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BUD)和孟鲁斯特(LTM)对于儿童轻度持续哮喘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的疗效。方法60例轻度持续哮喘患儿,随机分为BUD组和LTM组。LTM组:男15例,女15例,口服孟鲁斯特5mg,每晚1次;BUD组:男16例,女14例,吸入布地奈德200μg,每天2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儿FEV1、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PD20)。结果布地奈德组FEV1、PD20、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孟鲁斯特组PD20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布地奈德和口服鲁斯特均可有效地降低哮喘儿童的气道高反应。但在改善肺功能方面,布地奈德优于孟鲁斯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口服孟鲁司特,对照组给予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两组患者均连用1周。观察两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的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孟鲁司特与舒利迭联合治疗与单用舒利迭冶疗重度哮喘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成人慢性重症哮喘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及单用舒利迭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肺功能和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率和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均有显著提高(P〈0.01)。在治疗后第8周,加用孟鲁司特组FEV1改善率和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较舒利迭组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孟鲁司特与舒利迭联合治疗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单用舒利迭(P〈0.01)。结论应用舒利迭同孟鲁司特联合治疗哮喘能更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提示二者有一定的疗效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新美 《海南医学》2009,20(1):52-53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吸入剂治疗老年人哮喘的疗效。方法选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老年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对照组则采用治疗组中除布地奈德外其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测FEV1(1分钟用力呼气量),另观察两组日间哮喘症状、夜间憋醒次数和安全性等。结果经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FEV,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日间哮喘症状评分、夜间憋醒次数等也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对于控制老年患者哮喘症状、减少发作具有良好疗效,且治疗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急性症状改善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73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观察两组患者昼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评估患者的咳嗽、睡眠评分,并观察主要症状或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和PEF分别为(70.81±3.15)%和(74.82±5.23)%,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7.46±2.97)%和(70.46±5.15)%,两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分别为(0.66±0.10)分和(0.83±0.2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和睡眠评分分别为(0.69±0.17)分和(0.71±0.1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喘憋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6.86±1.14)d、(4.87±0.52)d、(7.25±0.68)d和(6.51±0.84)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减轻患者昼夜哮喘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研究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方法9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和布地奈德组各46例,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血清IFN-γ、IL-4的含量。结果孟鲁司特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的临床症状如鼻塞、鼻痒、流涕、喷嚏和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孟鲁司特组改善明显优于布地奈德组(P〈0.05)。孟鲁司特组、布地奈德组两组患者治疗前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O.05)。治疗后孟鲁司特组血清中IL-4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IFN-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布地奈德组比较,孟鲁司特组的IL-4、IFN-γ、IFN-γ/IL-4比值更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布地奈德,可能与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诱导痰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目及凋亡率,比较氨茶碱、糖皮质激素及联合用药对支气管哮喘患者Eos凋亡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用3%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进行痰液诱导,采集血样,经分离纯化Eos后,计数,并以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别以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用药前、后诱导痰及血中Eos凋亡状况。结果以统计学分析。结果:(1)血清及诱导痰Eos数目二者具有正相关。(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FEV。)及气道反应性(PD20FEV1.0)测定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茶碱、激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联合用药组与茶碱、激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各组血清与诱导痰Eos数目及百分率均与FEV1.0呈负相关,与PD20FEV。呈负相关。(4)诱导痰及外周血中,三组给药前后,凋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凋亡率茶碱、激素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茶碱、联合用药及激素、联合用药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茶碱、激素、联合用药三组分别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各组诱导痰及外周血中Eos凋亡率呈正相关。(5)Eos用药前坏死率为(4±1)%,用药后各组与用药前比较,细胞坏死率(18±4)%、(19±3)%和(21±3)%显著增加(P〈0.01)。结论:(1)联合用药后,诱导痰和血中Eos凋亡数量较单独应用氨茶碱或激素的为多,说明二者联合用药治疗哮喘有协同作用。(2)诱导痰技术在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研究方面,无创安全、简便易行,本实验中血清、诱导痰Eos数目及凋亡率具有正相关,为临床Eos凋亡测定开辟了新的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800μg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10mg ,4周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4.0%,治疗组为1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均比对照组有提高(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用布地奈德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曾远辉 《海南医学》2011,22(4):49-50
目的观察吸入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和普米克都保(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BUD)治疗轻度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 60例轻度持续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信必可组和BUD组。信必可组:男13例,女17例,吸入信必可,2次/d(含BUD80μg/揿,FM4.5μg/揿);BUD组:男16例,女14例,吸入布地奈德200μg,2次/d,疗程8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变化。结果哮喘患儿经信必可或普米克都保治疗后,其FEV1、PD20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但信必可组患儿FEV1改善率为(16.38±3.74)%,显著高于BUD组的(10.95±3.71)%(t=5.646,P〈0.01)。结论哮喘患儿经信必可都保或普米克都保治疗后均可有效地改善肺通气功能及降低哮喘儿童的气道高反应性,但在改善肺功能方面,信必可都保优于普米克都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30)和对照组(B组,n=30)。A组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160μg/4.5μg)/次,2次/d。B组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400μg/次,2次/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间、夜间哮喘评分、咳嗽评分及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日间、夜间哮喘评分及咳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日间、夜间哮喘评分及咳嗽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P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PEF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或P﹤0.01)。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能够减轻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范晔  段玉香  杨海峰  胡峰 《河北医学》2013,(8):1158-1160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controltest,ACT)和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相关性。方法:将ACT应用于哮喘患者78例。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和药物治疗时、应用ACT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预计4/t),呼气峰流量(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预计值),同时测定ACT评分。