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三七粉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98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组除口服上述药物外并予补阳还五汤合三七粉内服,两组均治疗35天。观察治疗后两组痊显率、总有效率、功能独立性评定总积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情况和全血黏度比、血浆黏度比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痊显率分别为42.86%、73.47%,总有效率分别为77.55%、91.84%,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功能独立性评定总积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全血黏度比、血浆黏度比、TC、TG、HDL-C、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合三七粉能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症状,减轻患者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对其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7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和对照组37例。2组患者入院后予以调控血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及稳定斑块等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水煎剂口服。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脑卒中(NIHSS)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不仅可显著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期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85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缺血性中风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全部中风的75%左右.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患者8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全部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9.4%,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患者,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结合体针、头针治疗。结果:显效9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及对Hcy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诊疗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及检测血脂、Hcy水平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和验证。结果:实验组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脂水平、Hcy水平,提高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降低血脂及Hcy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共有12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4例。将治疗组采用的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采用的中成药益脉复健胶囊的方法进行疗效分析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有77例(60.16%),总有效率为89.85%;对照组显效51例(39.84%),总有效率为70.3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比较确切,并且安全性高,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静红 《河南中医》2011,31(2):188-18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1周、2周时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1周、2周时NIHS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1),Barthel指数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阻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程度,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20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结合...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由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记载于《医林改错》,是以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病的经典名方,而气虚血瘀作为中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临床根据此病机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及后遗症有独特优势,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近年来关于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的药效机制研究文献,发现补阳还五汤无论是单一使用或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中风以及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尿潴留、抑郁、肩手综合征等后遗症,均获得较好的疗效。基于此从气虚血瘀的角度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一系列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分析,以期为补阳还五汤在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于神经内科就诊的145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78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外67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人数71人,有效率为91.03%。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人数55人,有效率为82.09%。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中医对于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优势明显,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肢体麻木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 ,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均归属于中医“中风”范畴。1 中风的病因病机中风为内科急症 ,其病因病机 ,历代诸说纷纭 ,河间主火 ,丹溪主痰 ,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非风”理论 ,清代王清任则专以气虚立说 ,爰立补阳还五汤。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总结前人经验 ,遵循《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 ,则为大厥”之旨 ,倡导“肝阳化风 ,气血并逆 ,直冲犯脑”之论 ,明确了“…  相似文献   

13.
14.
马钱子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常规服用补阳还五汤加用马钱子粉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治疗40例,均为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气虚血瘀型,并头颅CT确诊为出血或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0·25岁。病程15-120d,其中90d以内12例,91-120d 8例。头颅CT示脑梗死15例,脑出血5例。“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测评重型8例,中型6例,轻型6例。合并高血压者5例,糖尿病者2例,高血脂者6…  相似文献   

15.
中风被列为"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首,自灵枢首次提出病名后,历代医家不断研究,在张仲景邪实之说的基础上,巢元方将正虚主要归为气血亏虚,李东垣将"体虚"具体到"气虚",朱丹溪把血瘀与气虚并列,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认为气虚、血虚、瘀血等亦为中风的病因,至王纶撰气虚血瘀理论已初见端倪,王清任继承发展了前人学术思想,正式提出气虚血瘀致中风论。现代研究认为中风之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亦与气虚血瘀相吻合,从现代研究校对论证了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的病机特点。治疗以益气活血为基本大法,应用补阳还五汤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液黏滞性,溶解血栓,抗脑缺血损伤,改善神经元超微病理结构,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细胞Ca2+超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临证时,须根据症状,审其气虚、血瘀之偏,遣方用药。未来应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寻找循证医学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12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予以西医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61例,加用补阳还五汤与针刺疗法。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上肢痉挛程度、手功能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MAS评分为(1. 53±0. 27)分、(1. 02±0. 1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FMA评分为(8. 87±2. 05)分、(9. 65±2. 1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 80%,优于对照组的75. 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可有效提升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表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手功能,有利于预后质量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施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补阳还五汤治疗恢复期中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凯 《山西中医》2009,25(4):37-37
笔者自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恢复期中风病辨证属气虚血瘀者6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其相关血浆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医证型与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联合造模的方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补阳还五汤(24 g/kg)组、双歧杆菌(0.81 g...  相似文献   

20.
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中风应用的探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文献依据 清代王清任治病重视气血,强调气血论治.对于气血病变与论治,他特别强调血瘀和气虚两证,主张用活血化瘀法.《医林改错》立活血化瘀方共十五张,其用药配伍特点,以活血化瘀与理气药同用为主,可谓是化瘀不忘行气.此外,在这些方剂中,还分别把活血化瘀药与清热解毒、平肝、通窍、养阴、攻逐、散寒、祛风、通经等品同用.配伍方法灵活多变.他在活血化瘀法治血瘀证的具体运用和突出贡献,是根据人体部位,创立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分部治疗血瘀证.他还重视元气,强调气虚为病,同时,还认为气虚可导致血瘀而相兼为病,故在治疗上把补气药与活血药合用,标本同治.他的补气活血法最著名的代表方剂是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