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紫外法测定苯胺钠血药浓度,进行了9例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其结果与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的于扰因素,以及不同制剂、合并用药等对浓度的影响,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影响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妥英钠(ftplle叮lhydanion,DPH)为常用抗癫痫、抗心律失常及外周神经痛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大量研究表明其个体差异极大,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就剂量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病理因素等对其血药浓度的影响综述如下。1剂量因素家兔试验表明:家免在DPH大剂量时,其代谢紊乱,代谢速度受抑,代谢物浓度下降,DPH维持较高血药浓度。随DHP的血药浓度逐渐下降,体内代谢逐渐恢复正常[’]。国外有文献报道K]:苯妥英nga剂量使其血药浓度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增加很小剂量就可能使其血药浓度急剧增加,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治疗癫痫各16例血药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来调整给药剂量,以便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苯妥英钠组50%未达有效浓度,12.5%在有效浓度范围,37.5%超出有效浓度范围,卡马西平组25%未达有效浓度,68.75%在有效浓度范围,6.25%超出有效浓度范围。结论 只有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并结合临床情况使用才能保证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锦秋 《西部医学》2007,19(4):673-676
本文阐述了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定义、原理、测定方法、适应范围等及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治疗药物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苯妥英钠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化学修饰后的苯妥英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再与被氧化物酶结合,作为酶标抗原,自制免抗苯妥钠多克隆抗体。结果抗苯妥英钠IgG稀释倍数1:200、酶标记抗原1:100时,标准曲线最理想;该方法的测定灵敏度为2.87μg/ml,线性范围2.9-30μg/ml,批内变异系数3.3%-10.2%,批间变异系数5.1%-13.2%,回收率90%  相似文献   

8.
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97例次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探寻剂量与浓度、浓度与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结果 21例血药浓度为10~20mg/L的患者中,有效11例(52.4%),无效9例(4.3%),中毒1例(4.8%)。47例患者口服日剂量均为0.3g,血药浓度〈10mg/L有的31例(66.7%),10~20mg/L的有8例(16.7%),20~30mg/L的有5例(10.6%  相似文献   

9.
血药浓度监测是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monitoring,TDM)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国于 70年代后期开始从事 TDM,目前已进入深化和推广阶段 [1 ]。由于苯妥英钠的个体差异大 ,剂量与疗效、毒性间的关系十分微弱 ,加之治疗窗狭窄 (10~ 2 0μg/ ml) ,为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苯妥英钠被列入常规血药浓度监测项目 ,现将我院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 munoassay,TDX)从事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如下。1 标本收集时间苯妥英钠的生物半衰期 (t1 /2 )为 2 5 h[2 ] ,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 ,血药…  相似文献   

10.
对35例服用苯妥英钠怀疑中毒和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毒阳性率为51.4%。提示服用苯妥英钠应个体,治疗剂量不能只凭经验而应作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近年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研究进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系统查阅了近几年国内有关癫痫治疗药物监测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结果常用于癫痫的治疗药物有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这些药物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治疗窗窄、服药周期长等特点.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实施个体化给药、降低癫痫的发作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苯妥英钠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快速测定人血清中苯妥英钠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柱规格 :symmetryC18柱 ( 5 μm ,3 .9× 15 0mm)。流动相组成 :甲醇∶水 ( 1∶1,v/v) ,流速 1.0ml/min。Waters 2 4 87双波长紫外检测器 ,检测波长 2 10nm。结果本法在 ( 1.0~ 3 2 .0 ) μg/ml间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 r =0 .9998,高、中、低浓度样品的日间和日内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 5 % ,平均回收率为 95 .2 3 %。结论本法是HPLC法测定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61例癲痫患者测定了苯妥英钠血浓度。结果说明:1、相同的药物剂量可出现不同的血浓度;2、有些病人的血浓度虽然超过或低于有效范围,但也有较好的疗效;3、血药浓度越高,其毒副作用就越大。  相似文献   

14.
苯妥英钠属乙内酰脲类抗癫痫药物 ,是治疗癫痫大发作、局限性发作及精神运动性发作的常用药物。由于抗癫痫药物需长期应用的特点 ,临床医师不能忽视其毒副反应 ,尤其应加强其在神经系统毒副反应的认识。现附 2例个案报告。[例 1]女性 ,2 3岁 ,农民。有原发性癫痫病史 10年 ,表现为癫痫大发作 ,长期服用苯妥英钠控制良好 ,前用量为 0 .1g。每日3次 ,就诊前两周因再次大发作 ,擅自将用药量改为 0 .2 g日 3次。开始出现头晕 ,视物模糊 ,非喷射性呕吐 ,行走不稳。体检 :神清语利 ,精神及智力正常 ,牙龈增生 ,双眼球持续性双相快速眼震 ,余颅神经…  相似文献   

15.
2002-2003年我院3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监测2002年至2003年3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结果表明,药物的毒副作用直接影响药物的使用量,其中苯妥英钠毒副作用最大,过量的检出率最高,受检例数最少。提示监测血药浓度是实施个体化给药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癫痫药物血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中级医刊》1992,27(9):9-11
  相似文献   

17.
杨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1999,19(3):8022-95612
目的对97例次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探寻剂量与浓度、浓度与疗效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结果21例血药浓度为10~20mg/L的患者中,有效11例(52.4%),无效9例(4.3%),中毒1例(4.8%)。47例患者口服日剂量均为0.3g,血药浓度<10mg/L的有31例(66.7%),10~20mg/L的有8例(16.7%),20~30mg/L的有5例(10.6%),>30mg/L的有3例(6.3%)。结论苯妥英钠个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大:特殊情况下应监测游离浓度。  相似文献   

18.
375例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为调整药物剂量、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和保证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未合并用药的138例服用丙戊酸、151例服用卡马西平、21例服用苯妥英、65例服用苯巴比妥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丙戊酸、卡马西平、苯妥英和苯巴比妥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分别为50-100、4—12、10-20和15-40μg/mL,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控制率明显高于浓度范围外的控制率。苯妥英和苯巴比妥均有中毒病例发生。结论 血药浓度监测对抗癫痫药物的个体化给药十分必要,应紧密结合临床症状,做到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9.
苯妥英钠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法测定苯妥英钠血药浓度,进行了9例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其结果与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几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