结果:应用ACT前FEVI%预计值为55.63±18.25,PEF%预计值为56.72±17.11,ACT评分16.12±3.41。应用ACT6个月后,FEV1%预计值为76.73±14.62,PEF%预计值79.21±15.5l,ACT评分22.54±2.76。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18.31,均P〈O.01);ACT与FEVI%和PEF%,具有良好相关性(r=0.82,r=0.81均P〈0.01)结论:ACT与肺功能相结合能有效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管理,ACT与肺功能在哮喘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来自于作者单位的两家医院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用胡椒、白芥子、细辛、白芷、半枫荷、姜油、姜汁等,对照组用姜汁配红米、黑米、玉米等,分别制成药饼敷贴穴位。两组均选用大稚、肾俞、肺俞、脾俞(第1组穴)和天突、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第2组穴)穴位交替进行治疗,每周敷贴2次,共贴8次。观察治疗前后AQLQ表(包括日常活动、哮喘症状和环境影响)和日夜间症状记录表评定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症候的变化;测定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①治疗组AQLQ总分、日常活动及环境影响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AQLQ表中各部分评分值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②治疗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FEV1%及FEV1/FVC比值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了解其是否能够作为评估哮喘严重程度和监测治疗后哮喘控制情况的有效指标。方法:46例轻、中度哮喘的门诊患者,按照2010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哮喘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2个月时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高渗盐水激发试验测试及ACT问卷调查.其中高渗盐水激发试验测试于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测试后第2天进行。分析组胺、高渗盐水激发试验中的PD20值和ACT评分在12个月的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了解组胺、高渗盐水激发试验中的PD20-FEV-和A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PD20-FEV1-组胺较治疗前并无明显改变(P〉0.05),12个月后,较治疗前才有较明显上升(P〈0.05),而PD20-FEV1-高渗盐水则在治疗后6个月时已出现明显上升,到12个月时该上升趋势更加明显,与6个月时的PD20-FEV,也有显著性差异。ACT评分情况与高渗盐水类似。相关性方面.治疗6个月时,ACT评分变化情况与PD20 FEV1-组胺和PD20 FEV1-高渗盐水均无明显相关性;到12个月时,与PD20 FEV1-高渗盐水有一定相关性(r=0.359,P〈0.01),而与PD20 FEV1-组胺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渗盐水激发试验能够评估哮喘的严重程度和监测治疗后哮喘的控制情况,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但对哮喘症状的评估仍不能仅依赖于气道反应性高低的评判,ACT等症状问卷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下肢训练为主要方式的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呼吸科40例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测定FEV1%,SGRQ评分和FEV1%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SGRQ各部分分值(呼吸症状、活动受限及疾病影响)及总分值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均〈0.01),FEV1%治疗后亦有改善,但改善程度小于SGRQ(P〈0.05)。结论:肺康复治疗能改善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FEV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分期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干预疗效。方法 将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桂林市中医医院内五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等西医常规处理;中药分期组(30例)在西医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方中经1、2、4号方;康复组(30例)在西医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方中经1、2、4号方并配合康复训练。四组均以21 d作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四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DS)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四组治疗后血浆Hcy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对照组:(24.68±6.87)μmol/L比(29.89±8.96)μmol/L;中药分期组:(22.98±6.21)μmol/L比(30.23±8.66)μmol/L;康复组:(23.05±6.14)μmol/L比(29.70±8.41)μmol/L;联合治疗组:(20.44±5.22)μmol/L比(30.62±8.3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治疗后CNDS评分与治疗前均有改善[对照组:(17.88±2.93)分比(21.04±3.34)分;中药分期组:(16.09±2.38)分比(21.12±3.45)分;康复组:(16.12±2.24)分比(20.84±3.19)分;联合治疗组:(14.32±2.11)分比(20.77±3.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Hcy与CNDS改善优于对照组、中药分期组和康复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药分期组和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药分期联合康复治疗能降低血浆Hcy浓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6.
熊洁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70-72
目的观察低剂量吸入布地奈德的基础上联用氯雷他定对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50例轻中度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氯他定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进行3个月的治疗,观察吸入布地奈德200μg(每天两次)并联合应用开瑞坦(氯雷他定)10mg或安慰剂(每天一次)。记录哮喘者症状的评分、鼻炎发作天数、感冒次数,按需吸入B:激动剂的次数和气道反应性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每周哮喘症状记分为(4.4±0.6)分、(3.0±0.5)分,氯雷他定组为(4.5±0.7)分、(2.2±0.6)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鼻炎发作天数治疗前、后分别为(4.9±1.0)d、(4.4±1.3)d;(5.1±1.0)d、(2.9±1.4)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每月感冒样症状的发生次数为(1.3±0.4)次,氯雷他定组为(0.7±0.3)次,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吸入的β2激动剂的平均次数减少(P〈0.01);治疗后气道反应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低剂量吸入布地奈德的基础上联用氯雷他定可显著提高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肺功能康复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4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肺功能康复组给予肺功能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肺功能康复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5.0%;肺功能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肺功能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VC、FEVI、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I、PEF)、普适性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分及总分和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各领域评分及LC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l、PEF)、普适性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分及总分和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各领域评分及LCQ总分均有所升高,治疗组均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肺功能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肺功能康复能明显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t陆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治疗,提高患者的普适性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分和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各领域评分及LCQ总分,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末和36周末进行评定。结果:第24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因子分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第36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ANSS总分(P<0.01)、阳性症状分(P<0.01)、阴性症状分(P<0.05)、一般精神病理分(P<0.05)、PSP分值(P<0.05)和ITAQ分值(P<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作为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史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893-1895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病理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61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清Hcy水平(15.9±6.67)μmol/L高于对照组(11.4±5.51)μmol/L(P<0.05),其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16μmol/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2,P<0.05)。Hcy水平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总分呈正相关(r=0.47/0.4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升高与精神病理症状(特别是阴性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