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志榕  黄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23-2024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在押犯罹患精神疾病与服刑能力的关系。方法:对65例男性服刑在押犯人的司法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65例中被鉴定患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躁狂抑郁症者有46例(70.8%),均被评定为无服刑能力;被鉴定患有应激相关障碍、癔病、人格障碍、无精神病等19例(29.2%),其中17例评定为有服刑能力。36例(55.4%)被鉴定者病程≤0.5年,22例(33.8%)病程0.5—1.0年。结论:服刑在押犯人在服刑期间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应加强对服刑犯的心理卫生辅导,提高服刑人员的服刑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导致社区精神病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为社区精神病患者失眠的防治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本社区居家康复的精神病患者中选取200例失眠症患者,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与上门随访,通过与患者及其亲友深入交流和沟通,了解总体情况、病情状况、药剂用量。并为患者建立个人信息档案,细致登记随访结果信息表格,对随访结果资料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并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结果:难以入睡70例(35%),早醒64例(32%),时睡时醒9例(4.5%),彻夜不眠15例(7.5%);失眠症与精神状况、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身体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相关。结论:控制精神症状,消除疼痛和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心理疏导,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是控制失眠的有效措施。做好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睡眠状况监测,可防止意外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对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参考CDC关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监管项目资料,自制"暴力行为从轻到重5级调查"和"影响暴力行为相关因素调查",对在社区中发生暴力行为者31例开展社区家庭干预研究.结果心理社会因素、病态人格特征和精神病理症状是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联合社区家访医生、社区干部、患者监护人建立监护小组对患者实施"全程治疗"是有效的对策.结论及时、早期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干预,可以将暴力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女性闭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良华  刘青梅  郑庆梅 《吉林医学》2008,29(15):1254-1255
目的:了解女性患者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后出现闭经的情况。方法:对人院后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观察,对五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血清泌乳素(PRL)变化,和5种药物所致闭经的构成比做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6月-2007年10月共观察女性患者386例,根据所服抗精神病药不同分成5组,利培酮(98例)25.38%,奥氮平(73例)18.91%,奎硫平(74例)19.71%,阿立呱唑(80例)20.73%,齐拉西酮(61例)15.80%;5种药物所致闭经67例,发生率17.4%。结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也可升高催乳素从而引起闭经,在本次调查中,5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后4周PRL较用药前升高明显,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闭经的比例均在10.00%以上,其中以利培酮、奥氮平为高。  相似文献   

5.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1985-1985
背景低劣的医疗保健质量会损害重型精神病患者的健康,使死亡率增高。本研究对社区精神病机构初级医疗保健所设计的人群医疗管理干预项的实施效果进行了验证。方法将某市社区精神病中心的407例重型精神患者随机分为医疗管理干预组和常规照顾组。在克服初级医疗保健系统水平断裂和障碍中,医疗管理干预组的个体,照顾管理员要向医务人员提供信息和协助、做健康教育和支持。结果12个月跟踪评估,医疗管理干预组平均接受预防建议58.7%,而常规组为21.8%。他们接受基于证据心脏代谢服务比例明显要高(34.9%与27.7%),  相似文献   

6.
对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的307户、925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组织2次8~10人的小组访谈,了解社区居民的体检意识和体检行动情况。结果,居民中75.78%(701/925)有体检意识,16.11%(149/925)有体检行动;15岁及以上妇女中60.83%(278/457)有体检意识,18.82%(86/457)有体检行动。未进行体检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没必要、经济困难、无法报销。小组访谈提示社区居民中,部分居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好或内心害怕发现疾病而拒绝健康体检。提示,主观觉察易感性、主观觉察严重性、主观觉察障碍及经济因素是影响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社区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防治康复效果。方法 2000年3月~2005年3月对佛山市某社区筛查发现的336例精神病患者(资料完整的有315例)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护理等综合性社区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社区干预使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干预前的63.2%上升到干预后的99.7%;患者的病情改善率由18.1%上升为43.2%;患者的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由13.0%上升为33.0%;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P〈0.01)。结论 社区干预能显著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当代医学新模式在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本社区收治的34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17例患者。甲组给予常规性指导,乙组采用当代医学新模式,对患者预后康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17例患者中12例患者满意,满意率70.5%,乙组17例患者中15例患者满意,满意率88.2%。对两组患者的CGI-S和PSP 评分进行比较,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精神病患者采用当代医学新模式,其优势显著,能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黎族精神病患者住抗精神病药使用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277例黎族精神病患者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频率前5位的依次是氯氮平、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奎硫平;单一用药168例(60.5%),联合使用二种者99例(36.3%),氯氮平+舒必利30例(13.2%),氯氮平+氯丙嗪14例(6.5%),苯海索使用66例(24.6%)。结论住院使用抗精神病药仍以传统为主,与地区经济水平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逐渐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康复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编问卷收集17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康复相关资料,由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结果:轻度精神残疾者为60.7%,中度及以上者为39.3%。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首次发病年龄、病程、住院次数、治疗依从性、病情严重程度、精神症状及自知力与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显著相关。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社会功能恢复较好,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治疗依从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康复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应用在重症精神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中心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的重症精神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社区康复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后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评分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治疗前后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精神病的复发率达81.4%,引起复发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照顾的好坏。