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T_2DN患者4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群20例为对照组。根据HbA_(1c)水平将观察组分为高值组(12例,HbA_(1c)10.0%)、中值组(19例,7.0%≤HbA_(1c)≤10.0%)及低值组(8例,HbA_(1c)7.0%)。结果观察组HbA_(1c)和u-AL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随着HbA_(1c)水平提高,u-ALB水平上升。结论 HbA_(1c)联合u-ALB水平检测可于早期诊断出2型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2.
正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_(1c))是血红蛋白与糖类经非酶促反应结合而成,糖尿病患者其含量增多,且与HbA_(1c)的形成不可逆,可反映机体近期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1])。我国目前仍然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将静脉血浆血糖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不采用HbA_(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3])推荐,对于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并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医院,可以开展用HbA_(1c)作为糖尿病诊断及诊断标准的探索研究。本文根据"上海市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课题研究要求,对辖区内3个村委35岁以上人群开展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对HbA_(1c)筛查糖尿病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下称"甲亢")患者采用HbA_1c联合FPG筛查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确定相应的最佳切点。方法选取2013~2016年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甲亢患者508例,行OGTT,检测HbA_1c、FPG及2hPG,测定身高和体重,计算BM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HbA_1c诊断和筛查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相关切点及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结果糖耐量正常组(NGT)、糖尿病前期组(IGR)、糖尿病(DM)组HbA_1c水平依次升高[(5.3±0.2)%vs(5.5±0.3)%vs(6.0±0.4)%,P0.001]。依据ROC曲线判定,本组人群中HbA_1c筛查糖尿病前期的最佳临界点为5.4%,敏感性为55.9%,特异性为64.39%。HbA_1c诊断糖尿病的最佳临界点为5.5%,敏感性为79.71%,特异性为73.16%。结论 HbA_1c可准确反映甲亢患者不同阶段的糖代谢异常状态,在甲亢患者中诊断和筛查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ROC切点分别为5.4%与5.5%。HbA_1c联合FPG筛查糖尿病与OGTT诊断结果的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较单独HbA_1c诊断糖尿病吻合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1,5-AG)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葡萄糖激酶吡喃糖氧化酶(GK-PROD)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10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IGT组)及30名正常对照者(NGT组)的血清1,5-AG,同时测定FPG、2hPG及HbA_1c等指标,应用ROC曲线评价1,5-AG、FPG及HbA_1c对糖尿病的诊断性能.结果 T2DM组血清1,5-AG水平显著低于NGT组和IGT组(P均<0.01),IGT组低于NGT组(P<0.05).血清1,5-AG与FPG、2hPG、HbA_1c均呈显著负相关.1,5-AG、FPG和HbA_1c诊断糖尿病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8、0.921、0.817.结论 血清1,5-AG与糖耐量下降相关,1,5-AG含量测定可作为糖尿病诊断、筛查和血糖控制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与血糖、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T2DM组)240例及健康对照组(NC)80名。T2DM组再根据年龄及HbA_1c分别分组,分析25(OH)D、FPG、FIns、FC-P、TG、TC、HDL-C及LDL-C水平。结果T2DM组25(OH)D低于NC组(P=0.032),维生素D缺乏者比例较NC组升高(P=0.029)。T2DM组中,维生素D缺乏者比例≥60岁亚组,高于45岁亚组(P=0.041),HbA_1c≥10%亚组高于7%亚组(P=0.038)。≥60岁亚组及45~60岁亚组25(OH)D、FIns低于45岁亚组(P=0.021、0.033、0.027、0.031);60岁亚组FC-P低于45岁亚组(P=0.042);≥60岁亚组HbA_1c高于45岁亚组及45~60岁亚组(P=0.031、0.039)。HbA_1c≥10%亚组及HbA_1c 7%~10%亚组FPG高于HbA_1c7%亚组(P=0.021、0.037),HbA_1c≥10%亚组FPG高于HbA_1c 7%~10%亚组(P=0.028);HbA_1c≥10%亚组FC-P较HbA_1c7%亚组和HbA_1c 7%~10%亚组降低(P=0.022、0.029);HbA_1c≥10%亚组及HbA_1c7%~10%亚组25(OH)D较HbA_1c7%亚组降低(P=0.017、0.032)。25(OH)D与HDL-C、FIns呈正相关(r=0.637,P=0.032;r=0.352,P=0.048),与年龄、HbA_1c呈负相关(r=-0.270,P=0.001;r=-0.237,P=0.04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bA_1c是25(OH)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0.016)。