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肺部肿瘤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同期肺切除术的经验。方法5例冠心病合并肺部肿瘤患者,冠脉造影均为3支病变,合并左主干病变2例。胸部CT示肺部肿块均为周围型,2例位于右上肺,1例位于右中肺,2例位于左上肺。所有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肺切除术。结果术中搭桥2~4支,平均(3.2±0.83)支,右中肺叶切除1例,肺叶楔形切除4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6~12(8.8±2.3)小时,监护室停留时间为10~20(15.8±3.8)小时。3例鳞癌,1例腺癌,1例肺错构瘤。患者随访3~2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未有肿瘤复发。结论胸骨正中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同期肺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开胸术后常易并发呼吸衰竭。为总结经验,减少呼衰发生率,提高呼哀治愈率,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6例呼哀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共治疗16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在60岁以下者5例,60岁以上11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5岁。手术原因:肺癌10例,纵隔肿瘤2例,肺结核大咯血、肺大泡并气胸、食道癌、胸外伤各1例。术式:肺叶切除术8例,全肺切除术3例,肺大泡缝切术、食道癌根治术、纵隔肿瘤切除术、肺修补术及开胸止血、剖胸探查术各1例。所有病人术前均有合并发症,分别为COPD(11例)、哮喘(3例)、心…  相似文献   

3.
Li HH  Zhang QZ  Xu L  Chen L  Wei YX  Wang Y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7):1915-1917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后肺(叶)扭转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胸部手术后并发肺(叶)扭转病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5±8)岁,肺叶切除术4例(左上叶和右上叶各2例),食管癌切除术2例,右上纵隔巨大神经鞘瘤切除术和降主动脉置换术各1例。结果术后发生扭转的肺叶中,右中叶2例,右上叶1例,左上叶3例,左下叶1例,左全肺1例。术后48h内平均体温38.4℃(37.8—40.2℃),血白细胞数10.6×10^9/L(9.3—14.9×10^9/L)。术后胸部X线片提示肺浸润和容积减少6例,完全实变2例。确诊肺扭转距初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4d(2-14d),再次手术时行扭转肺(叶)切除6例,均痊愈;行病肺复位2例,均死亡。再次手术后并发呼吸衰竭2例,房颤2例,平均住院日为24d(10—56d)。结论胸部手术后(残)肺门游离和肺不张是发生扭转的主要原因。早期确诊肺扭转较难,高度怀疑时应立即手术;宜采取病肺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阐述成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成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CT检查资料。其中女性19例,男性10例。平均年龄41岁(19~55)。胸片(25例)中观察纵隔轮廓的异常、心脏的大小及肺血管情况。胸部CT中阅读异位引流静脉的位置、大小及所流入的心腔;正常肺静脉位置存在肺静脉与否;心脏大小及形状;肺血管情况。结果79%(23/29)的病人有一异常的左上肺叶静脉连接到永存的左垂直静脉,其中5%(1/23)病人有一左上肺叶静脉在正常位置。17%(5/29)的病人有一异常的右上肺叶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其中60%(3/5)的病人1支右上肺叶静脉也在正常位置。1例(3%,1/29)病人有一异常的右下肺叶静脉引流入肝脏上方的下腔静脉。胸片结果:64%(15/25)的病人左侧纵隔轮廓异常,8%(2/25)的病人右侧纵隔轮廓异常。24%的病人(6/25)心影增大。CT结果:48%的病人(14/29)心影增大,31%(9/29)的病人右心房扩大,31%(9/29)的病人右心室扩大,14%(4/29)的病人肺动脉增宽。结论,成人异位引流肺静脉常源于左上肺叶,鲜有女性病人合并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5.
佳苏仑(徐州第三制药厂生产)为非特异性呼吸兴奋药,并纠正吗啡、芬太尼、巴比妥类、安定和氨氟醚,异氟醚等引起的呼吸抑制。但不影响麻醉镇痛药的镇痛效果。近年来我们用于全麻催醒,效果满意,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我们于1993~1994年共施行全麻852例,其中术毕尚未苏醒者102例,男74例,女28例,年龄22~72岁。手术种类:食管癌根治术32例,贲门癌根治术27例,肺癌行肺叶切除术10例,纵隔肿瘤手术5例,鼻腔肿瘤切除术5例,喉癌全喉切除术4例,乳突根治术3例,舌癌舌部分切除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6例,颊粘膜癌根治术7例,…  相似文献   

