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电热灸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针配合电热灸法治疗组(治疗组)15例和常规针刺治疗组(对照组)15例。针灸5次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及头痛改善程度情况。结果:电针配合电热灸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头痛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运用电针配合电热灸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药棒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药棒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I各项评分值降低幅度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药棒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电针合热敏灸法与常规口服西药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电针合热敏灸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电针合热敏灸组给予子宫、血海、肝俞、肾俞等穴位针刺配合热敏灸法治疗,西药组口服克龄蒙。比较治疗两个疗程前后两组患者月经周期评分、潮热汗出评分、情绪激动评分、腰膝酸软评分、头晕耳鸣评分变化及愈显率。结果:电针合热敏灸组的愈显率为72.5%(29/40),优于西药组的37.5%(15/40,P0.05)。两组治疗后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电针合热敏灸组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电针合热敏灸法治疗卵巢早衰疗效优于常规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旋转扳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旋转扳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旋转扳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耳鸣效果显著,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3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以针灸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14/15),对照组为73.3%(11/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加艾条温和灸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神经性耳鸣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颈夹脊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耳周穴位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百分比、耳鸣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PQ百分比及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NPQ百分比及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颈夹脊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耳部灸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通过针刺结合耳部灸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耳部灸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疗效确切,且优于常规取穴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刀配合牵引治疗)30例,对照组(电针配合牵引治疗)30例,两组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3.33%,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率46.67%,有效率83.33%。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与电针疏波治疗颈源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临床选取的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选取双侧颈夹脊、患侧翳风穴、听宫穴、率谷穴、听会穴常规针刺,中途捻针。治疗组采取与对照组同样的穴位由同一位医师进行相同手法针刺,针刺后采用电针疏波,连接颈夹脊、听宫穴和听会穴、翳风穴和率谷穴不通电。两组每次治疗均为30 min,每日一次,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TSIS)评分、采用TCD检测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构两组各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SI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治疗后的TS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VA和BA的血流速度在治疗后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两组治疗后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25/30),且两组的疗效分级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纯针刺和电针疏波治疗颈源性耳鸣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电针疏波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颈源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颈夹脊穴及耳周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泥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泥灸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d,休息1d,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针刺配合中药泥灸或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针刺配合中药泥灸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点灸特定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点灸与常规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点灸组(30例)采用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灸法,针刺组(2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均取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治疗15次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两组患者单项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针刺组的75.0%(P<0.05).结论:点灸治疗可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遗尿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遗尿频率、次数及治愈者已接受治疗的次数,从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组遗尿消失所需治疗次数11.21±4.12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8.31±5.67次(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分别为分期针刺组、分期针刺加灸组、分期针刺加电针组及对照组即不分期针刺组,每组分别为30例。比较分期针刺治疗与不分期针刺治疗之间的疗效差异,以及分期针刺治疗各方法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①分期针刺组、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不分期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三组疗效要优于第四组。②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分期针刺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两组疗效要优于分期针刺治疗组。③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针刺治疗效果,且明显优于不分期针刺组;在分期针刺的基础上增加灸法、电针综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分期针刺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改良针刺法与常规针刺及针刺加牵引法对颈源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3例颈源性耳鸣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33例采用改良针刺法治疗,对照1组24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对照2组26例采用常规针刺加牵引法治疗,3组均治疗10次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2组的69.2%及对照1组的58.3%.结论:运用改良针刺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疗效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针刺加牵引及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拔伸、点压手法配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予针灸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拔伸、点压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复发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3.5%,低于对照组的34.6%(P0.05)。结论:拔伸、点压手法配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颈椎间盘整固针法与常规针刺法对颈源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5例颈源性耳呜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3例采用颈椎间盘整固针法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1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结论运用颈椎间盘整固针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疗效明显优于常用的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强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6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手法是一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筋膜松解行针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针对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颈源性耳鸣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筋膜松解手法针刺,对照组采用普通毫针针刺。以5 d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PQ、TEQ量表评分、TCD异常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PQ和TE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PQ和TEQ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CD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峰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80.00%(24/30),总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愈显率30.00%(9/30),总有效率76.67%(23/3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筋膜学激痛点理论以筋膜松解的行针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眩晕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6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结合针刺综合治疗可以提高颈源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