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T抗原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有关T抗原检测在结、直肠腺癌和息肉中的临床意义我们已作过报道[1,2]。但T抗原在溃疡性结肠炎(溃给)中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尚无较系统的报道。我们对28例演给病人及100例对照者的直肠粘液中的T抗原作了检测,并讨论了T抗原检测在清结中的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溃结组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粘液血便、腹痛等在本院作结肠镜检查。每例病人的结、直溃疡数均》3个,溃疡周围粘膜充血水肿。部分病人的结、直肠粘膜呈细颗粒状,质脆易出血。结肠镜活检病理示粘膜急性炎症、溃疡,5例病人有隐窝脓肿或杯状细胞减少。全部病人临…  相似文献   

3.
T抗原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抗原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半乳糖氧化酶法对大肠癌、大肠息肉在内的128例病人和100例正常对照者的直肠粘液标本T抗原检测。结果:大肠癌病人的T抗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880%。大肠息肉病人T抗原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抗原检测是一种早期、特异、灵敏的大肠癌筛选方法,也可试用于癌前病变监测。  相似文献   

4.
直肠粘液T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应用Go-s试验对门诊和住院病人共计283例进行了大肠癌筛检,发现9例大肠癌,8例T-抗原阳性,其他大肠性病变9例,2例T-抗原阳性,T-抗原对大肠癌的诊断的敏感性为88.9%,牧异性79。5%可望直肠粘淮T-抗原检测成为筛选及早期诊断大肠脾性癌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细胞内存在着某些蛋白质和细胞因子,它们对细胞的生长及分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些物质的平衡和稳定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一种蛋白...  相似文献   

6.
用鼠抗PCNA单克隆抗体PC10研究大肠肿瘤60例,分成5且:腺瘤伴轻度不典型增生10例,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13例,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12例,高分化腺癌14例和中分化腺癌11例。实验结果:(1)PCNA增殖活性在大肠腺癌组显著高于腺瘤组。(2)PCNA增殖活性在各腺癌组间,以及伴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3)癌病例的结肠粘膜增殖类型均明显达到隐窝表面,而腺瘤病例多数达到表面,但  相似文献   

7.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非粘液性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66例大肠非粘液性腺癌的PCNA免疫组化染色最性细胞百分数,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用鼠抗PCNA单克隆抗体PC10研究大肠肿瘤60例,分成5组:腺癌伴轻度不典型增生10例,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13例,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12例,高分化腺癌14例和中分化腺癌11例。实验结果:①PCNA增殖活性在大肠腺癌组显著高于腺瘤组。②PCNA增殖活性在各腺癌组间,以及伴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③腺癌病例的结肠粘膜增殖类型均明显达到隐窝表面,而腺瘤病例多数达到表面,但有37%病例增殖活性细胞仅限于下1/5~4/5范围。表明PCNA活性测定可用于大肠肿瘤良恶性鉴别及肿瘤发生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痰液T抗原检测方法的研究贾兰玲李昕(肿瘤研究所肺癌研究室,沈阳110001)关键词T抗原;检测;肺癌1988年Shamsuddin[1]报道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涂膜T抗原检测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大肠癌的筛查。我室将此法应用于痰液的T抗原检测,证明该方法是...  相似文献   

