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350例首发幕上梗塞的前瞻性研究,探讨了影响深部小梗塞鉴别诊断的因素。将350例首发幕上卒中病人临床分为腔隙和非腔隙综合征,根据CT检查区分为深部小梗塞和区域性梗塞,并同时记录白质疏松症和无症状性梗塞。350例中腔隙综合征占147例(42%),非腔隙梗塞占203例(58%)。其中42例(12%)在CT能看到新鲜梗塞灶,但有与此不相符合的临床综合征,包括19例非腔隙综合征,但CT为深部小梗塞(NLSSDI),23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和(或)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34例心内科住院伴有脑缺血症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颈动脉造影或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动脉管腔狭窄的程度分别分成三个亚组,冠状动脉狭窄分为轻度狭窄组(5例)、中度狭窄组(4例)、重度狭窄组(25例);脑血管狭窄分为轻度狭窄组(6例)、中度狭窄组(4例)、重度狭窄组(24例)。结果冠状动脉狭窄与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程度分布一致,冠状动脉血管重度狭窄者25例,脑血管重度狭窄者24例,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Califf危险记分≥2分者,脑血管中、重度狭窄的比例高达92%,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颈动脉及脑血管狭窄的程度亦加重。随访发现中重度双重狭窄(冠状动脉狭窄同时伴有脑动脉狭窄)病变的心脑事件发生明显增多,其中双重度狭窄死亡3例。结论颈动脉或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率及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是平行的。故对冠状动脉狭窄合并颈动脉和(或)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者,尤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多重危险因素时,应给予积极强化的联合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eal-time 3D ultrasound,RT-3DU)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ascular plaque quantification,VPQ)技术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及斑块特征的应用。 方法 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接受RT-3DU检查的颈动脉斑块患者40例(颈动脉斑块共57处)进行分析,应用RT-3DU VPQ技术检测颈动脉相关参数,同时应用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分析两种方式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 结果 在4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33 ± 0.14)mm,斑块回声强度为(36.29 ± 7.51)dB,标化壁指数(NWI)为(0.64 ± 0.18),57处颈动脉斑块厚度为(3.6 ± 0.5)mm。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患者的NWI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重度狭窄组患者的NWI高于轻度及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患者的NWI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RT-3DU VPQ检查诊断颈动脉局部管腔存在9处轻度狭窄,43处中度狭窄,5处重度狭窄;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颈动脉局部管腔存在6处轻度狭窄,38处中度狭窄,13处重度狭窄。RT-3DU VPQ和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颈动脉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19)。 结论 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应用RT-3DU VPQ技术可测定其血管狭窄程度,还可量化分析斑块回声强度、累及部位血管负荷变化。  相似文献   

4.
38例因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致冠脉破裂或冠脉完全栓塞而行急诊手术(Ⅰ组),另选38例PTCA成功者为对照(Ⅱ组).二组病人在PTCA前均曾作冠脉造影,分析PTCA前血管造影形态,由二位不了解病情的造影者分别评价,共同确定下列形态之一或以上者:狭窄边缘不规则、管腔充盈缺损,狭窄处造影剂中断、管腔偏心性狭窄,注意狭窄段是否处于冠脉血管弯曲段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率和分布.方法 选择发病12 h以内中度至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颅CT排除出血,行全脑血管造影.使用血管直径和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分析受累血管数目、血管狭窄部位以及血管狭窄形态.结果 共收集了152例患者,平均 58岁,其中男性118例.发病至血管造影时间(500±160)min.头颅CT显示陈旧性梗死灶57例,可疑低密度2 例,其余正常.血管造影显示102例患者有血管狭窄或闭塞.50例(33%)血管造影正常.基底动脉受累最为常见.多部位和多血管受累达24例(16%).