1%,均明显低于常住妇女(85.7%、76.7%、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动妇女疾病普查率为20.0%,常住妇女为28.6%(P<0.05);35.3%的流动妇女接受过计划生育服务指导,低于常住妇女(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动妇女中没有产后访视的比例占76.0%,约为常住妇女的2倍以上。结论银川市流动妇女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率显著低于常住妇女,尤其是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低水平的流动妇女,卫生部门应加强管理与健康教育宣传,加大投入,切实提高其卫生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益社区7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现状,以更好的为流动儿童提供保健服务。方法根据广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管理信息,分析2008~2010年各年份7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率、3岁以下流动儿童的系统管理率以及贫血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2008、2009、2010年广益社区7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率分别为70.22%、76.49%、88.53%;3岁以下流动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分别为55.16%、65.14%、79.08%;3岁以下流动儿童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5.74%、13.57%、10.25%。结论广益社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及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近3年逐年提高,随着管理率的提高,近3年3岁以下流动儿童贫血发生率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宁夏银川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银川市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随机抽取5个社区为调查现场,利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284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银川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系统保健建卡率为22.6%,得到产后访视的比例为12.7%,健康体检达标率为22.7%,"五苗"合格接种率为71.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母亲的儿童系统保健建卡率分别是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母亲的6.68倍;儿童健康体检率分别与系统保健卡建立、母亲年龄及文化程度呈正相关;母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及有职业其儿童"五苗"接种合格率高于低文化程度和无职业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银川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系统保健建卡率、健康体检达标率、"五苗"合格接种率较低,儿童卫生保健状况相对较差.卫生部门应加大对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管理工作的投入,切实提高他们的卫生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7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现状及对儿童保健的需求。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市三个较大社区的800名7岁以下流动儿童和800名常住儿童进行观察,对所有儿童的保健服务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儿童保健中的不足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满足流动儿童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结果通过调查结果显示,800名7岁以下流动儿童中,有556名建立儿童保健档案(69.50%);体检次数达标有385名(48.13%);出现贫血、腹泻、咳嗽等疾病有160名(20.00%),家庭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有395名(49.38%);800名7岁以下常住儿童中,有786名建立儿童保健档案(98.25%);体检次数达标有692名(86.50%);疾病(贫血、腹泻、咳嗽)发生率有33名(4.13%),家庭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有203名(25.37%)。流动儿童的保健状况与长住儿童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7岁以下流动儿童在儿童保健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社区卫生保健部门应提高重视,完善流动儿童保健管理制度,对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讲,提升流动儿童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总结"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应用情况,以提高社区儿童的健康管理水平.方法 总结我街道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的开展情况,对比试点前后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的指标变化.结果 通过使用"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我街道的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有了质的改变,儿保人员的儿童保健技能、健康管理意识明显提高;社区儿童受益明显,儿童保健覆盖率、系统管理率明显提高.结论 "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局面,促进了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社区儿童健康管理有很大的社会需求和良好的社会效应,有必要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方法 调查深圳市皇岗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健康需求和生存质量状况,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筛选出影响社区老年人群健康和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因素,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的全科医学保健模式进行试验性干预.结果 皇岗社区老年人专案管理率达到100%,健康知识、慢性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18.2%,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13.7%,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率提高18.5%;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6%,糖尿病控制达标率为83%;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较干预前下降50.6%.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综合满意度提高20.05%.结论 推广应用以老年人为中心,以契约服务为起点,以社区诊断、临床诊断和生存质量测评为依据,以全科医学、保健医学和健康教育学技术为手段,以病因学、发病学、临床学和康复学四级预防为载体的全科医学保健模式,能够提高社区老年人群整体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冬冬  王海琴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3):1942-1943
目的评价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简称系统)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分析方法,比较本中心在系统使用前后,社区传染病、慢性病以及计划免疫服务的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变化。结果系统应用后,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和传染病访视及时率有所提高;血压控制良好率,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和规范管理率与应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住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写、发通知时间,摸漏时间。五苗接种及时率与应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写、发通知时间.摸漏时间,五苗接种率,五苗接种及时率与应用前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选取在全国较早开展“全科团队服务”的五城市29个社区卫生服务(CHS)中心与526名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共组建团队275个,团队成员占在岗职工40.8%。辖区居委会覆盖率达100%。团队组合模式分为:医护防经典组合型、大团队专业扩充型、小团队医护组合型与非卫技广泛参与型4种。团队运行各有特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团队合作服务模式,营造CHS发展良好氛围并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把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实践中,为探索一条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新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小组,利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平台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对比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前、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服务情况,以及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服务上的差异。