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灵芝孢子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59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紫杉醇+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口服复方灵芝孢子胶囊,对照组在化疗基础上加服安慰剂,6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12,P=0.025)。观察组临床稳定率高于对照组(χ2=4.230,P=0.040);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率、胃肠功能异常率低于对照组(χ2=5.732,P=0.017;χ2=4.768,P=0.029)。两组肾功能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灵芝孢子胶囊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非NSCLC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减轻骨髓毒性、消化道反应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B7(B7 1、B7 2 )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中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30例初发ITP患者和 15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B7 1(CD80 + )、B7 2 (CD86 + )表达率。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6 + 、B细胞表面CD86 (CD1 9+ CD86 + CD1 9+ )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5 ) ,而CD80 + 、CD1 9+ CD80 + CD1 9+ 表达率相对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TP患者CD86 + 的改变可能参与ITP自身免疫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感染, 以及共感染患者的CD8+T细胞耗竭状态。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收治的HIV感染和(或)MTB感染患者87例, 其中HIV感染18例, 活动性结核(active tuberculosis, ATB)34例, 潜伏性结核(latent tuberculosis, LTB)19例, HIV感染合并ATB 7例, HIV感染合并LTB 9例, 同时纳入11名健康对照者。收集所有受试者的外周血, 进行全血细胞表面染色和细胞内染色, 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上的活化分子CD62配体、CD44、CD127, 转录因子脱中胚蛋白(eomesodermin, EOMES)、T细胞因子1(T cell factor 1, TCF-1)、T盒转录因子(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 T-bet)、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 lympho...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200/CD200R1的表达,探讨CD200/CD200R1信号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3例SLE患者及24名健康对照者CD4+T细胞以及树突细胞表面CD200和CD200R1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血清游离CD200水平。通过体外细胞刺激培养观察CD200/CD200R1信号对Th17分化及调节性T细胞Treg生成的影响。结果 SLE患者CD4+T细胞、树突细胞CD200的表达及血清游离CD200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00R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细胞培养给予CD200-Fc融合蛋白可降低SLE患者Th17的分化并纠正TGF-β诱导的调节T细胞生成缺陷。结论 SLE患者CD200和CD200R1表达异常,CD200/CD200R1信号在Th17/Treg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方法:检测16例CTEPH患者的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水平(包括CD3~+、CD4~+、CD8~+和CD4/CD8),并于1年后随访部分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和对照组20例受试者采用全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细胞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在16例患者中,7例(44%)出现CD3~+异常,5例(31%)出现CD4~+升高,8例(50%)出现CD8~+下降,10例(63%)出现CD4/CD8比值异常。在随访的9例患者中,7例(78%)出现CD3~+下降,5例(55%)出现CD4~+异常,6例(67%)出现CD8~+下降,5例出现CD4/CD8比值升高。同时与对照组比较,10例CTEPH患者的PBMC中CD3DmRNA、CD3GmRNA、GZMAmRNA、GZMBmRNA、ZAP70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CTEPH患者的T细胞识别抗原、传导信号功能及杀伤功能下降;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低下,其在CTEPH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在模拟HCV HVR1免疫7肽(7P)刺激的条件下,健康志愿者树突状细胞(DC)的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6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7P共同孵育培养后,应用流式抗体进行DC细胞表型及细胞内因子染色,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及FACSCalibur软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7P刺激组代表mDC(髓样树突状细胞)成熟的Lin1-HLA-DR+CD11c+CD83+细胞的频数明显下降(P=0.001),代表p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成熟的Lin1-HLA-DR+ CD123+ CD83+ 细胞的频数未发生明显变化.代表mDC分泌功能的IL-12在空白对照组及刺激组均未检测出来.