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PHC)在我国发病率高,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升为第2位,目前研究结果普遍认为肝癌与病毒性肝炎有关,其症状多样性和无特异性。本文收集我院1999年7月~1999年12月资料比较完整的原发性肝癌病例共115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癌病灶的检出率,探讨其对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2例原发性非弥漫型肝癌进行螺旋CT扫描。注入造影剂后扫描时间为肝动脉期25s、门静脉期60~70 s、延迟期160s,统计各期病灶检出率。结果:32例非弥漫型肝癌中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共发现病灶54个,各期的检出率分别为60.9%(33/54)、85.2%(46/54)、77.8%(42/54)、4.1%(40/54)。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以提高结节型和巨块型肝癌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徐旭军  李致文  姚清深  秦军 《当代医学》2010,16(23):442-44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09年5月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1478例,发生肝癌破裂出血9例,发生率为0.6%;7例内科保守治疗,2例外科手术;死亡5例,占55.55%;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与肝癌化疗栓塞术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相混淆;多发生于肿瘤较大、肿瘤位于肝脏表面或向外突出的患者。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破裂出血是一种少见、缺乏临床特征、严重的并发症;肿瘤较大,近邻肝脏表面或向外突出、过量栓塞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随访3年,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长期吸烟史、肝癌家族史、其他肿瘤家族史、糖尿病、抗病毒治疗及HBVDNA水平均会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而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未予以抗病毒治疗及HBVDNA阳性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长期吸烟史、伴有糖尿病、未予以抗病毒治疗及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上需予以注意与预防,防止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肝癌的流行特征,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提高肝癌的三级预防水平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肝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是否是原发性肝癌(PH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7-2009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PHC患者292例(病例组),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肝癌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尿病(DM)患病情况、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史、吸烟、饮酒、PHC家族史的差异,并比较PHC合并DM组与PHC非DM组患者血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患者中合并DM者35例(12.0%),对照组患者中合并DM者21例(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病例组中,PHC合并DM患者发病年龄及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高于PHC非DM者,而有乙肝病史者所占比例及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PHC非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乙肝、PHC家族史、DM与肝癌的发病有关,最终年龄、饮酒、乙肝、DM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其OR值分别是1.047、1.471、4.826和2.899.病例组及对照组乙肝患者中DM者分别有24例和5例,DM和乙肝协同诱导PHC危险性分析显示OR=2.942,P=0.023.结论 年龄、饮酒与PHC有关,乙肝及DM是PHC的危险因素,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华华  杜凌 《海南医学》2014,(9):1334-1336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1年内复发的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时期内收治的30例1年内无复发的患者(B组)进行对照研究。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76.67%,无瘤生存率为63.33%。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性肝癌术后1年内复发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体积、肿瘤的数目、肿瘤包膜完整程度、血管内有无癌栓和肿瘤融合程度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体积、血管内有无癌栓是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密切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结合术中肿瘤体积的测量以及有无发现血管内癌栓,可以早期预防和发现原发性肝癌术后的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据国内普查资料,每10万人口中有14人~46人发病,江苏、广东和广西扶绥的发病率最高.目前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确定,据许多研究资料提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水污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污染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烟台市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1:1配对原则,选择101例原发性肝癌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本人肝病史(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史)、家族肝病史(一系三代、本人及上下各一代,肝病史包括急慢性肝炎史、肝硬化史及肝癌史)、吃咸鱼史、饮酒史、HBaAg、HBsAb、HBcAb、HBcAbIgM、HBeAg、HBeAb、HBV总感染率与原发性肝癌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本人肝病史(OR=25.9141)、家族肝病史(OR=16.2822)、HBsAg(OR=10.1362)、HBcAb(OR=14.2186)、HBeAg(OR=4.9308)、HBeAb(OR=9.0879)、HBV总感染率(OR=6.3566)是烟台市居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而HBsAb(OR=0.2842)是原发性肝癌的保护因子。结论 原发性肝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其影响因素。通过健康教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等策略来控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原发性肝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1 2 4例临床确诊的肝癌病人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肝动脉栓塞术。分别检测术前、术后血清VEGF和甲胎蛋白 (AFP)的水平、肿瘤大小、肿瘤中碘化油填充量及其形态分布 ,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术前、术后平均VEGF水平分别为 5 1 0 .6 3± 4 5 .2 6、32 7.84± 2 0 .4 9,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清VEGF下降程度与肿瘤缩小程度 ,碘化油充填量Ⅰ、Ⅱ、Ⅲ型呈正相关性 ,与Ⅳ型关系不大 ;VEGF对肝癌近期治疗疗效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尤其是在AFP阴性或AFP <2 0μg/L病例中其意义尤为显著 ;在小肝癌患者中 ,治疗疗效分别为 :CR PR :2 3.81 % ;SD :5 0 .0 0 % ;PD :2 6 .1 9% ,各组平均血清VEGF水平在术前、术后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提示VEGF能够更好、更直观地反映肿瘤血管的破坏程度和治疗疗效。[结论 ]VEGF与肝癌的进展、转移、预后相关性极强 ,作为肿瘤血管的标志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清AFU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尹琍  赵宗豪 《安徽医学》2010,31(3):211-212
