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吸毒结核病患者吸毒现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吸毒人群结核病状况。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在云南与四川两劳教所了解吸毒结核病患者人口学特征、首次吸毒年龄、年限、次数以及毒品花费等吸毒情况。结果:155名被调查者以无业和农民为主,受教育程度低,离婚率高。被调查者首次滥用毒品的平均年龄为22.1±6.3岁,毒品滥用年限平均为9.9±4.1年,每天滥用毒品平均次数为3.53±1.29次,每天滥用毒品平均数量为0.87±1.32g,每人每年用于购买毒品的平均费用为43952.6±48500.5元;平均脱毒次数为6.61±6.47次,其中有51.5%的被调查者脱毒次数5次及以上;有71.0%认为吸毒已严重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结论:需进一步研究吸毒人群结核病患者由于吸毒原因对其结核病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截止2008年上半年全国查获吸毒人员18岁以下占总数的3.3%,18-25岁占总数的23.3%。其中新查获18岁以下首次吸毒人员占18岁以下总人数4.5%。18-25岁首次吸毒人员占18-25岁总人数的28.7%。在2008年新发现吸毒人员滥用毒品中18岁以下滥  相似文献   

3.
1133例海洛因依赖者首次吸毒月份及人口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高危人群首次使用毒品的时间规律及人口学特征,为禁毒宣传和打击毒品犯罪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对2002年2月5日在我所强制戒毒的1133例海洛因依赖者的首次使用毒品的年龄、月份、职业、文化程度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首次使用毒品的月份以1-4月及7月的比例最大;76.9%的吸毒者的初始吸毒年龄在14~25a之间;农村人口比例高达42.3%;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3.7%;无业占89.8%。结论1-4月及7月新生吸毒者多;青少年、低文化、无业仍是滥用毒品高危人群的基本特征;提高青少年受教育程度,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减少新生吸毒人数。禁毒宣传及打击毒品犯罪应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4.
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毒人员使用别人用过注射器的危险因素,为有关部门控制艾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对968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筛选出吸毒人员使用别人用过注射器的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会是艾滋病感染者、与艾滋病人或感染者有过性交是否会传染艾滋病、由注射吸毒转为口吸可以预防艾滋病、静脉注射毒品时间。结论:吸毒人员使用别人用过注射器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吸毒时间和艾滋病知识。加强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吸毒人员的艾滋病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毒品依赖者的特点,为临床医生脱毒治疗提高疗效,降低复吸率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对武汉地区符合阿片物质依赖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560例吸毒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吸毒人员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段集中在18岁~46岁,文化程度主要为高,初中生,职业以个体户最多,依次为无业人员,娱乐服务人员等,吸毒原因为好奇心,寻求刺激,毒贩教唆等,吸毒人员中几乎都合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传统毒品与合成毒品滥用的结构模式及发展趋势。方法:设计问卷,经培训和预实验,对兰州户籍的1355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社区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阿片类吸毒史10年以上占69.2%;苯丙胺类吸毒史10年以下占82.8%。40岁以上阿片类吸毒者占86.5%;40岁以下苯丙胺类吸毒者占82.4%。从首次滥用毒品到被查获的潜伏期1年以上者占43.4%,最高达28年。阿片类吸毒者同时混用其他毒品占53%。合成毒品滥用率45.5%,18.6%的吸毒者正在使用苯丙胺类毒品,其中14.8%同时混用其他毒品。女性单独滥用冰毒构成为15.6%,是同年龄段男性的4倍。93%的苯丙胺类滥用表现为有间断使用。结论:在吸毒成瘾者年老瘾深、习惯性、贫困化、潜伏期、新生吸毒人员增幅较小等因素作用下,兰州正处在由传统毒品向合成毒品的缓慢转化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沙市芙蓉区社区普通居民和吸毒解教人员对吸毒和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评估“无毒社区”创建工作成效。方法:自拟调查问卷,调查470例芙蓉区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和1185例社区普通居民对吸毒和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结果:92.7%的普通居民知道“毒品对个人和家庭危害很大”,4.0%认为“毒品虽可成瘾,但使用一两次没有问题”,3.3%的从未听说过毒品;吸毒解教人员首次吸毒前对毒品的认知分别为“毒品对个人和家庭危害很大”者18.7%、“毒品虽可成瘾,但使用一两次没有问题”者34.5%和从未听说过毒品者46.8%;普通居民艾滋病知晓率为98.8%,正确知晓率为94.4%;吸毒人员艾滋病知晓率为86.5%,正确知晓率为75.5%;电视、广播或报纸是毒品和艾滋病知识的第一来源,其它来源有学校或社区、书本等。结论:芙蓉区社区普通居民对毒品和艾滋病相关知识认识基本清楚,抵制毒品意识较强,好于吸毒解教人员。  相似文献   