结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前、后比较,服务内容实施得到明显提高(P<0.01),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增加39.66%;在慢性病管理率和控制率上均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P<0.01)。结论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应用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平台上,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具体、高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探索出一条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应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实施政府合同购买妇幼卫生服务的效果,为卫生经费投入模式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试点乡镇与对照乡镇的住院分娩率、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3次以上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1岁以内婴儿死亡率的横向比较和试点乡镇试点前后的纵向比较,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结果:3个试点乡镇2005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3次以上产后访视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的2003年和2004年,一岁以下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与对照乡镇比较,试点乡镇前述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结论:合同购买妇幼卫生服务显著促进了试点乡镇妇幼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全面了解特区内与特区外儿童社区服务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儿童健康服务工作。方法:询问法。结果:儿童保健指导不够,特区外稍好于特区内;儿童定期体检率较高,但视力、牙齿检查率较低;调查对象对现有开展的多种保健服务满意度均达到85%以上;儿童心理日趋增多,特区内尤为突出。结论:加强社区儿童眼力保护、口腔卫生、心理保健等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才能提高儿童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深圳市牛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资料,对0~6岁儿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情况进行分析.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0~6岁儿童占整个服务人群的12.4%;影响0~6岁儿童健康前5位疾病名称依次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8.2%)、急性支气管炎(14.9%)、胃肠炎(5.6%)、外伤(3.3%)和皮炎(3.2%);由内科、外科、中医专业背景转岗的全科医生提供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与儿科专业的全科医生提供的服务数量没有明显差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能力对社区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中心,配合大型医院,依托电子健康档案的新型社区医疗模式,探索合理有效地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扩大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规模、加强全科医生团队建设、培养技术全面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是集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指导于一体,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起始途径,同时也是基本公共卫生的主要工作之一。发展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成为妇幼保健服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妇幼保健服务存在问题、难点问题得出: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补偿机制,强化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建设;要完善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配套改善社区妇幼机构硬件设施。积极探索构建以社区妇幼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妇幼卫生与Ⅲ级妇幼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层级分明、资源共享的新型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以改善妇女儿童生活环境,使妇女儿童真正享有基本健康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8.
徐东雨  范婷  郑琳琳  娄岩 《海南医学》2016,(22):3687-3689
目的:研究2014年我国31省份儿童保健情况及地区分布特点,为儿童保健工作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整理我国各省份2014年儿童保健情况的6项相关指标,对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采用Ward法。结果呈正相关的指标为:出生体质量<2500 g婴儿比重与新生儿访视率,新生儿访视率与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与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呈负相关的指标为: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比重与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5项指标均排在全国首位或末位的西藏最早聚为一类。结论我国儿童保健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且分布不平衡,各地需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儿童保健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湖北省试点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17年7—8月调查湖北省武汉、襄阳、宜昌3个城市的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人员构成、收支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所需人员数、居民签约现状、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情况等。结果 大部分(8/1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数为2.25万~13.57万人,服务面积为2.00~33.50 km2。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下辖一定数量的居委会,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下辖社区卫生服务站,大部分(9/1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所辖行政村。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人数为22~129人,其中武汉市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编制人员达到在岗人员的一半以上,而襄阳市与宜昌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存在在编人员少的问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卫生技术人员为主,全科医生数量普遍较少。劳动街、庞公、施营、定中门街、南苑、西坝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支出超过总收入,处于“亏损”状态。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全科医生128人,服务人口81.39万人,平均每个全科医生的服务人口数达到了6 359人。根据2016年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以及人均年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时间测算结果来看,大公桥、万寿桥、南苑、西陵、西坝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为271人,而实际上只有156人,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存在人员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宜昌市和襄阳市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有9个居民签约率为30.00%~35.00%,而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的签约率在60%及以上的仅有6、7、9个。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仅有6个能够给每个团队配备全科医生,平均每个家庭医生团队有3.8人。结论 湖北省试点城市家庭医生签约率不高,主要问题为社区医务人员不足,需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