结论 T2DM患者易合并维生素D缺乏,年龄增越大、血糖水平越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A_1c在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T2DM诊断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待确诊糖尿病者457名,均行75g OGTT并测定HbA_1c,绘制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分析FPG及HbA_1c诊断与筛查T2D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OGTT结果为"金标准",FPG的ROC曲线的最佳切点为6.995 mmol/L,特异性99.5%,敏感性96.2%,曲线下面积(AUC)0.994(95%CI:0.910~0.970),阴性似然比(-LR)0.039,阳性似然比(+LR)213.43。HbA_1c的ROC曲线的最佳切点6.95%,特异性97.7%(95%CI:0.850~0.978),敏感性98.3%(95%CI:0.858~0.952),AUC 0.997(95%CI:0.945~0.990),-LR 0.017,+LR 43.64。结论 HbA_1c≥6.95%可作为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T2DM诊断及筛查的一种有效方法,诊断的敏感性较FPG高,特异性较FPG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A_1c早期筛查糖尿病的最佳截点。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行OGTT和HbA_1c测定的对象613名。以1999年WHO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2hPG≥11.1mmol/L分为糖尿病组(DM)和2hPG11.1mmol/L非糖尿病组(NDM)。利用相关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约登指数确定HbA_1c筛查糖尿病的最佳截点。结果 DM组19.4%的患者HbA_1c6.5%,NDM组80.6%的患者HbA_1c6.25%。相关分析显示,HbA_1c与2hPG有相关性。HbA_1c与2hPG拟合回归方程为HbA_1c=3.031+0.290×2hPG。ROC曲线显示,最佳HbA_1c截点为6.25%。HbA_1c为6.25%时,敏感性为87.85%,特异性为80.67%。HbA_1c为6.25%时,具有最大的约登指数。结论 HbA_1c≥6.25%筛查糖尿病的有效率为94.97%,可使漏诊率降低至12.15%,适合作为早期筛查糖尿病的截点。  相似文献   

8.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行产检的产妇120例,根据HbA_(1c)检测结果进行分组,HbA_(1c)≥6%的48例为研究组,HbA_(1c)小6%的72例为对照组。并于24~28w通过75g OGTT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确诊。结果孕期24~28w,对照组空腹血糖(TPG)、餐后2h血糖(h IPG)及HbA_(1c)水平均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检出妊娠期糖尿病5例,研究组检测42例,HbA_(1c)检测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91.78%,准确度为90.83%。结论在产妇孕早期进行HbA_(1c)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的DM患者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各40例,作为研究组A和研究组B,健康人员40例作为参照组。结果:研究组A的FPG、2h PG以及HbA_(1c)等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B高于参照组,P0.05。2hPG差异P0.05。结论:在糖尿病诊断中,FPG、h_2PG、HbA_(1c)可作为DM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1976年Koenig等最先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与血糖的密切关系。之后,大量研究均证实HbA_(1C)可反应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并认为可以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预测指标。曾认为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指标。近年来ADA和WHO又将HbA_(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我国目前HbA_(1C)的检查尚未达到标准化的程序,多用于评价血糖的指标之一。但是,患者平时血糖监测多以血  相似文献   

11.
自认识HbA_2测定对诊断杂合子型β-地中海贫血的重要性之后20年,尚无一个精确测定HbA_2的方法被普遍接受。作者介绍一个简单的测定HbA_2方法。材料:醋酸纤维薄膜条,5.7×14cm。不连续缓冲系统:(1)电泳槽缓冲剂-0.058M,pH 8.6巴比妥缓冲剂(巴比妥钠10.3g,巴比妥1.4g,加蒸馏水至1,000ml)。(2)浸膜缓冲剂——tris-EDTA-硼酸缓冲剂(TEB),0.12M,pH9.1(tris12.1g EDTA-Na_21.56g,硼酸0.92g,加蒸馏水至1,000ml)。膜溶剂——80%醋酸。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择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DM患者,作为DM组,共92例,在同一时间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共92例。分别对两组受检者进行HbA_(1c)联合FPG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DM组FPG和HbA_(1c)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与FPG≥7.0mmol/L联合HbA_(1c)≥6.5%作为诊断标准,比单FPG≥7.0mmol/L或HbA_(1c)≥6.5%作为诊断标准确诊率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应用HbA_(1c)联合FPG检测可以有效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诊断T2DM患者经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后对血糖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及维持长期临床缓解的疗效。方法对117例新诊断T2DM患者进行1个月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并进行纵向随访。比较治疗前后BMI、HbA_1c、FPG、2 hPG、FC-P、HOMA-IR(C-P)、HOMA-β(C-P)。维持1年血糖正常患者为缓解组,复发血糖异常患者为非缓解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结果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结束时FC-P、lgHOMA-β(C-P)水平较基线升高(P0.05),临床缓解率达42.74%。