8.
新疆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首次吸毒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首次吸毒的发生情况。方法:于2004年9―10月,应用结构式问卷调查乌鲁木齐市吸毒者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首次吸毒时间、方式及种类,首次吸毒前调查对象的吸烟、饮酒,家庭成员、朋友和亲戚吸毒情况。结果:提供知情同意书的509名吸毒者中,研究对象从出生到首次吸毒的发生率为4.90/100人年(95%CI为4.48-5.33),发生首次吸毒的中位时间为19.7(95%CI为19.1-20.4)岁。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维族(HR值为1.50;95%CI为1.25-1.80)、15岁以前开始吸烟(HR值为2.12,95%CI为1.77-2.55)及亲戚吸毒(HR值为1.36;95%CI为1.05-1.75)与发生首次吸毒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调查提示青少年早期吸烟干预的健康教育对预防毒品滥用有必要,维族应该是当地干预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9.
杨建华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28-129
目的:调查分析抚顺地区吸毒人群药物滥用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抚顺市的戒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形式.对2003年3月~2004年9月在抚顺市第五医院戒毒的113名人员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抚顺地区吸毒人员使用毒品以海洛因和摇头丸为主,年龄(33.11±7.01)岁,以男性、初中文化程度、未婚、无固定职业、经济收入一般、无违法犯罪记录为主要吸毒者,吸毒以后的变化以性格改变、朋友减少、受到歧视居多,不能成功戒毒主要原因是心瘾和缺乏毒品相关知识。结论:加强毒品危害宣传,加强管理力度,严格依法处理,倡导多部门、多机构的合作,可以增强戒毒治疗的有效性,保护人民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宁波海洛因依赖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海洛因依赖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7年6月-9月对宁波地区114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毒品使用、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CV抗体检测。结果:在114例海洛因依赖者中,HCV感染率为71.1%。HCV感染与年龄、吸毒时间、吸毒方式及共用注射器有关。年龄在28岁以下的感染率为78.1%,吸毒时间在5年以上的感染率为81.8%,静脉注射吸毒的感染率为77.8%,共用注射器吸毒的感染率为87.7%。结论:近年来,宁波地区海洛因依赖者HCV感染率显著上升,应该在该地区进一步加大干预工作的力度以控制HC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合成毒品滥用者毒品滥用后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情况,探索合成毒品滥用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关联。方法:本研究是在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广东省某市级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对313例在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治疗,与"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物质滥用"相关的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13例调查对象中男性286人,女性27人;苯丙胺类滥用者占到68.4%,海洛因和苯丙胺类混合滥用者占到17.9%;66.6%的调查对象吸毒后发生过性行为,74.1%的调查对象吸毒后发生性行为从未使用安全套或有时使用安全套,吸毒后发生同性性行为和群体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0%和6.1%,34.5%的人承认吸毒后会增加性交频次。结论:合成毒品滥用人群仍然以青少年为主。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是主要滥用精神活性物质。合成毒品滥用后增加了使用者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机率,艾滋病传播的风险也相应提高。合成毒品滥用者是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一般情况的异同,从而提出对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预防教育对策建议。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3993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按照吸食毒品的种类分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所在地、民族、职业、婚姻、吸毒方式及吸毒史等方面进行两组对照比较。结果: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在强戒人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08年占29.0%,2009年占24.0%,2010年占36.0%,2011年占47.0%,2012年占46.0%,2013年占62.0%,2014年占66.0%,2015年占84.0%。可以看出百分比例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近四年;在年龄组成与职业构成上,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χ2=143.38,181.94,P=0.000),两者在20岁以下,21-30岁及41-50岁之间年龄段有显著差异(χ2=21.15,133.14,17.92,P=0.000);总体两者均为40岁以下人员为主体(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的比例分别为72.7%,64.5%)。职业上虽然两者均以无业者为最多(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的所占比例分别为57.9%、77.2%),但在个体工商者、固定工作者、农民等有固定收入上差距显著(χ2=57.26,13.07,126.48,P=0.000),说明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员以有固定职业者居多;户籍所在地方面: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中外地人口多(χ2=45.311,P=0.000);文化程度上两者有统计学的差异(χ2=95.84,P=0.000),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的文化程度较高;在吸毒方式及吸毒史上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χ2=743.93,244.25,P=0.000),两组强戒人员吸毒均以烫吸为主(99.0%,69.1%),但是新型合成毒品极少数使用注射的方式;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强戒人员吸毒时间比传统毒品要短,吸毒史以三年以下为主。结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强戒人员成不断上升的趋势,呈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毒方式及吸毒史等不同于传统毒品的特点,要从早期预防教育,矫治性强戒,社区综合管理中加大力度,杜绝毒品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及时的掌握深圳市毒品问题的现状 ,有必要了解深圳市毒品问题的产生过程 ,了解毒品问题的阶段性 ,以便对毒品的发展作出预测 ,制定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完全准确地统计吸毒人数很不容易 ,吸毒者多数是隐秘的 ,用一般的调查方法不能奏效。我们采用调查吸毒者首次吸毒的年代的方法 ,统计在毒品流行的时期 ,每年新增的吸毒人数 ,以确定毒品流行的情况 ,是比较客观和准确的。  相似文献   

