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不同穴位对中重度痛经患者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和多穴治疗中度、重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57人次,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VAS读值。结果:针刺后,各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min内,各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针刺止痛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各组P<0.01);两组中度疼痛患者、两组重度疼痛患者针刺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的交互效应P>0.05);针刺单穴组的止痛效应不及多穴组(综合指标均P<0.05)。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中度疼痛患者、两组重度疼痛患者针刺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轻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符合原发性痛经纳入标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一组为单刺十七椎、另一组为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每组轻度疼痛患者各观察45人次。均留针30分钟,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分钟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5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种差别一直维持到起针后2小时。起针后30min左右针刺止痛作用减退到极点。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轻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无论单刺十七椎、还是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留针时间不易短于30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针刺作用时效关系角度初步比较留针30 min内,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时止痛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十七椎单穴组、针刺十七椎多穴组,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进针10 min后即有明显作用(P0.05);留针30 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30 min时多穴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并且两组患者在留针30 min内的VAS读值变化趋势相同,但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单刺十七椎。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方法随机观察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每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产生迅速,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穴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单穴组(P〈0.05),这种趋势一直维持到起针后2h。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单刺十七椎。  相似文献   

5.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十七椎单穴组、针刺十七椎等多穴组,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10、20、30min及起针后30、60、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一差别在起针后不久又逐步缩小。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比较了留针30min内,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时止痛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刺十七椎组、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组,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进针5min后即有明显作用(P<0.05);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单刺十七椎(P<0.05),并持续到起针。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并且两组患者在留针30min内的VAS读值变化趋势相同,但留针后期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提示:恰当配穴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针刺不同穴位处方对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的取穴组方规律.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粗、多穴针刺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法,连续记录每位病人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多穴组的止痛效果明显好于单穴组(P<0.01或<0.05).但是,多穴组扎针的数量(7针)是单穴组(只扎1针)的7倍,而多穴组的疼痛减值幅度却达不到单穴组的倍数级.结论:适当配穴是必要的,但并非取穴越多越好.不同穴位之间的配伍并非全是协同效应,有些配伍也极有可能产生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镇痛效应.方法:选取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36例,在疼痛时针刺十七椎、地机、三阴交、次髎穴,留针30 min,观察针刺前即时、进针5、10、20、30 min及起针后30、60、12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读值.结果:针刺镇痛效应从针刺5min即开始显现,并随着留针时间的持续,针刺镇痛效应逐渐增强至起针后120 min.结论:疼痛时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明显的即时镇痛效应,且该效应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Li YM  Bu YQ  Hou WJ  Chen SZ  Gao SZ 《中国针灸》2011,31(3):199-202
目的:比较痛经时针刺单穴十七椎和多穴针刺治疗痛经的疗效差别,为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和多穴组,每组19例.单穴组取穴十七椎,多穴组取十七椎、三阴交、地机、次髎,两组分别在疼痛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治疗,每天针灸1次,1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3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对患者痛经总频率、痛经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单穴组痊愈率为68.4%(13/19),有效率为31.6%(6/19),多穴组分别为78.9%(15/19),21.1%(4/19),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疼痛总频率评分、痛经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01),但两组间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疼痛时进行针刺,只取一个穴位十七椎即可达到与选取多穴相同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十七椎等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镇痛效应。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93例,在疼痛时针刺十七椎、地机、三阴交、次髎穴,留针30 min,观察针刺前即时、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 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原发性痛经患者从针刺5 min至起针后120 min与针刺前即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针刺镇痛效应从针刺5 min开始显现,并随着留针时间的持续,针刺镇痛效应逐渐增强至起针后120 min。结论:疼痛时针刺十七椎等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明显的即时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的镇痛效应。方法:选取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78例,随机分为单穴(十七椎穴)组34例和多穴(十七椎、次髎、地机、三阴交穴)组44例。观察针刺前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时间的变化,并比较之间的差异。结果:针刺5 min后,两组VAS读数均开始明显降低;两组3个月经周期针刺前即时VAS读数均逐渐下降,与第1月经周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1月经周期起针后60 min,在第2月经周期起针后120 min多穴组与单穴组比较,VAS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VAS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单穴和多穴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都有明显的即刻镇痛效应,且该效应具有临床意义。针刺单穴、多穴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均具有累积镇痛效应。针刺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可单取十七椎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时针刺十七椎穴,观察其不同留针时间的镇痛效应变化及规律,为临床确定最佳留针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留针20 min组30例,留针30 min组30例及空白等待组30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治疗前后随时间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针刺组针刺镇痛效应从针刺10 min时开始显现,镇痛效应随留针时间的延长而递增(P0.05);留针30 min组疗效明显优于留针20 min组(P0.01)。结论针刺十七椎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止痛作用,留针30 min优于留针20 min。  相似文献   

