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视力测定在眼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网膜视力测定是随着激光技术和人眼空间调制传递函数的深入研究而产生的新方法,它能反映屈光间质混浊情况下的视网膜功能.本文对视网膜视力仪进行了分类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介绍了视网膜视力测定在白内障术前、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疾病、角膜病变、弱视及屈光不正等病例中的应用,比较了不同视网膜视力仪在各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Spot Vision Screener视力筛查仪在儿童视力筛查中的应用探讨,寻求一种新型、可靠、方便的儿童屈光状况筛查方法。方法:对我院门诊进行筛查的2~9岁儿童共87例174眼进行屈光检查,并将结果与电脑显然验光结果进行对比。结果:Spot Vision Screener视力筛查仪与电脑显然验光结果对比,除右眼球镜值存在统计学差异外,两种方法测量的左眼球镜值、双眼柱镜值及柱镜轴向、双眼等效球镜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pot Vision Screener视力筛查仪操作简单易行,儿童配合度好,不失为临床对儿童进行视力筛查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矫正与视网膜调制传递函数测量结果的关系。设计前瞻性非随机自身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无其他眼病的单纯性屈光不正者25例50眼。方法受试者首先测量裸眼视力,再分别测量在屈光未矫正、用框架眼镜矫正和用隐形眼镜矫正三种状态下不同干涉条纹视力(0.06、0.1、0.2、0.4、0.6、0.8)的视网膜调制传递函数值(用RM-800视网膜调制传递函数仪)。主要指标视网膜调制传递函数值。结果对于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患者,视力表视力与干涉条纹视力有显著性差异(Z=9.009,P=0.000);对于矫正后的单纯性屈光不正患者,视力表视力与干涉条纹视力无显著性差异(Z=1.009,P=0.317);在屈光未矫正、用框架眼镜矫正和用隐形眼镜矫正三种状态下测得的视网膜调制传递函数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戴隐形眼镜矫正所测得值略高于戴框架眼镜所测得值。结论干涉条纹视力比视力表视力更能准确反映视网膜-大脑的视觉功能;屈光未矫正进行视网膜调制传递函数的测量将可能出现假阳性,建议测量视网膜调制传递函数时要矫正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视力筛查仪在低视力青少年的屈光状态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对先天性眼底病组(15例)和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组(10例)及有晶体眼组(10例)共35例低视力青少年,应用手持视力筛查仪进行验光及常规眼科检查.应用校正的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各组之间检出率进行比较,应用校正的卡方检验对屈光状态分布进...  相似文献   

5.
刘甜 《眼科研究》2012,30(5):476-480
早产儿由于出生时发育不成熟,与正常足月儿相比,更易发生屈光不正、视力损害等视觉发育异常.通过了解早产儿屈光的特点、视力发育的影响因素及早产对其中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者屈光或视力发育的影响,建立严密的随访体系,早发现并及时采取适合早产儿视觉正常发育的临床干预或治疗措施,对减少早产儿视觉发育异常、提高患儿的视觉质量和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就早产儿屈光情况及早产儿视力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在儿童屈光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儿童分为两个年龄段,3~6岁和>6岁,每个年龄段150例(300眼),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屈光筛查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四格表计算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的判读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秩和检验计算两者测量数值差异,线性回归分析两者相关性。Bland-Altman方法评估两者一致性。结果 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在3~6岁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4.32%、94.74%、84.67%,>6岁组分别为78.23%、80.77%、78.67%。3~6岁组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较检影验光低估了球镜值(Z=-13.735,P<0.01)及等效球镜(Z=-14.232,P<0.01),高估了柱镜值(Z=-8.562,P<0.01)。在>6岁组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较检影验光低估了等效球镜(Z=-4.172,P<0.01),高估了球镜值(Z=-4.051,P<0.01)及柱镜值(Z=-13.193,P<0...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视力筛查仪对1~3岁婴幼儿的屈光状态进行检测,了解婴幼儿视觉系统屈光状态及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于郑州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进行视力体检的1~3岁婴幼儿239名,按年龄分成4组:12~17个月龄组、18~23个月龄组、24~29个月龄组、30~36个月龄组,利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39名被检测幼儿中,有18名幼儿未检测出其屈光状态,其总检测率为92.5%,其中近视状态2例。12~17个月龄组、18~23个月龄组、24~29个月龄组、30~36个月龄组屈光球镜值分别为(+1.93±0.63)D、(+1.79±0.55)D、(+1.50±0.65)D、(+1.54±0.71)D,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7.062,P=0.000),屈光柱镜值分别为(0.82±0.40)D、(0.78±0.46)D、(0.69±0.49)D、(0.72±0.43)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5,P=0.339)。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1~3岁婴幼儿月龄与其屈光球镜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411,P=0.000),即1~3岁婴幼儿屈光球镜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3岁婴幼儿月龄与其屈光柱镜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105,P=0.035),即1~3岁婴幼儿屈光柱镜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但其相关性较低。结论 建议婴幼儿应从出生后6个月起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及屈光检查,密切观察屈光及视力的发育状态,保证视力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retinometer)评估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准确程度。方法运用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对105例121眼白内障进行测量,记录术前和术后两次测量结果,同时记录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视网膜视力和术后矫正视力的符合情况。结果具有一、二级硬度晶状体核的患者两者的一致性较好,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晶状体浑浊程度的加重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下降(P<0.001)。结论手持式视网膜视力仪判断屈光间质浑浊者的视网膜功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屈光间质浑浊严重者,单用此种测量方法来推断其视网膜的功能还不够精确,尚须结合临床上的其他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9.
