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消化道是指从食管至十二指肠曲的一段消化道,为疾病多发部位,因而需做上消化道检查者较多。虽然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是一种沿用多年的造影方法,但随着钡剂性能、X线机和操作方法的不断改进,常规检查体位也不断改变。本文通过400例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的前瞻性研究,以期找出适用不同情况的体位配套方法。并达到既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又不致遗漏病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常规全消化道钡餐检查由于检查分隔时间过长,容易造成部分肠管漏检和充钡肠管的重叠而发生漏诊,因而在工作中除观察肠功能之外一般不被应用。为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确定肠道有无器质性病变而采用改良的快速全消化道造影检查,是在检查完上消化道之后给予患者胃复安20-40mg进行全肠检查。该方法虽然能缩短全消化道检查的时间,但钡剂在小肠或大肠内有时缺乏连续分布。为此,我们尝试采用新斯的明替代胃复安进行快速全消化道造影,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统计血管造影受检者每次检查所受辐射剂量值及影响辐射剂量的相关因素,为分析、评估放射诊疗风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收集107例受检者检查时在线记录的全部辐射剂量值及其与剂量相关的技术参数值,按照检查区域头部、腹部和心脏进行分类,统计每例受检者的总透视时间、透视累积剂量面积乘积(DAP)、透视累积皮肤入射剂量(ESD),计算透视剂量率;统计每例受检者的造影曝光次数、造影曝光时间、采集帧频率,以及造影累积剂量面积乘积和造影累积皮肤入射剂量;统计每例受检者的透视加造影的总累积剂量面积乘积和总累积皮肤入射剂量。对所有数据分门别类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介入,ESD为(22 285.5±18 682.7)μGy·m2,DAP为(2 942.1±2 557.3)mGy;头部血管造影DAP为(25 929.6±8 302.7)μGy ·m2,DAP为(1 288.8±682.3)mGy;腹部血管造影,DAP为(12 129.7±10 646.1)μGy·m2,ESD为(730.1±584.7)mGy。结论 血管造影受检者所受总累积剂量,冠状动脉造影相对最高,其次是头部血管造影,腹部血管造影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CI)做为临床消化道科首选的检查方式被广泛采用。以往的GI检查中,检查者主要注重于消化道管壁或管腔内的器质性改变[4]。但是检查中发现部分患者的腹胀、腹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不是由于消化道管壁或管腔内的原因所致,患者多属功能性却因这些症状去消化道科就诊。为此,作者收集了92例病例进行分析。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是本院门诊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的520例病例中排除了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后,并在第一次检查后的3~9个月进行了第二次GI检查和(或)胃镜检查,其中34例还进行了胃、十二指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脂肪瘤影像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组 8例上消化道脂肪瘤的患者均进行了上消化道钡餐及双对比造影检查 ,其中 1例行超声检查 ,2例行CT扫描检查 ,5例经内窥镜检查。结果  (1)胃肠钡餐及双对比造影检查只能显示出上消化道良性占位性病变 ;(2 )超声和内窥镜对本病能诊断出良性占位性病变 ;(3 )CT扫描及强化扫描检查清楚地显示出脂肪密度 ,术前能做出明确诊断。结论 X线与内窥镜检查怀疑上消化道脂肪瘤者应与CT扫描相结合是提高诊断上消化道脂肪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碘海醇在新生儿消化道造影检查中对消化道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消化道畸形而无法进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的31例患儿采取口服或胃管给碘海醇的方法行消化道病变的检查.结果 消化道畸形26例(3例食管闭锁,2例食管裂孔疝,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5例十二指肠闭锁,6例环状胰腺,3例肠旋转不良,2例空肠闭锁),3例吞咽功能紊乱,2例特发性胃扭转伴胃食管返流,其中手术26例.结论 口服碘海醇消化道造影检查,可以拓宽消化道检查的范围,弥补消化道钡剂检查的不足,是一种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一般资料我院近三年开展小肠插管造影共12例,其中7例在插管前施行过肠系造影检查,发现小肠肠管狭窄有4例,大多数因小肠肠管冗长,难以避开病变部位,图像显示不清,在消化科,放射科医师的共同探讨下,采用了上述检查方法。开展此方法,适用于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及钡剂灌肠未发现病变者,肠系造影发现小肠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全国医疗照射剂量水平研究北京试点工作概况和主要特点.北京试点研究利用LiF(Mg,Gu,P)热释光剂量计和自制的可布放25~106个热释光剂量计的专用测量衣,分层抽样监测了75所医院的4383例受检者的体表照射量及其分布。同时,还测量和调查了医用诊断X线半值层和平均投照条件.进而通过体模实验求得受检者体表照射量与器官剂量之间的转换系数,得到了26类主要X线诊断1人次检查的器官剂量和加权剂量当量,估算了北京市X线诊断所致公众剂量负担.其中,每人次检查的平均加权剂量当量以消化道造影最高,对男女分别达12.51和12.71mSv;而每人次门诊脚透,对男女分别为0.37和0.31mSv.各种x线诊断所致北京全民的集体加权剂量当量为3631Sv人/年;人均加权剂量当量为0.39mSv/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X线诊断价值,及其与相应临床表现的对应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有不同消化道症状的402例病人进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但经胃肠钡餐重复检查或/和胃镜检查均未发现胃肠道器质性病变,检查过程中未服用任何动力药,全过程均在透视下观察并摄片。结果:上消化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X线表现有六种征象,每种征象均与相应的临床症状密切相关。结论:胃肠排空和运动功能障碍是上消化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发病基础,它与相应的临床症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杭州市医用X线诊断检查所致公众剂量的估算结果.(1)1985年杭州市居民X线诊断检查的年频度为471.2人次/千人口,其中胸部(包括拍片)、消化道及腰椎片检查分别占66.45%,2.84%及4.39%:(2)6种X线诊断检查所致受检者的年群体剂量为875.6mGy/千人口,其中胸部检查为1675,smGy/千人口,占总剂量的58.3%;(3)给出了6种X线诊断检查所致受检者的平均皮肤吸收剂量、器官剂量、有遗传意义的剂量当量(GSD)、有白血病意义的剂量当量(LSD)及有恶性肿瘤意义的剂量当量(SS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超顺磁性磁共振造影剂-D98A,在上消化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扫描前口服D98A的22例受检查与10例服用等量纯净水健康志愿者,年龄21-55岁,使用不同场强的MR机,行上消化道MR检查,对图像进行影像学分析和对照研究。结果:22例受检者服用D98A后,上消化道充盈率达100%,在各序列扫描中,上消化道均呈阴性对比状态。腹膜后器官边界显示率,由服用前的25%提高到95%。消化道病变情况及毗邻关系比对照组提高数倍。结论:D98A安全性好,性能稳定,成像浓度范围宽,具有优良的胃肠道阴性对比效果,是MR检查上消化道理想的造影剂。  相似文献   

12.
