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建立HBcAg特异性CTL作用的靶细胞系统,为进一步研究HBV基因变异对CTL细胞毒效应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两种质粒pXT1和EBO-plpp构建HBVC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转染水生化B细胞,DNA分析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BVC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表达。结果在转染重组质植pXT1-HBVc和EB0-plpp-HBVc的B细胞中,均能检测到目的基因;分另有89.81%和88.51%的宿主细胞能检测到HBcAg;连续培养3周后,分别有88.30%和72.19%的宿主细胞表达HBcAg。结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XT1-HBVc和EB病毒表达载体EBO-plpp-HBVc转染的永生化人外周血B细胞能有效地表达靶抗原(HBcAg),可作为较为理想的HBV特异性CTL作用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2.
韩聚强 《医学综述》2011,17(21):3240-3242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肝炎可能是肝脏细胞免疫防御反应病毒入侵的结果。B1细胞是新近认识的一种B细胞亚群,CD5分子是其特征性分子标志。CD5+B1细胞是机体防御肝炎病毒入侵的重要天然免疫细胞。CD5+B1细胞与机体内HBV感染的慢性化密切相关。CD81与CD5间通过分子串话机制直接参与HCV对宿主细胞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Liu SA  Wei HS  Dong QM  Guo JJ  Qin J  Zhang QY  Liu ZY  Yan J  Che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79-3083
目的观察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pGE—HBVP在HepG2.2.15(2.2.15)细胞中抑制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分泌效应,以阐明HBVP区小干扰RNA(siRNA)抑制HBV复制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并鉴定pGE—HBVP,将此载体转染至完整HBV复制模型2.2.15细胞,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检测并分析转染后不同时间段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变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转染后细胞中HBsAg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5个针对HBVP区的RNAi表达载体pGE—HBVP1~pGE—HBVP5,其中pGE—HBVP1和pGE—HBVP2具有明显的HBsAg和HBeAg分泌抑制效应和表达抑制效应。抑制率最高的pGE—HBVP2在转染2.2.15细胞效率为30%~40%的基础上,转染后24、48、72和96h培养上清中的HBsAg分泌抑制率分别为28.88%、32.28%、29.10%和18.42%,HBeAg的分泌抑制率分别为38.33%、27.50%、33.41%和12.60%。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pGE-1空载体转染后2.2.15细胞的HBsAg的表达阳性率约为82%,而pGE—HBVP2转染后2.2.15细胞的HBsAg的表达阳性率约为50%,和pGE-1空载体相比阳性率显著下降。结论针对HBVP区的RNAi可以抑制HBV病毒抗原的分泌和表达。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ayw亚型)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采用受精卵显微注射的方法制备转基因小鼠,以PCR、免疫组化和H-E染色法分析导入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的整合,肝脏中的表达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得到6只基因组中整合了核心抗原基因的首建者(founder)小鼠,其中1只在肝细胞核和胞浆均有HBcAg的表达。将肝脏中表达的小鼠继续传代,F1代10只小鼠中的4只小鼠肝细胞有HBcAg的表达。结论:建立了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转基因小鼠,核心抗原基因能够在小鼠肝脏中表达,并且可以遗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噬菌体呈现颗粒作为亚单位疫苗是否能在体诱导乙型肝炎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方法 构建呈现MHCI类分子(H-2^d)限制性表位HBs28-29的噬菌体颗粒,小剂量、无佐剂接种BALB/c(H-2^d)小鼠。结果 重组噬菌体呈现颗粒在体诱导H-2^d限制的HBs28-29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结论 丝状噬菌体疫苗有效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能用于发展抗病毒疫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核心酸疫苗即HBcAg核酸疫苗(pJW4303/HBc)免疫猕猴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猕猴分别在第0、2、4、6个月肌肉注射法接种核酸疫苗(pJW4303/HBc)或对照质粒(pJW303);ELISA法检测猕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特异性抗原(HBcAg)刺激后,培养上清中人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以及猕猴血清中抗-HBcl  相似文献   

7.
杨淑艳 《医学综述》2007,13(23):1773-177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决定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转归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机体的免疫反应能力。由于患者体内抗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清除病毒方面发挥重要功能,CTL通过非细胞裂解机制控制HBV感染,本文就CTL在乙型肝炎中作用,针对HBV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的CTL反应特异性,CTL的细胞效应机制以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TL反应低下的原因等几方面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陈丹  王秋波  沈丹丹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2):1130-1134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双阳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方法 以2014—2020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和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36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为实验组,以同期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40例HBsAg阳性、HBsAb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患者外周血T细胞比例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与血清HBsAb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中位年龄、性别构成、ALT及AST水平、HBV DNA载量>103copies/mL患者比例、HBV E抗原(HBeAg)阳性率、HBV E抗体(HBeAb)阳性率、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71.83±1.50)%vs(72.75±1.47)%;t=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恶性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单表位疫苗及建立抗原递呈细胞模型。方法 采用中国人群常见的HLAⅠ类分子A11限制的恶性疟(CTL)抗原表位(VTCGNGIQVR),合成其DNA序列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构建CTL单表位DNA疫苗。将上述克隆在HLA-A11表型细胞株中进行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上述CTL单表位DNA疫苗编码的短肽在细胞内的表达明显促进HLA-A11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平均荧光强度可量化表达水平(P<0.05)。结论 成功构建CTL单表位短肽表达载体,模拟体内环境建立了抗原递呈细胞模型,提示CTL表位在该细胞模型内被内源性加工和递呈,以该表位为基础的疫苗可以为HLA-A11遗传背景的人群提供免疫防护。  相似文献   