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应当根据血管病变程度、部位和同时受累的血管数目选择治疗方法和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组共 2 4例 ,男 18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6 0 .8岁。检查部位包括冠状动脉 6例 ,胸主动脉 8例 ,腹主动脉 6例 ,颈动脉 2例 ,髂动脉 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机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 1~ 3mm ,间隔 1mm ,造影剂为碘海醇注射液 ,用量 80~ 12 0mL ,注射速度为 3~ 4mL s。延迟时间为 16~ 2 5s。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法显示、容积漫游成像、血管腔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CT所见 :血管壁钙化2 4例 78处 ,表现为血管壁点状或条片状高密度影 ;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10~ 99分共 4例 ,≥ 10 0分 2例 ;CT血管造影成像见血管狭窄 2 1例 ,表现为血管腔内径变窄 ,狭窄的范围可长可短 ,亦有多处狭窄的 ;血管仿真内窥镜显示血管内壁不规则及增厚 2 4例 ,其中 15例 4 8处可见硬化斑块。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的退行性变和增生 ,导致动脉失去弹性 ,管壁增厚、变硬、钙化 ,管腔狭窄变小 ;常累及心脏、脑、肾及四肢动脉。本组资料表明 ,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点 ,以及有丰富且先进的后处理软件 ;用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进一步提示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 ,协助诊断冠心病。CT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血管腔狭窄 ,且动脉壁的钙化与管腔狭窄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究造影示仅左前降支近端有明显狭窄(>50%)且在40岁以前发生的Q波型急性前壁心梗之存活者,分析残留狭窄和侧支血供的预后价值。急性心梗后3周~1年(中位数3个月)作冠脉造影。在平均35(23~39)岁的102例,33例(32%)梗塞区供血冠脉残留狭窄50~74%,43例(42%)残留狭窄75~99%,26例(25%)完全闭塞。造影示52例(51%)的梗塞区供血冠脉有侧支血管:4例侧支血管显影模糊(1分),17例侧支血管显影中等(2~4分),31例侧支血管显影良好(>4分)。侧支血管的存在率与梗塞区供血冠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对有症状及无症状的两种腔隙梗塞的本质提出假设。研究对象为100例经临床和CT确诊的腔隙梗塞病人,分别对有无临床症状的两组病人的临床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和白质疏松进行非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有21例病人CT示有一个或多个无症状性腔隙梗塞,另79例为症状性腔隙梗塞。无症状性腔隙梗塞病人较有症状组(71%:19%)的白质疏松和高血压常见,但经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后白质疏松缺乏显著的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
应用 B 超和多普勒超声血流方法对4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病变进行了测定,以对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进行鉴别诊断。全部患者均在发病后72h内行颈动脉超声,部分病例做了脑血管造影检查。B超法检出颅外段颈动脉的动脉硬化病变,其中脑栓塞患者为17.5%,脑血栓为42%(根据头颅 CT 平扫低密度灶存在部位分为:皮质支梗塞77%,穿通支梗塞58%,Binswanger 型脑梗塞11%,椎基底动脉系统梗塞12%)。22例患者存在着动脉硬化斑块,其中80%的斑块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部,左侧占50%,右侧占41%,双侧均存在者占9%,这22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检查,仅有4例发现了颅内段动脉主干的狭窄性病变,占18%。上述结果提示,B 超法较脑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心肌桥(MB)及其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01~2015-12间30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对MB的检出率、MB的厚度、壁冠状动脉(MCA)管腔狭窄程度、MB相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92例(107处)存在MB-MCA,纵深型MB厚度约为(3.15±1.12)mm。MCA管腔狭窄情况:舒张期MCA轻度狭窄22例,中度狭窄8例;收缩期MCA管腔轻度狭窄75例,管腔中度狭窄15例,重度狭窄6例。107处MCA近端发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46例,其中近端血管管腔轻度狭窄37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3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无创性,可以准确测量MB的厚度,通过多期重建对MCA管腔狭窄进行评价,对MB相关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分析,为临床下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1.