结论 7P对DC无明显的激活作用.7P对免疫效应细胞产生作用可能不通过抗原提呈细胞而直接作用于免疫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KDR/CD34、CD133/CD34和CD117/CD34阳性细胞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2014年4月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30例,同时选取2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别于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脑出血后第1~7天和对照组体检当天对外周血中CD34+、KDR+/CD34+、CD133+/CD34+和CD117+/CD34+细胞水平进行检测,使用CELLQuest软件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外周血CD34+细胞与KDR+/CD34+、CD133+/CD34+、CD117+/CD34+细胞在出血性卒中后1~7d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34+和CD117+/CD34+在1~2d时先下降,后逐渐上升;KDR+/CD34+和CD133+/CD34+细胞在1~5 d时逐渐升高,均在5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8±3.5)×105和(16.7±3.3)×105。与1 d时相比,CD34+细胞在5、6 d时分别为(27.4±6.3)×105和(25.4±5.7)×105,KDR+/CD34+、CD133+/CD34+细胞在4、5、6d时分别为(10.2±3.1)×105、(14.8±3.5)×105、(12.1±3.4)×105和(14.3±3.6)×105、(16.7±3.3)×105、(13.1±4.0)×105,CD117+/CD34+细胞在5d时为(21.3±4.2)×105,均高于脑出血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D34+群体中,与对照组相比,KDR+/CD34+细胞比例在1~7 d时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33+/CD34+细胞比例在4d时为(65±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 d相比,KDR+/CD34+细胞比例在5 d时为(55±6)%,CD133+/CD34+细胞比例在4 d时为(65±4)%,CD117+/CD34+细胞比例在4d和5d时,分别为(69±6)%和(72±6)%,均出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细胞及其细胞亚群发生了变化,推测不同细胞亚群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潜能,KDR+/CD34+和CD133+/CD34+可能是急性出血性卒中的早期敏感指标,而CD117+/CD34+则在早期即被大量动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上各种媒体对艾滋病知识的广泛宣传。大众提高了对艾滋病信息的了解 ,增加了对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心 )保密原则信任度 ,前来我中心自愿匿名检测HIV抗体者逐年增多。现将中心 2 0 0 1年自愿检匿名测HIV抗体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  2 0 0 1年对到中心进行HIV抗体自愿匿名检测者进行检测前后医学咨询。医生将传授预防艾滋病的一般知识给受试者。解释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 ,以便减轻受试者的心理压力。按统一表格登记 ,对受试者不记姓名和地址。仅有静脉注射吸毒、性乱、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患者CD8+ T细胞激活分子CD38、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HLA-DR)与血浆HIV载量的相关性,分析用CD8+ CD38+、CD8+ HLA-DR+的比例替代HIV载量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1998-2006年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初诊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236例和56名同期健康献血员的抗凝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8+ T细胞分别表达CD38和HLA-DR的比例,用分支DNA技术(bDNA)检测血浆病毒载量(VL).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预测VL>1×103拷贝/mL、>1×104拷贝/mL和>1×105拷贝/mL时CD8+ CD38+、CD8+ HLA-DR+比例的临界值范围.结果 236例患者的CD4+ T细胞计数138(16,262)×106/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8+ T细胞计数618(353,87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 CD38+、CD8+ HLA-DR+的比例分别为85.4%(72.5%,92.2%)和40.3%(17.5%,59.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HIV载量的相关性分别为0.429(P<0.01)和0.282(P<0.01).用CD8+ CD38+>80.4%预测VL>1×103拷贝/m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0.6%和75.0%;用CD8+ HLA-DR+预测VL>1×105拷贝/m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8.7%和81.4%.结论 对HIV感染或AIDS初诊的患者可以尝试用CD38和HLA-DR激活亚群来预测血浆HIV载量,这种替代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tactin,XCL1)对COPD患者外周血CD4+ T、CD8+T细胞亚群及有关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1 3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和13名健康人,分离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培养,经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干预后,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表面Fas、FasL表达,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XCL1、IL-2表达水平.结果 AECOPD及稳定期患者外周血中的XCL1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ECOPD组又高于稳定期组患者(P<0.05).COPD患者(包括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T细胞培养液中,XCL1干预组与未干预组相比,XCL1、CD4+-Fas、CD4+-FasL、CD8+-Fas、CD8+-FasL表达增高(P<0.05),CD4+/CD8+降低(P<0.05),而IL-2表达减少(P<0.05).且XCL1的表达与CD4+-Fas、CD4+ FasL、CD8+-Fas、CD8+-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与IL-2的表达及CD4+/CD8+呈负相关.