10.
T细胞亚群改变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治富  段翼英 《吉林医学》1997,18(3):138-139
本文应用T细胞OKT单克隆抗体,采用荧光免疫法对1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乙肝病毒携带者CD+4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CD+3细胞百分率、CD+8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CD+3细胞减少,使TCR—CD+3不足,则CD+4细胞和CD+8细胞难以发挥作用;CD+4细胞和CD+8细胞减少提示机体已形成免疫耐受,是乙肝病毒携带的分子免疫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重组表达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利用聚合酶反应扩增和重组技术。在大肠杆 菌中的高表达非融合型重组HBeAg。结果:为模拟天然HBeAg的结构。除第一个氨基酸为起始密码子ATG所编码的甲硫氨酸外,共包括Pre-C区羧基端的9个氨基酸和HBcAgN-末端的149个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12.
核酶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酶在细胞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计算机设计针对C基因的三个切点的核酶Rz1,Rz2,Rz3,合成核酶基因并将三个核酶基因两两组合克隆入pGEM7zf(一)质粒中,经体外转 录后切割靶RNA;选择Rz2和Rz3串联的双位点核酶基因构建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BS212中,重组质粒转染2.2.15细胞,ELISA方法惭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三种不同组合的核酶均可有  相似文献   

13.
惭型肝炎病毒蛋白对核酶剪切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针对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的三个单一核酶构建Rz1核酶自剪切转录载体(pGEMRz1),观察单一核酶(Rz1)对靶RNA的切割作用及乙型肝炎病毒观察单一核酶(Rz1)对靶RNA的切割作用及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对核酶剪切作用的影响。结果 核酶自剪切转录载体体2上转录后,在顺式核酶发生自剪切后可将目的核酶正确地释放出来,计算机设计的单一核酶体外可剪  相似文献   

14.
在肝病当中,尤其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有时可在血清中发现某种特异的抗原和抗体。这些抗原和抗体的发现,不仅对于肝病的特异性做出早期诊断、甚至对许多毫无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异常表现的“正常人”,即肝炎病毒的携带者的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上述各类肝癌的病毒推断、传染力的大小,预后的好坏以及病变实质的转变,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Fan ZP  Wang FS  Xu DP  Chu FL  Shi M  Zhou Y  Zhang LX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4):2073-2076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HLA-A*2402限制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来研究急性自限性和慢性持续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免疫反应的差异。方法从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提取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用HLA-A*2402-HBV肽链四聚体复合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特异性CTL细胞。同时使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来检测部分患者的CTL细胞分泌干扰素(IFN)-1的水平。结果在7例急性乙型肝炎的急性期,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HBV特异性的CTL细胞,而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恢复期,HBcAg特异性CTL细胞的水平可以明显下降。在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除了1例慢性肝炎急性暴发患者之外,均不能检测到HBcAg特异性CTL细胞。IFN-γ的分泌与这些结果相一致。结论HBcAg特异性CTL细胞在急性肝炎患者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过程中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乙肝患者HBV抗原蛋白特异性T细胞治疗前后变化的讨论。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以HBv特异性抗原蛋白HBsAg、HbcAg和HBeAg为刺激物,酶联免疫斑点检测其分泌1FN~γ产生斑点的情况。同时对血清HBV~DNA和HBsAg、HBeAg等病毒学指标及谷丙转氨酶(ALT)等生化学指标进行检测。对照组为接种乙肝疫苗的健康人20例,抗~HBe、抗~HBc、HBsAg、HBeAg均为阴性,抗~HBs阳性。结果 HBV抗原蛋白特异性T细胞能够作为评判乙肝治疗效果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转染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状态模型。方法 体外连接HBV DNA获得6.4kb的双拷贝DNA片段,然后将其插入pcDNA3载体的EcoRV位点,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切筛选获得头尾串联双拷贝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再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肝癌细胞。结果 通过G418筛选,对阳性克隆细胞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证明已将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肝癌细胞并获得稳定表达。结论 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HBV全基因转染至肝癌细胞,成功建立了HBV复制状态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室近年来用HBsAg阳性胎盘为原料制备了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HBV-STF),并对其有关性质进行了研究[1~3]。在制备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具体过程中,发现HBVSTF的制备质量与所加匀浆液、冻融时间及透析液量有很大关系,现将此研...  相似文献   

20.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是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在机体控制病毒感染及清除病毒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水平和功能与病毒的转归及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近年来抗原特异性CTL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