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变迁及抗生素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致病菌的变迁及抗生素的应用。方法 将1972-1986年确诊的IE患儿19例(Ⅰ组)与1987-2001年的IE56例(Ⅱ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Ⅱ组患儿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近14年来IE的致病菌发生了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IE由Ⅰ组的10.5%增至Ⅱ组的17.9%。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IE明显增多,占Ⅱ组的46.4%。条件致病菌引起的IE有所增加。血培养阳性率近年来明显增高,Ⅱ组达到87.5%。药敏试验的开展为临床合理选择有效抗生素,提供了参考,从而使IE患儿治愈率提高至82.14%,死亡率降至17.86%。结论 对IE患儿及时合理进行细菌培养,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对提高IE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病原学变迁,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儿544例,将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的168例设为Ⅰ组,2005年7月至2007年2月376例设为Ⅱ组,分析两组病原学特点及抗生素的使用与疗效。结果两组腹腔内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率为85.5%(465/544),总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2%(335/465),其中Ⅰ组为84.7%(116/137),Ⅱ组为68.6%(219/319)。Ⅱ组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增加,而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减少。结论儿童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脓培养阳性率降低,革兰氏阳性球菌所占比例逐渐明显升高,临床应合理选用抗生素,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与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2年收治的8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83例患儿,男53例、女30例,平均年龄(6.8±4.6)岁,临床特征以发热(77.1%)、轻中度贫血(71.1%)、C反应蛋白升高(67.5%)、红细胞沉降率增高(60.2%)、白细胞增高(47.0%)为主;出现栓塞症状20例(24.1%);血培养阳性56例(67.5%),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链球菌属及葡萄球菌属占89.3%;万古霉素等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超声检查检出赘生物68例(82%)。55例(66.2%)患儿接受心脏手术,最终死亡7例(8.4%)。结论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变迁,缓症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主要病原菌,需万古霉素等敏感抗生素治疗;心脏超声检出赘生物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诊断并治疗的3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心脏基础疾病、赘生物分布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的检出率为75.76%。具有先天性心脏基础疾病的比例为93.94%。赘生物主要位于反流的瓣膜,占63.64%,其次为植入的人工材料、缺损处分流及血流冲击处等。手术结合足疗程的抗感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血培养阳性率高,且多发生于具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儿。早期彻底的手术治疗联合全程抗感染治疗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30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及预后因素,对15年来的收治的30例IE患儿的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0例IE患儿治愈9例,死亡5例;持续发热为其主要表现,血培养阳性18例(60.0%),其中金葡菌9例(50.0%);超声检查发现赘生物21例,有赘生物及基础心脏病组死亡率为23.8%和25.0%,无赘生物和无基础心脏病组无死亡;栓塞组死亡21.4%,无栓塞组为12.5%;血培养阳性组死亡22.2%,阴性组为8.3%。提示IE的显著症状是持续发热,金葡菌感染占首位,预后与赘生物、栓塞、基础心脏病存在和血培养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 (IE)致病菌的变迁及抗生素的应用。 方法  将 1972— 1986年确诊的IE患儿19例 (Ⅰ组 )与 1987— 2 0 0 1年的IE 5 6例 (Ⅱ组 )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同时分析Ⅱ组患儿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  近 14年来IE的致病菌发生了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IE由Ⅰ组的 10 5 %增至Ⅱ组的 17 9%。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IE明显增多 ,占Ⅱ组的 46 4%。条件致病菌引起的IE有所增加。血培养阳性率近年来明显增高 ,Ⅱ组达到 87 5 %。药敏试验的开展为临床合理选择有效抗生素 ,提供了参考 ,从而使IE患儿治愈率提高至 82 14 % ,死亡率降至 17 86%。 结论  对IE患儿及时合理进行细菌培养 ,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 ,对提高IE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运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策略对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4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原发病、感染部位、培养结果 、并发症、治疗措施等16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46例)占同期住院患儿总数的0.78‰,其中40例有心脏疾患,左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比右侧高.24例血培养阳性,1例赘生物菌培养阳性,总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4%.在25例阳性结果 中,革兰阳性菌15例,其中常见病原菌为α-溶血性链球菌;革兰阴性菌7例;真菌3例.46例患儿治愈40例,死亡6例.Logistic回归模型示与死亡有关的因素包括血培养阴性(OR=25.127,95%CI为1.110~363.236)、血液疾病(OR=28.620,95%CI为2.261~354.448)和多器官功能衰竭(OR=19.843,95%CI为0.786~221.754).结论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以α-溶血性链球菌最常见,左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比右侧高.血培养阴性、血液疾病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陈树宝孙锟郝名华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的诊断迄今仍比较困难,也直接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可以无创伤性地显示心脏内结构,同样能够显示心内赘生物及IE时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烟台地区儿童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无菌操作吸取患儿咽部深处分泌物,采用巧克力培养基、血平板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培养,通过ATB法和KB法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送检标本722例,阳性标本319例,总阳性率44.2%。319例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菌株156株,占48.9%;革兰阳性菌株163株,占51.1%。前三位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占39.5%)、流感嗜血杆菌(占26.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9%)。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耐药率分别高达98.1%、90.9%、86.4%、88.4%及52.3%。结论 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是烟台地区儿童CAP的主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儿童CAP的治疗应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厌氧菌感染性心内膜炎11例临床分析鲍德国,朱方远,朱雄凯随着先天性心脏病(CHD)心内手术的广泛开展和厌氧菌分离技术的日臻完善,厌氧菌感染性心内膜炎(IE)检出率逐渐增高。与临床有关的厌氧菌种类繁多,培养条件十分严格,一般常规培养分离技术常不能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