目的探讨血清a-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癌和30例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FU和AFP浓度。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和AFP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比单项检测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FU和AFP可提高PHC的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常肝、肝硬化及脂肪肝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定量分析3种肝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血流灌注特征。 方法: 选择13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37个原发病灶,依据肝背景不同分为正常肝背景组(45例)、肝硬化背景组(51例)和脂肪肝背景组(41例)。观察3种肝背景下病灶的超声造影特征;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3种肝背景组原发性肝癌的灌注参数,包括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梯度和灌注期曲线下面积。 结果: 本组137个病灶均表现为动脉相快速高增强,绝大多数病灶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退"增强模式;但在正常肝背景组有6.7%、肝硬化背景组有31.4%的病灶表现为门脉相和延迟相呈等增强,甚至部分病灶内出现局部高增强的表现,即呈"快进慢退"增强模式;时间-强度曲线分析,3组肝背景下任2组病灶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梯度及灌注期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3种肝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存在差异,但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异,应用时间-强度曲线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的灌注参数,对病灶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糖尿病足(D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进行有效的防治,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DF患者66临床资料的平均血糖(M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总数(WBC)、白蛋白(ALB)、血脂、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U)、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F患者MBG为(16.9±7.1)mmol/L,HbA1c为(10.7±3.6)%,ALB为(31.7±7.3)g/L,WBC为(10.8±7.2)×109/L,三酰甘油(TG)为(1.39±0.59)mmol/L,总胆固醇(TC)为(4.08±1.3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35±0.9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06±0.36)mmol/L,双下肢血管CDU异常52例(78.8%),分离培养病原菌共62株,G+菌36株(58.1%),G-菌24株(38.7%),真菌2株(3.2%),G+菌对万古霉素、磺胺类、利奈唑烷等敏感,G-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等敏感。结论糖尿病足重在预防、早期治疗,以降低截肢率,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济南市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为脂肪肝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3月对济南市2 162名18岁以上体检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年龄、身高、体质量、行为习惯及肝功、血脂、空腹血糖等血清学指标,同时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济南市体检人员脂肪肝检出率为20.3%,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男性40~岁组检出率最高,女性50~岁组检出率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水平、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饮酒等与脂肪肝密切相关。结论济南市成人脂肪肝检出率较高,且以中老年多见。男性、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饮酒等是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1年9月对9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回顾性分析肿瘤分布,手术方式及手术疗效。效果:肝癌切除96例,其中左肝癌切除25例,右肝癌切除7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0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和43.8%。结论:肝切除术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桂华  赫军  俞渊  许斌 《微创医学》2012,7(4):356-35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经皮穿刺入肝肿瘤内,对其进行原位毁损消融。结果 46例患者共55个病灶,直径<3.5 cm的23个瘤体,20个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86.96%;直径为3.5~8 cm的15个瘤体中11个瘤体获得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73.33%,直径>8 cm的17个瘤体中(其中8例直径>10 cm)12个瘤体获得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70.59%。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于原发性肝癌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126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指征、手术方式和技术等.方法:对2005年2月~2008年2月在我科施行手术治疗的1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1例采用肝门阻断技术,75例未采用该技术.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7.1%)术后发生并发症.结论:严格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熟练的止血技术是确保手术安全、改善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途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实施节段性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非节段化疗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1年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883,P〈0.01),2年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3,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出现程度不等的术后发热、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经3~7 d后逐渐消失。其中,观察组使用杜冷丁者5例(13.89%),对照组24例(66.67%)。结论经肝动脉节段性化疗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明显的手段,其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非节段化疗栓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失去手术指征的1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予以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加含碘化油栓塞治疗,观察介入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半年、1年、2年、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 临床受益率50.4%,有癌栓组与无癌栓组有效率分别为30.0%、54.1%,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及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1%、27.4%、14.5%、6.9%、3.1%.各型之间比较生存率无差异.介入治疗次数越多,生存期越长,生存率越高.结论 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使原发性肝癌总体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