11.
吴琼  郭蒙  叶华  朱宇珍  郑学宝 《海南医学》2013,24(19):2880-2883
在化学诱导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模型中,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可以大大缩短结肠炎诱导癌变的时间,重现人类结直肠癌隐窝病灶-腺瘤-腺癌发展顺序.由于AOM/DSS模型重现率高,以及简单的造模方法,已成为化学预防研究的典型造模方法.本文从AOM/DSS动物模型、炎症相关性癌症及结直肠癌中AOM/DSS模型的应用、结直肠癌组织学三个方面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563例结直肠息肉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术松  胡乃中 《安徽医学》2012,33(4):441-443
目的探讨结直肠高危腺瘤及癌变息肉的临床及内镜病理特征,为合理的结肠镜检查随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2010年间肠镜检查并行内镜摘除结直肠息肉的患者563例,分为腺瘤组359例与非腺瘤组204例,腺瘤组中高危腺瘤162例、低危腺瘤组197例,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腺瘤组平均年龄高于非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出现便血比例高于非腺瘤组,腺瘤组中高危腺瘤患者便血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在息肉直径≥1cm、数量≥3个,腺瘤表面黏膜粗糙、糜烂和分叶,腺瘤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便血是腺瘤的高危因素;高危腺瘤易发生癌变及癌前期病变,临床应重视其监测与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小RNA(MicroRNA)在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提取60例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总RNA,对标本中MicroRNA表达状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对其他20例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应用问题分析(PAM)法进行定性判断。结果在直肠癌发生过程中有41种MicroRNA表达量显著下降(〈0.66)。对20例直肠癌组织应用PAM法进行定性判断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MicroRNA与直肠癌联系密切,可以成为直肠癌早期预测和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和组织蛋白酶B(CatB)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直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组织MT、CatB表达。对比分析MT、CatB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在68例结直肠癌原发灶中MT、CatB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9%和47.1%;在正常肠黏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5%、19.1%;结直肠癌原发灶中MT、CatB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χ2=9.9512、11.9893,P0.01)。按TNM分期,Ⅲ、Ⅳ期原发灶MT、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χ2=9.9498、10.0192,P0.01)。低分化腺癌MT、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χ2=8.8788、9.7183,P0.01)。在34例转移淋巴结中MT和CatB共表达阳性率为47.1%;在16例肝转移组织中,MT和CatB共表达阳性率为50.0%。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MT和CatB共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的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χ2=5.7521、5.0794,P0.05)。【结论】MT、CatB增强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和肝转移有关,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T、CatB表达可做为评价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困难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结直肠巨大息肉患者31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内镜组21例与双镜联合组10例,内镜组只采用传统的结肠镜下手术治疗,双镜联合组采用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果两组都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术后穿孔、吻合口瘘、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不过双镜联合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内镜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相当(P〉0.05)。结论应用双镜联合治疗结肠镜下切除困难的结直肠息肉能达到两者优势互补,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段秀方  王颖  刘亚平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159-1161,I0003
目的探讨蛋白Muts同源6基因(MSH6)、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CDX2)在结直肠癌(CRC)中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69例早期(Ⅰ、Ⅱ)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资料完整且有随访数据的患者113例做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MSH6及CDX2的表达水平,应用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MSH6及CDX2的表达水平、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中MSH6阳性率为70.8%,CDX2阳性率为79.6%;单因素分析显示,CDX2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P=0.04)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MSH6表达与上述临床特征无关(P〉0.05);中位生存期为(71.5±6.2)个月,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预后与病理分级(P〈0.05)和CDX2表达水平(P〈0.05)有关。结论 CDX2表达降低、病理分级较低是早期CR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韩芸  王强 《海南医学》2016,(14):2246-2248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患者肠癌组织和其中26例患者癌旁正常肠上皮组织中Id-2的表达水平,比较阳性与阴性表达者间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Id-2主要表达于胞浆,其在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36/56)和34.6%(9/26),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显示,在结直肠癌中,Id-2阳性表达与患者TNM分期(P<0.05)、病理分级(P<0.05)和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阳性患者Ⅲ~Ⅳ、低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者比例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2阳性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24.7个月,阴性患者为38.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23,95%CI:1.02~4.87,P<0.05)。结论 Id-2蛋白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阳性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131-135+169
目的研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ACP5)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7年1月~2018年4月35例结直肠癌患者和46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ACP5的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160例CRC组织中ACP5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ACP5蛋白水平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评估。结果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CP5水平明显升高(P=0.0071);IHC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组伴随ACP5高表达(P=0.003);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CP5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期较短(P=0.001),ACP5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ACP5有可能成为预测CRC淋巴转移的标志物,其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是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9.
梁晶  原晓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25-1226
目的研究p15在大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p15在大肠黏膜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收集大肠癌患者30例,大肠腺瘤患者10例,再随机取距病变组织大于5 cm的正常大肠黏膜10例,采用SP法,检测p15在不同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15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关系。结论 p15基因的失活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