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A EH)与伴发子宫内膜癌(EC)的存在相关。本研究旨在调查活检发现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时子宫内膜癌共存的概率。并评估术前诊断技术的影响犤导管及扩张宫颈与刮宫术(D&C)犦及经阴道超声检测意外肿瘤发病的价值。研究设计:回顾性选取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帕尔马大学及帕维亚Policlinico S M atteo妇产科的70例连续病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组织学诊断为A EH。其中52例患者接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BSO),18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及BSO,手术均在诊断A EH后8周内进行。结果:70例活检诊断为非典型…  相似文献   

2.
杨英杰  柴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1479-1480
目的:探讨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分期I期67例,手术病理分期改变12例,误差率为18.9%,术前临床分期Ⅱ期43例,手术病理分期改变17例,误差率为39.5%,术前临床分期Ⅲ期16例,手术病理分期改变1例,误差率为6.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病理分期更准确的反映了病变程度及病变性质,对术后补充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指导意义,建议临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查外科手术分期对子宫内膜癌Ⅰ级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03年7月间因子宫内膜癌接受手术分期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最终肿瘤组织学、分级、分期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共349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181例(52%)患者在术前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Ⅰ级,其平均年龄为61岁(27~89岁)。其中82%患者实施了手术分期犤盆腔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犦,肿瘤明显局限于子宫内膜和手术治疗风险较高的患者除外。手术分期中,3.2%患者表现出严重的并发症,有2例患者分别因肺栓塞和心肌梗塞死于围手术期。比较术前和术后的病理组…  相似文献   

4.
丁晓静 《医学综述》2013,19(14):2546-2548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更新和自我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临床、动物实验和实验室研究表明,女性子宫内膜组织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高度增殖潜能的干细胞。子宫内膜癌(EC)是妇科常见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肿瘤干细胞是一类与正常干细胞有许多相似性的具有高分化潜能和高致瘤性的细胞。EC的发生与内膜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异常有密切关系。内膜干细胞由于早期遗传或者遗传基因的改变成为肿瘤干细胞,从而导致E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与分级采取多模态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入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所有患者经病理活检组织确诊,并采取MRI扫描及处理分析,另选取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Ⅰa期26例,Ⅰb期8例,Ⅱ期2例,Ⅲa期2例,Ⅲb其1例,Ⅲc期1例,其中,误诊例数为10例,Ⅰa期4例,Ⅰb期2例,Ⅱ1例,Ⅲa期2例,Ⅲc期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各期D值均低于正常子宫肌层,30sD值比较无差异(P0.05),60s、90s、120s、150s、18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各期ER值均低于正常子宫肌层,30sER值比较无差异(P0.05),E60s、E90s、E120s、E150s、E18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分级过程中采取多模态MRI诊断,对疾病治疗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分期具有指导临床治疗方式选择、避免不必要的扩大手术的意义。超声以其高分辨率、价廉、可重复性高、无损伤性等优势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术前超声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作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模态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与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多模态MRI检查,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检查结果情况。根据研究组患者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组,观察3组患者ADC值和rADC值水平。结果高分化组、中分化组的ADC、rADC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中分化组的ADC、rADC值均高于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s时两组研究对象D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180 s时期研究组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s时两组研究对象ER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180 s各时期研究组E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进行多模态MRI诊断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分级,指导临床医师指定手术计划,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超声、CT和MRI在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MRI和超声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7例患者的病理类型均为内膜样腺瘤,术后病理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为42/4/14/7例;参照术后病理分期结果 ,CT扫描、MRI扫描、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2.09%和97.01%和70.15%,三者中,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和超声诊断,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对子宫内膜癌Ⅰ期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期、Ⅲ期和Ⅳ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MRI和超声三种检查手段均可用于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中,但MRI的诊断效能最佳,可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内膜癌(EC)的临床分期、MRI分期、病理分期间的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E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临床分期、MRI分期、病理分期。结果临床分期与MRI分期中Ⅰ期、Ⅱ期的相符度分别为76.81%(53/69)、52.38%(11/21),总符合度为71.11%(64/90)。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中Ⅰ期、Ⅱ期的相符度分别为65.22%(45/69)、42.86%(9/21),总符合度为60.00%(54/90)。MRI与手术病理分期中Ⅰ期、Ⅱ期、Ⅲ期相符度分别为81.12%(43/53)、70.83%(17/24)、76.92%(10/13),总符合度为77.78%(70/90)。