结论 XCL1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其参与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Fas、FasL的表达,导致CD4+T、CD8+ T细胞的凋亡增加,CD4+ T/CD8+T比值下降,造成CD4+/℃D8 +比例失衡,XCL1还可引起IL-2水平降低,间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可能是导致COPD炎症持续存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CD1d~(high)CD5~+CD19~+调节性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讨论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SLE活动性指数的关系。方法:以10例健康人群和10例SLE为研究对象,检测CD1d~(high)CD5~+CD19~+B细胞的含量。同时,检测各受试者的IgG和IgM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CD1d~(high)CD5~+CD19~+B细胞占B淋巴细胞百分比平均为0.20%±0.21%,SLE组CD1d~(high)CD5~+CD19~+B细胞为0.83%±0.28%,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对照组和SLE患者的IgG含量分别为13.27±2.31和10.31±4.7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SLE患者的IgM含量分别为1.79±0.50和0.80±0.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相关性分析,SLE组患者CD1d~(high)CD5~+CD19~+B细胞数与IgG水平呈负相关(r=-0.634 4,P0.05),与IgM水平无相关性(r=-0.188 6,P0.05),与活动性指数无相关性(r=0.242 3,P0.05)。结论:SLE患者体内表达的CD1d~(high)CD5~+CD19~+B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其细胞数与其IgG水平呈负相关,提示调节性B淋巴细胞在SLE病程过程中对机体的体液免疫调节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调节免疫应答的B淋巴细胞亚群评估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三二O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常规检测血常规、血肌酐、总胆红素、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电解质、血气、动脉血乳酸值(Lac)情况,根据入院1 d内指标最差值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分别于入院后1、3、7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20~+CD24hi CD38hi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s)表达水平。根据患者3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结果共入选116例患者,存活组46例,死亡组70例;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7 d CD20+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均明显低于入院1、3 d(均P<0.05);入院1 d和3 d CD20~+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d时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20~+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总胆红素、血肌酐、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La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20~+CD24hi CD38hi Bregs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后1、3、7 d CD20~+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APACHEⅡ评分对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均较高(AUC 0.8~0.9),其中入院7 d CD20~+CD24hi CD38hi Bregs水平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92)。结论外周血CD20~+CD24hi CD38hi Bregs表达水平可用于评估老年急性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强化治疗时易产生严重的低血糖,这是否与强化控制血糖时肾上腺素(E)对靶器官的调节作用降低有关,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试验。受试者为7名接受强化治疗(IC)、10名常规治疗(CC)的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17名年龄、体重相匹配的健康人,均接受带或不带E输注的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对2型糖尿病以及胰腺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链尿佐菌素(STZ)造模后,进行糖耐量试验,模型组和灵芝组以糖耐量异常者保留,余去除,并改喂高脂高糖饮食,灵芝组另加灵芝孢子粉(50 mg/kg·d-1).取血、胰腺检测相关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模型组胰腺组织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C)显著低于正常组和灵芝组(P<0.05),胞浆Cyt-C、线粒体Ca2+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灵芝组(P<0.05).结论Cyt-C、Ca2+参与胰腺细胞损伤,灵芝孢子粉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CD3+ /CD2 5 + 、CD3+ /HLA DR+ 和CD3+ /CD6 9+ 的表达。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术对 4 5例老年肺癌患者上述 3种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表达进行检测 ,并与非老年肺癌组、健康老年对照组和老年良性病变组对比。 结果  4 5例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3+ /CD2 5 + 、CD3+ /HLA DR+ 和CD3+ /CD6 9+ 表达 (分别为 7 2 4± 1 85、2 8 4 6± 5 39和 7 78± 2 6 3)低于健康老年对照组(分别为 10 35± 2 5 4、37 16± 5 5 1、11 0 2± 2 18)和良性病变组 (分别为 9 5 3± 3 0 2、35 33± 5 2 3、10 6 7± 2 4 5 ) ,P <0 0 1。