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部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治现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不断发展和放射性核素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辐射事故或医源性照射后引起的局部放射损伤常有发生,特别是在辐射事故条件下,常发生极不均匀外照射,产生以局部损伤为主,或伴有全身过量照射,或伴有全身放射病的临床综合病症,给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杨志祥 《人民军医》2000,43(12):690-691
随着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不断发展和放射性核素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各种辐射事故或医源性照射后引起的局部放射损伤将常有发生 ,尤其是在辐射事故条件下 ,常发生极不均匀的外照射 ,产生以局部损伤为主、伴有全身放射病的临床综合征。与此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局部放射损伤的机制研究、诊断技术、治疗措施也将不断提高。1 损伤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关局部放射损伤机制的研究 ,以往主要认为是射线造成组织细胞的直接损害、微血管的广泛损伤等。创伤愈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对创伤愈合的认识已经…  相似文献   

3.
局部放射损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临床问题,尤其是在辐射事故条件下,常发生以局部损伤为主的全身不均匀外照射,产生以局部损伤为主,或伴有全身放射病的综合病症。因此,了解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是我们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一、临床特点1初期反应差异大在事故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局部放射损伤的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困难的问题 ,尤其是事故性放射损伤 ,虽然损伤面积不大 ,但是多数病例除局部损伤外 ,同时有全身或者内脏损伤 ,有的局部严重放射损伤后出现全身反应。局部严重放射损伤除皮肤溃疡外 ,常累及肌肉、肌腱、神经干、大血管和骨骼 ,形成大而深的复合性溃疡 ,一般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奏效 ,若处理不当 ,可影响功能 ,造成伤残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 ,应当抓好全身治疗和局部处理两个环节。全身与局部的治疗相辅相成 ,全身状况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局部损伤创面的愈合 ;局部损伤处理的成败 ,直接影响全身…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局部放射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l例^192Ir意外照射引起的大面积多发局部放射损伤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以及诊断治疗经过进行记录及分析,以及在诊疗过程中进行全身治疗、局部处理以及新疗法的尝试。结果 患者受损伤部位包括双手、双大腿及左胸壁通过治疗,已痊愈。结论 ①本起意外辐射事故为不均匀外照射;②在治疗上采用全身治疗和局部处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浅谈放射治疗局部皮肤损伤的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治疗是利用各种放射线照射肿瘤,以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因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正常的组织细胞。所以放射治疗既有全身的反应,也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损伤。放射治疗对局部的损伤主要表现在皮肤和粘膜,即照射范围内的皮肤和粘摸的损伤性改变。反应严重时病人不得不中断治疗,既拖延了放疗时间,又影响放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放射损伤在平战时均可发生,合并放射损伤时组织修复常常延缓,创伤愈合延迟,即出现创伤难愈现象,但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创伤局部的组织修复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创伤局部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异常可能是创伤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本实验探讨不同照射剂量对内皮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观察bFGF对内皮细胞放射损伤的拮抗作用,为创面修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应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联合大学(ORAU)医学和保健科学部放射事故救援及训练中心(REAC/TS)的邀请,我国代表叶根耀、姚家祥出席了1988年10月20~22日由美国能源部主办、在ORAU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放射事故医疗基础与处理会议.出席会议的共200余人,来自我国、苏联、巴西、法国、英国等18个国家.C.C.Lushbaugh统计复习了1944~1988年3月世界各地放射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全身照射≥25rem,局部照射≥600rem者达24853名,造成69名死亡(苏联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事故死亡28例,巴西铯-137事故死亡4例).急性全身照射事故临床报告有挪威1982年~(60)Co事故;法国2例连续照射事故;苏联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事故;巴西1987年Cs-137事故.我国代表叶根耀在会上报告1979年以来4起放射事故.与会人员与记者对苏联、巴西和我国的放射事故感兴趣,在报纸上报道了简况,还有报纸以中草药对抗原子为题,谈论了我国事故中所用的中草药抗辐射药.美国西雅图骨髓移植中心RStorb报道了实验狗大剂量全身照射时骨髓移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1996年1月5日吉林市发生的一起辐射事故病人“文”的救治,对急性放射病合并局部极重度放射性损伤诊断与救治提供新经验。方法通过物理模拟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淋巴细胞微核率及局部组织ESR的检测,估算全身受照射剂量及局部不同部位受照射剂量,并通过临床症状、造血系统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确定了损伤程度。结果全身受照后吸收剂量(红骨髓干细胞存活计权等效剂量)为2.9±0.3Gy,右下肢最大吸收剂量达3737.8Gy。照后2小时50分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照后第1~2天淋巴细胞计数为0.9~0.4×109/L,为保全生命,于照后第8天行右大腿及左手腕截肢术。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于照后第17天降至最低值(分别为0.65×109/L及19×109/L)。照后4~23天应用rhG-CSF,极期仅持续5天便进入恢复期。结论本例为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局部极重度放射损伤,后者又会加重全身急性放射病的病理改变,在治疗中不能忽视对局部损伤的及时处理,早期应用rhG-CSF有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心肌酶的检测有助于局部严重放射损伤的判定。  相似文献   

10.
巴西~(137)Cs事故中局部放射损伤的临床观察和处理杨志祥1987年9月在巴西中部城市Goiania一家医疗单位用137Cs作为放射源进行放疗时因屏蔽贮器内钢囊中铯粉外漏,致使28名工作人员和病员受到不同程度的体内外污染,造成全身和局部的放射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一例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局部极重度放射损伤病人照后一年随访观察王桂林刘惠兰杨志祥孙向黎王丹红孙其云秦茂权叶根耀1996年1月5日吉林市发生一起192Ir意外照射事故,全身受照吸收剂量(红骨髓干细胞存活计权等效剂量)为2.9±0.3Gy,病人“文”...  相似文献   

