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烧伤后血液中性粒细胞粘附及肿瘤坏死因子改变的研究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严鸣,孙世荣,周宝桐,徐世豪,盛志勇,马诺山关键词嗜中性白细胞;粘附蛋白;粘附率;肿瘤坏死因子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Q644粒细胞与内皮细胞(EC)粘附是粒细胞趋化、游走和...  相似文献   

2.
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骨髓粒单系造血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骨髓粒单系造血反应及骨髓细胞病理改变。方法:采用细胞计数和细胞培养观测总体表面积(TBSA)20%Ⅲ度烧伤合并内毒素(1μg/g体重)腹腔注射后1周内小鼠的外周血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总数及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动态变化,并用光,电镜和骨髓细胞原位凋亡检测(TUNEL)法观察骨髓细胞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结果:烧伤合并内毒素注射后6小时内,外周血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总数,骨髓CFU-GM略增多,以后逐渐减少,1-5天外周血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总数,以及12小时-5天的骨髓CFU-GM显著地正常对照组,烧伤注射后早期,可见较多的凋亡阳性细胞及髓髓细胞核固缩,碎裂,凋亡小体,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等病理改变。结论: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骨髓粒单系略呈增生反生,继而呈造血抑制,与单烧组,单注内毒素组比较,具有抑制出现时间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在炎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凋亡异常(增加或减少)或时相改变(延迟或提前),引起功能及数量上的改变,可能是参与组织损伤过程中过度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一次性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700μg/kg)方法复制家兔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到内毒素发病组肺内粒细胞扣押,微循环障碍,内皮和上皮细胞受损等肺组织受损改变,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发病组,证实PGE1对内毒素所致的家兔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及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每组各20只。分别于1周后电镜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肺湿/干重比(W/D)观察肺脏水通透性的变化,并且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等肺损伤指标。结果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肺湿/干重比均优于急性肺损伤模型组,且不同程度降低BALF中中性粒细胞含量及总蛋白和乳酸脱氢酶。结论丹参对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输注浓缩粒细胞抢救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李锡金,刘景汉关键词粒细胞缺乏症;治疗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467.1服用某些退热药物,如阿斯匹林和朴热息痛等所致的急性粒细胞缺乏日渐增多。多数病人发病急,来势凶猛,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  相似文献   

7.
rhG—CSF对6.5Gy照射小鼠近期有远期造血恢复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机体长期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了二次照射小鼠模型,即首次γ线照射后给予不同剂量的rhG-CSF治疗,待外周血细胞恢复正常后,给予等剂量第二次照射,照后不再接受任何治疗,观察前后两次照射后外周血细胞的恢复和活存率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氨曲南治疗耐药的粒细胞缺乏症合并严重感染6例报告100039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董陆佳,王桂林,王丹红,余长林,胡良平,秦茂权关键词粒细胞缺乏症,感染,治疗,药物,氨曲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57.3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ebrileneutro...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髓口服液对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46例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病人,随机分成使用生髓口服液的中药组和使用升白细胞西药的对照组。按全国统一标准评定疗效,观察髓髓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嗜酸性粒细胞及其毒性蛋白与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社会上最常见到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为主要临床特征,随着对哮喘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气道粘膜炎症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哮喘是在气道已经存在慢性炎症并有部分阻塞的基础上出现间断的急性气道痉挛发作。在其炎症过程中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但目前认为大多数细胞最终通过嗜酸性粒细胞(EOS)而产生效应。哮喘的许多病理生理改变与EOS释放的毒性蛋白关系密切。本丈就此进行文献回顾。1嗜酸性粒细胞很久以前就已有人在死于哮喘的病人气道内发现大量EOS,以后在哮喘病人的…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减少症(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西药升白药(以后简称西药)如鲨肝醇、利血升、维生素B4、升白胺等,临床应用多年无肯定疗效。我们根据中药三仙三胶汤(以后简称中药)应用于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受抑病人明显缩短了骨髓恢复时间这一成形经验[1],二年来我们试用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导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12例均符合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粒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2]其中粒细胞减少症9例,粒细胞缺乏症3例。下例疾病不在观察之内:假性白细胞减少症,各种类型白血病,再…  相似文献   

