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颈部非颅内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鞘膜瘤(神经细胞瘤、神经瘤或神经鞘瘤)是神经鞘细胞衍生、有包膜的神经鞘良性肿瘤,神经鞘膜瘤通常是孤立性肿瘤,但在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中可见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有报道发病率为1/3000。高发年龄20~50岁,男女比例相同。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神经鞘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23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颈侧切开切除颈部肿瘤15例,鼻侧切开切除鼻腔肿瘤1例,经口径路切除肿瘤3例,2例面神经鞘瘤分别经中耳乳突中后颅窝联合径路和乳突根治径路切除,1例位于梨状窝的神经鞘瘤在食管镜下钳取完整取出,1例气管内神经鞘瘤行气管切开切除。结果:20例术后随访3个月-7年,19例无复发;1例鼻腔、鼻窦肿瘤术后3年复发。1例术后出再霍纳征,2个月后消失,1例术后出现声嘶。结论:神经鞘瘤术前诊断困难,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完整摘除,尽可能保护神经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腔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5例鼻腔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鼻腔神经鞘瘤表面可见皮肤或黏膜血管扩张,全部病例术前行MRI或CT检查,4例符合,术前经鼻腔肿物活检明确诊断为神经鞘瘤3例,8例术中冰冻病理会诊提示梭形细胞肿瘤(神经鞘瘤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后鼻外形及鼻腔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5年不等,未见复发。结论术前鼻内镜、CT或MRI检查有助于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咽神经鞘瘤(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4例咽神经鞘瘤,3例位于咽旁间隙,1例位于咽后间隙。其中2例来源于迷走神经,1例来源于舌下神经,1例可能来源于咽丛神经。4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后随访观察3年以上,无复发。并就咽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腔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5例鼻腔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腔神经鞘瘤表 面可见皮肤或黏膜血管扩张,全部病例术前行MRI或CT检查,4例符合,术前经鼻腔肿物活检明确诊断为神经鞘瘤3例,8例术中冰冻病理会诊提示梭形细胞肿瘤(神经鞘瘤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后鼻外形及鼻腔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5年不等,未见复发。结论  术前鼻内镜、CT或MRI检查有助于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部神经鞘瘤的性质、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报道1例鼻尖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经手术切除鼻尖部肿块,病理确诊为鼻尖部神经鞘瘤。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发生于鼻尖部的神经鞘瘤十分罕见,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迷路内神经鞘瘤(intralabyrinthine schwannomas, ILS)为发生于迷路内前庭神经或耳蜗神经分支鞘膜细胞之良性肿瘤。ILS为一类独特的前庭神经鞘瘤,临床罕见,按其发生部位及病变范围被分为多种亚型。ILS可表现为听力减退、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等症状,因其症状缺少特异性而容易漏诊或误诊,其诊断通常需借助于高分辨率MRI检查,随访观察和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ILS处理方式。ILS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诊治喉腔神经鞘瘤3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这提高临床对喉腔神经鞘瘤的认识,报告收治的3例喉腔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该肿瘤主要发生于杓会厌襞,累及室带或突入梨状窝,声门下区少见。其起源于喉上神经的可能性最大。3例中,2例经喉裂开、1例经咽侧切开予以切除、均治愈,无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面神经管裂处神经外膜缺陷可能引起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颞骨病理实验室1526具颞骨连续切片的面神经颞骨全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先天性面神经管裂者885耳,其中48耳在管裂处神经外膜缺损,其中40耳面神经从管裂处疝出,有13耳在管裂处形成外生性面神经鞘瘤。3耳在管裂处面神经受炎性细胞浸润。而管裂处有神经外膜覆盖的837耳均未见此类病变。结论面神经管裂处神经外膜的缺损是此处面神经疝出、外生性神经鞘瘤形成和面神经易于受炎症浸润的组织解剖学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金自仓  叶非常 《耳鼻咽喉》1994,1(4):236-236
在1975-1993年间.共收治颈及咽侧神经鞘膜瘤14例。男性10例.女性4例.肿瘤位于咽8例,颈侧5例,颌下角1例,病程20天~12年。手术切除肿瘤径路:颈外12例,经口腔2例,术中出血量平均140ml(颈外径路)、300ml(经口腔径路)。全部病人肿瘤切除后均病理证实为神经鞘膜瘤,部分伴囊性变或玻璃样变,其中1例有瘤细胞核分裂象。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鞘瘤(facial nerve Schwannoma,FNS)来源于施万细胞,包膜完整,生长缓慢,不容易恶变,大多数面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部分有侵袭性,其可以发生在面神经传导路上的任何位置。一般认为其有性别偏向,女性多于男性,以中年妇女多见。临床表现常有面神经麻痹、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对无面神经麻痹或仅伴有轻微面神经麻痹,尤其是不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2.