6.
例1男,37岁。竹刺伤右颈前都伴伤口流脓2天。胸片见颈及上纵隔增宽,口服美蓝见伤口脓液染色。诊断:右颈前部刺伤伴食管穿孔。经保守治疗二周后痊愈出院。例2男,58岁。因贲门癌根治术(弓下吻合)后1个月,出现吻合口狭窄用塑料扩张探条强行扩张致食管下段穿孔。于穿孔后10小时手术修补成功。例3、例4、例5均为食管异物。硬镜直视下取异物至食管上段穿孔,其中1例为硬镜直接造成食管穿孔,余2例为异物体损伤食管所致。经保守治疗均获痊愈。例5男,57岁。因左下肺叶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瘦,三个月后再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中肺门粘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的病因及并发症。方法:分析199例全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199例全肺切除术中,支气管残端均采用纵隔胸膜包埋;其中因肺肿瘤而实施全肺切除的189例,占95%(189/199);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全肺切除者27例,占13.6%(27/199);术后30d内发生各类并发症35例,占17.6%(35/199);其中心率失常20例,占10.1%(20/199),支气管胸膜瘘2例,占1%(2/199),死亡2例,死亡率1%(2/199)。结论:全肺切除的主要病因为肺部肿瘤;心包内全肺切除可提高病肺的手术切除率;史气管残端纵隔胸膜化能降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术后严格限制晶体补液量,滴注白蛋白等胶体液,利尿,减轻肺水肿,是防止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370例肺癌根治性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按标准肺癌淋巴结分布规律对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进行了根治清扫,共清除纵隔和肺门淋巴结1746枚。手术切除的肺叶和淋巴结行病理切片检查,其中鳞癌211例,腺癌123例,大细胞肺癌11例,小细胞肺癌16例,其他类型9例。根据病理标本结果,对肿瘤部位、分型、大小、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370例中181例(48.9%)存在N1或N2以及N1和N2共同淋巴结转移,其中N2淋巴结转移共138例(37.3%)。手术清除纵隔淋巴结1200枚,其中转移淋巴结(N2)262枚,纵隔淋巴结转移度21.8%。结论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机会很大,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肺癌淋巴结转移与肺癌部位、细胞类型、肿瘤T分级和细胞分化程度都有密切关系。手术要达到根治目的 ,应进行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根治性清扫。  相似文献   

9.
例 1 ,男 ,5 8岁 ,诊断右肺下叶鳞状细胞癌。肿物直径为 8.0cm。侵及胸膜 ,胸腔内少量积液。右肺下叶切除术后第 3天胸引流量增多 ,开始为淡血性 ,2天后转为乳糜样 ,每日平均 80 0ml。术后 2周引流量未见减少 ,诊断乳糜胸。全麻下右侧开胸于肺门后方纵隔胸膜破裂处见破裂的淋巴管并有乳糜液溢出。缝合破裂的淋巴管。术后经过顺利出院。例 2 ,男 ,1 8岁 ,诊断右上纵隔肿瘤侵及左肺上叶。该患术前咯血 ,考虑肿物和肺相通。术中见肿物直径约 1 1cm ,左上肺叶受压 ,部分肺组织被肿物侵及实变 ,胸腔粘连严重。行纵隔肿瘤及左上肺叶切除术 ,…  相似文献   

10.
安宇  高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49-3450
目的:探讨连枷胸合并肺挫裂伤的合理治疗。方法分析总结2008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例连枷胸合并肺挫裂伤的治疗方法: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治疗5例,局部肋骨牵引悬吊治疗3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10例,肺修补术6例,肺叶切除5例;其中5例行气管切开,3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肝破裂修补2例,脾破裂脾切除1例,脾破裂脾动脉选择性栓塞1例,膈肌修补2例,开颅1例。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痊愈16例(88.9%),死亡2例(11.1%)。结论肺功能损害和反常呼吸是造成连枷胸合并肺挫裂伤后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的主要原因。积极、合理、规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救治连枷胸合并肺挫裂伤患者的关键所在,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