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电磁波污染,是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电脑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充斥空间,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剂量的辐射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所以被称为电磁辐射污染。 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  相似文献   

2.
电磁辐射属非电离辐射。一定强度的电磁波会干扰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而较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产生致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总称为生物效应。为了解电磁辐射污染对周围居民健康的影响,在对广州市某电台发射塔周围的环境进行电磁辐射水平监测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电磁辐射对周围居民神经衰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往调查研究发现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在某些频段综合场强已接近一级安全区的限值 ,为了阐明这些频段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是否会对青少年的脑电活动产生影响 ,作者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 采用脑电地形图仪对 10 6例青少年大脑中央区脑电进行检查。结果 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左中央区女θ波的RNP、女和男女合计θ波的REP、男θ波的RAV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 均 <0 .0 5 )。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右中央区男θ波的RNP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 <0 .0 5 )。结论 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14~ 18a)大脑中央区的生物电活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女性θ波 (频率为 4~ 7Hz)RNP、REP升高 ;男性θ波RNP下降、RAV升高。  相似文献   

4.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现不孕症、脱发和白内障是雷达兵的职业病。从事射频作业人员,常有神经衰弱、性情急躁、易激动、脱发多汗、女性月经絮乱、性功能衰退、血液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增加等不良效应,因此在近场区工作人员要穿着铜丝织物制成的防护服。高频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常识。低频低强度的电磁辐射是否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低频电磁波会导致人体患癌症、冠状动腺疾病、帕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电和电子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时候,同时也带来了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一种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当电磁辐射超过人体的安全辐射剂量时,就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1],本课题通过对电磁辐射作业人员调查,机体标本实验室检测了解电磁辐射对作业人员免疫系统的影响,并与普通人群对照,旨在为预防干预措施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杜长明 《医药与保健》2002,10(11):28-28
提及污染,人们知道空气、水和噪声污染,然而还有一种污染既看不见、听不着、又摸不到,这种无形无声的“杀手”就是电磁辐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种种方便的同时,电磁辐射也悄然潜伏在人们的左右,大到广播电视发射塔、寻呼机发射台、军事雷达、高压输电线,小到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空调、微波炉等,它们在工作的时候,都向周围发射着不同功率的电磁波,即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作用于人体,在达到一定剂量后,即产生生物效应,损害人体健康,能引起神经衰弱,降低生育能力,造成孕妇死胎率上升,胎儿畸形…  相似文献   

7.
红燕  冯理达 《自我保健》2008,(10):25-25
过量电磁波对人体有危害 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无处不在。其实我们平常所说得的无线电波,实际上就是在空间传播的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可分高频,即中波或短波,波长10~3000米超高频,即微波,波长1米至小于0.01米。如手机、空调器、电脑、彩电、微波炉等均可产生电磁辐射。俄罗斯国家防辐射委员会主席尤·格里戈里耶夫认为,使用手机时.电磁波辐射入大脑的说法是无可辩驳的,因为手机使用过程中,人体成了无线的一部分,手机的电磁场会干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尤其是儿童颅骨比较薄,更易吸收射线,实践证明.吸收的辐射量大于成人的2~4倍。  相似文献   

8.
电磁辐射污染同噪声、烟尘一样,也正日益严重的污染着人类生存的环境。为了控制电磁辐射源的危害,为制订我国的电磁辐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提供依据,我们于1989年10月至1990年3月对湖北龟山广播电视台的电磁辐射污染现状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1 调查内容与方法1.1 选择安全界限值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络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对它的科学原理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使它成为中西医学界长期争论的课题之一。笔者经过数年的努力,对经络学说原理进行探索,提出假想并解释部分中医学理论难题,成为沟通中西医两大理论的桥梁,并认为人体各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了复杂的代谢产物,还产生了生物电,如心电、肌电、脑电等和磁场、红外线、电磁波等各种生物场。生物电由电压高的部位,有规律地流向电压低的部位,形成电流流动,构成了全身的经络系统,联系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肤肌肉。生物电广泛参与了机体的血液循环、物质代谢、氧化还…  相似文献   

