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而进展性脑梗死造成的危害更大。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h内逐渐加重或呈阶梯式加重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脑梗死20%~40%。常无有效方法阻止其发展。本研究发现奥扎格雷纳联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局部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依据症状、体征演变过程分为:(1)完全性卒中:发生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较严重,较完全。发展较迅速,常于数小时内(6h)达到高峰。(2)进展性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逐渐加重,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可在3周内恢复。  相似文献   

3.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进行性加重,在48 h、甚至7d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其发病率占脑梗死患者的26%~43%[1],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属难治性脑血管病,本文对本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以便早期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缺损症状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梗死的26%~43%;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应用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已经成为世界上致死和致残的第二大原因[1-2],以突然发病的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即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9.6%[3],是脑卒中死亡的首位原因。而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临床上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并未接受积极治疗。现有研究提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其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线粒体自噬不容忽视。而脑梗死属于中医"缺血中风"范畴,基于荣气理论在脑梗死临床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6.
进展型脑梗死(SIP)是梗死发生后48 h内,经临床积极、正确干预,导致梗死发生的原发病理过程仍继续进展,神经缺损症状和体征在一段时间内明显继续严重恶化的缺血性脑梗死[1].SIP在脑梗死中的发生率较高,约26% ~ 43%,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转归不良有关,可使脑卒中病死率增加4倍以上,是脑血管病治疗中的难点[2].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拟观察尤瑞克林注射液联合羟乙基淀粉加常规治疗SIP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进展性脑梗死发病后,局限性脑缺血、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 h至数天〔1,2〕。本研究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呈渐进性加重,在7 d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是脑梗死的一种常见类型.据国内统计其发生率约占脑梗死中的30%左右,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积极探求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是神经内科临床医师必须深思的课题.我科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卒中的原发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进行治疗过程中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一般发生在发病后6h至1周,病情逐渐进展,神经功能逐渐恶化,往往造成患者瘫痪、不能进食、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是一类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疾病,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临床中患者病情恶化,家属难以接受,极易产生医疗纠纷。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复杂,病因较多。笔者通过临床治疗中出现的20多例进展性脑梗死进行了认真分析与总结,从治疗的角度概括出进展性脑梗死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6 h至1周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性脑梗死占了其中54%,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且早期症状隐匿,易误诊[1].本研究对10例在住院中发生的椎基底动脉进展性脑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花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184-3185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根据其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1].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致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然而即便及早诊疗,患者治愈后仍有再发风险,复发性脑卒中致残、致死率较初发脑卒中更高,患者临床预后更差,多数会留有永久性后遗症[2].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镇人口死亡的首要死因,而脑卒中亦占其中约1/3的比重.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后,再发脑卒中的比例很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卒中的相关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而缺血性脑卒中占80%.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认识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病理生理过程均与一些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分子和基因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基因的调控来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已经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每年死亡原因为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脑卒中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1]。其中急性脑梗死(ACI)是脑卒中一种重要的疾病类型,占脑血管疾病的60%~80%。脑梗死是由于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出现障碍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出现坏死,影响脑部正常生理功能。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患者易出现失语、偏瘫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是导致我国城乡居民致残和死亡的首要病因[1],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卒中的80%~85%以上。及时改善缺血动脉血供,可促进临床症状好转。目前,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是治疗急  相似文献   

16.
老年脑出血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淀粉样脑血管病淀粉样脑血管病 (CA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老年性独立性脑血管病 ,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精神症状、反复性和 (或 )多发性脑叶出血 ,也有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等。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提高 ,老龄人口的增加 ,CAA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该病已引起神经病学界广泛的关注。CAA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在 6 1~ 71岁约占 8% ,71~ 80岁约2 0 % ,81~ 90岁约 37% ,而 91~ 10 0岁约占 5 8%。CAA的发病与性别无关 ,其病因尚不清楚 ,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也有人认为与…  相似文献   

17.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美国每年有20万~50万患者被诊断为TIA[1]。研究表明,虽然TIA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是短暂的,但TIA后的脑卒中风险较高,7d内脑卒中发生率为8%~10.5%,90d内为10.5%~14.6%,其中约有半数  相似文献   

18.
<正>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1]。血管闭塞性疾病和栓塞是常见的导致后循环缺血的血管因素,其中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同的特点及共同的危险因素。此外,由于椎动脉管径细小伴随的血流动力学、血压及血液成分改变等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发育不良的椎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系列脑血管病,也是老年人常见病。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近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包括已痊愈者)约有600~700万,而75%的存活者残留后遗症。如今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1位致残和第1位死亡原因,且发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校正年龄后的脑卒中年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口,年死亡率为(58~142)/10万人口,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有70%为缺血性脑卒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