血管造影和尸检资料证明,大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外到颅内的血栓栓塞所致。作者报道3例颅外段颈内动脉(ICA)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发现病变 ICA 的脑循环中有小的栓塞。本组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42、48和72岁。一过性单眼失明、TIA 和卒中各2例。CT 扫描显示大脑中动脉(MCA)多发性梗塞2例,正常1例。脑血管造影显示 ICA 梗塞1例,ICA 狭窄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后心肌损伤程度.方法:收集75例腹主动脉瘤开腹切除手术和67例腔内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查结果所示狭窄程度将所有病例分为轻、中、重三组,CTA示至少一处≥75%狭窄者为重度狭窄组,至少一处≥50%狭窄者为中度狭窄组,狭窄均<50%者为轻度狭窄组.以肌钙蛋白I(cTnI) ≥0.01 μg/L为升高.每组进行两种术式病史资料及术后24h cTnI升高情况的比较.结果:中度狭窄组腔内介入13例,共6例术后cTnI升高,发生率46%;开腹手术15例中13例术后cTnI升高,发生率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轻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组腔内介入与开腹手术术后cTnI升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腔内修复术较开腹手术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普通人群中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UA)的最高发病率为0.5%,其中约95%的病例于破裂后首次诊断。在破裂前诊断出更多的动脉瘤是治疗的关键。尽管目前CT和MR得到了改善,但不能发现更多的UA,脑血管造影仍为诊断的选择。本研究旨在评估脑血管造影范围、多发性动脉瘤(MA)的发生率、UA的发生率及其定位之间的联系。在前瞻性连续研究中,5年间共登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1076例,女674例(62%),男402例(38%),平均年龄女49岁,男48岁。1076例病人中经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斑块钙化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24例,共375处明显狭窄病变,其中234处为钙化病变。比较斑块不同钙化程度、钙化斑块血管直径、钙化斑块长度和钙化斑块血管分布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对轻中度钙化斑块和重度钙化斑块,双源CT分别高估管腔狭窄6.8%(P=0.0028)和18.8%(P0.0001),且高估狭窄在重度钙化斑块中更明显(P=0.002)。对血管直径较小和血管直径较大的钙化斑块,双源CT分别高估管腔狭窄7.2%(P=0.0026)和17.1%(P0.0001),且高估狭窄在血管直径较大时更明显(P=0.001)。对不同长度的钙化斑块,双源CT的诊断准确性未见差异(P=0.792)。结论斑块钙化使双源CT高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且钙化程度重和血管直径较大时更易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方法选52例老年CWI住院患者,男38例,女14例,平均年龄(75.6±5.0)岁。所有患者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将CWI分为皮质型、皮质下型和混合型。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率<50%),中度(狭窄率50%~70%),重度、闭塞(狭窄率>70%)。结果 CTA共检测出104条,颈内动脉37条(37/104,35.6%),大脑中动脉26条(26/104,25%),大脑前动脉9条(9/104,8.6%),大脑后动脉11条(11/104,10.6%),椎动脉(21/104,20.2%)。皮质型CWI血管轻-中度狭窄10例(10/13,76.9%),皮质下型重-闭塞25例(25/29,86.2%)。单支血管病变12例(12/52,23.1%),多支血管病变40例(40/52,76.9%)。结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与老年CWI关系密切,皮质型CWI血管病变主要以轻-中度狭窄为主,皮质下型主要以重-闭塞为主。  相似文献   

16.
8年内经手术或尸检证实的胰癌62例,其中胰头癌40例,体尾癌21例,全胰癌1例。男:女为39∶23,平均年龄62岁。59例经 ERCP(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PTC(经皮经肝胆管造影)、CT(计算机断层造影)或血管造影等检查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观察了日本东北地区36所医院1987年1月1日至1991年12月31日5年间住院的急性脑梗塞12545例,其中小脑梗塞293(2.3%)例,男216例,女77例,平均年龄65±12岁。全部病例经CT或MRI确诊,共有157例(54%)小脑梗塞做了脑血管造影,对闭塞和狭窄超过50%的血管列入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动脉狭窄位置和狭窄程度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TIA患者1 51例进行ABCD2评分,根据ABCD2评分分值分为3组:低危组60例,中危组64例,高危组27例。分析患者脑血管形态学特点与各组的关系。结果 DSA显示,151例患者中,25例为正常血管,126例血管狭窄的患者检出216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3组患者血管狭窄位置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相关侧大血管中,低危组患者正常血管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危组,轻度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比例明显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症状相关侧大血管中,低危组患者正常血管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高危组患者中度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和无症状侧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随ABCD2评分的增高而表现出升高趋势(P<0.01)。结论前循环TIA患者的ABCD2评分能够反映患者前循环血管的狭窄程度。ABCD2评分高的前循环TIA患者应重视血管形态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介入治疗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冠心病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0年3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TCA)患者103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窄i〉50%为冠状动脉病变。狭窄1〉75%者施行PTCA和支架术。结果10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7例管腔完全正常;9例为轻度狭窄(狭窄〈50%);77例为狭窄≥50%病变。38例患者行PTCA和支架术,均通过手术均达到成功标准。介入治疗期出现血管迷走反射13例,低血压9例,没有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可靠方法,PTCA和支架后患者胸痛复发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窗技术及CT值测量诊断冠状动脉支架狭窄(ISR)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共29枚)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CT血管造影(CTA)。采用大窗宽、窗位(2 500/900 HU),比较通畅组及狭窄组支架近端、腔内及远端CT值的差异。结果29枚支架CTA诊断通畅20枚,狭窄9枚,CAG显示通畅21枚,狭窄为8枚,两者比较,CTA诊断腔内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2%,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100%。通畅组与狭窄组支架腔内及远端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支架近端管腔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35)。结论 CTA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有效方法,大窗宽、窗位的应用及CT值测量对PCI术后的再狭窄判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