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可以推迟或减少精神病的复发,这就少不了患者家属的参与。所以深入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解决其心理问题,才能让精神患者在家庭康复过程中得到合理的照顾,减少精神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新兵精神疾病终极鉴定诊断为“无精神病”案例的特征。方法对2007-2012年间110例诊断为“无精神病”新兵的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精神病”案例占鉴定总数的29.4%,其中9.1%的案例二次鉴定最终确诊有各种精神疾病。造成“无精神病”的原因主要有入伍初期适应不良、心理测试结果异常、性格内向、情绪反应、精神症状假阳性和误诊。与全军新兵常模比较,“无精神病”案例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5个因子分均明显升高(P〈0.01或0.05)。结论终极鉴定为“无精神病”的新兵存在比普通新兵更为明显的异常心理症状,有必要在留队观察1~2月后重新集中进行二次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诱因及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5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出现冲动行为的发生率、攻击对象、常见疾病、诱因等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率为5,34%,攻击对象以医护人员为主,常见于精神分裂症29例(50%),情感性精神病10例(17,24%),癫痫所致精神障碍8例(13.73%)等疾病,诱因主要为受精神症状支配(55.17%)、被激惹者(24.14%)、意识障碍(13.73%)等。结论 冲动行为给病房管理增加了困难,也影响着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全面了解病情,掌握接触患者的技巧,注意服务态度,能够预见患者的行为,改善病房环境,遵守规章制度,开展文体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暴力犯罪案例特点。方法:对本院1992-2001年司法精神医学鉴定171例暴力犯罪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凶杀67例39.2%),伤害4例(28.7%),纵火27例(15.8%),强奸16例(9.4%),抢劫12例(7.0%),有各种精神疾病者占86.5%,精神分裂症占46.2%,精神发育迟滞占9.4%,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占8.8%,男性占82.5%,青壮年占72.5%,农民占78.9%,有责任能力者25.7%,限定责任能力者占24.6%,无责任能力者占49.7%。结论: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是导致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主要疾病,是防范的重点对象,加大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病治病意识,及时治疗各种精神疾病,是减少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病例选自1993年12月~1997年12月的住院精神病患者908例,在服药治疗后的白细胞<4×109/L者共80例(8.8%).精神分裂症71例(88.8%).情感性精神病,心因性精神病,分裂样精神障碍共9例(11.3%).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平均39.9±13.96岁.药物种类:单用氯氮平41例(50.1%),单用氯丙嗪13例(16.3%),单用维思通1例(1.3%),氯氮平、氯丙嗪合用7例(8.8%),氯氮平、舒必利合用14例(17.5%).肝脏检查:谷丙转氨酶异常服药前为5例,服药后28例,肝脏肿大1例,脾脏肿大2例.临床表现,乏力厌食68…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和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市杨园街和常青街两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及需求情况,为武汉市居民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武汉市常青街和杨园街两社区16~65岁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000名社区居民,知晓率较高的为“火灾时逃生(92.0%)”、“艾滋病的传播途径(89.6%)”和“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适当运动(89.4%)”;较低的是“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52.9%)”、“痢疾的传染源(57.4%)”和“预防艾滋病的疫苗(57.7%)”;居民获得医疗保健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63.7%)、报纸杂志(56.4%)、医务工作者(42.6%);认为医疗信息来源可信度最高的是医务工作者(52.9%),其次为电视(44.6%)和报纸杂志(36.5%);两社区共有45.8%的人参加过社区举办的健康讲座,52.6%的人收到过健康教育宣传材料;81.5%的居民对目前的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在身体不适时,有50.9%的人首选是到正规大医院看医生,28.1%的人是到零售药店买药。结论武汉市常青街社区与杨园街社区居民传染病防护知识掌握欠佳,应多渠道、多方位对两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2010年浙江省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为我省精神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我省42家精神专科医院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出14家精神病院.再从14家医院中抽出3个月(3、7、11月)的出院患者进行调查。编制《住院患者住院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住院诊断、性别、年龄、合并症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调查住院患者共7684例,男3102例(4037%),女4582(59.63%)例;年龄10~92(43.4±16.8)岁;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前5位的分别为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40.6%),心境障碍(34.6%),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14.1%),器质性精神病(5.6%)和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98%)。次要诊断主要有高血压、白细胞减少症和糖尿病。医院感染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26.1%),胃肠道感染(24.4%),肺部感染(22.4%)等。结论我省精神病防治仍应以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和神经症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防治为主。躯体疾病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值得重视,精神疾病单病种管理需要考虑躯体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先娥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6):605-605,628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参考CDC关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监管项目资料,自制“暴力行为从轻到重5级调查”和“影响暴力行为相关因素调查”,对在社区中发生暴力行为者31例开展社区家庭干预研究。结果:心理社会因素、病态人格特征和精神病理症状是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联合社区家访医生、社区干部、患者监护人建立监护小组对患者实施“全程治疗”是有效的对策。结论:及时、早期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干预,可以将暴力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思茅市11个社区城镇人口各类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为政府制定精神疾病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制精神疾病筛查表和精神疾病流行学手册推荐的方法和操作流程,对思茅市11个社区29937户,73464人进行调查。结果 在≥15周岁的73464人中查出各类精神障碍(不含神经症)789例(10.74‰),其中排列前三位精神疾病为:精神分裂症(4.96‰),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84‰),精神发育迟滞(1.31‰)。在789例患中,66.28%无职业或正当职业,77.2%的精神病家庭经济困难,无就医能力。结论 思茅市城镇社区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位居第一,应重点防治: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位居第二,应加强宣传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性:精神病家庭经济极为困难,大部份家庭无就医能力,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应引起政府及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