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肘内翻畸形是骨科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1999~2007年,笔者采用改良楔形截骨术治疗肘内翻畸形患儿12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术(两刀一次成型截骨)治疗肘内翻合并矢状位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收治肘内翻合并矢状位畸形患者,观察采用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法(两刀一次成型截骨)后的临床疗效.共收集22例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4~30岁,平均(11.15±9.63)岁.连续跟踪随访15~47个月,平均(30.47±7.99)个月.测评术前术后的X线片,包括手术前后肘关节提携角及肘关节活动度等,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表评估矫形效果.结果 完成全部系统随访评估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外观形态和功能活动均获得显著改善,提携角由术前的(-17.65±3.01)°增加至术后的(6.95±1.39)°(P<0.01),肘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109.35±5.73)°增至术后(130.05±4.07)°(P<0.01).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20例患者中,19例优秀,1例良好.没有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和内固定失效.结论 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法(两刀一次成型截骨)能有效的矫正青少年肘内翻合并矢状位畸形,增加肘关节活动度,该手术具有操作简单、伤口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研究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楔形不全截骨加尼龙线内固定法,治疗32例肘内翻畸形。结果 32例肘内翻均纠正,治疗效果好。结论 楔形不全截骨加尼龙线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7.
肘内翻畸形肘关节仲屈功能仍在正常范围内,患儿亦无特别痛苦,但患儿家长常恐其随年龄增长而畸形加重,故要求治疗心切.我院自1980~1987年用肱骨髁上截骨治疗肘内翻改进为不作内固定,术后应用伸肘位,远端外展,前臂旋后石膏夹固定,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含双肘1例,共37个肘.年龄4~13岁,平均6.8岁.均因肘部骨折后并发内翻畸形.术前内翻角度为12°~35°,平均27°.其中5个为肱骨下端骨骺分离,2个为内髁骨骺损伤,其余30个均为肱骨髁上骨折伴尺偏或远端旋转移位矫正不满意.受伤到手术截骨矫正时间6月~8年,平均4.8年.  相似文献   

8.
采用两枚螺钉及钢丝捆扎固定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两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10例,平均随访2年,最长达4年。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前患侧提携角平均-25°,术后提携角平均7°,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变32°,无畸形复发,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10例均达到。提示螺钉及钢丝捆扎固定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两端能获得稳定的内固定,不易丢失矫正角度,可同时作肱骨远端截骨块的的去内旋,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肘内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所致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7年10月采用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肘内翻17例,术后石膏托屈肘90。中立位外固定(4—6)周并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7例患者全部随访7个月~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周~10周。术后3月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均达到术前水平,按肘关节功能HSS标准均为优。肘关节提携角测量恢复至5°~15°,平均9°。随访无角度丢失。结论: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肘内翻,方法可靠,损伤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肘内翻畸形的治疗(附4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肘内翻畸形的治疗(附43例报告)王君,王洪威,初仁珠,焦明航(山东省文登市整骨医院,264400)关键词肘内翻畸形;治疗;截骨正常人肘关节完全伸直时,上臂与前臂向外成一角度即为携带角,亦名携物角,携物角的大小因人而异。国内统计男性平均为5.7°,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肘内翻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全麻下行肱骨髁上截骨植骨张力带固定术,术后肘关节屈曲位石膏固定4周后,再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5例,其中1例发生再骨折,二次手术矫正。余均恢复到健侧携物角水平,肘关节活动正常,优良率95.5%。结论:传统手术仍有再移位的可能,我们对固定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改进,避免了再移位畸形的发生,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肘内翻畸形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晚期的主要并发症 ,发生率达 30 %以上[1 ] 。自 1 993年 1月~1 999年 1 2月 ,我科采用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截骨术治疗此类病人 2 8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男 1 7例 ,女 1 1例 ,年龄 1 0~ 1 7岁 ,平均 1 3.6岁 ,左 1 2例 ,右 1 6例。伤后保守治疗者2 4例 ,切开复位者 4例。内翻角 1 6°~ 38° ,其中 2 0°以下 2例 ,2 0°~ 30° 1 9例 ,30°以上 7例。病程伤后1~ 8年。1 2 治疗方法1 2 1 截骨角度 根据肘关节完全伸展前臂旋后位正位x线片 ,沿骨中央划一条肱骨…  相似文献   

13.
14.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伴内翻畸形的膝骨性关节炎屈燕铭刘建军(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01002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加,生物力学的发展和普及,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TibialOsteotomy,简称HTO)在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导致的骨性关节炎中...  相似文献   

15.
由于民间对草药、草医的盲目信任,有的患者外伤后不到医院就诊,骨折畸形愈合时有发生,儿童髁上骨折引起的肘内翻畸形也不难见到.该畸形的治疗方法有:髁上截骨后采用钢板、螺钉固定;交叉克氏针加或不加外侧钢丝张力带固定;单纯螺钉或单纯丝线固定;螺钉加钢丝固定等.本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肘内翻畸形患者中,有20例采用等边截骨,钢丝、克氏针、带垫圈的螺钉联合固定,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肘内翻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本院自 1 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收治的肘内翻畸形患者共 2 2例 ,并给予手术矫形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纳入标准 本组病例共 2 2例 ,均符合肘内翻诊断标准 [1] 。其中男性 1 4例 ,女性 8例 ,年龄 5~ 2 3岁 ,平均 1 4岁。病史 1~ 1 0年。 2 2例均为肱骨髁上骨折的后遗畸形 ,肘内翻角度为 2 0~ 35度 ,平均 30度。1 .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摄双侧肘关节正位 X片 ,并在 X片上测出患侧肘关节内翻角及健侧的提携角。手术采取臂丛阻滞麻醉 ,采用肘后外侧纵形…  相似文献   

17.
探讨高海拔地区肱骨髁上骨折所致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护理。方法。采用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肘内翻19例,术后采用各种护理措施、石膏托屈肘90°中立位外固定(4~6)周并功能锻炼。结果:术后3个月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均达到术前水平,按肘关节功能HSS标准均为优。肘关节提携角测量恢复至5°-15°,平均9°,随访无角度丢失。结论: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高海拔地区肘内翻,方法可靠、损伤小,全部病例经完善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儿童肘内翻患者行肱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8个月至5年,27例患者肘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术后提携角均在0°~10°,无肘内翻复发。结论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具有固定牢固,彻底防止截骨后肱骨远折端向尺侧倾斜特点,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防止肘内翻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儿童肘内翻患者行肱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8个月至5年,27例患者肘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术后提携角均在0°~10°,无肘内翻复发.结论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具有固定牢固,彻底防止截骨后肱骨远折端向尺侧倾斜特点,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防止肘内翻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