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将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医疗指标、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以及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MESSS评分以及3个月后预后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疗效确切、损伤轻、预后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术式将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2例行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骨窗组40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以及术后GCS评分、ADL评分等。结果小骨窗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血肿清除率与术后GC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1.0%(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骨窗组总有效率为7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7.6%(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预后较好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术式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治疗,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效果好,对患者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李格  沈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2):160+171-160,171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开颅组12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组120例,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于2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病情轻重,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良率与重残率;比较2组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2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组的重残率低于开颅组,优良率高于开颅组(均P<0.05);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好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比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3月1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进行相同的术后护理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切口有无脑脊液漏情况、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效果上,当出血量为30~60 ml时,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为85.3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351,P0.05);当出血量为60~80 ml时,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21%,观察组为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为30~60 ml时应采用小骨窗开颅术,出血量为60~80 ml时应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HCH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55.88%(1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24%(13/34),低于对照组的64.71%(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CH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传统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32例,小骨窗开颅术组(B组)33例,血肿碎吸术组(C组)33例,分析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显著降低,B组和C组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提高,B组和C组患者治疗后在再出血、应激性溃疡、肺炎、死亡率方面显著低于A组。结论相比于传统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住院时间短、出血创伤小、可降低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和达到抢救患者生命和降低致残率的目的,临床疗效优良,值得在临床外科推广。  相似文献   

8.
小骨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其可靠性。方法:对比分析1998-2006年采用小骨窗开颅和标准大骨瓣开颅患者术中及术后在病死率、术后并发症、术后清醒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血肿清除程度及近期生存质量等6方面的差别,最后得出结论。结果:小骨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较,前者在术后并发症、术后清醒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后者,但在病死率、血肿清除率及近期手术疗效等方面则与后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达到与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相同的疗效,并且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清醒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微创组(50例)和常规组(50例),微创组接受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常规组接受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6个月生活能力情况及随访1年期间并发症、再出血、血肿残留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切口直径、出血量、手术时间、出血清除率、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术后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血肿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Scale,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明显降低并优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两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ADL评分明显升高并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较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球囊导管经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陆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应用神经内镜联合球囊导管经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为研究组(n=25),医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n=25)。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3d复查头颅CT,研究组血肿完全清除者20例(术后第一次复查CT血肿量5 ml),少许残留者5例(术后第一次复查CT血肿量5-10 ml);对照组血肿完全清除者22例,少许残留者3例。研究组手术时间、留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涂明  郑伟明  苏志鹏  叶盛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29-2931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皮层小切口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74例采用小骨窗开颅皮层小切口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结果:小骨窗开颅皮层小切口清除血肿较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手术简便,手术历时30min~1h。手术后再出血5例,全部74例手术后死亡4例,占5.4%。出院后获得随访51例,随访时间3个月,51例存活者的ADL分别为:ADLⅠ级9例(17.6%)、Ⅱ级24例(47.1%)、Ⅲ级16例(31.7%)、Ⅳ级2例(3.9%)。结论: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皮层小切口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手术损伤小,可迅速达到血肿并清除血肿,开颅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操作简便,有利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预后,并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术的疗效和预后进行比较.方法:2007年7月-2010年7月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行大骨瓣开颅术30例、锥颅引流术30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30例,比较3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疗效等指标.结果:锥颅引流组、小骨窗开颅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大骨瓣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Glasgow预后评分(GOS)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小骨窗开颅组、锥颅引流组、大骨瓣开颅组愈后良好率分别为46.7%、43.3%、26.7%,其中小骨窗开颅组和锥颅引流组的愈后良好率均优于大骨瓣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骨窗开颅组和锥颅引流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愈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颅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优于大骨瓣开颅,而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45例(微创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45例(开颅组),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和个人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并发症、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开颅组改善更显著(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及时清除血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较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较少,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某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其中,42例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并发症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3.24±1.12)h、(21.16±1.05)d,均少于对照组的(7.16±1.33)h、(33.68±1.42)d(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95.24%、11.90%、2.38%,均优于对照组的78.57%、33.33%、16.67%(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额颞顶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手术,观察组给予直切口小骨瓣加骨瓣复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65.70±11.79)min]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242.80±17.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5.15±1.90)d]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29.95±1.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4例,对照组颅内感染12例,观察组颅内感染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GCS评分观察组为(8.00±1.12)分,对照组为(6.55±1.01)分,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2例,ADL评定为效果良好17例,不良1例,对照组患者死亡4例,ADL评定为效果良好9例,不良7例,观察组患者ADL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大骨瓣开颅,直切口小骨瓣开颅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患者时具有快速解除脑疝、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预后较好、无需二次手术修补颅骨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较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开颅在急进型高血压病脑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开颅治疗急进型高血压病脑出血30例(显微手术组),小骨窗开颅治疗急进型高血压病脑出血30例(对照组),根据术后24 h患者GCS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血肿清除率和血肿复发来评价.结果 2组术后并发症以及血肿清除率和血肿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急进型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视野,并且提高病变的放大视觉效果,能够直视下清除血肿,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了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BGH)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HBGH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术后康复(清醒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7 d、术后14 d意识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清醒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 d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HBGH能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术后康复情况,提高意识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按照所行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小骨窗微创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颅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ADL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开颅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08例;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42例)、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B组,32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C组,34例),对比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者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肾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C组术后2周GOS评分为优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A组,A组在术后2周GOS评分为差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B、C组(P0.05)。三组术后6个月ADL评分中C组总有效率最高,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2)。结论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相比,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与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更好,并发症少,预后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80例脑出血患者展开研究,采用双色球随机模式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前血肿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残留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治疗前两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脑出血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较传统开颅手术疗效更佳,能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及显著提升患者恢复效率,改善患者预后,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