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早产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芬  丁依玲 《中国医刊》2007,42(12):63-66
早产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早产儿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5%~15%,在围生儿死亡顺位中居第二位。部分存活者,可遗留下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因此,如何防治早产,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是围生医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早产约占所有分娩数的5%~15%。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75%以上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约有1/4的存活早产儿会遗留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对驻济省市级医院2006年1月至11月分娩的231例早产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胎膜早破多胎妊娠、胎位异常、妊高征、胎儿畸形等占据早产病因前五位;早产对胎儿的影响是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较高。早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死亡的4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早产儿死亡顺位原因为窒息、肺透明膜病变(RDS)、颅内出血、败血症、吸入性肺炎等。其中胎龄小于33周者占71.11%,胎龄越小,早产儿死亡率越高。早产诸因素中以妊娠合并症(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和胎膜早破为引发早产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早产诱发因素,预防早产是减少早产儿发生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隋冬洁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722-1722
早产一直在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占据重要原因。在我国,除畸形外,围生儿死亡中早产占70%以上。存活早产儿可以并发严重疾患,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我国新生儿科住院患者中早产儿占19.7%,故早产备受产科学界的重视。有研究发现对于宫颈缩短的先兆早产孕妇进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早产率,自2008年我院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测宫颈长度来预测早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围生儿死亡中,早产儿占半数,存活者约8%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1]。因此,搞好孕产期保健,做好早产的防治,竭力避免早产的发生,是当前妇产科工作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2003~2004年在我站分娩有完整资料的869例产妇,早产者64例,共娩出早产儿64例,围生儿死亡10例,病死  相似文献   

7.
硫酸镁联合硫酸舒喘灵治疗先兆早产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丽美 《当代医学》2006,12(10):88-89
早产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早产儿脏器功能不成熟,常导致较高的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因此,减少早产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改善和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的关键。早产治疗的目的是抑制子宫收缩,延长孕龄赢得促胎肺成熟的时间。我院采用硫酸镁联合硫酸舒喘灵治疗先兆早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出生1200多万名早产儿,占新生儿总数的96%。在这些早产儿中,大约85%集中在非洲和亚洲,而早产、窒息和感染性疾病始终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按照我国目前的出生率和早产发生率计算,每年约出生150万名早产儿,占全球早产儿总数的1/10以上。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已成为备受瞩目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在今年的世界母乳喂养周之际,我们强调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产前补充维生素K1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是围生儿发病、死亡和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为5%~15%。早产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未成熟,致使病死率升高。75%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引起的围生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有关。为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早期预防效果,本研究对有分娩先兆且孕厨〈37周的早产孕妇给予维生素K1肌注,观察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1981~1990年间围产儿死亡中,早产占第一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这十年间影响早产儿预后的临床因素,以总结经验教训,为降低早产儿围产期病率及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硫酸镁联合硫酸舒喘灵治疗先兆早产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早产儿脏器功能不成熟,常导致较高的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因此,减少早产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改善和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的关键。早产治疗的目的是抑制子宫收缩,延长孕龄以赢得促胎肺成熟的时间。我院采用硫酸镁联合硫酸舒喘灵治疗先兆早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早产约占所有分娩的5%~15%,近年有上升趋势。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75%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约有25%存活的早产儿并发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防止早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背景]探讨早产的主要原因及引发早产儿死亡的原因.[病例报告]对128例早产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见早产的众多因素中围产期因素占首位.[讨论]加强孕期保健教育,积极进行早产儿复苏是预防早产及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75%以上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我们对1998年7月~2002年7月165例早产临产及先兆早产的及死亡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药物抑制宫缩的效果与经验,为进一步改进治疗,降低早产及围产儿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常红  张丽娟  高月丹 《黑龙江医学》2001,25(10):757-758
早产儿在儿科死亡率最高 ,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本文就 610例早产儿发生原因及死亡原因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997~ 1999年出生新生儿 114 60例中 ,早产儿为610例。 610例中 ,妊娠 2 8周早产 2 6例 ,2 9~ 3 0周早产 3 0例 ,3 1~ 3 2周早产 13 5例 ,3 3~ 3 4周早产 196例 ,3 5~ 3 6周早产2 2 3例 ,其中 ,5 6例双胎占早产的首位 ;其次是早破水 4 2例 ,妊娠中毒症 2 6例 ,外伤 14例 ,习惯性流产 12例 ,前置胎盘 7例 ,胎盘早剥 6例 ,母子血型不合 1例。其他早产儿未查到明显诱因。本组死亡 94例。2 讨论2 1 早产儿发生的原因本文…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也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在2 500 g以下、身长在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中约有15%于新生儿期死亡,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临床上除去致死性畸形75%以上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1],故对早产儿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2010年出生的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及探讨近10年来我院围生儿死亡原因的分类现状,以提高围生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按照我国围生期分类标准,对我院10年间394例围生儿死亡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我院围生儿死亡率为2.28%,死胎占55.33%,死产占8.38%,新生儿死亡占36.29%。早产、畸形、脐带、胎盘因素是造成我院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期监护,产前筛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妊娠在28W后至37W前分娩者称为早产,据报道75%以上的围产儿的死亡与早产有关,加强早产儿的护理,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是目前护理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早产儿的护理有喂养、保暖、抗感染等问题,现将本院98例早产儿护理中有关保暖问题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俏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32-1033
现代儿科学认为75%以上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早产儿死亡率是足月儿死亡率的20倍或更多。因此,为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在护理早产儿时,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加强护理。同时要了解早产儿的概念及特点,早产儿是指胎龄超过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后体重低于2500g的活产新生儿。由于早产儿胎龄不足,各器官尚未成熟,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产生疾病,一旦病情控制不好,很快由轻转重导致死亡。下面笔者就在早产儿护理过程中要做好的几个方面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张振平  刘少雄 《广东医学》2002,23(8):859-860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确定围生期保健重点,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该区1995年10月至2000年9月41352例围生儿中死亡的455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产期死亡率11.00‰,各年度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产检与未产检者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早产儿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趋势。围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出生缺陷、脐带因素、早产。结论 出生缺陷和脐带因素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流动人口的围生期保健工作及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是全社会共同任务,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