12.
放疗中利用密集电离辐射的优点是辐射能量减弱以局部分布为主,这样就能使原发损伤效应升高,减少分次照射时亚致死性损伤细胞的恢复,即密集电离辐射的RBE大,损伤细胞恢复的少,甚至不可能恢复。随着辐射平均线性能量转换(LET)的增高,哺乳动物细胞的存活曲线由指数型分裂变为S型分裂,且亚致死性损伤细胞的恢复力减少,和以放射损伤恢复力相区分的细菌菌株的放射敏感性的差异性消失,许多抗放药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3.
电子射线照射大鼠胶原及自由基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加速器电子射线局部照射SD大鼠致放射损伤后胶原表达的变化、自由基的改变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直线加速器局部照射制作SD大鼠的辐射损伤模型,观察MDA、NOS、SOD、GSH-PX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 照射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MDA、NOS上升;SOD、GSH.PX则下降,血清中指标变化显著而皮肤中变化无明显规律性。受照射局部皮肤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有明显改变,但其自由基的变化与胶原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辐射损伤后能在全身产生自由基,其对受照射局部皮肤组织中胶原表达改变的作用不大,在电子射线放射损伤中胶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肠机能改变乃是全身和肠道局部照射所致的主要损伤之一,这种机能改变主要是能量代谢过程受抑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降低。应用ATP能改善生物能量利用和生物合成的过程,能活化机体的修复酶系,从而减弱放射损伤的严重程度。本实验研究了ATP对1次受照射后和分次局部受照射过程中小肠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类似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受照患者的详细病史,进行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动态监测损伤部位的温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治疗上,全身和局部治疗并重,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采取综合措施。给予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营养支持、抗感染、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对症治疗等进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镇痛、换药、清创及两次肌皮瓣移植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负压封闭引流(VSD)等。结果 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1.51 Gy,物理估算右下肢皮肤最大剂量值约为4 100 Gy,该结果和临床表现一致;患者受照后约40 d平稳进入恢复期;经过378 d的精心救治,右下肢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伤口愈合,但仍存在活动障碍。结论 早期进行局部不均匀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结合系统的医学检查指导救治方案的制定;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程分期不明显,预后较好;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迁延不愈,肌皮瓣移植是治疗的关键,显微外科技术、VSD封闭式引流技术及MSCs输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抗感染、营养治疗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1996年1月5日吉林市发生的一起辐射事故病人“文”的救治,对急性放射病合并局部极重度放射性损伤诊断与救治提供新经验。方法 通过物理模拟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淋巴细胞微核率及局部组织ESR的检测,估算全身受照射剂量及局部不同部位受照射位置,并通过临床症状、造血系统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确定了损伤程度。结果 全身受照后吸收剂量(红骨髓干细胞存活计权等效剂量)为2.9±0.3Gy,右下肢最大  相似文献   

17.
在抗放药物临床过渡中,常选择某些肿瘤放疗病人进行研究,如食道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等。其照射条件与通常放射生物实验的动物照射有以下两点不同:(1)长时间的多次照射;(2)小射野局部照射。在这种放疗条件下,射线对病人全身引起多大的损伤,即一次全身等效剂量多大,这是药物过渡工作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关于多次照射归一到一次照射剂量方法,文献报导很多。  相似文献   

18.
全身照射的剂量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照射是治疗白血病和晚期实体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后而于各放疗中心的设备状况、射线的能量、射野大小及治疗室的大小各不相同,从而使各放疗中心所采用的物理照射技术也不相同。因此,对比各种不同物理照射技术及临床结果,对于确定最佳放射治疗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本从照射体位及射野均匀性、济量计算、处方计算及分次照射、肺铅档等四个方面讲述全身照射的剂量学方法,这个问题也是放疗医生、特别是放射物理人员在实施全身照射以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局部放射损伤是指身体局部受到一定剂量的某种射线照射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物效应。引起局部放射性损伤常见的射线有 β射线、X射线、γ射线、高能电子束和中子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离辐射和原子能日益广泛地用于工业、农业、科研、医疗和国防建设等领域 ,这类放射损伤日渐增多 ,平时多见于应用放射线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过程中的失误和后遗效应 ;也可见于核工业生产、辐照加工、工业探伤、放射实验室、原子能反应堆、核电站和加速器等意外事故。在核战争条件下 ,主要是局部皮肤放射性损伤。了解和掌握局部放射损伤的特点和防治原则 ,对平时和战时均有重要意义 ,为此 ,本刊将陆续刊载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杨志祥主任医师撰写的“放射损伤系列讲座”(共 7讲 ) ,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1例由于介入治疗意外照射致背部大面积放射性损伤的病例,探讨该事件发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建议。方法 询问受照患者详细病史,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诊疗资料,追踪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采集患者外周血估算生物剂量,现场采集介入治疗医院照射设备数据等。结果 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为0.95 Gy。测得介入设备减影模式和透视模式下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分别为373.5和47.8 mGy/min。该介入医生习惯长时间曝光操作,其年有效剂量为20.51 mSv,高于同科室其他工作量相近的介入医生(3.09 mSv)。患者全身及局部临床表现均符合放射损伤,辗转多家医院未予明确诊断,局部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 结合生物剂量估算结果及临床表现,该病例被诊断为放射性皮肤损伤Ⅳ度。放射性损伤与是否按规范操作及X射线机输出剂量等因素密切相关,非专科医院在辐射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