13.
谢晓佳  李昭凤  高树中  马玉侠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70-1271,1274
目的:观察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的镇痛效应.方法:选取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44例,在疼痛时针刺十七椎、地机、三阴交、次髎穴,留针30 min,观察针刺前即时、进针5、10、20、30 min及起针后30、60、12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读值.结果:1)3个治疗周期第1次针刺治疗前即时VAS读数逐渐降低,且第2、3月经周期VAS读数与第1月经周期VAS读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个月经周期第1次针刺各时点VAS读数与针刺前即时VAS读数的差值在针刺30 min过程中逐渐增大且在针刺20 min时差值有很大程度增加.结论: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明显的镇痛效应,且该效应具有临床意义;针刺十七椎等多穴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具有累积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4.
针刺单穴、多穴治疗中度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SZ  Cong Q  Zhang BF 《中国针灸》2011,31(4):305-308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中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3例中度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31例)和多穴组(32例).在痛经发作时单穴组针刺十七椎,多穴组针刺十七椎、地机、次髎、三阴交,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刻,进针5 min、10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 min条件下,针刺单穴十七椎、三阴交、地机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10 min及针刺5、10、20、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的即刻镇痛效应,针刺5 min时,十七椎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针刺10 min3组疼痛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针刺20、30 min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疼痛值均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30 min时,十七椎组与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即刻止痛作用。针刺十七椎穴的即刻镇痛效果优于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疗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十七椎穴与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时效规律。方法:采用简易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3组,单针十七椎穴组20例,单针关元穴组20例,空白组20例。观察治疗组针刺前后及空白组的VAS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并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单针十七椎穴组与单针关元穴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VAS参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空白组VAS参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从针刺后5 min到起针后180 min针刺十七椎穴具有持续的镇痛效应且镇痛作用较针刺关元穴明显。结论:针刺十七椎及关元穴均能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的疼痛症状和整体不适感,降低疼痛程度。针刺十七椎穴镇痛效果优于关元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痛经时针刺单穴十七椎和多穴针刺治疗痛经的疗效差别,为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和多穴组,每组19例.单穴组取穴十七椎,多穴组取十七椎、三阴交、地机、次醪,两组分别在疼痛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治疗,每天针灸1次,1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3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相似文献   

18.
单刺十七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单刺十七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单刺十七椎,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和留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针30min条件下,单刺十七椎的止痛作用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起针50min后,针刺止痛作用衰减为接近峰值的一半。结论单独针刺十七椎,留针30min的止痛作用优于留针短于30min的止痛效果。针刺十七椎时,留针30min条件下的半衰期较短,对于痛经持续时间在1d左右或更长的患者,针刺频次以每天针刺2次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单穴、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将 20 位原发性痛经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和多穴组。每组观察 15 人次,每次均留针 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 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 30 min、60 min、12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产生迅速,留针 30 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出针;进针 20 min时多穴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单穴组(P<0.05),这种趋势一直维持到起针后 2 h。结论:针刺单穴、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穴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单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min条件下,针刺三阴交、地机、次髂、十七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针刺三阴交、地机、次髂、十七椎,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留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针30min条件下,针刺止痛作用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起针40min后,针刺止痛作用衰减为接近峰值的一半。结论:针刺三阴交等多个穴位时,留针30min的止痛作用优于留针短于30min的止痛效果。针刺三阴交等多个穴位时,留针30min条件下的半衰期较短,对于痛经持续时间在1天左右或更长的患者,针刺频次以每天针刺2次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