Lotmar干涉视力仪预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otmar干涉视力仪在预测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决策白内障的手术与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Lotmar干涉视力仪测定患者的干涉条纹视力(IVA),与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比较。白内障按类别分为年龄相关性、高度近视性、糖尿病性和其他类;晶状体混浊度按LOCSII分为三级,IVA与BCVA一致为完全符合,相差2行以内为准确,好于2行为假阳性,差于2行为假阴性。结果术后BCVA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术前IVA与之呈显著正线性相关(P<0.01);总准确率为69.51%,年龄相关性组最高(为76%),高度近视性组最低(为60%),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假阴性率。结论在能测出IVA的病例中,不论白内障属何种类型,亦不论晶状体混浊度如何,Lotmar干涉视力仪均可较准确预测其术后视力,适宜作为白内障手术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0~6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寻找0~6岁儿童屈光发育的规律,探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常规保健及转诊的评估标准。方法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我院健康体检的0~6岁儿童4853名(9706只眼)进行屈光检查。将受检儿童分成9组获得了各年龄组双眼球径屈光度和柱径屈光度的频数分布、P50参考值和P25~P75参考值范围。结果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双眼球径屈光度和柱径屈光度的参考值范围均逐渐缩小,至1岁后相对稳定。结论可将各年龄组双眼球径屈光度P25~P75参考值范围及柱径屈光度P75、双眼柱径屈光度>P75参考值范围的儿童可列为转诊对象,转入眼科进行阿托品散瞳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de-tachment,RRD)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02-01/2007-10期间,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第一诊断并经手术治疗视网膜复位成功的病历资料,共99例102眼。其中采用巩膜外路手术81眼、玻璃体联合视网膜手术21眼。观察RRD患者的发病年龄、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脱离时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程度、黄斑状态、屈光状态、裂孔位置、手术前后视力、术后裂孔封闭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脱离时间、PVR分级、黄斑状态及屈光状态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结果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提高53眼(52.0%),视力不变33眼(32.3%),视力下降16眼(15.7%)。不同PVR分级、黄斑状态、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脱离时间及年龄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有显著差别(P<0.05),不同屈光状态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别。对上述因素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发现上述术前因素与术后视力关联程度从大到小为:PVR分级(rs=-0.521,P=0.000)、黄斑是否脱离(rs=-0.446,P=0.000)、视网膜脱离时间(rs=-0.423,P=0.000)、视网膜脱离范围(rs=-0.411,P=0.000)、患者年龄(rs=-0.267,P=0.007)。结论:RRD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与术前PVR分级、黄斑状态、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年龄有关,其中术前PVR分级、黄斑状态、视网膜脱离时间对术后视力的恢复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40岁及以上居民因屈光不正导致视力损害的患病率,以及影响视力矫正的因素.方法:我们于2011/2012年对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按照WHO标准,根据日常生活视力0.05≤好眼视力<0.3,筛查出视力损害者共707例.分析因屈光不正导致视力损害的患病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及不同文化程度间可矫正的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率,分析影响视力矫正的因素.结果:视力损害者的患病率为7.90%(707/8952).因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者患病率为5.57%(499/8952),占视力损害者的70.58%(499/707).其中,可矫正的视力损害者患病率为5.36%(480/8952),占视力损害者的67.89%(480/707).不可矫正的视力损害者的患病率为0.21%(19/8952),占视力损害者的2.69%(19/707).经x2检验,随着年龄的增加,因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率显著下降(P<0.01).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在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视力损害者中可矫正的视力损害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由92.1%降至49.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较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可矫正的视力损害率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可矫正的视力损害率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开展积极的屈光不正矫治,可使约2/3的日常生活视力损害的患者有效改善视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激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高强度光源.在医学领域中人们早就期望能够把激光作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手段,自从1960年开始利用光凝用于眼科治疗后,作为测定与珍断的激光仪器相继出现.