10.
刘英华 《中国辐射卫生》2014,23(1):73-75,77
目的 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了解基站电磁辐射强度的大小,并探讨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通过电磁波的原理和电磁辐射的危害机理,从理论上探讨了基站电磁辐射强度,并通过理论计算和对河北移动通信基站进行空间分布测量。结果 移动基站的空间辐射电场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弱。结论 所有测量的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900MHz电磁辐射对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发活动视频分析系统采集30只小鼠24h自发活动数据,绘制动物自发活动的昼夜节律拟合余弦曲线图,筛选出18只具有明显昼夜节律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电磁辐射A组和电磁辐射B组。电磁辐射A组和电磁辐射B组小鼠分别在昼夜生理节奏时点(circadian time,CT)24:00点和12:00点接受40μW/cm2 900MHz电磁辐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比较各组小鼠自发活动度昼夜节律的不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电磁辐射A组自发活动的昼夜节律曲线中值、振幅以及角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电磁辐射B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0μW/cm2 900MHz电磁辐射在CT0点照射能够影响小鼠自发活动度的昼夜节律,而在CT12点照射未对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孙清廉 《健康生活》2008,(12):25-25
电视、电冰箱、电脑、手机等工作时,产生的电磁波就是电磁辐射。但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不同,电磁辐射无处不在,而只有在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后称为电磁污染,才会对人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3.
电磁辐射对神经行为和生物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频段的电磁波充盈整个生活空间,人们暴露于电磁辐射的机会与日俱增,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的新的第四大公害,给职业接触者和居民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们健康和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该文就电磁辐射对神经行为、脑电、心电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对电磁辐射的危害作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些电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编织了一张张无形的电磁波网,带来不同程度的电磁污染,影响人体健康。但是,人们对于日常电器的电磁辐射产生、危害及防护的认识仍然模糊。因此,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器所带来的电磁辐射污染,掌握一些防护方法对自我健康的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训练过程中人体生物电阻抗信号的变化,进而通过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来评估和监测训练。方法: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检测受试者的生物电阻抗数据,总结训练过程中生物电阻抗信号的变化规律。结果:运动可以明显地改变人体生物电阻抗频谱的某些参数。结论: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物电阻抗频谱参数的改变可以用来预测人体成分的改变和水分的丢失,进而对训练过程做出评估或者监测。  相似文献   

16.
电磁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向四周传播,它的波长短、频率高、能量大,生物学作用强。迄今,世界上已拥有900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600万个微波炉。我国手机用户已达1200万。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广泛,能引起神经、内分泌、心血管、血液、生殖、免疫及视力等的改变。生殖系统受到影响后,还可对胎儿有潜在危险,应引起关注。电磁辐射是继大气  相似文献   

17.
屏蔽措施对电磁辐射致学习记忆障碍的防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电磁辐射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观察铝箔的不同屏蔽方式对电磁辐射的防护效果。方法 采用主动回避反应(AAR)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PAR)观察电磁辐射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Fura-2荧光检测海马突触体游离钙的变化,以及采用铝箔进行全身屏蔽和躯干屏蔽后对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体钙含量的影响。结果 电磁波辐照可引起大鼠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能力减退,辐照后即刻和24h海马突触体游离钙呈双峰状升高,全身屏蔽后电磁波辐照对大鼠学习记亿能力和海马突触体游离钙基本不产生影响,躯干屏蔽对以上指标白乞变化影响不明显。结论 电磁辐射可明显影响大鼠学习记亿能力和海马突触体游离钙含量,海马突触体游离钙超载可能是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直接原因。全身屏蔽方式对电磁辐射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而躯干屏蔽对电磁辐射基本无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寒冷的冬季,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及办公等各个方面,人们比其他季节更离不开电器。但是研究表明,人体长期处在电磁波的辐射下,会导致多种疾病,孕妇和儿童对电磁辐射更为敏感。那么,孕妇应该尽量少用哪些家用电器呢?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污染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但对人体可造成危害,这就是电磁辐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磁辐射悄然潜随在人们的左右。大到广播电视发射塔、寻呼机发射台、高压输电线,小到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空调、微波炉、手机等,它们在工作的时候,都向周围发射着不同功率的电磁波,即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作用于人体,在达到一定剂量后,即产生生物效应,损害人体健康。如能引起神经衰弱,降低生育能力,造成孕妇死胎率上升,胎儿畸形等,而最严重的是促发癌症。 瑞士医学资料指出,周围有高压电线经过的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增加了7.4倍。意大利的专家报道,该国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离高压电线  相似文献   

20.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心电图和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明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是否会对青少年的心电活动和外周血细胞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心电图仪和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106例青少年心电图和血常规进行检查。结果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心率、PR间期、QRS波时间、QT间期、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量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005)。从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来看,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和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005)。结论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14~18岁)心电活动无明显影响,对外周血白细胞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相对增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