缓解组治疗1年后BMI、FPG、2 hPG、HbA_1c、lgHOMA-IR(C-P)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P0.05),FC-P、lgHOMA-β(C-P)高于未缓解组(P0.05)。Cox模型显示,新诊断时HbA_1c越低、治疗期间体重降低越大,临床缓解越佳[(RR(95%CI)1.434(1.155~1.781),P=0.001;1.475(1.294~1.683),P=0.000]。结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维持血糖长期达标,延长临床缓解期。HbA_1c越低、体重减轻更多的新诊断T2DM患者临床缓解更佳。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8例,设为研究组,58例健康体检孕妇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OGT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HbA_(1c)诊断GDM的特异性、精准度均高于EPG、50g OGTT(P0.05)。结论:GDM筛查中采用HbA_(1c)诊断效果最佳,操作简单,且取血量少,检测速度较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选取100例T2DM病人为实验组,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HbA_(1c)、UMA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UM A的含量随着HbA_(1c)升高而升高。结论:HbA_(1c)和UMA与T2DM早期的肾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T2DM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HbA_1c的关系。方法选取387例T2DM患者,根据HbA_1c水平分为HbA_1c≤6.0%组68例、6.0%HbA_1c≤7.0%组165例和HbA1c7.0%组154例,比较3组间HbA_1c与NLR的差异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NLR随HbA_1c水平升高而增高[(2.09±0.57)vs(2.17±0.51)vs(2.68±0.48),P0.01]。NLR与HbA_1c水平呈正相关(r=0.509,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HbA_1c水平的危险因素为NLR及FPG。结论 NLR、FPG与T2DM患者HbA_1c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既往接受Ins治疗血糖不达标的中国成人T2DM患者,转为每日两次(BID)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DegAsp)或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治疗26周后,HbA_1c(7.0%)及HbA_1c安全达标(7.0%且无确证性低血糖)的预测因子。方法 IDegAsp中国Ⅲ期临床注册研究事后分析,评估基线特征中可作为HbA_1c达标和HbA_1c安全达标的预测因子,比较两组患者9个时点平均自测血糖较基线的变化,以及不同年龄亚组间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6周后,543例患者中289例(53.2%)HbA_1c达标,201例(38.6%)HbA_1c安全达标。基线HbA_1c水平与HbA_1c达标率(OR 0.49,95%CI 0.37~0.64,P0.001)及HbA_1c安全达标率(OR 0.56,95%CI 0.42~0.74,P0.001)显著相关;既往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与HbA_1c达标率(OR 2.01,95%CI 1.19~3.41,P=0.009)及HbA_1c安全达标率(OR 2.08,95%CI 1.24~3.51,P=0.006)显著相关。IDegAsp治疗患者的HbA_1c安全达标率更高。基线HbA_1c 8%~9%的患者IDegAsp治疗后HbA_1c达标率及HbA_1c安全达标率更高。HbA_1c达标患者中,接受IDegAsp治疗的患者FPG较基线下降更多。结论既往基础胰岛素治疗和基线HbA_1c是中国成年T2DM患者转换为BIAsp30或IDegAsp BID后,获得良好血糖控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选取新诊断的T_2DM患者76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15周分别测患者体重、身高、计算BMI、监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C肽(C-P)、糖尿病自身抗体、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血脂,稳态模型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治疗前后患者血糖、HbA_(1c)、血脂调节较前改善(2)治疗前后HOMA-β及HOMA-IR(P 0.05),治疗后HOMA-β逐渐升高,HOMA-IR逐渐下降(P均小于0.05)结论对于新诊断的T2DM患者,CSⅡ可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HbA_1c水平T2DM患者胰岛功能状态。方法随机搜集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T2DM患者208例,按HbA_1c水平分为HbA_1c≤7.0%组、7.0%HbA_1c≤8.8%组、8.8%HbA_1c≤10.7%组及HbA_1c10.7%组。比较各组FPG、1hPG、2hPG,FIns及0.5hIns、1hIns、2hIns、3hIns水平,以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_(Ins))、校正后的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倍增指数(Δ0.5hIns、Δ1hIns、Δ2hIns、Δ3hIns)的变化趋势及差异。结果随着HbA_1c水平升高,血糖、胰岛素(FIns除外)、HOMA-IS、AUC_(Ins)、胰岛素倍增指数均逐渐下降,HOMA-IR早期逐渐升高,晚期下降,MBCI与HbA_1c无相关性。结论 HbA_1c对胰岛素分泌有影响,但对FIns仅在后期(HbA_1c10.7%)有影响,对HOMA-IR的影响尚不明确,对MBCI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孕24到28周的孕妇188例。将68例健康孕妇分为A组,将65例糖耐量异常孕妇分为B组,将55例糖尿病孕妇分为C组。结果:C组的空腹血糖为(6.83±0.85)mmol/L,HbA_(1c)为(8.19±0.37)%,GCT为(8.47±1.03)mmol/L,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HbA_(1c)诊断GDM的敏感性为72.58%,特异性为92.06%。结论:检测HbA_(1c)在诊断GDM上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