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对照组和老年良性病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Ⅲ、Ⅳ期 (分别为 7 15± 1 13、2 5 32±5 2 3、7 14± 2 81)和Ⅰ、Ⅱ期 (分别为 8 0 6± 1 2 1、30 2 7± 6 0 5、8 4 3± 2 6 7)表达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中、高分化程度的肺癌患者其表达 (分别为 8 2 3± 1 2 3、34 0 5± 6 6 1、11 2 5± 3 2 2 )明显高于低分化程度的肺癌 (分别为 7 0 2± 1 35、2 5 31± 5 87、5 31± 3 5 7) ,P <0 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定量分析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CD+ 3 、CD+ 4 、CD+ 8T淋巴细胞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FCM) ,对 76例无症状抗 HIV阳性的静脉吸毒者 ,16 5例抗 HIV阴性的静脉吸毒者及 6 1名正常对照 ,分别检测CD+ 3 、CD+ 4 、CD+ 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 4 /CD+ 8比值。结果 HIV感染组与静脉吸毒组及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F =10 5 0 2、15 9 13、2 2 0 0 8,P均 <0 0 1) ;CD+ 4 细胞计数和CD+ 4 /CD+ 8比值表现为HIV感染组 <静脉吸毒组 <正常对照组 (q =18 4、2 4 6、11 1,P均 <0 0 1) ,CD+ 3 细胞计数呈现为HIV感染组 >健康对照组 >静脉吸毒组 (q=19 8、6 5、10 8,P均 <0 0 1) ,CD+ 8细胞计数表现为HIV感染组 >静脉吸毒组 >健康对照组 (q=2 7 2、2 4 9,P均 <0 0 1;q =3 4 8,P均 <0 0 5 )。结论 HIV感染和 /或静脉吸毒均可不同程度的导致CD+ 4 和CD+ 8细胞水平的改变 ,有关静脉吸毒合并HIV感染对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垂体PRL瘤的发病机制,对7名正常成年女性及9例垂体PRL瘤女性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多巴胺(DA)、口服左旋多巴(LD)及联合服用LD及卞比多巴(CD,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脱羧酶抑制剂)试验。静滴DA及口服LD后.两组受试者血浆DA水平升高,血清PRL水平下降。联合服用LD及CD后,血浆DA停留于基础水平,血清PRL水平在对照组与单服CD者有相等的下降,但垂体PRL瘤组下降程度明显减少。结果提示垂体PRL瘤患者可能有中枢性DA抑制作用的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4~+CD154~+T细胞亚群在中老年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间福州市中医院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就诊并确诊为IFI的患者(IFI组)、细菌感染患者(细菌组)和健康人(健康组)各20例,分别检测并对比受试者外周血中CD4~+CD154~+T细胞、(1,3)-β-D葡聚糖、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WBC)水平,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4~+CD154~+T细胞亚群诊断IF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IFI组、细菌组和健康组三组间CD4~+CD154~+T细胞水平、(1,3)-β-D葡聚糖水平、CRP水平、PCT水平和WBC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到CD4~+CD154~+T细胞检测真菌感染的诊断效能在上述五项指标中排名第二,仅次于(1,3)-β-D葡聚糖。CD4~+CD154~+T细胞诊断IFI的最优Cut-off值为0.24,敏感性为81.00%,特异性为82.00%。结论 CD4~+CD154~+T细胞在中老年IFI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将来有望成为IFI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IL-7及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共有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18例,健康对照者14例。CHB组患者予以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180μg,1次/周)抗病毒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按HBV-DNA定量不同再分为完全应答组(16例)、部分应答组(15例)和无应答组(36例);HBV携带组和健康组不做任何治疗。分别于0周、24周检测外周血IL-7、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结果在0周时,外周血IL-7含量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完全应答组与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应答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血清IL-7升高,调节性T细胞降低,可能与病毒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并分析HBV感染类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HBV感染患者208例,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分为A组(急性乙型肝炎,n=40)、B组(慢性乙型肝炎n=45)、C组(乙型肝炎肝衰竭,n=42)、D组(乙型肝炎肝硬化,n=41)、E组(乙型肝炎肝癌,n=40),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受试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不同乙型肝炎类型与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B、C、D、E组的CD3~+较对照组更低,且后4组的CD4~+、CD4~+/CD8~+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组受试者中,E组的CD3~+、CD4~+、CD4~+/CD8~+低于其他组,CD8~+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CD3~+、CD4~+、CD4~+/CD8~+较A、B组更低,但高于C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CD4~+、CD8~+、CD4~+/CD8~+水平与A、B组无相关性(P0.05),其中CD4~+、CD4~+/CD8~+水平与C、D、E组呈正相关(P0.05),CD8~+与之呈负相关(P0.05),且CD3~+与5组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相关系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存在差异,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能为乙型肝炎类型的鉴别提供依据,对这类疾病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