14.
吸食、注射毒品不仅危害公民身体健康,传染疾病,破坏家庭幸福,还影响家庭及社会安定,引发毒品犯罪及其它刑事犯罪.因此,帮助吸毒患者脱癌,对保护公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我所自1996年12月起共收治56名吸毒患者,本文介绍患者在脱癌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l一般资料56例吸毒患者,男41例,女匕例,平均年龄(27.32土ZI)岁,吸毒时间ot48个月。2临床症状由于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使身体机能发生改变,神经细胞适应了毒品的存在,从而形成了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即用药时所产生的欣快感和松弛宁静感.一旦停用毒品,躯体及精神就…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l于2005年10月至11月在西昌市对静脉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毒品使用、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以及性行为情况等,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CV抗体检测。结果:在招募的325名静脉吸毒者中,HCV感染率为61.8%(201/3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无业(OR,1.90;95%CI,1.11.3.24)、近3个月共用针头或注射器(OR,2.40;95%CI,1.164.99)以及近6个月以性交为条件接受性伴提供的钱物、毒品或住处(OR,8.96;95%CI,1.15-69.58)与静脉吸毒人群HCV感染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中HCV感染率仍在升高,应该在该地区进一步加大干预工作的力度以控制HC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从首次注射吸毒到首次共用器具注射吸毒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05年4-6月以社区为基础招募吸毒者,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首次吸毒、首次注射吸毒和首次共用器具注射吸毒情况。结果:在调查的静脉吸毒者401人中,68.6%(275/401)的吸毒者曾经共用器具注射吸毒。从首次吸毒到首次注射吸毒的发生率为23.58/100人年(95%CI=21。27-25.8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1.65,95%CI=1.21-2,24)和首次吸毒年份为1994年及以后(HR=3.56,95%CI=2.84~4.47)与首次注射吸毒发生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从首次注射吸毒到首次共用器具注射毒品的发生率为24.99/100人年(95%CI=22.04-27,9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维族(HR=I,41,95%CI=1.08~1.8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HR=1,41,95%CI=1.09-1.82)和首次注射吸毒年份为1998年及以后(HR=1.56,95%CI=1.20-2.04)与首次共用器具注射吸毒发生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期开始滥用毒品的吸毒者易于从口吸转变为注射吸毒进而共用器具注射吸毒。注射吸毒是HIV感染和传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药物依赖者对传统和新型毒品的危害和两者差别的认知、接触毒品途径和使用原因与其毒品认知的关系。方法:对56名16-58岁的自愿药物依赖者进行非结构式访谈研究。结果:研究从药物依赖者认知角度揭示了吸毒群体对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的危害普遍存在认知上的偏差,缺乏正确认识。结论:吸毒原因和滥药类型有较明显的时代迁移特征,提示青少年禁毒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需要紧跟步伐。  相似文献   

18.
<正>吸毒现已成为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及社会稳定的威胁之一,已被列为世界公害。根据联合国《2014年世界毒品报告》,2012年全球的毒品相关死亡人数估计超过18万,相当于每100万15-64岁的人口中就有40人因毒品死亡[1]。报告指出,全球大约有5%的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使用过一次某种毒品,而且过去几年都稳定在这一比例上,总体而言,使用毒品的人口数量为2亿4000万[1]。吸毒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毒品成瘾已成为当今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有部分海洛因成瘾者采用腹股沟区注射导致腹股沟区感染、股动脉破裂。由于患者就诊时隐瞒吸毒史,且就诊时症状不典型,易于误诊。该病种比其他病种相对少见,也增加了诊治难度。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威胁生命。本文根据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5例病例,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0~29岁,平均年龄25.7岁。吸毒史2~5年,平均吸毒史3.5年,经注射吸毒1.5~4年,注射毒品为海洛因。1.2临床表现5例患者均明显消瘦,四肢浅静脉周围布满针刺疤痕。均有腹股…  相似文献   

20.
<正> 现将我省部分地区吸毒成瘾情况浅析如下: 一、个别地区出现吸毒成瘾现象从我省朝阳等市调查发现的成瘾者多数是阿片烟毒成瘾者,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才16岁,男性较多,年龄大者所占比例较高。二、吸毒成瘾的原因 1.该地区在解放前就有吸、扎毒品的历史,旧的影响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