结论手术病理分期准确率、临床价值最高,优于MRI分期及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场强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行术前高场强MRI及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分析高场强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高场强MRI用于子宫内膜癌术前Ⅰ_A期分期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0%、84.00%、85.00%、88.23%、80.76%,kappa0.643;Ⅰ_B期为、62.50、80.38、86.68、50.00、94.00,kappa0.478;Ⅱ期为70.00、96.00、90.67、77.78、94.11、kappa0.687;Ⅲ_A期为50.00、100.00、98.33、100.00、98.30、kappa0.659;Ⅲ_C期为80.00、96.36、95.00、66.67、98.14,kappa0.700;均值69.64%、96.34%、91.33%、76.54%、93.06%,kappa0.643,提示一致性良好。结论基于高场强MRI的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评估与术后病理结果具良好的一致性,有望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往,对于子宫内膜癌采用1971年FIGO临床分期标准,指导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1988年FIGO对子宫内膜癌分期进行了新的修订〔1~3〕。本文回顾分析1996~1997年间我院手术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ndometrialatypicalhyperplasia,EAH)的患者并存隐匿性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入院诊断为E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绝经前患者(44例)及绝经患者(17例)分别讨论。根据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EAH组及子宫内膜癌组,分别观察绝经前患者及绝经后患者中对合并隐匿性子宫内膜癌有预测价值的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用于评估入院诊断为EAH的患者实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结果在绝经前患者中,诊刮前子宫内膜厚度、术前EAH分级被选人方程,所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判别正确率为86.4%。在绝经患者中,绝经年限、术前EAH分度被选入方程,所建方程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判别正确性为82.4%。结论①对于绝经前EAH患者,诊刮前子宫内膜厚度、EAH分度有助于临床工作中术前判断其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②对于绝经患者,绝经年限、EAH分度对术前判断其实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有应用价值,从而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本院2015~2016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选取120例,120例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其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析的结果.结果 手术前后病理分期Ⅰ期误差率为21.3%,Ⅱ期误差率为50.0%,Ⅲ期误差率为0.0%;手术前后病理学分期腺癌误差率为5.7%、粘液腺癌误差率为44.4%、混合型腺癌误差率为57.1%、浆腺癌误差率为50.0%、透明细胞癌误差率为40.0%,总误差率为13.3%.手术前后组织学分期G1误差率为18.8%、G2误差率为20.0%、G3误差率为30.0%.手术前后病理学分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术前临床临床分期中应尽量规范操作,以减少误差,手术病理能准确的反应癌变程度与性质,可客观的对预后做出判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宫颈受累及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性,以提高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应用.方法:对135例经分段诊刮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磁共振检查,观察肿瘤范围、结合带显示、宫颈累、淋巴结的情况,进行术前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MRI对于子宫肌层侵犯的诊断为符合率69%;对于子宫颈管浸润的诊断符合率为85%;对于淋巴结转移高危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78%.结论:磁共振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160例临床和手术病理分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探讨两种分期方法误差之原因。方法对160例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手术前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结果临床分期误差率:I期为18.1%,II期为60.0%。手术前后分期误差及病理类型改变的原因有:(1)术前分段诊刮时漏刮受累的宫颈组织或宫腔组织脱入颈管内而造成期别误诊;(2)术前诊刮获取的组织量少,造成难以进行病理分类;(3)个别病例宫颈管粘膜小癌灶诊刮时被刮除等。结论根据手术病理分期指导手术范围及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意义。由于临床II期子宫内膜癌分期误差率较高,在诊治上应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评价及指导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首诊子宫内膜癌患者4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将MRI术前临床分期及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MRI诊断子宫内膜癌Ⅰ a期的准确率为89.3%(25/28),诊断Ⅰb期、Ⅱ期、Ⅲ期及以上的准确度分别为6/9、2/3、1/1;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75.61% (31/41);诊断宫颈间质有无受累准确率为95.12%(39/41);MRI诊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准确率85.37%(35/41).结论:MRI对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分期手术在治疗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分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践证明,对所有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生存率进行比较,实践证明,临床Ⅰ期生存率75%,Ⅱ期生存率为89.7%,整体治疗优势比较明显.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分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预后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分期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31例,给予开腹分期手术治疗,研究组37例,给予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实施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特征及术后并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切除数目、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腹腔引流量、术中出血、术后发热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临床特征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给予开腹分期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腹腔镜手术具有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临床应用直达病灶、安全有效,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