神经鞘瘤又名雪旺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的良性肿瘤。臂丛神经源自C4-C8与T1,从近心端向远心端由3干形成3束,神经纤维互相交织组合,最后分为手臂功能神经,在解剖上比较复杂。临床上,臂从神经鞘膜瘤相对少见,许多外科医生往往对此病认识不足,容易导致误诊,并且在手术后出现手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鼻腔上颌窦神经鞘瘤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神经鞘瘤起源于周围神经雪旺细胞 ,也称雪旺瘤 (schwannoma) ,可发生于人体各部 ,因为除嗅神经和视神经因不含雪旺细胞外 ,其他神经均含此细胞 ,故该瘤可发生于人体各部 ,其中头颈部占 2 5 %~ 45 %。常见于口、耳、鼻、咽、喉各处 ,但发生于鼻腔、鼻窦较少见。我院 1 994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收治鼻腔上颌窦神经鞘瘤 4例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术后观察 6个月~ 5年无复发。现将诊治中的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女 ,5 8岁。因反复左鼻腔出血 2个月伴鼻塞 2 0d就诊。检查 :左中鼻道内见一红色新生物 ,附少许血痂 ,蒂不…  相似文献   

14.
神经鞘黏液瘤(NSM)是由周围神经鞘或神经支柱起源的良性肿瘤,最早于1969年由Harkin和Reed发现报道,Gallager和Helwig于1980年以“Neurothekeoma”的病名报道了53例相似的病例。临床常误诊为神经纤维瘤。我科收治左颈部NSM 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经手术治疗的颈静脉孔神经鞘瘤5例,其临床表现与波及的颅神经有关,但多有听神经受损症状,术前易误诊。MRI对诊断有助,该肿瘤为良性,及时手术全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咽旁间隙的肿瘤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5%,病理多样化,90%为良性,主要来源于神经、血管、淋巴组织、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等,部分来自于临近各壁,如腮腺深叶等。而神经鞘瘤是发生自神经鞘膜细胞的良性肿瘤,任何神经均可发生,头颈部为好发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鼻腔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鼻腔神经鞘瘤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2011年收治的2例鼻腔神经鞘瘤患者,均予以手术切除。结果 2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鼻腔神经鞘瘤应以手术治疗为主,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术前CT、MRI检查有利于病变部位的确定及血供情况的判定等。  相似文献   

18.
神经鞘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神经元性肿瘤,极少恶变。CT、MRI、超声、病理等辅助检查对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目前是治疗头颈部神经鞘瘤的首选方法。手术入路一般依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大小和术者习惯进行选择。本文通过对现有国内外头颈部神经鞘瘤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复习,对这一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神经鞘瘤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头颈部神经鞘瘤24例,位于咽旁间隙9例。结合解剖提出咽旁间隙为神经鞘瘤的好发部位。多发性及恶性变者各2例。术后复发及长期炎症刺激有恶变的可能。自然消退趋向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头颈部颅外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报告27例头颈部颅外神经鞘瘤。超声、血管造影、DNA、CT、MRI检查表现为实质性低密度及中央混杂密度肿块,2颈侧切开、颞下窝、颅颈联合等进路摘除肿瘤。随访6个月-7年,22例肿瘤完全切除治愈;3例术后复发,其中1例恶变;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生存已5年,1例2年死亡。认为肿瘤应尽早手术完整摘除并可能保留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