12.
实验观察缺氧 /复氧对心肌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效应的影响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 )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LFA -1 )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计数不同实验条件下与心肌细胞粘附的中性粒细胞 ;以及抗ICAM -1单抗、LFA -1单抗阻断后中性粒细胞粘附数的改变 ,检测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结果显示 :中性粒细胞与缺氧 /复氧心肌细胞粘附数较缺氧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 ) ;心肌细胞释放LDH明显增高 (P <0 .0 1 ) ,单纯缺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加入抗ICAM -…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是外周血的主要有形成分,不仅有重要的运输O2和CO2的作用,而且与血液酸碱平衡等重要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粒细胞最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改变。长航时艇员长期处在一个密封的特殊环境,常出现胸闷气短、头痛头晕、口唇紫绀,甚至黄疸等不适症状和体征及呼吸系统、皮肤和口腔等炎症,可能是其所处环境与正常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14.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100037北京海军总医院汪声恒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性,慢性;急性变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557.3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NL)为少见的白血病,发生急性变(AT)者更少见。作者于1989年4月收治CNL1例。病人,女性,...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肺部浸润的HR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建林  郭兴  赵海波  莫婧  曾庆华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03-1206
目的:探讨白血病肺部浸润的HRCT表现。方法:1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白血病肺部浸润患者,其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例,T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痛1例。采用双盲法,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回顾性分析其HR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均显示有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多发肺结节,7例有磨玻璃状改变和肺实变。其中3例急性粒细胞或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显示小叶间隔和支气管血管束线状增粗;10例慢性粒细胞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显示支气管血管束结节状增粗;2例成人T细胞白血病显示支气管血管束线状增粗,但主要改变为局灶性肺实变。结论:白血病肺部浸润的HRCT表现反映了白血病细胞倾向于浸润外周肺小动脉、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周围肺间质的特点,白血病肺部浸润程度受白血病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鼻腔及鼻窦粒细胞肉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提高粒细胞肉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报道3例经病理确诊的鼻腔及鼻窦内粒细胞肉瘤的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鼻腔及鼻窦粒细胞肉瘤CT上呈等密度,浸润性生长,常累及相邻结构,如咽腔、咽旁、眶内及颅内等,病变区骨质破坏吸收,无硬化改变;MRI上病变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中重度强化,周围环形强化程度较高。结论 鼻腔及鼻窦软组织肿瘤伴有邻近多个结构受累、骨质破坏,并有白血病病史的病人,要考虑到粒细胞肉瘤的可能性;白血病病史不明确,但影像表现典型,建议积极做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仍需与病史、病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粒细胞吞噬和杀灭入侵细菌时,借助于呼吸链中活性氧的代谢产物如O_2~-和H_2O_2的作用。活性氧的生成伴有化学发光。正常状态细胞粒细胞数与化学发光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本实验测定了经不同剂量照射后的不同时间,小鼠外周血中粒细胞数及化学发光量的改变,发现上述相关性消失,发光量随照射剂量及照射后测定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 照射用250kV-X线机,15mA,2mmCu半价层,焦皮距75cm,剂量率0.6Gy/min。用1~8Gy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准确诊断过敏性肺炎防止误诊。材料与方法:收集过敏性肺炎31例,均摄胸部后前位片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根据其X线征象结合的X线胸片复查。结果:每例病人双肺原病灶均见短期内吸收消失,少数病例肺野内重新出现新病灶,嗜酸性粒细胞均见增高。结论:此病例病灶均分布双肺野,且病灶周界模糊,短期复查病灶吸收消失,加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即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尿沉渣,固定染色、用光镜观察尿中白细胞形态,发现肾炎病人尿中白细胞以淋巴细胞或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为主,尿路感染病人尿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各种不同类型肾炎尿中白细胞有无也不同,它和肾炎治疗效果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过氧化物酶染色(POX)法与苏丹黑B染色(SB)法,均是目前鉴别白血病的重要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两者结果相似,意义相同,而SB操作相对繁琐、麻烦,POX操作简单、方便,是否能用POX替代SB染色?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这两种化学染色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过氧化物酶染色法过氧化物酶为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原生颗粒(A族颗粒)的一种溶酶体酶,存在于溶酶体中。在粒细胞中量多(但嗜碱性粒细胞POX阴性);单核细胞较少,淋巴细胞缺乏。本室采用盐酸联苯胺法定性观察粒细胞系统颗粒呈黑色阳性反应,并且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