食道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以往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食道镜检查。但两者都不能显示病灶外围情况,现将我院45例食道癌CT表现并给合手术、病理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以提高认识螺旋CT在食道癌术前检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静脉尿路造影,上消化道钡餐的检查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应用低张效果。6542作为常规的低张药物,由于其存在一些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受到很大限制,笔者在工作中应用VitK3替代654—2进行有关检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材料与方法近期做上消化道钡餐和静脉尿路造影的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I-UOROSPOT Compact在体内藏毒中的检查方法、成像质量和X线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和总结70例用FI-UOROSPOT Compact检查体内藏匿毒品嫌疑人的应用体会。结果:应用此法检查的70例受检者中,X线阳性征象28例,其中25例消化道及阴道内均藏毒,2例仅为消化道藏毒,1例孕妇不仅消化道及阴道藏毒,而且可见胎儿骨胳影。其余受检者未见明显异常。所有X线报告结果均得到证实。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FLUOROSPOT Compact在体内藏毒检查中操作简单、方便,图像清晰,成像质量稳定,有用信息量大,诊断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合理应用X射线检查 优化辐射剂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X射线的影像学检查是现代化精准医疗中的重要环节,在诊治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及手术方案制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数字X射线和CT检查的广泛应用,重复的和过度的X射线检查时有发生,使受检者接受了过多的或额外辐射剂量,引起辐射损伤。如何优化辐射剂量,达到既满足疾病的诊断,又能降低受检者的辐射损伤,是研究者和设备研发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以致X射线的辐射损伤引起了政府、社会、受检者和X射线检查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文探讨了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评述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小肠CT气体造影胶囊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小肠气体造影胶囊及其在小肠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胶囊囊壳材料为肠溶胶囊,囊芯材料为碳酸氢钠+柠檬酸.临床对象为3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分别服用10粒胶囊、15粒胶囊及20粒胶囊三种剂量进行CT检查.观察不同服用剂量及CT扫描时间的小肠腔造影效果,评价受检者服用胶囊的接受程度.另设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无造影对照组.结果 10粒剂量组的小肠腔充气扩张不充分,15及20粒剂量组的小肠腔充气扩张均较充分.服药后5 min时扫描小肠腔充气扩张不充分,10 min时小肠腔充气扩张较充分,15 min时小肠腔内气体量排空减少.受检者服用10或15粒胶囊可以接受,服用20粒较难接受.小肠气体造影的图像质量优于无造影的(统计学检验Uc> U0.05/2,P<0.05).结论 小肠CT气体造影胶囊使用方便,服用剂量以15粒较好,扫描时间以服药后10 min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报告26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血管造影诊断及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剂使用明胶海绵和弹簧圈。结果:26例中23例明确了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7例,下消化道出血6例,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2例,血管性病变13例,非特异性炎症溃疡8例,造影阴性3例。23例中21例栓塞后即刻止血,动脉栓塞成功率为91.3%,无胃肠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造影对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的价值,动咏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造影是公认的诊断新生儿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较为常用可靠的检查方法[1],既往通常使用硫酸钡作为对比剂,但由于新生儿自身生理及发育因素,使用硫酸钡造影对患儿存在较大的潜在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使用水溶性碘对比剂和硫酸钡进行新生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优劣,探讨新生儿上消化道造影如何正确合理使用对比剂,最大程度避免上消化道造影对患儿造成的不必要危害,并能达到理想的检查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细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常规钡餐造影或内窥镜发现不典型或可疑病变进行气钡双重造影精细检查,并通过4例典型病例加以说明,结果:精细检查可以使微小病主显示更清楚,结论:精细检查对上消化道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MR对比剂静脉内注射、膝关节腔内弥散关节造影的可行性研究并寻找最佳检查参数. 资料与方法选取膝关节正常者24名,按常规方法进行扫描后再将其分为运动组和未运动组.每组再分为3小组.3个小组分别从静脉注入不同剂量的Gd-DTPA.注射完后未运动组受检者静卧于检查床,进行延迟扫描;运动组步行10 min后再进行扫描,并进行延迟.扫描结束后,对平扫和增强图像中的关节腔周围组织及关节腔内信号进行测量.采集后的数据按组归类,并进行统计处理,观察对比剂注射后关节腔内信号增加程度并选取最佳检查方法. 结果弥散法膝关节造影可使关节腔信号强度明显增加,与周围组织产生明显信号差,以采用注射剂量为0.2 mmol/kg体重,注射后受检者正常步行10 min后造影效果最佳. 结论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可起到关节造影的效果,造影效果良好,是一种操作简单、危险性小、并发症少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