目前在眼科领域中利用激光作为测定诊断方法已出现了:干涉条纹视力测定装置.视觉的空间周波数特性测定装置,眼屈光状态测定装置.除此之外尚利用激光测定角膜厚度,测定眼底血管的血流,利用全息图作眼底照相,测定角膜形态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晶状体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进展率和是否手术医生经验和/手术时间对视力结果有不利影响。方法:对5年内行晶状体乳化术的糖尿病患者119例150只眼进行了回顾性观察。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类型和病程,糖尿病控制情况,有关的全身性健康因素,术前视力和视网膜病变分级,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病程。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逐级分级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这些因素对视力结果和视网膜病变进展率的影响。对住院医师和私立医师的病例进行了比较。结果:视力增进2行或以上者117只眼(78%),有93只眼(62%)最后视力大于20/40。随访6个月-10个月后,视网膜病变有进展者37只眼(25%)。术前有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缺乏手术经验与视网膜病进展和术后低视力在统计学上具有关系性。结论:我们系列资料中的晶状体乳化术后视力结果和视网膜病进展率与应用其他手术的报道结果情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非增殖型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手术经验导致了视网膜病进展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中区视力残疾人群现状,为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参考对策。方法:对重庆市渝中区残联2009-01-21/2013-07-17登记在册的视力残疾人群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性别和年龄构成比、视力残疾水平等级差异、致残原因差异等。结果:男女视力残疾总数无明显差异,60岁以前男性多于女性,6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四级视力残疾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一级、二级、三级;视力残疾的主要致残病因依次是屈光不正(高度近视)、视网膜和色素膜病变、外伤、视神经病变、青光眼、角膜病、遗传和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白内障、弱视、不明原因、中毒、沙眼、其他(高烧)。结论:应当加强重庆市渝中区青少年近视的防控以及视网膜、色素膜疾病的诊治,才能有效降低因近视、视网膜和色素膜疾病导致的视力残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眼的静态屈光,分析视力与屈光关系。方法对象为幼儿园普查及视光门诊就诊视力低常的〉3~6岁学龄前儿童1000名(1934只眼),进行眼科常规检查,重点包括远近视力,并进行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结果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眼的静态屈光中屈光不正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为主,程度以轻度多见;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远视性弱视占主要部分。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眼的静态屈光主要为远视类屈光不正,确定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低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不能仅据视力。静态屈光测定是定性视力、确定屈光是否异常的必不可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温州市区视力不良小学生屈光状态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视力不良小学生屈光状态及近视眼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温州市视力不良的小学生4696名(有效眼9392眼)进行扩瞳视网膜检影验光,填写调查表,调查各年级小学生屈光状态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本组小学生视力不良以屈光不正为主,占79.7%,其中近视性屈光不正最多,占48.9%,其次是散光25.6%。随学习阶段上升,近视患病率逐渐增高,屈光参差患病率23.7%,弱视患病率以远视性屈光参差最高,达97.9%。近视眼发病与遗传因素(20.19%)及环境、体质因素有关。结论:在小学生中普查视力和屈光状态,以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和弱视,进行及时防治,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视力与屈光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视光及眼科工作者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视力、恢复视力及保护视力。除了由于疾病引起的视力障碍可通过治疗使之恢复外 ,所有增进视力的办法主要是物理性 (光学矫正 )及心理性 (主觉测定 )的。正确了解视力与屈光特点以及两者间的关系 ,是科学、合理验光配镜的基础。长期实践表明 ,在视力与屈光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认识与盲目导向 ,是造成目前屈光不正防治研究工作混乱局面的关键 ,也是影响视光配镜事业顺利发展的原因之一。以下特就视力与屈光关系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实用知识作一介绍 ,供讨论参考。由于视力已常规作为诊断屈光不正性质…  相似文献   

19.
手持式电动视力仪的研制与应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杨利民,赵振民,陈文宁,王宜花,王淼我们于1990年研制了手持式电动视力仪,经5年的临床使用,感到性能可靠,使用方便,现介绍如下。基本构造手持式电动视力仪为上、下结构,下部为普通手电筒,上部为盒式。盒...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1~6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学龄前儿童屈光度范围和影响因素。方法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在上海市闵行区儿童健康筛查的1~6岁儿童7656名(15312只眼)进行屈光检查。将受检儿童分成6组,了解双眼球镜屈光度和柱镜屈光度的频数分布、P50参考值和P25~P75参考值范围,并统计性别、户口类型、高危因素对儿童屈光的影响。结果 1~6岁儿童的P25%~P75%球镜屈光度范围+1.00~+2.00DS,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