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并发吞咽障碍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6d为1个疗程,休息1d后进行第2个疗程,最长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是提高这类病人的康复率、改善吞咽功能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靳道清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1,(10):1272-1272,1280
目的:探讨针刺廉泉穴配合清音利咽散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试验方法设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脑梗塞急性期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廉泉穴,煎服清音利咽散。针刺1次/d,中药每日2次,15 d为1疗程,观察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8.70%,对照组35.00%,两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廉泉穴配合清音利咽散能显著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传统针刺加刺涌泉穴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后下肢瘫痪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传统针刺加刺涌泉穴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两组均以6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瘫痪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针刺加刺涌泉穴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下肢瘫痪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吞咽障碍患儿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吞咽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降温、镇静、机械通气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穴取廉泉、夹廉泉、颈夹脊、风府、风池、哑门,运动区、感觉区,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1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吞咽障碍调查问卷(DDS)评分及营养状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31/34),高于对照组的73.5%(25/34,P0.05)。观察组患儿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D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DD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营养状况比较,观察组营养正常率为61.8%(21/34),优于对照组的32.4%(11/34,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能有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吞咽障碍,改善患儿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廉泉穴齐刺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齐刺廉泉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诊断明确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廉泉穴齐刺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汉语失语成套测试(ABC)评分和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ABC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AB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2.9%和85.7%,对照组分别为17.1%和62.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廉泉穴齐刺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麝香注射液、香丹注射液按1∶2比例配成混合液,取穴这双侧风池、颈3、颈4夹脊穴,在普通针刺治疗结束后进行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取金津、玉液、廉泉、颊车、内关、通里、合谷穴。两组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实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积分的变化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总有效率为90.69%,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积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普通针刺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深刺廉泉、翳风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深刺廉泉、翳风穴,每日1次,每次30min,并配合康复吞咽训练,每日2次,每次20min;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吞咽训练,两组均配合脑卒中常规治疗。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连续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VFSS(电视荧光吞咽检查)吞咽困难评价量表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愈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洼田饮水试验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0.0%(21/30)和43.3%(13/30),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和66.7%(20/30),组间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临床治愈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深刺廉泉、翳风穴为主配合康复吞咽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恢刺廉泉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穴取廉泉,采用恢刺手法不留针,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每周治疗5 d,休息2 d,1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测量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舌骨运动位移、咽期运送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舌骨运动位移增加、咽期运送时间缩短(P<0.05)。结论:恢刺廉泉穴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可能与增加舌骨运动位移、缩短咽期运送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管志敏  屈璐  侯胜开  卢国清 《河南中医》2016,(11):1929-1930
目的:观察针刺颈项部腧穴治疗痉挛性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穴位选用风池、供血、翳明、脑空、廉泉、旁廉泉,除廉泉外,其余均双侧取穴。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于治疗两个疗程后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级别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0.01),治疗组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颈项部腧穴能有效改善痉挛性构音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加灸治疗脑梗死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确诊为脑梗死后手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脑梗死后Brunnstrom分期给予不同的针刺加灸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Fug1-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法中手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情况。结果:Brunnstrom分期,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脑梗死后手功能障碍疗效均肯定,在改善手腕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分期针刺加灸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的对照组,且患者易于接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适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干预,治疗组采用辨证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检测以对比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效果,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状态,有效减少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项丛刺疗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及针刺风池穴的即刻效应。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吞咽功能训练,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项丛刺疗法,穴取风池、天柱、完骨、廉泉、旁廉泉、金津、玉液,每日1次,并于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每周2次。两组均每次治疗30min,1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以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采用吞咽超声诊断仪及表面肌电图(s EMG)观察针刺风池穴即刻对吞咽相关肌肉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针刺风池穴即刻可提高患者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振幅(P0.05),减少颏舌骨肌运动时间、增大颏舌骨肌位移(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项丛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针刺风池穴即刻可影响吞咽相关肌肉,提高肌肉振幅并减少吞咽时间。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lsy),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干预效应.方法:将72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d后休息ld,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共治疗42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总有效率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针能够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针、头皮针加电针交替应用治疗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8例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配至针刺组和康复训练组.针刺组采用体针加电针、头皮针加电针交替治疗,体针取患侧风池、完骨、翳风、廉泉、金津、玉液;头皮针围刺.对照组由语言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为1个疗程,共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脑梗死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给予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组1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百会、四神聪、印堂、双侧曲池、双侧手三里、双侧内关、双侧合谷、双侧血海、双侧三阴交),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0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基本治愈0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78.9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将116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针刺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疗法,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完成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NIHSS、FMA及ADL评分改善情况,并首次采用磁共振波谱分析脑组织损伤改善情况,最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FMA及AD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针刺组患者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磁共振波谱分析显示针刺治疗显著降低了患者神经元细胞受损程度,显著缓解了酸中毒状态。针刺组总有效率达91.3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借助磁共振波谱分析手段,证实了针刺疗法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优势,奠定了更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风胶囊联合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我院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按照收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针刺治疗,取风池、风府、哑门、廉泉为主穴。治疗组60例口服中风胶囊,针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采用Barthel指数(BI)、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吞咽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均增高(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BI评分增高更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结论:中风胶囊联合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四间穴"治疗脑梗死后手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内科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针刺"四间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位治疗。两组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均在治疗前、首次针刺后及每个疗程后分别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比较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的疗效对比评价。结果在首次针刺后,两组评分均未见明显改变;在治疗1个疗程时,治疗组评分较本组疗前有显著改善(P 0.01),对照组无改善(P 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评分均较本组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显著增加(P 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针刺"四间穴"能促进脑梗死患者手部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五针联合"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颈五针联合"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针刺12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五针联合"通关利窍"针刺法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吞咽功能训练。两组治疗均留针30min,每日1次,周日休息,2周为一疗程。结果两组经x2检验,治疗组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关于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