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必要性。方法:在本科实施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5例,其中15例为经术中空肠留置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EN)的患者,10例为经中心静脉输注营养(TPN)的患者。结果:EN组患者出院时体重减轻率为3.88%,TPN组为7.41%。结论:EN是一种较合理安全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01年6月间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其中EN组11例,术中空肠造口,术后24h开始肠内营养支持;PN组21例予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EN组术后平均住院日较PN组为短(25d比36.3d),平均费用少于PN组(28368.71元比40494.29元),均有显著差别(P<0.01)。EN组并发症发生率虽少于PN组,但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放置空肠造口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靠、费用低廉,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护士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6月15日。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的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人士的意见,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 结果 初步检索共获得文献281篇,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4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5篇Meta分析,从早期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安全性评估、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时机、途径的选择以及目标营养需要量管理4个方面汇总11条最佳证据。 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管理中,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医护人员应用证据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患者意愿选择最佳证据,以形成科学、有循证依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从而加速患者康复,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从临床角度分析壶腹部周围癌患者采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差别,评价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的患者中,通过20例肠内营养组和15例肠外营养组之间的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费用等的比较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日肠内营养组明显少于肠外营养组(P<0.01),平均费用亦是肠内营养组少于肠外营养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10月3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疗效及护理方法。结果:26例术后吻合口愈合良好,3例出现胰瘘,其中1例死亡;1例不能耐受,改用肠外营养治疗。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总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本院对85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2006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85例患者,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予肠内营养。男44例,女41例,年龄36~78岁,平均57.6岁。其中胰头癌52例,胆总管末端癌21例,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回输引流的胰液的最佳方案 。 方法 将 60 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术中均留置胰腺导管引流管,术后24~48 h 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将引流的胰液进行回输。 实验组采用密闭、持续、恒温的胰液回输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间断、室温回输方式。 结果 实验组血清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术后出现回升的时间早于对照组,水电解质失衡情况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胰液中胰酶含量、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密闭、持续、恒温的胰液回输方式,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消化液的丢失,增加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合理应用。方法:对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营养状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后病人24小时开始肠内营养(EN),避免了因术后肠外营养不足而导致肠外瘘,胰胆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认为术后24小时病人已度过最严重的手术应激反应,血液动力相对比较稳定,胃肠功能已逐渐恢复,术后24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是比较理想的时机。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早期常出现胰瘘、胆瘘、胃滞留等并发症,并使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不同度的营养不良。此类患者手术后机体处于一种以分解代谢为主的高代谢状态,通过营养支持,可以促进患者恢复,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此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肠外营养(PN)支持,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逐渐发现PN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早期常出现胰瘘、胆瘘、胃滞留等并发症,并使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不同度的营养不良.此类患者手术后机体处于一种以分解代谢为主的高代谢状态,通过营养支持,可以促进患者恢复,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此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肠外营养(PN)支持,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逐渐发现PN的一些不足.近年来,本所肠内营养(EN)的应用逐渐增多,其价值日益得到重视[1-2].本文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EN的效果与临床意义及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应激反应、营养状况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42例,EN)和PN组(42例,P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的应激指标、营养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7 d,PN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及EN组(P<0.05);两组血清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水平均升高,且EN组高于PN组(P<0.05)。EN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予以早期EN较PN更利于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况并可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肿瘤仍是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短期内不能正常进食,需借助营养支持.近年来,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以其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已在喉癌术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而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病人术前常伴有慢性营养不良、肝功能异常,术后机体易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并且容易发生胰瘘、胆瘘、出血、感染、胃潴留等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治疗费用增加。Braga等[1]对胃肠手术病人术后12 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EN),认为早期EN时胃肠手术病人并非禁忌,  相似文献   

14.
何宁宁  翁艳敏  张成芝 《护理研究》2011,25(19):1746-174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而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病人术前常伴有慢性营养不良、肝功能异常,术后机体易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并且容易发生胰瘘、胆瘘、出血、感染、胃潴留等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治疗费用增加。Braga等[1]对胃肠手术病人术后12 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EN),认为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早期肠内营养在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支持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3 1例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按随机表分别进入肠内 (EN)或肠外 (PN )营养组 ,术后分别接受肠内外营养 ,观察两种营养方式对病人基础营养状况、内脏合成蛋白能力、胃肠功能、氮平衡、细胞免疫功能和经济消耗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在恢复氮平衡 ,刺激肠道蠕动 ,减少经济消耗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建议临床中对此类病人可选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移植病人术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排序分组法将实施原位肝移植术后32例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各16例,检测两组病人肠道pH值及菌种比例、血浆内毒素、D-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EEN组肝移植术后肠道pH值和革兰氏阴性肠杆菌比例明显低于TPN组:EEN组手术后3、57、d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较TPN组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EEN,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正常结构,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减少内毒素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78例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通过检测两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消化道症状的表现、并发症、住院费用等,对两种营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组营养指标优于肠外营养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减少.结论 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可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适时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延迟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适时肠内营养干预,护理干预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肠黏膜功能及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机体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及总蛋白(T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CD3+、CD4+、免疫球蛋白A(IgA)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D-乳酸(DL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腹胀、腹痛、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及肠鸣音、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适时肠内营养干预用于重症胰腺炎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黏膜功能恢复,提升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Gln组)、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各20例,于手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0 d分别检测相关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同时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拆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营养、免疫指标均较前下降,术后10 d上述指标有所恢复。Gln组术后免疫指标较EN及PN组升高。结论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剂对改善营养状态机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护理对策. 方法 将6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留置胃管、禁食、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12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8d后分别抽空腹血检测2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护理指标.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结果 术后8d,前清蛋白、血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总蛋白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8d观察组的淋巴细胞计数、IgA、IgG、IgM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营养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观察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胃大部分切除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增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